2016年4月《水产学报》精品期刊推荐论文
  • 分享:

中文简介

论文题目:零换水工厂化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作者:刘均辉1, 2 2 2 曹宝祥2 陈宝龙2,孟宪红2 2 2*

 

作者单位:  (1.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针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存活性状,本实验估算了零换水养殖模式下的遗传参数,分析该模式与大换水量养殖模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G×E),为后续留种、配种方案制定等育种规划工作提供依据。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定向交尾建立了51个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利用荧光标记识别家系,采用零换水养殖模式混养52 d后,测量并记录2个养殖池中的3822尾存活虾的体质量、体长及性别等信息。采用线性(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REML算法,基于个体动物模型和父母本阈值模型估计生长和存活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力。结果显示,收获体质量和存活率具有较大变异系数。收获体质量和体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49±0.080.43±0.07,均属于中高遗传力(h20.15);存活的遗传力为0.11±0.03,属于低遗传力(h2<0.15)。收获体质量与收获体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8±0.01;收获体质量和体长与存活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150.34±0.15。对于体质量和存活性状,零换水和大换水量养殖模式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110.65±0.11G×E效应显著(K>0.5)。综上所述,凡纳滨对虾在零换水养殖模式下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但是与大换水量常规养殖模式相比,家系间存在较大的重排序效应,因此针对该养殖模式应单独建立选育系进行新品种培育.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体质量;存活率;遗传参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基金项目:农业部“九四八”项目(2015-Z17);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2015B04XK01);广东省水产良种体系建设项目(zj0001)

作者简介:孔杰,E-mail: kongjie@ysfri.ac.cn

期刊名称:水产学报

年,卷(期):2016404

  码:521664

刊期(周期):月刊

发布日期:2016-05-05浏览次数: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