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糙海参胚胎和幼体发育的形态观察
    严俊贤 王世锋 周永灿 朱彦博 冯永勤
    2012, 36(7):1073-1080. DOI: 10.3724/SP.J.1231.2012.27676
    [摘要](4606) [HTML](0) [PDF 584.26 K](25673)
    摘要:
    为提高糙海参育苗技术, 研究描述了糙海参从受精卵发育到稚参的形态变化, 在显微镜下测定了受精卵.、 胚胎和幼体的大小, 确定了糙海参胚胎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 通过利用阴干. 、流水刺激法对成熟亲参进行人工催产, 得到大量的受精卵, 其受精率为90%以上。糙海参胚胎和幼体发育可分为受精卵. 、卵裂期. 、囊胚期. 、旋转囊胚期. 、原肠期. 、初耳状幼体. 、中耳状幼体. 、大耳状幼体.、樽形幼体和稚参等阶段; 在平均水温29 ℃., 平均盐度34条件下, 糙海参受精卵经3 h发育形成囊胚., 4 h进入旋转囊胚期., 5 h进入原肠期. ,19 h完成胚胎发育变态为耳状幼体; 并经过7 d的生长与发育进入樽形幼体; 第15 d天变态为稚参。观察发现, 多精入卵现象则会导致胚胎发育不正常, 最终使胚胎发育停止并死亡。在糙海参幼体发育过程中, 大耳状幼体期幼虫臂的大小及其球状体的形成均可作为判断其幼体发育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幼虫臂越大,.球状体出现率越高, 其幼虫的变态率和成活率也越高。对比发现, 位于糙海参尾部的突出结构———“尾突”, 为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和新西兰刺参(Austra-lostichopus mollis)所没有, 这一结构差异同时导致了其骨片位置也不同; 并且, 糙海参胚胎和幼体与其他种类的海参在发育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
    2  金钱鱼性腺发育及其组织结构观察
    崔丹 刘志伟 刘南希 张莹莹 张俊彬
    2013, 37(5):696-704. DOI: DOI:10.3724/SP.J.1231.2013.38442
    [摘要](8802) [HTML](0) [PDF 18.19 M](24567)
    摘要: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研究了金钱鱼性腺发育及组织结构特征。结果显示,2+龄的金钱鱼性腺发育成熟。金钱鱼精巢为管型,可分为:精原细胞增殖期、精母细胞生长期、精母细胞成熟期、精子细胞变态期、精子成熟期等5个时期。从Ⅱ期精巢起,金钱鱼精巢的成熟系数(GSI)为0.2%~1.5%,精巢成熟系数在发育到精子细胞成熟期(Ⅴ期)达到峰值,肝重指数(HSI)在精子细胞变态期(Ⅳ期)达到峰值。金钱鱼卵巢的卵母细胞发育过程可分为5个时相,相对应的卵巢发育亦分为5个时期。从Ⅱ期卵巢起,金钱鱼卵巢的成熟系数为1.2%~14.9%,在发育到Ⅴ期时达到峰值,HSI在Ⅳ期达到峰值。Ⅱ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核和滤泡膜。Ⅲ时相卵母细胞中开始出现油滴,卵黄颗粒。Ⅳ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颗粒与油滴的数量迅速增多。Ⅴ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颗粒融合成片,在卵母细胞中卵黄颗粒与油球之间在数量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切片观察,Ⅴ期卵巢中,除了Ⅴ时相卵母细胞外,还有一定数量的Ⅱ、Ⅲ和Ⅳ时相卵母细胞,卵母细胞发育呈现非同步型。并且发现在多数产完卵后的卵巢中,除空的滤泡外亦存在一定数量的Ⅱ、Ⅲ和Ⅳ期卵母细胞,因此推测,金钱鱼的产卵类型为分批非同步产卵类型。
    3  银鲳形态特征与DNA条形码研究
    李 渊 宋 娜 KHAN Fozia Siyal 柳本卓 高天翔
    2013, 37(11):1601-1608. DOI: DOI:10.3724/SP.J.1231.2013.38824
    [摘要](7055) [HTML](0) [PDF 10.01 M](24506)
    摘要:
    鲳属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为重要经济鱼种,鲳属鱼类因外部形态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分类一直存在分歧。本研究于2010年10月—2012年9月采集科威特(科威特北部海域)、巴基斯坦(松米亚尼湾、奥尔马拉和伯斯尼)、北部湾和台湾近海的银鲳样品,对其形态特征进行重新描述,并对其DNA条形码开展了研究。银鲳的主要形态特征为背鳍Ⅶ-Ⅷ-39~43;胸鳍21~29;臀鳍Ⅴ-Ⅵ-35~41;尾鳍26~28。鳃耙细弱、稀疏,2~3 8~9=10~12。头部后上方侧线管的横枕管丛和背分支丛后缘呈浅弧形,腹分支丛较背分支丛略长,向后延伸未达背鳍起点,呈峨眉状。脊椎骨数37~38。结合GenBank中所有拉丁学名为Pampus argenteusCOⅠ基因进行同源序列比较发现,所有个体单倍型明显分为4个组群,而从氨基酸遗传差异和组群间遗传距离可以看出,4个组群应为不同的有效种;GenBank中只有FJ384702与本研究序列结果相近。本研究描述了银鲳形态特征,并给出其正确的COⅠ基因DNA条形码序列,为深入开展鲳属鱼类的分类研究奠定了基础。
    4  饲料糖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代谢功能的影响
    蒋利和 吴宏玉 黄凯 麻艳群 杨淇龄 余德光 钟灵香
    2013, 37(2):245-255. DOI: DOI:10.3724/SP.J.1231.2013.38329
    [摘要](7585) [HTML](0) [PDF 21.01 M](17987)
    摘要:
    为研究饲料糖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肝代谢功能的影响,实验配制等蛋白、等脂肪含量的8种不同糖水平(10%、15%、20%、25%、30%、35%、40%和45%)饲料,每个糖水平设3个重复,饲养周期49 d,结果显示:(1)饲料糖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成活率、饲料系数和肝体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糖水平为35%时,罗非鱼增重最快;饲料糖水平为40%时饲料系数最低。(2)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鱼体肌糖原、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鱼体肝糖原含量先增加后下降。(3)饲料糖水平对各组鱼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清磷酸果糖激酶活性、总蛋白和总胆汁酸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着糖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而鱼体肝酯酶和脂蛋白脂酶活性则是先上升后下降。(4)饲料糖水平35%时,肝脏组织出现少量细胞脂滴空泡状现象;饲料糖水平40%和45%时,肝脏组织切片有明显的细胞脂滴空泡状、核偏移和细胞质消失现象。肝脏脂滴空泡状面积率与组织脂肪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与肝脏组织的脂肪肝病变程度成正比。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苗种饲料以29.10%~35.00%的糖水平较利于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及后期的脂肪肝病预防。
    5  南方鲇幼鱼的胃排空特征及其数学模型
    曾令清 李凤杰 曹振东 张耀光
    2011, 35(2):231-237.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6217) [HTML](0) [PDF 1.25 M](13610)
    摘要:
    为考察摄食后专性肉食性鱼类南方鲇幼鱼胃内容物重量的变化特征并确定其最优数学模型,研究以南方鲇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5 ℃条件下以6%(5.8%±0.2%)鱼体重的新鲜泥鳅肉块[(3.33±0.09) g]为实验饵料,分别在摄食后0、2、4、8、16、24、36、48 h测定南方鲇幼鱼[(58.45±1.66) g,(19.4±0.2) cm,n=48]胃内容物的湿重和干重。研究结果表明,随摄食后时间的延长,胃内容物的湿重和干重均显著下降(P<0.01),二者的摄食量百分比也具类似的变化特征(P<0.01);三种数学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胃内容物重量的变化过程,但三者之间在以相关系数(R2)、残差平方和(RSS)及残差的标准差(SDR)为标准仍存在明显差异。用平方根模型对南方鲇幼鱼胃内容物湿重和干重数据的拟合结果最优,其方程分别为Y0.5=1.889-0.051×t(R2=0.87,P<0.001)和Y0.5=0.870-0.024×t(R2=0.86,P<0.001);南方鲇幼鱼在25 ℃下的胃排空率为0.051 g/h,其99%胃排空时间为36.7 h,该种鱼近99%胃排空时间的实测值为餐后36 h,这与最优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南方鲇与鲇具有类似的胃排空特征和相同的最优数学排空模型。
    6  舟山海域东方小藤壶的入侵与影响分析
    刘艳 吴惠仙 薛俊增
    2014, 38(7):1047-1055. DOI: 10.3724/SP.J.1231.2014.49140
    [摘要](6211) [HTML](0) [PDF 13.40 M](11064)
    摘要:
    为防控舟山海域外来物种入侵、保护生态安全及生物资源,2010年及2012年在舟山海域共设置11个潮间带采样点,开展外来物种调查。2010年在舟山海域采集到小藤壶属的疑似外来种,形态分析显示该种壳口呈菱形,有突出关节脊,基底膜质,大颚有4齿,小颚缺刻清晰,触须方圆呈片状,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东方小藤壶。COⅠ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舟山海域所采集的小藤壶属疑似外来种与东方小藤壶的种群遗传距离为0.994%,系统树分析结果显示该种与东方小藤壶聚为一支系,分支支持率为100%。综合形态和分子2方面的证据,确定该疑似外来种为东方小藤壶,根据文献检索和此海域的历年调查结果分析其为舟山海域的外来物种。2010年在11个样点中,仅有6个样点采集到东方小藤壶,密度在(6±2)~(28±11)个/m2;2012年,东方小藤壶在舟山海域11个样点中均有分布,且密度大幅增长,原有6个样点的密度为(55±8)~(39 533±6 243)个/m2,新出现的5个样点的密度为(16±4)~(20 000±4 000)个/m2。结果显示,舟山海域东方小藤壶目前在新的栖息地中已成功定殖并扩散,成为舟山海域的外来入侵种。
    7  贝类细胞和体液的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周永灿
    1997, 21(4).
    [摘要](4555) [HTML](0) [PDF 0.00 Byte](10269)
    摘要:
    8  雌二醇、壬基酚、多氯联苯、镉和锌及其混合物对唐鱼的雌激素效应比较
    杨丽丽 张晶 方展强
    2011, 35(6):838-845.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6324) [HTML](0) [PDF 10.79 M](10117)
    摘要:
    以唐鱼卵黄蛋白原(Vtg)为检测指标,利用Native-PAGE电泳、唐鱼Vtg特异性脂蛋白染色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分别检测了17β-雌二醇(E2)、壬基酚(NP)、多氯联苯(PCBs)、Cd2+、Zn2+及其混合物对唐鱼的雌激素效应。Native-PAGE结果显示,10 μg/L、50 μg/L E2水体暴露7、14 d 均诱导雄性唐鱼体内合成了Vtg,E2对唐鱼的雌激素效应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而ELISA检测结果则显示0.1、0.5、1.0 μg/L E2 7、14 d和200、300 μg/L NP 14 d暴露使唐鱼合成了Vtg。结果表明,NP、Cd2+、Zn2+与不同浓度的E2联合雌激素效应不同于单一毒物的雌激素效应,NP与E2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并讨论了环境雌激素的联合作用机制相关问题。
    9  条斑紫菜6个品系的SRAP分析
    贾 威 黄林彬 严兴洪
    2013, 37(10):1495-1502. DOI: 10.3724/SP.J.1231.2013.38682
    [摘要](6468) [HTML](0) [PDF 4.96 M](9743)
    摘要:
    为鉴别条斑紫菜不同品系的种质,使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标记对条斑紫菜的5个选育品系和1个野生品系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从35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可扩增出稳定清晰条带的组合11对,共获得131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25个,多态性比例高达95.42%。6个品系 间的遗传距离为0.364 3~0.867 9,平均为0.593 0。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6个品系分为2个群,所反映的亲缘关系与各品系的来源基本一致,说明SRAP 标记技术可以成为条斑紫菜品系间遗传分析的有效工具。在131个多态性位点中,选择扩增出的4个位点构建了6个品系的指纹图谱。另外,通过ME1/EM6引物组合 扩增得到耐高温品系TM-18的特异性条带,经回收测序和重新设计引物,该条带在其丝状体和叶状体DNA中均能稳定地被扩增出来,可用于该品系的种质鉴别 。
    10  中华绒螯蟹RXR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王 瑶 杨志刚 郭子好 姚琴琴 曾奇韬 杨筱珍 成永旭
    2013, 37(12):1761-1769. DOI: DOI:10.3724/SP.J.1231.2014.48754
    [摘要](6201) [HTML](0) [PDF 10.16 M](9473)
    摘要:
    根据陆地蟹RXR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中华绒螯蟹RXR基因并进行各组织间的表达分析。序列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RXR cDNA全长1 517 bp,编码433个氨基酸。经BLASTn和BLASTx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RXR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陆地蟹RXR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6%。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中华绒螯蟹RXR的氨基酸序列与陆地蟹RXR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XR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中华绒螯蟹Y器官中表达量最高,肝胰腺、鳃和肌肉中少量表达,心脏、胃、肠、胸神经节和脑神经节中微量表达。在中华绒螯蟹不同的蜕皮时期,Y器官中RXR表达量在D期最高,与AB期、C期呈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中RXR在AB期表达量最高,与其他蜕皮时期呈显著性差异(P<0.05);肝胰腺和鳃中RXR在AB期表达量最高,E期表达量最低,但各蜕皮时期表达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11  鳡的人工繁殖技术与胚胎发育
    宓国强 沈土山 许谷星 黄鲜明 顾志敏 贾永义 刘启文
    2007, 31(5):639-646.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12719) [HTML](0) [PDF 0.00 Byte](8698)
    摘要:
    于2003年至2006年,在浙江湖州市锦山鱼种场进行了鱤的亲鱼培育及人工繁殖的研究。结果表明:2龄野生鱤在池塘中经3年专塘培育后,雌雄鱼的性腺成熟率达100%;性腺成熟的亲鱼经催产,产卵率达100%、受精率86.5%、孵化率88.3%。与此同时,对鱤的胚胎发育作了详细观察。鱤受精卵在21~23℃下孵化至出膜,有效积温为2325.34(℃•h)
    12  异源三倍体鲫鲂的遗传组成和生殖特性观察
    覃钦博 戴婧 刘少军 刘筠
    2014, 38(3):356-361. DOI: 10.3724/SP.J.1231.2014.48955
    [摘要](5469) [HTML](0) [PDF 14.90 M](8654)
    摘要:
    红鲫属鲤亚科,其染色体数目为2n=100;团头鲂属于鲌亚科,其染色体数目为2n=48。在红鲫(♀)×;团头鲂()的远缘杂交F1代中获得了异源三倍体鲫鲂和异源四倍体鲫鲂。本研究对异源三倍体鲫鲂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FISH杂交检测和性腺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异源三倍体鲫鲂的染色体数目为3n=124,染色体核型公式为31m+45sm+26st+22t,染色体组由2套红鲫染色体和1套团头鲂染色体组成;2)利用红鲫特有重复序列为探针进行FISH杂交,红鲫的100条染色体均被标记上荧光信号,而团头鲂的染色体均未标记上荧光信号,异源三倍体鲫鲂中有100条染色体被标记上荧光信号,说明异源三倍体鲫鲂含有2套红鲫来源的染色体组;3)异源三倍体鲫鲂的性腺发育异常,其卵巢型和精巢型性腺发育呈现出退化的特征。研究还讨论了异源三倍体鲫鲂的形成机制。实验结果为鱼类远缘杂交和多倍体鱼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在鱼类遗传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3  鱼降压肽的酶法制备工艺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陈季旺
    2007, 31(4):512-517.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14312) [HTML](0) [PDF 0.00 Byte](8533)
    摘要: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测定降血压肽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对碱性蛋白酶水解草鱼蛋白制备鱼降压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草鱼蛋白制备鱼降压肽的较佳工艺条件为:pH9.0、温度50℃、酶与底物比48AU.kg-1、水解度34.52%。鱼降压肽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鱼降压肽中可溶性氮含量为81.26%,肽含量为72.81%,脂肪为0.12%,水分为3.54%,灰分为9.47%。鱼降压肽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为70.35%;体积排阻色谱测定鱼降压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24~10581之间,主要集中在124~1062之间;溶解度的测定结果表明,鱼降压肽在pH3.0~11.0时溶解度为96.0%左右,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中。 关键词:草鱼; 降压肽;碱性蛋白酶;高压液相色谱;相对分子质量;体积排阻色谱
    14  种青养鱼模式下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
    程辉辉 谢从新 李大鹏 肖业红 田兴 陈洁 汤蓉 亓成龙 马玲巧
    2016, 40(7):1050-1059. DOI: 10.11964/jfc.20150709964
    [摘要](4091) [HTML](1654) [PDF 654.57 K](8409)
    摘要:
    为探究种青养鱼养殖模式对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的影响,随机选取以种青喂草为主养殖模式下养殖的草鱼(生态草鱼)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养殖的草鱼(饲料草鱼)各16尾,测定其肌肉系水力和质构特性指标,以及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肝体比和空壳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肌肉系水力指标中滴水损失显著低于饲料草鱼,冷冻渗出率不显著地低于饲料草鱼,失水率不显著地高于饲料草鱼,pH值无显著性差异;肌肉的硬度、弹性、凝聚性、胶黏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饲料草鱼,水分、灰分、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P和Fe含量均显著高于饲料草鱼,Mg、Mn和Cr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饲料草鱼;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85%和6.27%。生态草鱼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6.07,而饲料草鱼为77.29,饲料草鱼略高于生态草鱼。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肌肉均含19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花生四烯酸(ARA)、亚油酸(LA)、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硬脂酸含量较高,为主要脂肪酸,而花生五烯酸(EPA)+DHA含量分别为8.95%和10.70%,且差异显著。研究表明,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在肌肉质构特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与饲料草鱼相比,生态草鱼具有肌肉系水力强、低脂肪和矿物元素含量高的特点。
    15  贻贝蛋白酶解降血压肽的降压活性及相对分子质量与氨基酸组成
    毋瑾超 汪依凡,方长富
    2007, 31(2):165-170.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9303) [HTML](0) [PDF 0.00 Byte](8333)
    摘要:
    以贻贝(Mytilus coruscus)为原料制取降血压肽,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探讨了不同酶解条件对其ACE(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抑制活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其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并利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饲喂试验检测其降血压活性。结果表明,对于P1酶来说, 酶量从25~175 IU• mL-1,酶解时间从2~7 h,随着酶解程度的提高,其ACE抑制率下降;其最高的ACE抑制率为88.08%,对应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量25 IU•mL-1,酶解时间2 h,pH 7.0,酶解温度60 ℃。此外发现降血压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6 ku以下,其中10肽以下的短肽约占50.4%,证实了降血压肽主要以分子量较小的短肽组成。降血压肽游离氨基含量为8.8 g•(100g)-1,水解氨基酸总量为59.6 g•(100g)-1,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为24.86 g•(100g)-1,氨基酸组成比例平衡,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其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是谷氨酸,占8.57%。此外以3.0 g•kg-1体重的降血压肽样品剂量饲喂SHR,在饲喂后2~6 h降压效果显著,平均降低幅度为18~28 mmHg(P=0.05)。研究表明以贻贝等水产蛋白为原料可开发具有高ACE抑制活性和显著降血压作用的降血压肽。
    16  鱼类与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回顾和设想
    刘恩生
    2007, 31(3):391-399.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12919) [HTML](0) [PDF 0.00 Byte](8072)
    摘要:
    17  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甜菜碱和溶血卵磷脂对异育银鲫生长、脂肪代谢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李红霞 刘文斌 李向飞 王晶晶 刘波 谢骏
    2010, 34(2):292-299. DOI: 10.3724/SP.J.1231.2010.06416
    [摘要](4814) [HTML](0) [PDF 3.72 M](7542)
    摘要:
    选取450尾健康的异育银鲫鱼种[体重为(7.46±0.2) g],随机分成5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2、3、4和5为试验组,投喂的饲料是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溶血卵磷脂、0.1%的溶血卵磷脂、0.1%甜菜碱和0.15%氯化胆碱(共含氯化胆碱0.21%),在室内可控温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67 d,研究3种添加剂对异育银鲫生长、脂肪代谢和血液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异育银鲫的增重率比对照组均有提高,其中0.1%甜菜碱组和高剂量氯化胆碱(0.21%)组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28%和9.23%,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饲料系数均比对照组有所下降,其中高剂量氯化胆碱(0.21%)组、0.1%的溶血卵磷脂组和0.1%甜菜碱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而肝体比、肝脏中脂肪含量、肌肉中脂肪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所降低,其中试验组肝体比、肝脏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生化指标显示:高剂量氯化胆碱(0.21%)组和添加0.1%甜菜碱组血浆中的甘油三酯比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而0.05%溶血卵磷脂、0.1%的溶血卵磷脂组反而增加(P>0.05),试验组均降低了血浆中胆固醇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游离脂肪酸的含量(P<0.05)。试验组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量(P<0.05),降低了丙二醛(MDA)和碱性磷酸酶(AKP)的量(P<0.05),而对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血糖(Glu)无显著影响(P>0.05)。以上试验结果显示,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1%的溶血卵磷脂、甜菜碱和0.21%氯化胆碱后,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有效降低了鱼体肝脏中脂肪的含量,同时增强了机体的抗氧化和抗应激能力。
    18  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对花鲈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璐 李静 谭芳芳 麦康森 张春晓 李会涛 艾庆辉
    2015, 39(1):88-96. DOI: 10.3724/SP.J.1231.2015.59406
    [摘要](3629) [HTML](0) [PDF 1.10 M](7477)
    摘要: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糊精为糖源并添加氨基酸混合物配制精制基础饲料,通过向基础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醋酸酯使饲料中的维生素A含量达到0、1 000、2 000、4 000、8 000和16 000 IU/kg(实测含量为245、1 005、1 835、3 781、7 583和15 273 IU/kg),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饲料1~6).以花鲈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9周的生长实验,探讨精制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对花鲈生长和血清学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摄食不添加维生素A组(饲料1)饲料的花鲈在养殖后期表现出较高的死亡率,并出现眼球浮肿、膨胀、鳍基充血以及鳃盖扭曲等维生素A缺乏症,而在其他维生素A添加组(饲料2~6)并未出现类似症状.体成分分析表明: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会显著增加花鲈体脂肪含量,但对蛋白质和水分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对花鲈血清指标分析表明:饲料添加维生素A含量会显著增加花鲈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但显著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采用折线模型,当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时,花鲈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需求量为1 934.8 IU/kg;当以肝脏维生素A含量为评价指标时,花鲈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需求量为3 546.6 IU/kg.
    19  双须骨舌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汪学杰 田媛 刘奕 牟希东 刘超 胡隐昌 罗建仁
    2014, 38(4):525-531. DOI: 10.3724/SP.J.1231.2014.48831
    [摘要](5654) [HTML](0) [PDF 20.32 M](7422)
    摘要:
    通过组织学研究方法,分别对双须骨舌鱼Ⅱ~Ⅴ期的卵巢及Ⅱ~Ⅵ期精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生殖细胞变化进行描述。结果显示,Ⅱ时相卵母细胞的细胞核较大,约为细胞体积的一半;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斑及卵黄颗粒;Ⅳ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迅速积累且细胞膜出现褶皱;Ⅴ时相卵母细胞膜表面的褶皱消失。雄性双须骨舌鱼精巢发育的Ⅱ期,只含有初级精母细胞。Ⅲ期精巢分布有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精小管形成且小管中充满精细胞;Ⅳ期精巢主要含有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以及精原细胞,精小管中出现空腔;Ⅴ期精巢中包含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精小管中的空腔增大;Ⅵ期精巢则显示出高度血管化和结缔组织增多等特点。本研究将为双须骨舌鱼人工繁殖提供参考。
    20  雨生红球藻和虾青素的研究
    高桂玲 成家杨 马炯
    2014, 38(2):297-304. DOI: 10.3724/SP.J.1231.2014.48862
    [摘要](4127) [HTML](0) [PDF 5.68 M](7284)
    摘要:
    介绍了虾青素的生产方法及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对目前工业化采用的生产方法及技术特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和对比总结,如从水产品的废弃物、雨生红球藻和红发夫酵母中提取,而雨生红球藻是自然界中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生物来源;介绍了虾青素的诸多生物活性及应用概况,如抗氧化、抗炎抗感染、抗肿瘤、抗疲劳、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等。随着对虾青素药理毒理活性的进一步研究,虾青素不仅用作珍贵水产动物养殖的饵料添加剂,在食品、药品、化妆品和高级营养保健品等领域也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利用雨生红球藻生产天然虾青素的机制、现状进行总结及展望,对进一步研究雨生红球藻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