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35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牙鲆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多态性分析

      2011, 35(7):961-968.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754) HTML (0) PDF 2.10 M (20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牙鲆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RsaⅠ和BstUI双酶切后采用FIASCO法构建酶切片段基因组文库。共挑取269个克隆,177个为阳性克隆,阳性克隆率为65.79%。经测序后获得191条微卫星序列,其中完美型占74.35%;非完美型占14.66%;混合型占10.99%。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引物153对,挑选其中的50对合成并在32个野生牙鲆个体中进行扩增,共31个位点具有多态性,统计结果后使用POPGENE软件进行分析,平均等位基因个数为3.939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52 2,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50 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86 6,各引物的Hardy-Weinberg平衡指数在0.012 587~0.984 917变动。这些筛选出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可应用于进一步的牙鲆遗传多样性分析、家系分析及遗传图谱的构建等工作中。

    • 凡纳滨对虾EST微卫星标记初步筛选

      2011, 35(7):969-976.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964) HTML (0) PDF 1.07 M (2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161 075条凡纳滨对虾dbEST(database of “Expressed Sequence Tags”)的数据进行SSR序列筛选,搜索参数为二~六核苷酸重复6次以上(包括6次),共获得含SSR的EST序列12 600条,占整个凡纳滨对虾dbEST数据库的7.8%,其中二核苷酸重复10 104条,占总ESTSSR序列的80.2%; 三核苷酸重复2 036条(16.1%),四核苷酸重复336条(2.7%),五核苷酸重复35条(0.3%),六核苷酸重复89条(0.7%)。大部分发现的微卫星序列为完美型(perfect)的重复序列。在二核苷酸所获得的SSR重复单元中,AG/CT是优势重复单元,共分布4 820条,占二核苷酸各重复单元的47.8%;其次是AC/GT重复,共分布3 584条,占二核苷酸各重复单元的35.4%;最后是AT/TA 和CG/GC,分别占二核苷酸各重复单元的16.6%和0.2%。通过对凡纳滨对虾EST序列中SSR位点信息的发掘分析,共设计77对微卫星引物,在10个个体中成功扩增的引物有54对,成功扩增率为70.1%。其中多态性丰富的引物28对,多态率为51.9%。等位基因数为2~5,PCR产物大小为140~600 bp。本研究筛选的ESTSSR标记将为凡纳滨对虾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种质鉴定等提供可靠的工具。

    • 中国沿海拟穴青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2011, 35(7):977-984.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937) HTML (0) PDF 1.60 M (2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7对微卫星引物对我国沿海7个拟穴青蟹野生群体(杭州湾、三门湾、闽江口、东山湾、珠江口、北部湾、清澜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7个位点在所有青蟹群体中均为高度多态(PIC>0.5),共检测到253个等位基因;7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9.41~10.9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5.42~6.87,平均杂合度(H)为0.511~0.563,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94.1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内,5.8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两两群体间FST值为0.035 5~0.081 7(P<0.01),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中等偏低。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表明,7群体普遍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青蟹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253 0~0.571 9,UPGMA聚类分析表明,杭州湾与三门湾群体首先聚在一起,再与闽江口群体、东山湾群体聚为一支;珠江口群体与清澜港群体聚为另一支;两分支最后与北部湾群体聚类在一起。

    • 日本蟳4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2011, 35(7):985-991.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3079) HTML (0) PDF 1.23 M (2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我国大连黑石礁(DL)、莱州湾(LZ)、青岛鳌山湾(QD)、海州湾(HZ)4个日本蟳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引物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从11~17不等,10个位点其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3.600 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8.592 0;各位点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18 2~0.858 4,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46 6~0.923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28 0~0.914 0,说明各位点在4个日本蟳野生群体内均表现出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各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大,基因分化指数(FST)为0.032 74~0.088 03。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及UPGMA 聚类分析表明,鳌山湾与海州湾群体亲缘关系最近,而海州湾和莱州湾群体亲缘关系最远。

    • 鳜胃蛋白酶原A、胃质子泵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细胞表达定位

      2011, 35(7):992-1000.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3084) HTML (0) PDF 8.87 M (1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了鳜全长1 322 bp的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A2 cDNA序列,含1 13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37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包含信号肽、激活肽和胃蛋白酶3部分,胃蛋白酶部分含有2个天冬氨酸活性位点和3个二硫键。鳜胃蛋白酶 A2与A1在序列组成、理化性质、功能位点、空间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催化功能。胃质子泵(gastric H+/K+-ATPase)是胃酸分泌的关键性酶,研究克隆获得了鳜全长3 581 bp和1 669 bp的胃质子泵α、β亚基cDNA序列。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胃质子泵α亚基具有高度保守性,含多个功能位点,而β亚基具有相对可变性。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结果显示,鳜PG A1、PG A2和胃质子泵α亚基mRNA均在胃腺的同一类型细胞中表达,该细胞兼有分泌PG和胃酸的功能,鳜胃腺分泌细胞属于泌酸胃酶细胞。

    • 大田软海绵酸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011, 35(7):1001-1007.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3043) HTML (0) PDF 1.40 M (2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活化酯法将大田软海绵酸(OA)与匙孔血蓝蛋白(KLH)偶联制备免疫抗原(OA-KLH),用还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红外光谱法对人工抗原的偶联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免疫兔子制备抗体,所得抗血清经Protein A凝胶层析柱纯化处理后,用紫外全波长扫描和间接竞争ELISA法验证纯化效果。结果表明,免疫抗原偶联成功并获得了高亲和力的多克隆抗血清,抗血清纯化后浓度为2.16 mg/mL,间接竞争ELISA测定其滴度为12 800、IC15为3.41 ng/mL,为建立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打下了基础。

    • 养殖大菱鲆隐核虫病及其治疗

      2011, 35(7):1105-1112.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857) HTML (0) PDF 7.15 M (2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形态、病理分析,确定了感染大菱鲆的寄生虫为刺激隐核虫,并进行了几种常用药物及自主研发复方中草药“HD-2”对刺激隐核虫的离体杀灭试验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表明,双氧水(H2O2)和复方中草药“HD-2”对该病有良好的杀灭和治疗效果。使用复方中草药“HD-2”,同时结合100~200 mL/m3的双氧水药浴,可达到迅速控制病情、病症消失的良好治愈效果。本项研究率先提出了复方中草药和双氧水可替代甲醛治疗隐核虫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之优点,为有效防治隐核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防止滥用化学药物、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富硒酵母对斑点叉尾鮰肝脏的毒性作用及蛋白质组学的影响

      2011, 35(7):1008-1014.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821) HTML (0) PDF 7.28 M (19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探讨了富硒酵母对斑点叉尾鮰肝脏的毒性作用及蛋白质组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56 d后正常组和有机硒组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硒含量均值为0.15和0.81 mg/kg。H.E染色显示有机硒组肝细胞有明显的疏松化,部分发生脂肪变。通过二维凝胶电泳结合ImageMaster软件分析,鉴定出8个表达差异蛋白质点,其中3个在有机硒组表达上调,5个在有机硒组特异表达,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鉴定,这些蛋白质分别是伴侣蛋白TCP1-亚基8、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4SNcTudor蛋白、腺苷激酶、酮糖移转酶、丙氨酰-tRNA合成酶。富硒酵母饲料对斑点叉尾鮰肝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有机硒调控4SNc-Tudor蛋白,通过信号传导通道加强机体免疫。

    • 鱼鳞蛋白酶解物为基料的涂膜剂对鲫的保鲜效果

      2011, 35(7):1113-1119.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755) HTML (0) PDF 1.58 M (2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鱼鳞蛋白酶解物为基料的复合涂膜剂对鲫4 ℃贮藏过程中其鲜度指标变化和保鲜效果的影响。实验将去鳞、去内脏并洗净后的鲫分别于4 ℃的鱼鳞蛋白酶解物溶液和添加了迷迭香的鱼鳞蛋白酶解物溶液中浸泡1.5 min,沥干后用保鲜膜包好于4 ℃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鱼体贮藏过程中细菌总数、TBA值、TVB-N值、K值、重量损失、感官评分等鲜度指标的变化规律,评价了鱼鳞蛋白酶解物对鲫在4 ℃贮藏条件下保鲜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涂有鱼鳞蛋白酶解物的鲫的细菌总数、TVB-N值、K值、TBA值、重量损失在10 d内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而感官品质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4 ℃条件下能延长鲫贮藏期8 d左右;涂有添加了迷迭香提取物的鱼鳞蛋白酶解物的鲫的TVB-N值、K值、重量损失在4~6 d内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而感官品质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但不能有效延长鱼体的贮藏期。鱼鳞蛋白经过胃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酶解后,其产物对鱼体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是一种良好的鱼体生物保鲜涂膜材料,但不适宜与迷迭香提取物联合使用。

    • 硇洲马尾藻的繁殖特性及体长生物量的季节变动

      2011, 35(7):1015-1022.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783) HTML (0) PDF 14.16 M (19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东特产的硇洲马尾藻是一种具有食用、药用价值的大型褐藻,有望开发成人工育苗栽培的新种类。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原生态定点观察周年各月其体长和生物量等季节变动情况,结果发现,藻体假多年生,异株、异托。8—10月为体止期,11月至翌年4月中旬为生长期,4月中旬至6月初是繁殖期,6月初至7月底为衰老期。自然种群的繁衍和维持以假根再生为主,有性繁殖为辅。假根周年各月均可再生小苗,拔除假根,严重破坏种群繁衍,保留假根的剪收可以使第二年相同面积、同一时间的同种藻体的现存生物量明显增加。分布在水深2 m以内,宽5~10 m的潮间带岩礁上,11月开始加速生长,到5月上旬藻体长度生长达到最大值,原生态藻体的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基本上与体长生长保持同步增长,最大生物量可达1 280 g/m2,最大单株藻体长1.73 m,最大单株质量可达250 g。

    • 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硝氮浓度下龙须菜对无机磷吸收的影响

      2011, 35(7):1023-1029.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3253) HTML (0) PDF 1.22 M (23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龙须菜的细胞壁含有丰富的胶质成份,是琼胶生产的良好原料,在中国沿海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同时,随着中国近海富营养化现象的日趋严重,龙须菜的规模养殖被认为是缓解海水富营养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以探讨龙须菜的生物修复功能为目的,研究了龙须菜对无机磷吸收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硝氮浓度对其的影响。整个实验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进行,分别设置了3个不同温度:15、23和31 ℃;3个不同的光照强度:0、30和200 μmol photons/(m2·s)和3个不同的硝氮浓度:0、30和200 μmol/L,测定了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的龙须菜对无机磷吸收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龙须菜对无机磷的吸收动力学曲线符合典型的米氏方程特征,并且吸收能力随温度和硝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吸收效率在较低温度(15 ℃)和接近自然海水的硝氮浓度条件(30 μmol/L)下较高;而低光照强度下[30 μmol photons/(m2·s)]的吸收能力和吸收效率均高于黑暗和高光强条件[200 μmol photons/(m2·s)]。由此可见,温度、光照强度及硝氮浓度等环境因子都影响龙须菜对无机磷的吸收特性,但是,其具体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象山港不同温度区围隔浮游生态系统营养盐迁移—转化的模拟对比

      2011, 35(7):1030-1036.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885) HTML (0) PDF 1.33 M (2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估象山港海域电厂温排水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以生态系统中氮、磷营养盐循环为主线,建立了适用于海洋围隔浮游生态系统的多变量的营养盐迁移—转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溶解无机态营养盐、溶解有机态营养盐和生物碎屑5 个模块,涉及溶解无机氮、磷酸盐、溶解有机氮、溶解有机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生物碎屑7 个状态变量。利用2010年10月象山港其中一个温度区的围隔生态实验数据成功地进行了模型的验证,确定了相关参数的量值,并用该参数同时模拟3个不同温度区围隔氮、磷营养盐生物化学迁移—转化过程,进而得出温度对围隔浮游生态系统氮、磷营养盐迁移—转化影响的结论。结果表明,象山港电厂温排水加剧了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 枸杞岛近岸3种生境鱼类群落组成及岩礁区底栖海藻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2011, 35(7):1037-1049.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977) HTML (0) PDF 1.79 M (2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5年—2006年及2010年5—6月对枸杞岛近岸岩礁生境分布的底栖海藻进行观测和潜水采样,发现岩礁生境潮下带底栖海藻组成模式分以大型底栖海藻铜藻为优势种和以孔石莼等小型藻类为优势种两类。2009年2月—2010年1月利用组合刺网对枸杞岛海域岩礁、沙地和贻贝筏式养殖区3种生境的鱼类进行了逐月采样,通过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等统计分析手段发现:(1) 岩礁生境鱼类以底栖趋礁杂食性为主,沙地生境鱼类以中下层洄游肉食性为主,贻贝筏式养殖区生境鱼类大型个体占优;(2) 岩礁生境鱼类多样性较高,大型底栖海藻生长的岩礁生境中鱼类群落组成较小型底栖海藻生长的岩礁生境稳定。前者为枸杞岛近岸优势种群繁衍提供有利条件,对鱼类幼体和小型个体有诱集作用,为鱼类捕食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食物选择,鱼类群落较稳定;后者易受外界鱼类迁移的影响,个体数量和生物量月间差异大。

    • 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鳗鲡幼体的日龄及其孵化时间

      2011, 35(7):1050-1057.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992) HTML (0) PDF 6.61 M (1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定了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8尾线鳗的体长和矢耳石长轴半径,分析了其中107尾线鳗矢耳石的日龄结构。结果表明,线鳗的体长在47.40~62.34 mm,平均(54.77±2.21) mm,各采样点的平均体长存在极显著差异(ANOVA, P<0.001)。矢耳石长轴半径为133.22~175.95 μm,平均(154.55±9.09) μm,各采样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线鳗的日龄为124~158 d,平均(135.78±6.84) d,呈现出从南到北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最北部的大丰较最南部的新会大了15.9 d。根据日龄和采集时间推断,这些标本的孵化时间在9月6日—10月20日,主要集中在10月中旬,85.98%个体符合孵化时间的新月假设。分析表明,孵化较早的个体到达河口的时间也较早,生长速度快的个体也比生长慢的个体到达河口的时间要早。

    • 嘉庚蛸生殖系统结构观察

      2011, 35(7):1058-1064.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3350) HTML (0) PDF 2.15 M (1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对嘉庚蛸生殖系统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雄性生殖系统除已报道的精巢、输精管、精囊、摄护腺、精荚囊和阴茎等部分之外,新发现了盲囊结构。精巢属于小叶型精巢,由精巢壁和实质部分组成。精囊分为前、中、后3段,前段与输精管相连,后段与摄护腺相连。精囊壁组成复杂,有两个舌状突起伸入囊腔中,两个舌状突起结构从精囊中段渐行至精囊后段,一个逐渐膨大,另外一个逐渐缩小,精囊壁及舌状突起上密布腺体细胞,分泌作用旺盛。精荚及胶质尾巴均在摄护腺中形成,在精荚囊中浓缩、储存。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和输卵管腺等部分。输卵管较长,开口于漏斗口处。输卵管腺着生在输卵管上,结构复杂,内部有纳精囊结构。

    • 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后代早期形态特征及生长速度的比较

      2011, 35(7):1065-1071.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5153) HTML (0) PDF 15.03 M (3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后代的早期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在全长5 cm和10 cm时,形态上的主要差异是:(1) 菊黄东方鲀的尾鳍为浅黄色,无黑杂色;红鳍东方鲀的尾鳍为黑色,其杂交后代与菊黄东方鲀相似,尾鳍浅黄色,略带黑色;(2) 菊黄东方鲀背部皮刺无或极少超出侧线,超出部分与体背黑斑不相交;红鳍东方鲀背部皮刺超出侧线,超出部分与黑斑相交,向下延伸至腹部,其杂交后代背部皮刺超出侧线,与体背黑斑部分相交,向下未能延伸至腹部;(3) 菊黄东方鲀背部皮刺向前延伸至两眼连接线,红鳍东方鲀向前延伸至两鼻孔连接线,其杂交后代超过两眼连接线而未达鼻孔连接线。以尾鳍颜色和皮刺的分布特征可以区分幼鱼阶段的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后代。在体长为5 cm及10 cm时分别选取了2个和4个框架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判别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种的准确率达到96.8%和100%。经过110 d的饲养,红鳍东方鲀、杂交东方鲀以及菊黄东方鲀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110.24±3.78)、(101.16±6.56)和(82.92±4.29) mm,体质量分别为(35.68±5.04)、(33.00±6.24)和(20.99±3.00) g,无论体长还是体质量,都是红鳍东方鲀>杂交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差异极显著。研究表明,菊黄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杂交,其后代早期形态与母本菊黄东方鲀相似,生长比红鳍东方鲀慢,而比菊黄东方鲀快,具有显著的经济杂交价值。

    • 精氨酸和赖氨酸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2011, 35(7):1072-1080.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3014) HTML (0) PDF 1.16 M (2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初始体质量(2.12±0.01) g的瓦氏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 d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饲料中精氨酸、赖氨酸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采用3×3双因子实验设计,制作9种Arg和 Lys不同配比的饲料(粗蛋白42%、粗脂肪10%),其中Arg水平为2.41%、4.86%和6.81%(饲料蛋白),在每个Arg水平分别设1.95%、5.84%和8.27%(饲料蛋白)3个Lys水平。每种饲料随机投喂3桶(养殖桶规格:40 L),每桶30尾实验鱼。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Arg、Lys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和头肾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当Arg/Lys为6.81/5.84(饲料蛋白)时,实验鱼生长最佳,而头肾巨噬细胞活性最高值出现在 Arg/Lys 为4.86/8.27(饲料蛋白)水平。饲料中Arg水平对瓦氏黄颡鱼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且在适中和高Arg水平时,血清NOS活性均高于低水平Arg组。饲料中Arg、Lys水平对血清精氨酸酶(ARG)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Arg和Lys对瓦氏黄颡鱼的生长存在交互作用,而对体组成、肝指数、头肾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性、血清中NOS、ARG和CAT活性均无交互作用。

    • 饲料锌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抗菌机能和溶菌酶mRNA及Toll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2011, 35(7):1081-1089.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696) HTML (0) PDF 1.17 M (2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蛋氨酸锌(添加水平分别为0、50、150 mg Zn/kg)并饲喂凡纳滨对虾,养殖14 d后,取样测定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mRNA和溶菌酶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肝胰腺、肌肉和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SZ)活性,并进行溶藻弧菌人工急性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及肌肉中锌蓄积水平随饲料锌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肝胰腺中锌蓄积更明显。添加50 mg Zn/kg组(锌含量为73.25 mg Zn/kg饲料)对虾鳃组织中的Toll受体mRNA和溶菌酶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未添加锌组和添加150 mg Zn/kg组(P<0.05)。添加50 mg Zn/kg组对虾肌肉、肝胰腺和血淋巴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锌组(P<0.05)。添加50 mg Zn/kg组对虾肝胰腺和血淋巴中的SOD活性也显著高于未添加锌组,但与添加150 mg Zn/kg组无显著差异。而肌肉中SOD活性在添加150 mg Zn/kg组中最高。经溶藻弧菌人工急性感染后,添加50 mg Zn/kg组对虾半致死时间和全致死时间大于未添加锌组和添加150 mg Zn/kg组。本研究表明,相比摄食未添加锌组饲料和添加150 mg Zn/kg组饲料,凡纳滨对虾的免疫抗菌机能在摄取添加50 mg Zn/kg(锌含量为73.25 mg Zn/kg饲料)饲料时得到改善。

    • 不同循环投喂模式对半滑舌鳎的生长、体成分组成、代谢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2011, 35(7):1090-1097.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3106) HTML (0) PDF 1.13 M (2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不同循环投喂模式对半滑舌鳎的生长、体成分组成、代谢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其中包括5个处理:C(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持续投喂);S2F4组(饥饿2 d,投喂4 d);S4F8组(饥饿4 d,投喂8 d);S8F16组(饥饿8 d,投喂16 d);S12F24组(饥饿12 d,投喂24 d),实验时间72 d。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特定生长率(SGRw和SGRe)显著高于循环投喂各组(P<0.05)。对照组和S2F4组半滑舌鳎幼鱼的末体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对照组半滑舌鳎幼鱼的消化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而能量消化率与S12F24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组(P<0.05)。S4F8组半滑舌鳎幼鱼饲料转化率显著低于S12F24组(P<0.05),对照组饲料转化率低于S2F4组和S12F24组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半滑舌鳎幼鱼的摄食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体成分组成中,蛋白含量随饥饿、投喂周期的延长而下降,S2F4组和对照组半滑舌鳎的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S2F4组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较低。对照组的摄食能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S2F4组的呼吸能占摄食能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半滑舌鳎幼鱼在循环投喂模式下,具有较强的补偿生长能力,S2F4组具有完全补偿生长能力;在较长的周期性饥饿条件下,半滑舌鳎幼鱼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会受到显著影响。

    • 两种不同营养类型水库鲢、鳙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2011, 35(7):1098-1104.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877) HTML (0) PDF 1.07 M (2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采用国标(GB)的检测方法,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评价标准,对不同营养类型的金沙河水库和桃园河水库的鲢、鳙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金沙河水库鲢、鳙的粗蛋白(P<0.05)含量显著高于桃园河水库,金沙河水库鳙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桃园河水库(P<0.05)。两座水库鲢、鳙的氨基酸种类组成相同,但金沙河水库鲢的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桃园河水库(P<0.05),而其余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不显著。金沙河水库鲢、鳙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大于桃园河水库。综合这些指标,认为金沙河水库鲢、鳙鱼肌肉品质高于桃园河水库。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