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35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浙闽沿海缢蛏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和线粒体COⅠ序列分析

      2011, 35(12):1805-1813. DOI: 10.3724/SP.J.1231.2011.17623

      摘要 (3089) HTML (0) PDF 1.08 M (2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缢蛏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而缢蛏主产区苗种的遗传结构却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COⅠ序列分析了我国浙闽沿海8个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6.2~9.0,期望杂合度(He)为0.806~0.875;基于线粒体COⅠ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单倍型多态性(Hd)为0.942~1.00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为0.005 6~0.011 5。基于微卫星标记的群体间遗传分化值(FST)为0.001 4~0.063 8,除NH和SM群体外,其他群体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基于线粒体COⅠ标记的群体间遗传分化值(FST)为0.000 9~0.368 0,部分群体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基于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COⅠ标记的聚类结果表明,位于同一海湾内的群体首先聚类在一起,但是浙江和福建沿海8群体并不符合地理距离隔离模式的聚类方式,而呈现出浙江群体和福建群体的交叉聚类。由此可见,我国缢蛏主产区浙闽沿海群体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但是异地群体间产生了基因交流,并形成了新的地方性种群。

    • 坛紫菜核糖体蛋白S7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011, 35(12):1814-1821. DOI: 10.3724/SP.J.1231.2011.17646

      摘要 (3142) HTML (0) PDF 4.30 M (1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坛紫菜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的分子应答机制,应用引物退火控制(ACP)技术对耐高温型纯系(Z-61)叶状体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时,获得了一条核糖体蛋白S7基因的全长序列,命名为Phrps7(GenBank登录号:JF719273)。该基因序列全长702 bp,包含一个585 bp的开放阅读框,其编码195个氨基酸的核糖体S7蛋白(PhRPS7),蛋白分子式为C984H1604N294O283S2,由5条α螺旋,6个片层及6个环状连接组成,与多个物种的RPS7蛋白具有较高的序列一致性(>55%)。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hRPS7蛋白与真菌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它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远。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 Phrps7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高温胁迫密切相关,在高温胁迫刚开始时(0~6 d), Phrps7基因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而随着胁迫的继续(>6 d),表达量又有所下调,但仍显著高于胁迫开始前。

    • 茉莉酸甲酯对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含量和dxs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1, 35(12):1822-1828. DOI: 10.3724/SP.J.1231.17260

      摘要 (2631) HTML (0) PDF 1.12 M (2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雨生红球藻是一种能产生重要次生代谢产物——虾青素的单细胞绿藻,茉莉酸甲酯(MeJA)等诱导因子可促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以雨生红球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MeJA对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虾青素含量和dx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在抑制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和总虾青素产量的积累的同时,却能促进雨生红球藻单位细胞虾青素的合成能力。当MeJA浓度为800 μmol/L时,单位细胞虾青素合成能力可达1.75?10-9 mg,相比对照组(1.42?10-9 mg)增加23.24%。RT-PCR分析结果表明, dxs基因的表达受MeJA的诱导,800 μmol/L MeJA处理条件下, dxs基因的表达水平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eJA作用下的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含量和dxs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推断dxs基因可能是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合成的一个关键酶基因,这为进一步通过代谢工程策略提高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含量提供了一个靶点,也为虾青素规模化生产和探讨虾青素积累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 江蓠中类菌孢素氨基酸(MAAs)分离纯化及其成分分析

      2011, 35(12):1829-1836. DOI: 10.3724/SP.J.1231.2011.17547

      摘要 (2771) HTML (0) PDF 1.18 M (2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存在于海洋生物中,尤其是藻类中的类菌孢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是一种吸收紫外线的物质,可用于紫外线防护品的原料,具有商业开发的前景。对湛江沿海产江蓠中MAAs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确定江蓠MAAs的主要组成及比例。利用C-18 Sep-Pak固相萃取柱和半制备型HPLC对湛江产江蓠中MAAs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特征、紫外吸收波长和波谱数据鉴定其主要成分的结构,并结合参考文献确定湛江产江蓠MAAs的4种主要成分是palythine、shinorine、palythinol和porphyra-334,其比例约为4.9∶1∶1.2∶9.9。同时,比较了UV法和HPLC法对湛江产江蓠MAAs主要成分porphyra-334含量检测的准确度,建立了两种检测方法的拟合曲线,并通过试验验证,最终确立了HPLC对MAAs主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

    • 氨氮与拥挤胁迫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联合影响

      2011, 35(12):1837-1848. DOI: 10.3724/SP.J.1231.2011.17530

      摘要 (3094) HTML (0) PDF 1.39 M (2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探讨了氨氮(0.02~2.00 mg/L)和养殖密度(1~5尾/10 L)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氨氮和养殖密度的一次与二次效应对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氨氮或养殖密度的上升,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氨氮与养殖密度之间存在互作效应(P<0.05),氨氮浓度为0.02~0.20 mg/L,养殖密度在1~2尾/10 L时,幼鱼特定生长率较高;而氨氮浓度高于0.20 mg/L,养殖密度在3尾/10 L左右时,生长速度较快。肝脏丙二醛(MDA)含量随氨氮浓度和养殖密度的上升而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氨氮与养殖密度的一次效应对MDA含量和两种酶活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二次效应对两种酶活力的表达有极显著影响(P<0.01);氨氮与养殖密度对CAT活力有互作效应,高浓度氨氮与高养殖密度环境会抑制SOD和CAT活力的表达。因子与响应值间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72 4、0.913 2、0.938 9和0.969 2(P<0.01),可用于预测;氨氮效应对生长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较养殖密度明显。建议在罗非鱼的养殖过程中合理安排好养殖密度,保持溶氧充足,降低氨氮胁迫,提高罗非鱼的生长与抗病力。

    • 维生素C对异育银鲫原代肝脏细胞活性及抗敌百虫氧化胁迫的影响

      2011, 35(12):1849-1856. DOI: 10.3724/SP.J.1231.2011.17577

      摘要 (2418) HTML (0) PDF 1.10 M (1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含不同浓度维生素C(0,50,100,200,400和800 μmol/L)的培养液培养异育银鲫原代肝脏细胞,待细胞融合后,测定细胞活性、细胞内维生素C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再将用维生素C培养的肝脏细胞经敌百虫胁迫24 h,测定细胞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丁酰胆碱酯酶(B-ChE)活性以及细胞内细胞色素P450(CYP450)含量。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维生素C组相比,在100 μmol/L的维生素C剂量组,肝脏细胞活性显著高于较其它剂量组(P<0.05);细胞内维生素C的含量随着培养液中维生素C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显著(P<0.05);在800 μmol/L维生素C剂量组,细胞LDH活性显著增加(P<0.05),但是其它剂量组均无显著变化。肝脏细胞经敌百虫胁迫后,在50、100和200 μmol/L维生素C剂量组,细胞T-AOC能力,GST活性,B-ChE活性和CYP450含量显著升高(P<0.05),细胞解毒和抗氧化能力增强;但是当维生素C的剂量为400和800 μmol/L时,细胞T-AOC能力和GST活性降低。综上所述,在体外细胞培养液中添加在50~200 μmol/L剂量范围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原代肝脏细胞生长,增强细胞解毒能力,提高细胞的抗氧化水平。

    • 养殖博氏鱼芒肉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2011, 35(12):1857-1864. DOI: 10.3724/SP.J.1231.2011.17591

      摘要 (2914) HTML (0) PDF 1.03 M (19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湖北英山博氏鱼芒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博氏鱼芒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5.36%?1.07%、17.90%?0.43%、5.13%?0.18%和0.98%?0.09%;18种氨基酸总量为(69.01?0.07) g/100 g(干重),其中5种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1.70%,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8.6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95.06%;粗脂肪中含 24 种脂肪酸,油酸含量38.41%?0.29%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42.68%?0.10%, 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1.48;矿物质元素中钾含量最高,为(1 118.51?30.67) mg/100 g(干重),微量元素中,铁、锌含量最高,分别为(1.19?0.10)和(1.18?0.05) mg/100 g(干重)。与其它鱼类相比,博氏鱼芒肉蛋白质质量较高,氨基酸组成比例均衡,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 鲈3种视黄醇类X受体基因cDNA的克隆和组织表达

      2011, 35(12):1761-1769. DOI: 10.3724/SP.J.1231.2011.17610

      摘要 (3046) HTML (0) PDF 2.06 M (1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视黄醇类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属于配体激活的核受体家族,在调节细胞内各种信号途径中起重要作用。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分离到鲈RXR基因3种亚型RXRα、RXRβRXRγ的 cDNA序列。结果表明,得到的RXRα是长度为1 686 bp 3′末端不完整的cDNA序列,其中包括364 bp的5′非翻译区和1 322 bp的编码序列,可编码440个氨基酸。RXRβ cDNA全长为1 741 bp,其中包括150 bp的5′非翻译区,256 bp的3′非翻译区和1 335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44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49.5 ku。RXRγ cDNA全长为1 847 bp,其中5′非翻译区为88 bp,3′非翻译区为397 bp,开放阅读框为1 362 bp,共编码453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49.9 ku。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鲈RXRα、RXRβ和RXRγ和其它物种的RXRs结构类似,在DNA结合区有P box和D box结构,配体结合区包括12个α螺旋和2个β折叠结构,H12的C端含有AF-2的激活区。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鲈RXRα、RXRβ和RXRγ分别与其他动物的相应亚型聚类。组织分布特异性研究表明,鲈RXRα在肌肉、心脏、眼、大脑、肠、肾脏、脂肪、脾脏、鳃和肝脏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较低; RXRβ在这10组织中都有较高表达,但心脏中表达量较低;在所检测的10种组织中, RXRγ都有表达,在肌肉、肠 、肾脏、脂肪和脾脏表达量较高。

    • 凡纳滨对虾覆膜养殖池塘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

      2011, 35(12):1865-1872. DOI: 10.3724/SP.J.1231.2011.17560

      摘要 (2597) HTML (0) PDF 1.17 M (2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于2010年7—10月,选择浙江省宁波市3个凡纳滨对虾覆膜养殖池塘进行水质、沉积物理化因子的研究,并采用磷脂脂肪酸谱图(PLFA)法研究了沉积微生物在不同养殖阶段的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凡纳滨对虾养殖期间,沉积物PLFAs组成以饱和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环丙烷脂肪酸含量较少。微生物总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和真菌生物量伴随着养殖的进行都明显增加。虽然沉积物微生物是以细菌为主体,但真菌更适应沉积物的环境,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比值在不断降低。G 细菌与G-细菌的比值表现在养殖后期比中期有所下降,但在末期变化不明显。冗余分析(RDA)表明,微生物总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和真菌生物量与总氮(TN)正相关性最为显著,G 细菌生物量和G-细菌生物量与NO2-N、NO3-N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这些微生物群落结构因子全部和透明度(SD)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

    • 黄颡鱼促黄体激素受体基因克隆及在雌鱼繁殖周期中的表达

      2011, 35(12):1770-1779. DOI: 10.3724/SP.J.1231.2011.17631

      摘要 (2631) HTML (0) PDF 1.67 M (2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简并引物扩增及SmartTM Race 技术,首次克隆了黄颡鱼促黄体激素受体(LHR)基因cDNA 全长序列。该基因全长2 524 bp,编码701aa,含有属于糖蛋白激素受体(GpHR)家族的典型跨膜螺旋结构区域(TM helix)。9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性序列(LRRs);4个潜在的N-端糖基化位点: 29NFTC, 82NVSR, 203NGSR, 548NLTV;24个Ser,6个Thr和5个Tyr 磷酸化位点。同时400S为潜在的PKC位点。通过RT-PCR分析组织表达,卵巢繁殖周期中卵巢和脑的表达水平并结合血浆中E2含量的变化,发现LHR在卵巢中大量表达,其次是脑、肾脏、心脏、肝脏和肠存在少量或微量的表达;在卵巢繁殖周期中,卵巢LHR表达从Ⅲ期-Ⅴ期处于较高水平,Ⅴ期达到最高峰,随后下降到最低值;而脑的表达高峰出现在Ⅳ期,与血浆中E2变化相一致。推测卵巢和脑中LHR基因参与卵黄的生成,调控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排卵。

    • 巢湖西半湖北岸湖滨带蓝藻堆积处细菌多样性初步研究

      2011, 35(12):1873-1880. DOI: 10.3724/SP.J.1231.2011.17533

      摘要 (2682) HTML (0) PDF 1.55 M (1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研究了巢湖西半湖北岸湖滨带蓝藻堆积处不同深度层次的细菌多样性。利用直接法提取了蓝藻堆积处3个不同深度层次样品(A层0~2 cm、B层2~10 cm、C层10~20 cm)中的细菌总DNA,并进一步构建各层细菌的16S rDNA克隆文库。结果表明,蓝藻堆积处各层细菌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均伴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各层的细菌优势类群主要归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且随深度层次的增加,归属于变形菌门的细菌比例减少,而归属于厚壁菌门的细菌比例增加;在A层样品中存在少量归属于蓝藻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类群的细菌;在C层样品中也存在少量归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类群的细菌。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蓝藻堆积腐烂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和种类组成的变化。

    • 锦鲤疱疹病毒-CJ株ORF8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1, 35(12):1780-1786. DOI: 10.3724/SP.1231.2001.17634

      摘要 (2924) HTML (0) PDF 2.34 M (2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锦鲤疱疹病毒中国吉林株(KHV-CJ)ORF81蛋白的结构特征和进化关系,用框镜鲤尾鳍原代细胞增殖KHV-CJ,提取其DNA,经PCR扩增,获得ORF81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分析KHV-CJ-ORF-8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3株KHV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获得了长771 bp的ORF81基因,编码256个氨基酸;预测ORF81基因的理论分子量为28 246.50 u,等电点为8.404;疏水性大于亲水性;信号肽切割部位最可能位于29位的S(丝氨酸);有4个跨膜区;抗原表位预测显示抗原性良好;结构预测显示,不存在N-糖基化位点、存在6个O-糖基化位点和11个磷酸化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与锦鲤疱疹病毒以色列株属同一分支。

    • 东海带鱼渔获量对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动的响应

      2011, 35(12):1881-1889. DOI: 10.3724/SP.J.1231.2011.17591

      摘要 (3136) HTML (0) PDF 1.34 M (2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动对东海带鱼渔业产量的共同影响,对1956—2006年东海带鱼渔获量进行了分析。东海带鱼渔获量时间序列可划分成变化趋势和年间变动。变化趋势主要归因于捕捞努力量的单调增长,Fox模型拟合结果,东海带鱼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关系显著(P<0.01)。移除趋势后,其年间变动与陆地降水、季风风速、海表水温和热带气旋影响指数相关(P<0.05)。结果表明,气候变动影响到东海带鱼渔获量年间变动:陆地降雨和径流携带大量营养盐进入沿岸生态系统;而季风则驱动营养盐的扩散和循环,影响着营养盐的利用效率;水温的升高不仅有利于带鱼的性腺发育与成熟,还能增加带鱼的饵料供应;热带气旋所形成的水团流动、风生混合、上升流等能促进营养盐供应并增加水域的生物量。从捕捞努力量和气候变量拟合东海带鱼渔获量的结果来看,与实际渔获量显著相关(P<0.01),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实际带鱼渔获量的变化趋势和年间变动。这说明渔获量的变化受到捕捞效应和气候变动的双重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将有利于东海带鱼渔业产量的增加,且渔获量年间变动幅度将会比以往更大。

    • 脊尾白虾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多态性标记的筛选

      2011, 35(12):1787-1794. DOI: 10.3724/SP.J.1231.2011.17612

      摘要 (2867) HTML (0) PDF 1.99 M (2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人工合成的生物素标记(AG)15探针及磁珠富集法构建了脊尾白虾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将脊尾白虾基因组DNA经Hae Ⅲ酶切后,收集400~1 200 bp片段,连接特定接头,与生物素标记(AG)15探针杂交并捕获含有微卫星的DNA片段,然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中,构建脊尾白虾微卫星富集文库。随机挑取947个克隆,经菌落PCR检验,其中667个为阳性克隆。从阳性克隆中随机选取184个克隆进行测序,有150个克隆含有微卫星序列,共获得199个微卫星序列,其中完美型158个(79.4%),非完美型27个(13.6%),复合型14个(7.0%)。根据微卫星序列,设计了119对微卫星引物,64对扩增出稳定的具有特异性的条带,经30个脊尾白虾个体进行多样性评价后,有26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26个微卫星位点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从3~16个不等,平均每个位点扩增得到6.5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及多态性信息含量值(PIC)的范围分别为0.111~0.929、0.246~0.932、0.231~0.909。本研究开发的微卫星位点将为脊尾白虾种群多样性研究、家系识别和种质鉴定提供有效的工具。

    • 鱼皮明胶蛋白膜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

      2011, 35(12):1890-1896.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847) HTML (0) PDF 1.07 M (2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鲨鱼皮明胶制备蛋白可食膜,测定了成膜液蛋白浓度、甘油含量对明胶蛋白膜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环境湿度对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鲨鱼皮明胶可以制备成无色透明的蛋白可食膜,成膜液蛋白浓度对明胶蛋白膜的断裂延伸率(EAB)、水蒸气透过率(WVP)以及透明度值有一定的影响,对拉伸强度(TS)没有发生显著影响,但甘油含量从10%增加到70%时蛋白膜的TS逐渐降低。利用DSC对膜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水分活度(Aw)<0.33时,明胶蛋白膜在常温下可以处于玻璃态,机械性质能够保持稳定。然而,当Aw超过0.44后,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起始点低于25 ℃,膜的EAB上升,TS出现显著下降。当Aw达到0.92时,膜甚至开始溶解变成溶胶。因此,利用鲨鱼皮制备的明胶蛋白膜只适合在Aw小于0.44的干燥环境中应用。

    • 利用微卫星标记进行马氏珠母贝家系遗传结构分析与系谱认证

      2011, 35(12):1795-1804. DOI: 10.3724/SP.J.1231.2011.17602

      摘要 (3122) HTML (0) PDF 1.23 M (2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良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性状,2010年4月,从马氏珠母贝选育系F3选择性腺成熟个体为亲本,建立了36个家系,按照常规技术进行幼体培育和海区养成。2010年11月,从36个家系中随机选取4个家系,每个家系取样30个个体,利用13对微卫星引物进行家系遗传结构和系谱鉴别分析。结果显示,(1) 13个微卫星引物在4个家系中共检测到3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5,4个家系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31~0.59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74~0.507;(2) 根据子代基因型成功地推断出4个家系的亲本基因型,据此鉴别各个家系;用UPGMA法对120个样本进行聚类分析,98.3%的同一家系的子代个体能够聚到一起,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结果说明,这4个家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家系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微卫星标记能有效地为马氏珠母贝群体的系谱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 超高压处理对鳙品质的影响

      2011, 35(12):1897-1903. DOI: 10.3724/SP.J.1231.2011.17495

      摘要 (2743) HTML (0) PDF 4.16 M (1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不同超高压条件(0、50、150、300、450和600 MPa,保压处理15 min)对鳙感官、色度、硬度、pH、氨基氮含量、Ca2 -ATPase活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改善了鱼肉的气味、滋味和咀嚼度,300、450和600 MP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鱼肉的感官品质(P<0.05);改变了鱼肉的色度,使L*值和b*值升高,a*值下降。150 MPa以上的高压能够显著提高鱼肉的硬度(P<0.05)。氨基氮含量在高压处理后显著升高(P<0.05),50和300 MPa处理组的氨基氮含量比对照组分别上升了15.19%和17.89%。鱼肉的pH随着压力的升高而上升。超高压抑制了肌球蛋白Ca2 -ATPase活性,当压力≥150 MPa时,Ca2 -ATPase的失活速度明显加快。超高压对肌原纤维的超微结构也有较大影响,150 MPa处理后,肌节收缩,肌原纤维变粗,M线、Z线和H区消失,A带和I带断裂。450 MPa处理后,肌节结构被完全破坏,肌原纤维间隙消失,肌原纤维凝胶化现象严重。综合感官和理化测定结果可知,超高压在改善鳙品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