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34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大菱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成熟肽的克隆、重组表达及活性分析

      2010, 34(1):1-7. DOI: 10.3724/SP.J.1231.2010.06155

      摘要 (2884) HTML (0) PDF 3.16 M (1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RTPCR方法从大菱鲆肝组织克隆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成熟肽片段,分析表明,此成熟肽由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有3个链内二硫键。将扩增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实现了IGF-I成熟肽和GST蛋白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lysS中的融合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4 ku,诱导4 h时占菌体总蛋白的59%,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表明,融合蛋白可以特异性地被anti-GST抗体识别。包涵体经6 mol/L盐酸胍变性溶解及脉冲法稀释复性后,通过GSTrap FF亲和预装柱纯化,获得了电泳分析纯的融合蛋白。以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蛋白生物活性,结果显示,纯化蛋白能促进大菱鲆肾脏细胞的增殖。

    • 奥利亚罗非鱼雌激素β受体两种亚型cDNA的克隆、组织分布及雌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

      2010, 34(1):8-18. DOI: 10.3724/SP.J.1231.2010.06298

      摘要 (3094) HTML (0) PDF 4.73 M (1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奥利亚罗非鱼β雌激素受体基因(estrogen receptor β, ERβ)两种亚型的cDNA全序列(ERβ1和ERβ2)。荧光定量PCR分析雌雄奥利亚罗非鱼两种亚型的组织分布,并观察注射外源雌激素对雄性奥利亚罗非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雌激素受体ERα和β(β1/β2)基因表达的影响。序列分析表明,ERβ1 cDNA全长为4 262 bp,其中包含239 bp 5′非编码区,2 349 bp 3′ 非编码区和1 674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557个氨基酸。ERβ2 cDNA全长为2 506 bp,包含5′非编码区393 bp,3′非编码区109 bp,阅读框为2 004 bp,共编码66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奥利亚罗非鱼ERβ1与尼罗罗非鱼的相似性高达99.1%,而与鲈形目其它鱼类的相似性为82.6%~94.2%。ERβ2氨基酸序列与尼罗罗非鱼的相似性为98.7%,与大口黑鲈、虹鳟、底鳉及斑马鱼的相似性分别为81.8%、76.3%、64.7%和55.0%。在系统进化树上奥利亚罗非鱼的ERβ1和ERβ2分别与尼罗罗非鱼的相应受体聚类。奥利亚罗非鱼ERβ1/β2基因在所检测的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ERβ1基因在卵巢、精巢、肝脏、肾脏和肠等组织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以卵巢的表达量为最高。ERβ2基因在精巢、肝脏及肾脏组织的表达量较高(P<0.05)。ERβ1在卵巢、精巢、肠与下丘脑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ER〖WTB1〗β〖WTB1〗2,其中卵巢中ERβ1的表达量是ERβ2的164倍。注射雌二醇(17betaestradiol, E2)24 h后雄性奥利亚罗非鱼下丘脑ERα/β1 基因的表达上调,其中以ERα的升幅最大,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在E2高剂量组(7.5 mg/kg)下丘脑ERα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ERβ2 基因的表达则没有显著变化。垂体中3个基因的表达在中低E2剂量(2.5 mg/kg、5.0 mg/kg)组均下调,而在E2高剂量(7.5 mg/kg)组则上升,其中ERα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精巢中ERβ2基因的表达量升高,以中、高剂量组(5.0、7.5 mg/kg)的升幅最大(P<0.05),而ERα/β1两个基因的表达量则没有明显变化。ERβ1/β2的不同组织分布以及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及性腺ERα/β1/β2的不同的表达调控,提示奥利亚罗非鱼3种ER亚型存在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 基于线粒体D-loop区与COI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养殖与野生银鲳群体遗传多样性

      2010, 34(1):19-25. DOI: 10.3724/SP.J.1231.2010.06384

      摘要 (3448) HTML (0) PDF 2.86 M (1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线粒体Dloop区与COI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分析了养殖与野生银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线粒体D-loop区片段中,A、T、C与G 4种核苷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0.00%、30.55%、16.75%和12.70%,A+T的含量为70.55%,明显高于G+C的含量。COI基因片段中,A、T、C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85%、33.90%、21.30%和18.85%,A+T的含量(59.75%)同样高于G+C的含量。基于D-loop序列分析所得出的两群体总的变异位点、单倍型数、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19、15、0.895、0.007和2.505。基于COI基因所得出的两群体总的变异位点、单倍型数、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33、17、0.713、0.004和2.239。基于线粒体D-loop区与COI基因片段序列的研究结果均显示,养殖银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养殖群体基于线粒体D-loop区与COI基因片段分析得出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562与0.571,野生群体基于线粒体D-loop区与COI基因片段分析得出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891与0.801。基于D-loop序列的分子方差(AMOVA)分析结果显示,养殖与野生银鲳群体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而基于COI基因片段AMOVA分析结果显示,两群体间并无明显的遗传分化。研究表明,线粒体Dloop区与COI基因均可作为检测银鲳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标记,但线粒体D-loop区作为反映银鲳群体间遗传多样的敏感度要高于COI基因。

    • 合浦珠母贝双列杂交家系的建立与遗传分析

      2010, 34(1):26-31. DOI: 10.3724/SP.J.1231.2010.06498

      摘要 (2988) HTML (0) PDF 2.44 M (2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采自广西北海(B)、广东徐闻(X)、海南三亚(S)的3个不同养殖群体的合浦珠母贝为亲贝,按照完全双列杂交的方式,建立了9个交配组合,每个组合10个家系,共90个家系。出苗经60 d养殖后,比较各家系的育种值,并对家系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壳长的Kung育种值大于20的家系有8个,分别为BX2(表示北海×徐闻♀的2号家系,余依此类推)、BX9、BB4、BB5、BB8、BS9、XS3、SB8,其中XS3的壳长及壳宽的Kung育种值和综合评定值均最大,XX3最小。BB4和XS3的综合评定值大于1。壳长的一般配合力为三亚群体17.40,徐闻17.45,北海18.27;壳高为三亚14.74,徐闻14.79,北海15.54。壳长的特殊配合力为三亚—徐闻17.75,三亚—北海18.27,徐闻—北海18.12;壳高为三亚—徐闻14.98,三亚—北海15.51,徐闻—北海15.46。壳长的平均杂〖JP2〗种优势为三亚—徐闻1.41,三亚—北海0.96,徐闻—北海0.67;壳高为三亚—徐闻1.13,三亚—北海1.60,徐闻—北海1.19。表明北海的亲本较好。

    • 菲律宾蛤仔家系的建立及早期生长发育

      2010, 34(1):32-40. DOI: 10.3724/SP.J.1231.2010.06146

      摘要 (2674) HTML (0) PDF 3.90 M (1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建立33个菲律宾蛤仔家系(11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33个全同胞家系),并对各家系蛤仔的卵径、受精率、孵化率及生长、存活和变态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蛤仔的卵径、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WTBX〗n〖WTB1〗=90),但孵化率有明显差异P<0.05,n=90)。在不同时期各家系蛤仔的生长情况不同。幼虫期间,9日龄C2生长最快比生长最慢的F2平均壳长大28.24%,且差异显著(P<0.05,n=90)。D3绝对生长最大比平均值高37.24%。稚贝期间,40日龄I1生长最快比生长最慢的B3平均壳长大78.29%,且差异显著(P<0.05,n=90)。I1绝对生长也最大比平均值高87.61%,其中400~500 μm个体占30%,500 μm以上个体占53.33%,家系内个体趋于大型化,而B1、B3家系内个体生长性状出现衰退现象,趋于小型化,300 μm以下个体分别占整个家系的83.33%、90% 。在相同时期各家系蛤仔的存活率不同。幼虫期间,9日龄I2存活率最高比平均存活率高94.14%,E3存活率最低比平均存活率低72.65%。稚贝期间,40日龄时各家系稚贝的存活率较高,都在85%以上。变态期间,同胞家系出现变态延迟及变态规格小型化现象。附着变态时间从第15天延迟至22天,变态平均规格为(193.18±12.15) μm,K1变态最小规格为(183.00±14.42) μm,以K为父本的3个家系变态规格普遍偏小,表现出父本效应。各家系变态率不同,存在明显差异,E3家系变态率最高为(94.33%±0.58%),B2家系变态率最低为(7.33%±2.08%)。综合33个同胞家系的各项指标,I1早期生长抗逆性状最优,可进一步作为优良品种选育的育种材料。

    • 鲢鱼骨骼肌过敏原小清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与应用

      2010, 34(1):41-46. DOI: 10.3724/SP.J.1231.2010.06264

      摘要 (2693) HTML (0) PDF 2.87 M (15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清蛋白是鱼类的主要过敏原,对该蛋白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建立也可为低致敏性水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组织捣碎、冷冻离心、热处理、Superdex-75凝胶过滤等方法从鲢白色肉中纯化得到过敏原小清蛋白。Tricine-SDS-PAGE显示,在非还原条件下,该蛋白呈分子量分别为12 ku、14 ku、24 ku的3个条带。而在还原条件下,仅有分子量为12 ku的条带。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分子量为12 ku、14 ku和24 ku的这3个条带都与小鼠抗蛙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PARV19)发生特异性反应,提示它们均为小清蛋白的不同形态。用纯化的小清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经Protein A Sepharose亲和层析纯化得到高纯度的免疫球蛋白G(IgG)。Dot-blot检测发现,抗体稀释至1/51200时仍能与纯化的小清蛋白有显色反应。用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blotting分析,能特异地检测4种鱼(鲤、鲢、鲫、黄鳍鲷)中的小清蛋白。

    • 斑节对虾性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2010, 34(1):47-55. DOI: 10.3724/SP.J.1231.2010.06329

      摘要 (2526) HTML (0) PDF 4.18 M (16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池塘养殖250日龄的斑节对虾性腺组织为材料,利用 mRNA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DD)筛选性腺差异表达基因,获得173条雌、雄性腺差异表达片段。随机选取44条差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及Real-time RT-PCR验证,最终获得10条阳性差异表达片段,其中OA7-1、OA7-2、OG8-1、OG8-2、OC1-3、OC4-2、OC8在卵巢中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精巢,TG6-3、TG8在精巢中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卵巢,TC1为精巢特异表达片段。序列分析表明OA7-2为脱氧尿嘧啶三磷酸核苷酸水解酶(dUTPase) (E值6e-54);OG8-1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3亚单位4 (eIF-3-delta) (E值9e58);OC1-3为未命名蛋白产物(unnamed protein product) (E值2e-17);OC4-2为60 S核糖体蛋白L7(RPL7) (E值6e-40);OC8为60 S核糖体蛋白L3(RPL3) (E值5e-36);OA7-1、OG8-2和TC1与BLASTx比对同源性较低(10-4<E值<10);TG6-3和TG8未检索到同源序列(E值>10),为新的EST序列。对TC1转录水平分析表明其在精巢中表达,在卵巢及雌、雄性个体的眼柄神经节、大脑组织、肝胰腺、肌肉中均不表达,雌、雄个体基因组DNA均能扩增出TC1片段,推测TC1可能为一条由转录水平调控参与精子发生及繁殖相关的重要基因。对精巢表达量远高于卵巢的差异片段TG6-3进行雌、雄个体不同组织转录水平的对比分析发现,其在眼柄神经节组织中不表达,在雌性脑组织中不表达而在雄性脑组织中表达且在性腺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表明TG6-3有可能为一条参与斑节对虾性腺发育调控的基因,为进一步阐明对虾性腺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中国明对虾酚氧化酶原基因cDNA的克隆与表达特征

      2010, 34(1):56-66. DOI: 10.3724/SP.J.1231.2010.06366

      摘要 (2957) HTML (0) PDF 4.49 M (1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3′和5′RACE技术从中国明对虾血细胞中克隆了一个酚氧化酶原基因FCproPO, FCproPO基因cDNA全长为2 311 bp,其中开放阅读框 2 061 bp,编码68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78.71 ku。推测的序列与凡纳滨对虾同源性为84%,与日本囊对虾同源性为71%。RTPCR实验结果表明,FCproPO在血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心脏和精巢中几乎不表达。序列分析发现FCproPO含有两个保守的铜离子结合位点;进化分析发现FCproPO与斑节对虾、日本囊对虾、凡纳滨对虾等海水虾的酚氧化酶原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在被鳗弧菌和对虾白斑病毒(WSSV)感染后的对虾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并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趋势,提示中国明对虾FCproPO基因在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 中国介螅水母属二新种(丝螅水母目,介螅水母科)

      2010, 34(1):67-71. DOI: 10.3724/SP.J.1231.2010.06477

      摘要 (2928) HTML (0) PDF 2.15 M (1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记述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区介螅水母科Hydractiniidae L. Agassiz, 1862介螅水母属Hydractinia van Beneden, 1841二新种,即螺旋介螅水母,新种Hydractinia spiralis sp. nov. 和反曲介螅水母,新种Hydractinia recurvatus sp. nov.,兹将二新种主要鉴别特征描述于下: 螺旋介螅水母,新种:伞无顶突;垂管长圆柱形,约为内伞腔深度2/3;口腕简单,末端具成束刺胞;生殖腺很大,呈椭圆形,几乎覆盖整个垂管间辐位,无水母芽;缘触手6条,4条主辐位,另2条仅在相对间辐位,基球延长锥状,同样大小,无眼点,触手长,近端2/3粗壮,远端1/3变细,具螺旋状刺胞。 反曲介螅水母,新种:伞无顶突;垂管短小,呈方形;胃柄显著,约为垂管长度1/2;口有4个主辐位口唇,延长成向上反曲的短口腕,末端具成丛刺胞;4个卵圆形生殖腺,附在二个反曲口腕之间的垂管间辐位,无水母芽;缘触手16条,触手基球膨大,呈锥状,同样大小,整条触手具环状刺胞,末端略膨大,呈椭圆形。

    • 西伯利亚鲟性别及性腺发育的超声波鉴定

      2010, 34(1):72-79. DOI: 10.3724/SP.J.1231.2010.06333

      摘要 (2716) HTML (0) PDF 4.48 M (1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超声波检查仪对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的性别及性腺发育进行超声波扫描,并利用微创手术检查和组织学观察法来验证超声波对西伯利亚鲟性别及发育时期扫描的鉴定结果。通过对比研究表明:超声波方法对西伯利亚鲟性别鉴定的准确率较高,对2~5龄雌性鉴定的准确率为95%,对雄性鉴定的准确率为87%。超声波技术鉴定性腺发育的准确率随性腺的发育而提高,鉴定早期性腺(Ⅰ~Ⅱ期)发育的准确率(65.25%)低于对晚期性腺(Ⅲ~Ⅴ期)发育鉴定的准确率(88.65%)。超声波技术鉴定西伯利亚鲟性别及性腺发育速度较快,根据鱼的发育状况,平均每尾鱼所用的时间约30 s。

    • 海带cbbX基因序列特征及在雌、雄配子体之间的差异表达

      2010, 34(1):80-88. DOI: 10.3724/SP.J.1231.2010.06456

      摘要 (3128) HTML (0) PDF 4.55 M (1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海带雄配子体抑制消减cDNA文库中筛选出的克隆18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了一条长2 087 bp的cDNA序列(GenBank登陆号:EF490312),其中开放阅读框1 275 bp,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长118 bp,3′-UTR长694 bp且具有明显的polyA尾巴。蛋白同源搜索显示,它编码的蛋白与Guillardia theta这种隐藻核型体编码的CbbX蛋白(GenBank登录号:CAB65663)具有66%同源性。推测的海带配子体cbbX基因编码一个含有424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前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酶切后的成熟蛋白由40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45.26 ku,等电点为5.28。海带配子体cbbX基因被8个内含子隔离开,它们的剪切位点都遵循“GT-AG”规则。无论在cDNA或者DNA序列上,雌、雄配子体cbbX基因都没有差异。自编码蛋白的第184位Gly开始,具有一个典型的Walker ATP结合motif。通过与其它物种共14个CbbX蛋白序列构建的neighbor-joining系统演化树可知,它与隐藻核型体及红藻核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聚成一类,而区别于叶绿体编码蛋白。因此,推测该克隆的海带配子体,cbbX基因可能是由核基因组编码的。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证实,cbbX基因在海带雄配子体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雌配子体的,且在雌、雄配子体之间存在不同的日转录图谱。实验为海带配子体cbbX这个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研究和亚细胞定位奠定了基础。

    • 水环境Mg2+、Ca2+含量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及其机制

      2010, 34(1):89-96. DOI: 10.3724/SP.J.1231.2010.06481

      摘要 (2641) HTML (0) PDF 3.48 M (2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人工海水,在保持海水盐度为30 的条件下,设置了8个处理,R1,R2,R3,R4,R5,R6,R7和R8,其Mg2+/Ca2+比值(mg/mg)和Mg2+、Ca2+实测含量(mg/L)分别为0.11(35,330),0.53(175,330),1.59(525,330),2.42(800,330),3.36(1110,330),4.78(1110,232),7.87(1110,141),11.81(1110,94),研究了水环境Mg2+、Ca2+含量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及其机制。实验持续40 d(其中R8处理因为实验虾死亡率高而只进行了30 d)。实验结果:对虾的生长、蜕皮、食物转化效率和能量收支受水环境Mg2+和Ca2+含量的影响均很显著(P<0.05);其摄食量受水体Ca2+浓度的影响明显(P<0.05),而受Mg2+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对水体低Mg2+含量的耐受能力较强,而对低Ca2+含量的耐受力很弱。在利用内陆低Mg2+或Ca2+含量的天然咸水进行对虾养殖中,通过添加Mg盐或Ca盐,只需将Mg2+浓度调节到该盐度下正常含量的15%以上,保证Ca2+浓度达到正常值的60%以上,对虾就能正常生长。

    • 微孔曝气增氧机的增氧能力试验

      2010, 34(1):97-100. DOI: 10.3724/SP.J.1231.2010.06574

      摘要 (3555) HTML (0) PDF 1.68 M (2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微孔曝气增氧机对氧气的传递效果,从研究增氧能力出发,依据“SC/T 6009-1999 增氧机增氧能力试验方法”的标准检测程序,以直径为10 m的标准室内水池作为试验平台,试验水温为20 ℃、气压为101.325 kPa、初始溶氧浓度为0 mg/L;试验用水为清水,将微孔曝气增氧机与射流式增氧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孔曝气增氧机能有效增加水体底部溶解氧,与1.5 kW射流式增氧机相比,射流式增氧机的增氧能力平均值为2.4 kg/h, 微孔曝气增氧机布管长度为20 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0.25 kg/h,布管长度为42 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0.40 kg/h,布管长度为98 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1.12 kg/h,布管长度为200 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1.55 kg/h,所以在目前试验布管密度条件下,增氧能力可以超过射流式增氧机。在进气口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微孔曝气增氧机增氧速度随着布管长度增加而增加。

    • 海水养殖花鲈对几种饲料蛋白原料的表观消化率

      2010, 34(1):101-107. DOI: 10.3724/SP.J.1231.2010.06490

      摘要 (2985) HTML (0) PDF 2.89 M (1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定了在室内海水流水系统中养殖的花鲈对7种常用饲料原料,宠物级鸡肉粉(P-PBM)、饲料级鸡肉粉(F-PBM)、血粉(BM)、羽毛粉(FEM)、蚕蛹粉(SWP)、豆粕(SBM)和菜粕(RSM)以及1种混合动物蛋白粉(MM = 50% PPBM+20% FPBM+20% BM+10% FEM)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ADC)。实验饲料由70%基础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2.0%,能量含量为18.9 MJ/kg)和30%的待测原料组成。基础饲料和实验饲料中均添加1%(质量分数)的Cr2O3作为外源标记物。饲养实验共进行4周。实验期间每天投饵两次,采用虹吸方法收集粪便。实验结果显示:花鲈对P-PBM、F-PBM、BM、FEM、MM、SWP、SBM和RSM干物质ADC分别为61%~87%,蛋白质ADC为80%~96%,能量ADC为75%~93%。其中,花鲈对SBM的蛋白质ADC最高,对MM的蛋白质ADC最低,对BM的干物质和能量ADC最高,对RSM的干物质和能量ADC最低。

    • 成年日本新糠虾血细胞组成、形态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免疫活性酶

      2010, 34(1):108-115. DOI: 10.3724/SP.J.1231.2010.06263

      摘要 (2826) HTML (0) PDF 3.84 M (1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光镜和电镜的方法,以血细胞所含颗粒与否,颗粒多少和核质比等将成年日本新糠虾血细胞进行分型,并对各型血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利用生化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新孵后0、10、20和30 d)日本新糠虾全组织中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血细胞可为3种类型,它们分别为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它们的胞体大小依次增大,核质比依次降低。对此3种类型血细胞比例分别统计后发现,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最多约为47.53%±0.02,其次是半颗粒细胞约为31.23%±0.01,最少的是透明细胞约为21.24%±0.02。日本新糠虾体内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的活性均有随个体发育而呈降低的趋势。3种酶中以溶菌酶的活性最高,平均约为305.20 U/mg蛋白,其次是酸性磷酸酶约为0.236 5 U/mg蛋白,而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在成体中的活性基本一致,约为0.1295 U/mg蛋白。研究表明,日本新糠虾血细胞组成中,以颗粒细胞为主。溶菌酶是其主要的免疫活性物质。日本新糠虾体内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活性有随其个体发育而逐渐降低的趋势。

    • 瓦氏黄颡鱼卵黄脂磷蛋白(Lv)的纯化、性质鉴定及其抗血清的研制

      2010, 34(1):116-125. DOI: 10.3724/SP.J.1231.2010.06428

      摘要 (3174) HTML (0) PDF 4.09 M (1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两种层析技术,从瓦氏黄颡鱼Ⅳ期卵巢粗提液中分离、纯化出卵黄脂磷蛋白(Lv),采用糖、磷、脂蛋白染色技术验证分离、纯化的蛋白为Lv,该Lv在非变性条件下分子量约为230 ku,在SDS变性条件下分子量约为106 ku。纯化的瓦氏黄颡鱼Lv 经检测显示含有类胡萝卜素,但没有二硫键,对热相对稳定。利用纯化的瓦氏黄颡鱼Lv,制备了兔抗瓦氏黄颡鱼Lv多克隆抗血清。通过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得Lv抗血清的效价为1∶32,还发现瓦氏黄颡鱼卵黄蛋白原(Vtg)和Lv之间有明显的免疫交叉反应性,说明两者具有相同的免疫原性;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抗血清的特异性较好,并能特异性地识别Vtg。

    • 3种硬骨鱼类消化道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

      2010, 34(1):126-131. DOI: 10.3724/SP.J.1231.2010.06153

      摘要 (2794) HTML (0) PDF 4.11 M (1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类胰蛋白酶己被作为人类和某些哺乳动物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标志。为检测鱼类肥大细胞胞浆中是否含有类胰蛋白酶,采用小鼠抗人类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通过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尼罗罗非鱼、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消化道组织以及人胃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肥大细胞进行染色,同时应用AB/SO和改良甲苯胺蓝法进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应用AB/SO和改良甲苯胺蓝染色都能较好显示尼罗罗非鱼肥大细胞, AB/SO染色法对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效果较差,改良甲苯胺蓝染色在上述两种鱼中未能检出肥大细胞;采用小鼠抗人类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通过ElivisionTMplus免疫组化染色技术,首次证实了尼罗罗非鱼肥大细胞胞浆中类胰蛋白酶的存在,但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量很少,主要分布于尼罗罗非鱼消化道各段的黏膜上皮细胞基部和黏膜固有层,而日本鳗鲡与欧洲鳗鲡消化道均未检出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说明不同鱼类肥大细胞胞浆颗粒中生物化学组分存在差别。人胃癌间质中可见多量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

    • 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HPLC-HG-AFS)联用技术检测海藻食品中无机砷

      2010, 34(1):132-138. DOI: 10.3724/SP.J.1231.2010.06311

      摘要 (2926) HTML (0) PDF 2.48 M (19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藻食品中无机砷的含量是水产品质量检验中主要的安全卫生指标。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联用技术(HPLC-HG-AFS)对海藻食品中无机砷的检测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优化了提取剂、提取时间及其仪器条件,建立了HPLC-HG-AFS联用技术检测海藻食品中无机砷含量的方法。用1.2 mol/L HCl在70 ℃水浴下提取1 h,用过氧化氢(H2O2)氧化;pH 6.0的15 mmol/L (NH4)2HPO4溶液为流动相,HPLC-HG-AFS上机分析。样品加标量在0.10 mg/kg和1.00 mg/kg时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2%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4%,方法精密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海藻中的无机砷较为准确、可靠,为制定农业行业标准海藻食品中无机砷的测定,提供技术支持。

    • 溶藻弧菌HY9901鞭毛蛋白flaB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2010, 34(1):139-146. DOI: 10.3724/SP.J.1231.2010.06367

      摘要 (2859) HTML (0) PDF 3.71 M (1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参照GenBank上登录的弧菌鞭毛蛋白fla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溶藻弧菌HY9901株的flaB全长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为1 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其它弧菌的同源基因序列比对显示,溶藻弧菌flaB基因与副溶血弧菌flaB基因的同源性最高(92%)。将该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成功表达出带His-tag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与预期一致。优化的表达条件为28 ℃,0.4 mmol/L IPTG浓度诱导10 h。用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免疫SPF级小鼠,制备了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鼠抗FlaB血清不仅能与诱导后的重组蛋白发生反应,而且能与天然的溶藻弧菌全菌蛋白发生反应,提示鞭毛蛋白FlaB可能是溶藻弧菌的重要保护性抗原之一,为下一步进行FlaB蛋白免疫原性的研究以及疫苗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 几株益生菌对鲤前肠黏液的体外黏附特性

      2010, 34(1):147-152. DOI: 10.3724/SP.J.1231.2010.06447

      摘要 (3340) HTML (0) PDF 2.49 M (19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体外固定鲤前肠黏液,结合细菌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对来源于鲤肠道的2株肠球菌和1株柠檬酸杆菌以及养殖水体的2株芽孢杆菌的细菌表面凝集素和黏液蛋白受体的化学组成、对病原菌附着鲤前肠黏液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株菌经高碘酸钠和蛋白水解酶修饰后,高碘酸钠能极显著降低芽孢杆菌、肠球菌和柠檬酸杆菌的黏附率(P<0.01),而蛋白水解酶对多数菌株的影响不显著(P>0.05),推测细菌表面的凝集素主要为具糖蛋白性质的物质。黏液蛋白经蛋白水解酶处理后,部分菌株的附着数量显著降低(P<0.05),但经高碘酸钠处理后,5株菌的黏附率均显著上升(P<0.05),提示黏液蛋白上存在的5株细菌的特异性受体物质可能为蛋白质。益生菌通过排斥、竞争和取代作用能够显著降低部分病原菌的黏附率。取代作用对病原菌黏附的抑制效果最好,但具有菌株特异性。

    • 厚壳贻贝抗菌肽Mytilin的初步鉴定

      2010, 34(1):153-159. DOI: 10.3724/SP.J.1231.2010.06514

      摘要 (3397) HTML (0) PDF 3.08 M (1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厚壳贻贝是我国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水产养殖贝类,对其抗菌肽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厚壳贻贝的免疫机制。为了解厚壳贻贝血清中抗菌肽Mytilin的分子组成和特性,采用多维高效液相色谱对厚壳贻贝血清进行分离纯化,从中获得3种对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的抗菌肽分子,序列分析表明3种抗菌肽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均属于贻贝抗菌肽Mytilin家族,分别命名为Mytilin-1,Mytilin-2和Mytilin-3。其中,Mytilin-1为34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肽,其分子量为3 885.17 u,含8个半胱氨酸,形成4对二硫键。根据所测Mytilin-1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菌落PCR方法筛选厚壳贻贝cDNA文库,获得Mytilin-1的cDNA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作为贻贝的主要抗菌肽家族,Mytilin在厚壳贻贝血清中具有较高丰度,对其蛋白质序列以及基因序列的研究为深入了解厚壳贻贝Mytilin抗菌肽的分子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 多囊桁拖网选择性研究中对照网囊网目尺寸的选择

      2010, 34(1):160-168. DOI: 10.3724/SP.J.1231.2010.05869

      摘要 (2683) HTML (0) PDF 3.69 M (1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比作业法是拖网渔具选择性研究中重要的试验方法之一,而对比试验中对照网囊网目的选择至关重要。研究利用多囊桁拖网不同网目尺寸(20、30、35和40 mm)网囊捕获的哈氏仿对虾、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渔获体长分布数据,应用几何相似原理,分析过滤性渔具的选择性,并按不同假设条件下(假设1:符合几何相似原理对渔获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假设2:对渔获种类没有选择性),探讨如何合理选择对照网囊网目尺寸。结果表明,对照网网囊网目尺寸为20 mm,在上述2种假设下,对选择性模型的拟合、简化及对其它网囊的选择性参数没有显著的影响;在考虑了桁拖网渔具各网囊具有相同相对作业强度,以及桁拖网渔具与普通拖网渔具选择性分析方法上的差异等因素后,认为在此项研究中,将小于20 mm网目尺寸的网囊视为没有选择性的对照网囊是可行的。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