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2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三类分子探针对常见赤潮生物的检测

      2008, 32(2):200-208.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322) HTML (0) PDF 0.00 Byte (1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集中使用寡核苷酸、肽核酸和细胞凝素3类探针对来自东海和厦门海域的现场赤潮样品进行了检测,尝试鉴定识别自然水样中有害的赤潮原因种塔玛亚历山大藻,微小原甲藻和纤小裸甲藻,建立和优化了这些探针的检测方法和样品处理程序。结果表明,在东海和厦门海域的赤潮样品中均成功地检出了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分布情况,各探针的检测效率为DBA>Tama28S>Tama5S;在东海和厦门海域的赤潮样品中,也成功地检测出了微小原甲藻,各探针的检测效率为:ConA>PM18S02>PM28S02;在厦门海域的赤潮水样中检出了纤小裸甲藻,各探针的检测效率为:WGA>PNATP28S01>TP18S02>TP28S01。各探针检测结果与相关文献的报道吻合较好。比较这3类探针的特异性,其中以PNA探针为最好,其次为DNA;lectin探针的特异性相对较弱。

    • >研究简报
    • 不同放养和管理模式下三角帆蚌养殖水体的水化学特征

      2008, 32(2):303-308.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533) HTML (0) PDF 0.00 Byte (1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论文
    • 乌鳢诺卡氏菌病的组织病理学

      2008, 32(2):209-216.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519) HTML (0) PDF 0.00 Byte (2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病理组织学、活体压片和电镜技术,运用H.E常规染色法和ZiehlNeelsen抗酸杆菌染色法对患疑似诺卡氏菌病的乌鳢各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患病乌鳢的肾脏、肝脏、头肾、脾脏、肌肉、表皮、鳃丝、鳃弓、心脏、肠道、卵巢等器官内部有大量的慢性肉芽肿结节,直径多为1~2 mm。典型结节基本结构可分三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干酪样坏死、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包膜,中央干酪样坏死组织中有大量呈长杆状或分枝状的诺卡氏菌。结节活体压片观察到大量的长杆状或分枝状菌体。电镜观察到结节中有大量杆状菌体,未见病毒颗粒;菌体长3.5~6.5 μm,宽0.45~6.8 μm。器官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肾小管细胞变性和坏死,肾间质淋巴细胞增生;脾淋巴细胞增生和淤血;肝脂肪变性;鳃上皮肿胀,鳃丝棒状化;心肌细胞肿胀,断裂,溶解;肌纤维水泡变性,肿胀,断裂,溶解,坏死;表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有炎性细胞浸润,诺卡氏菌对机体的主要器官造成严重病理损伤。对乌鳢诺卡氏菌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可为临床诊断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研究简报
    • 海捕灰鲳亲鱼不同组织中脂肪及脂肪酸分析

      2008, 32(2):309-314.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420) HTML (0) PDF 0.00 Byte (1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胃萎缩症”仿刺参幼体及亲参组织中病毒观察

      2008, 32(2):315-320.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761) HTML (0) PDF 0.00 Byte (2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论文
    • 管角螺的繁殖生物学

      2008, 32(2):217-222.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4481) HTML (0) PDF 0.00 Byte (2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繁殖方式、繁殖季节、繁殖力、孵化及稚、幼螺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管角螺在广西沿海每年只有一个繁殖期(4-5月,水温24~28 ℃)。管角螺的整个胚胎发育阶段都在卵囊内进行,属直接发生型,出膜后即为稚螺,其繁育过程没有自由生活的浮游幼虫阶段。繁殖期内亲螺有多次交尾现象,平均每个雌螺产卵2.1次,产卵囊20.4个,每个卵囊平均含有卵子2 115粒,个体繁殖力4.3万粒。水温24~29 ℃时稚螺孵出时间为29~30 d,孵化率98%。90 d后发育为5.0 cm的幼螺。

    • 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仔虾的行为观察

      2008, 32(2):223-228.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766) HTML (0) PDF 0.00 Byte (2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22±1) ℃及高密度养殖环境条件下,观察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摄食、自残、运动、间隔及攻击和防御行为,并探讨充气对两种仔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仔虾都偏好卤虫幼体。中国明对虾仔虾自残行为高发,运动活跃,间隔行为明显,攻击频率高;凡纳滨对虾仔虾自残现象少,好静,可忍受身体的相互接触,攻击频率低。充气对两种仔虾的行为均有显著影响。

    • 太湖湖鲚渔获量及年龄结构变化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008, 32(2):229-235.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9841) HTML (0) PDF 0.00 Byte (5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太湖,随着鱼类总渔获量的不断增加和鱼类种类的不断减少,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 Yen et Lin),一种小型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已成为绝对优势种。根据1952-2004年的统计数据和2003-2005年对湖鲚年龄结构和食物组成的调查,研究了湖鲚快速增加的原因以及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如下:(1)在1952 到2004年期间,湖鲚渔获量从1952年的640.5 t、占总渔获量的15.8%上升到2004年的21 221 t、占63.8%。尤其是1994年后湖鲚渔获量以每年1280.5 t的速度增加;(2)湖鲚种群年龄结构低龄个体呈现不断增加趋势。1979和1980年0+个体仅占33%和34%,而2003和2004年0+个体分别上升到99.04%和99.08%;(3)0+湖鲚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按照个数组成比例计算,枝角类平均占89.77%±13.69%、桡足类占7.84%±11.53%、轮虫仅占2.39%±4.95%。分析认为:江湖阻隔、过度捕捞、富营养化不断加重等人类活动以及太湖特有的鱼类生态学特点是导致湖鲚渔获量不断增加、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随着湖鲚数量的快速增加,在湖鲚生长期间太湖浮游动物现存量呈现相应下降趋势,这可能使太湖浮游植物更易暴发。

    • 大连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养殖容量

      2008, 32(2):236-241.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973) HTML (0) PDF 0.00 Byte (2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场测定了獐子岛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和养殖虾夷扇贝的种群结构;采用生物沉积法,测定了不同规格的虾夷扇贝的滤水率和虾夷扇贝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调查结果显示,叶绿素浓度在1.23~2.85 mg·m-3范围内,均值为(1.78±0.57) mg·m-3;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76.6±41.9) mg C·m-2·d-1,虾夷扇贝单位个体的滤水率为(0.55±0.25) L·h-1。结合虾夷扇贝的年产量、海域面积和有关的水文状况等数据,计算了食物限制性指标的数值,摄食压力和调节比率在0.05和1.0之间,而滤水效率小于0.05。结果显示,由于该海域的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水平较低,海水流速大,因此,水交换带来的悬浮颗粒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目前的虾夷扇贝的养殖量(32亿粒)接近生态容量,如果开展筏式养殖,利用整个海域的水体,养殖量增大20倍的空间并达到养殖容量,预计年产量将达到256亿粒。

    • 史氏鲟幼鲟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

      2008, 32(2):242-248.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376) HTML (0) PDF 0.00 Byte (1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生长饲养试验研究史氏鲟幼鲟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以Ca(H2PO4)2•H2O为磷源,配制含磷水平分别为0.18%(对照组),0.40%,0.71%,0.98%,1.38%和1.66%的6组等能等氮纯化饲料,每组饲料饲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20尾初体质量约为4.7g的幼鲟。经过8周的饲养后,对生长、饲料效率、成活率、幼鲟肌肉常规组成及脊椎骨灰分和钙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饲料中磷含量的升高,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直至0.98%组达最大,然后随着饲料磷含量的增加,这些指标显著降低(P<0.05);试验各添加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添加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添加磷对鱼体肌肉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磷含量在0.71%~1.66%之间时,脊椎骨中灰分、钙和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40%试验组(P<0.05)。经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为维持史氏鲟幼鲟最佳生长和骨骼磷水平,饲料中磷的需要量为0.88%~1.00%(占干饲料)。

    • 维生素C对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2008, 32(2):249-256.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376) HTML (0) PDF 0.00 Byte (2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以鱼粉、豆粕、玉米粉和麦麸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每100g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0、500、1 000、1 500 mg 的VC(以VC多聚磷酸酯为VC源)配制5种试验饲料,对均重为(37.52±2.19) g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以酚氧化酶(PO)、抗菌力(Ua)、溶菌酶(U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等指标为判据,研究VC对中华绒螯蟹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结果表明,VC对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器官中PO、Ua、UL、SOD、AKP和ACP等活性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在适宜范围内,随着VC添加量的增加,PO、Ua、UL、AKP和ACP活性显著增强,从而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而SOD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表明VC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中华绒螯蟹体内 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综上所述,VC作为免疫刺激剂能有效地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 疫力,且VC适宜添加量以500~1 000 mg·(100g)-1饲料为宜。

    • 不同脂肪源饲料培育的大型蚤对中华绒螯蟹仔蟹发育和变态的影响

      2008, 32(2):257-265.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176) HTML (0) PDF 0.00 Byte (2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3年5月20日至6月22日,研究了不同脂肪源饲料培育的大型对中华绒螯蟹发育和变态的影响。采用纯酵母(酵母组)、酵母添加10%豆油(豆油组)和酵母添加10%鱼油(鱼油组)三组饲料培养的大型作为大眼幼体发育到仔蟹IV期的生长和蜕壳的饵料。实验期间水温为室温,温度为20~24 ℃。结果表明,鱼油组培养的大型能显著地加速仔蟹发育阶段变态时间(缩短蜕皮周期),促进生长。其次为豆油组。酵母组最差。其加速变态的效果在仔蟹I期发育变态到II期就显著表现出来。此外,鱼油组,豆油组与酵母组相比,相应仔蟹期的规格较大。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仔蟹脂肪酸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培育的大型的脂肪酸组成。鱼油组的仔蟹具有相对高的EPA,DHA和HUFA的百分组成,而豆油组培育的仔蟹由于大型中含有较高含量的C18:2,而致使仔蟹的C18:2具有最高含量。实验证实,饵料中高HUFA的含量,能显著促进仔蟹的生长和变态。 PUFA,特别是C18:2对仔蟹变态和成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2008, 32(2):161-173.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648) HTML (0) PDF 0.00 Byte (2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RAPD、SSR和AFLP三种标记技术结合“拟测交”策略,以中国对虾 “黄海1号”雌虾与野生雄虾作为亲本进行单对杂交产生的F1家系为作图群体,初步构建了中国对虾雌、雄性遗传连锁图谱。对460个RAPD引物和44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共选出61个RAPD和20对SSR引物,结合88对AFLP引物组合对父母本和82个F1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共得到783个分离标记(RAPD标记237个,微卫星标记45个,AFLP标记501个),761个标记用于连锁分析。雌性图谱包括40个连锁群和15个三联体,20个连锁对,标记间平均间隔为12.5 cM,图谱共覆盖2835.5 cM,覆盖率为73.5%;雄性图谱包括41个连锁群和6个三联体,12个连锁对,标记间平均间隔为11.9 cM,图谱共覆盖2776.7 cM,覆盖率为73.3%。中国对虾遗传图谱的构建为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比较基因组作图及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

    • 河流弧菌在天然海水与人工海水中的饥饿效应

      2008, 32(2):266-272.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561) HTML (0) PDF 0.00 Byte (1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数生长期河流弧菌分别悬浮于天然海水和人工海水后于28 ℃进行饥饿试验。在饥饿初期,两种海水中河流弧菌的总菌数、活菌数、菌落形成单位数都明显上升,但天然海水中的河流弧菌生长时间持续更久、增长幅度也更大;饥饿中、后期,总菌数都保持稳定,而可培养菌数与活菌数逐渐下降,其中可培养菌数下降幅度高于活菌数,人工海水中的河流弧菌下降幅度高于天然海水。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粘液的粘附量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先上升后下降。与对数生长期相比,饥饿60 d的可培养细胞对热和紫外线的耐受性提高。饥饿细胞的间接ELISA最低检测限高于对数生长期细胞。通过SDSPAGE分析菌体蛋白发现饥饿细胞的蛋白质条带减少。腹腔注射饥饿60 d的河流弧菌不会引起小鼠死亡,而对数生长期细胞能够引起小鼠死亡。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弧菌能够在温暖的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中长时间饥饿存活,但是饥饿细胞的毒力较低。

    • 中国对虾主要过敏原的鉴定及理化性质

      2008, 32(2):273-278.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462) HTML (0) PDF 0.00 Byte (2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中国对虾为研究对象,旨在获得有关中国对虾过敏原的基础数据,为水产品中过敏原的控制提供依据。首先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中国对虾过敏原组分进行分析,经免疫印迹鉴定其主要过敏原。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中国对虾的主要过敏原,并用β消去、紫外扫描、肽质量指纹图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表明中国对虾主要过敏原为分子量36 ku的糖蛋白,糖含量为4.4%,存在O型糖肽键,其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与其他甲壳类过敏原之间存在很高的同源性。

    • 马氏珠母贝EST微卫星的筛选

      2008, 32(2):174-181.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846) HTML (0) PDF 0.00 Byte (2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了马氏珠母贝的血液、足、鳃、胃、肝、心脏、外套膜、珍珠囊和感染多毛虫马氏珠母贝的血液(血感)等9个组织的cDNA文库,测序获得了6979个EST序列,从中查找到了268个重复序列,隶属于243个EST,含微卫星的EST数占EST总数的3.48%。珍珠囊cDNA文库含微卫星的序列所占比例最高,为6.16%,血感的最低,为1.65%。双碱基重复序列130个,占48.5%,(AT/AT)[WTBX]n[WTB1]类型最常见;三碱基类型的83个,占约31%,其中(AAT /ATT)[WTBX]n[WTB1]和(AAG/CTT)[WTBX]n[WTB1]较多;四碱基重复的有30个,占11.2%,(AAAT/ATTT)[WTBX]n[WTB1]占了该类型的约50%。一共能够设计151对微卫星引物,有130对可以扩增,占合成引物总数的86.09%,其中,多态性引物45对。多态性EST-SSR的筛选将为马氏珠母贝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种质鉴定和野生资源保护等提供可靠的工具。

    • 智利外海茎柔鱼渔场集鱼灯灯光的配置

      2008, 32(2):279-286.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2915) HTML (0) PDF 0.00 Byte (1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智利外海茎柔鱼是我国鱿钓船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集鱼灯灯光配置是高效捕捞技术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智利外海茎柔鱼作业渔场的实测灯光强度,推算其灯光衰减系数。同时,在理论上建立灯光水中照度计算模式,并以“新世纪52号”鱿钓渔船为例进行灯光配置的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认为,智利外海金属卤化物灯的水中衰减系数为0.2。分析表明,随着鱿钓船集鱼灯灯高的增加,照度0.1~10 lx之间的诱集水体体积(下称为“有效体积”)不断增加,但增加幅度呈递减趋势,目前该船的灯高(6.5m)较为合适;集鱼灯间距在0.55m时所对应的有效体积最大,建议该船的灯距可从0.5m增大到0.55m;随着集鱼灯总功率的增加,有效体积不断增加,并在300kW附近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总功率的增加而减少,建议该船集鱼灯总功率可从360kW降到300kW。研究表明,不同作业海域和不同钓捕对象对鱿钓船集鱼灯有着不同的要求和配置,集鱼灯总功率并不是越大越好。

    • 建鲤自交及与黄河鲤正反杂交子代的生长比较和通径分析

      2008, 32(2):182-189.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824) HTML (0) PDF 0.00 Byte (2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建鲤、黄河鲤为亲本,建立了建鲤自交JL(建鲤♀×建鲤♂)、正交JH(建鲤♀×黄河鲤[Q♂)、反交HJ(黄河鲤♀×建鲤♂)3个试验组合,PIT标记后在养殖157、398、598 d时测定生长参数。结果表明:(1)157、398 d时增重率均为HJ>JH>JL,HJ与JL差异显著(P<0.05);598 d时JL>JH>HJ,子代差异不显著(P>0.05)。(2)体长、体重的变异系数在157、398 d时HJ>JH>JL,598 d时JL>HJ>JH。体长的变异系数小于体重的变异系数。(3)肥满度随养殖时间增加而增长,JL的肥满度最高并与JH、HJ差异显著;(4)雌、雄鱼生长差异显著,雌鱼生长始终快于JL;雄鱼仅在157 d时有优势,398、598 d时杂种优势衰退。(5)在对体重的决定系数上,398 d时子代均以体长的决定系数占主导;598 d时HJ(♀)、JL(♀)中体高的决定系数占主导,JL(♂)、HJ(♂)、JH(♀)中体长的决定系数占主导,JH(♂)中体长、体高对体重的决定系数差异很小。(6)养殖时间对体重的差异显著性、绝对增重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体长、绝对增长率、特定生长率、体重变异系数、生长指标及肥满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鱼的不同交配组合和不同性别对上述生长参数均有极显著影响。

    • >综述
    • 养殖牡蛎的选择育种研究与实践

      2008, 32(2):287-295.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6690) HTML (0) PDF 0.00 Byte (4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世界上牡蛎选择育种实践和育种计划概况,简要回顾了牡蛎选育实践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尤其总结了世界上几种重要的经济种类如太平洋牡蛎、美洲牡蛎、欧洲牡蛎、澳洲牡蛎 等在生长、产量、抗病、抗逆性等性状方面的选育实践情况。牡蛎育种目前主要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群体选择和家系选择, 实践中两种方法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且对牡蛎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力估计基本一致(体重遗传力:0.25~0.69;个体大小遗传力:0.2~0.5)。这表明了常规育种理论和育种技术能有效地应用于牡蛎选择育种。预计这些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它们有机的结合,将为牡蛎新品种培育开创新的局面。

    • >研究论文
    • 异育银鲫Toll样受体3的cDNA序列分析与蛋白质高级结构预测

      2008, 32(2):190-199.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445) HTML (0) PDF 0.00 Byte (2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利用RT-PCR、RACE及克隆等方法获得了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Toll样受体3(cagTLR3)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cDNA全长3170 bp,5’端非编码区181 bp;3’端非编码区283bp;开放阅读框(ORF)2706bp,编码901个氨基酸。经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金鱼[Carassius auratus(goldfish)]、斑马鱼(Danio rerio)、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有较高的相似性,其相似性分别为92%、88%、79%、75%和72%,说明TLR3在长期的进化中具有较高保守性。TLR3全长序列起始21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50至695个氨基酸残基间包含15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RR);704至726个氨基酸残基为跨膜区(TM);754至897个氨基酸残基为与白介素-1受体高度同源的区域(TIR)。将异育银鲫TLR3与人和斑马鱼胞内TIR结构的氨基酸比对后发现,Phe728、Leu738、Tyr756与Arg736在TLR3的信号转导及胞内定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异育银鲫TLR3胞外配体结合域的三维结构呈U型,与人TLR3的相应结构十分相似,在N端具有1个二硫键,C端有2个。因LRRs上的插入序列和14个糖基化位点,异育银鲫TLR3胞外配体结合域内表面的大量β-折叠结构呈平坦的平面。

    • >研究简报
    • 三角帆蚌消化酶的分布特性和晶杆的形态结构

      2008, 32(2):296-302.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668) HTML (0) PDF 0.00 Byte (1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