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第23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大鳍鳠脑垂体和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的季节变化

      1999, 23(1).

      摘要 (1824) HTML (0) PDF 0.00 Byte (1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大鳍鳠脑垂体匀浆和血清样品的稀释曲线与鲤生长激素(cGH)标准曲线的平行性,采用鲤生长激素的标准品和抗血清(RAG)测定了周年中几个不同时期大鳍鳠脑垂体和血清样品的生长激素(GH)含量,发现脑垂体和血清中的GH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脑垂体的GH含量分别在3月份和8月份出现两个峰。4~7月的繁殖期和11~1月的越冬期间,脑垂体的GH含量很低,而且波动不大。受水温和光周期的影响,大鳍鳠血清GH水平表现为从冬季(11~1月)到春季(2~4月)逐渐上升,夏季急剧升高,到夏末(7月底)达到最高,一直持续到秋季。大鳍鳠血清GH含量的变化与生殖周期密切相关,最低的GH含量出现在性腺静止期,其次为性腺发育期,再次为性腺成熟期,在产卵期急剧升高,最高为性腺退化期。

    • 光照对黄盖鲽仔鱼生长_发育及摄食的影响

      1999, 23(1).

      摘要 (1881) HTML (0) PDF 0.00 Byte (1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光照对黄盖鲽仔鱼的生长、发育及摄食有显著影响, 各组仔鱼的体长与体高在20 日龄时均产生了极显著的差异; Duncan 多范围检验表明: 40~ 60 lx 光照度下仔鱼生长最好; 在40 ~ 7000 lx 范围内随光照度的增强, 生长则变差, 存活率下降, 畸形个体增加。黑暗条件下及3~ 6 lx 条件下的仔鱼在12 日龄时全部因饥饿而死亡。在卵黄囊期的各组仔鱼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生 长情况近似。40~ 7000 lx 光照度之间的5 组在4 日龄至20 日龄之间体长与日龄表现为直线关 系, 体高与日龄表现为指数函数关系。仔鱼的摄食强度( 10: 00~ 14: 00) 在40~ 7000 lx 范围内随 光照度增强而减弱。18: 00~ 22: 00 时区之间如给以适当光照, 则仔鱼亦会有相当的摄食强度。黄 盖鲽仔鱼在20 日龄以内的适宜水中光照度为40~ 600 lx 。

    • 海鳗性腺形态和发育的研究

      1999, 23(1).

      摘要 (2282) HTML (0) PDF 0.00 Byte (1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海鳗性腺的形态与组织结构及发育周年变化进行了研究。海鳗卵巢由许多紧密排列的卵巢叶片构成,精巢则由许多精巢叶片构成。整条卵巢或精巢的外部无被膜包裹。组织学观察表明,卵巢在5月下旬后陆续发育成熟,精巢在4月下旬陆续发育成熟。5月下旬进入繁殖期,6月~7月为繁殖盛期。随后,产过卵的个体进入恢复期并重新发育。组织学与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海鳗的精子头部呈镰刀形,有一较短的尾部。

    • 温度对福寿螺生长发育的影响_

      1999, 23(1).

      摘要 (1986) HTML (0) PDF 0.00 Byte (2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恒温箱与温棚设置不同温度水平, 测试结果表明:福寿螺卵发育的适宜温度 为20 ~ 35 ℃, 发育历期与温度相关系数r =-0.942。夏季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7℃, 有效积温 为141.435 日度。福寿螺能生存的水温范围为10~ 30℃, 最适水温范围为20 ~ 25 ℃;同一级螺, 水 温越高, 长速越快。福寿螺在长沙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下不能越冬, 冬季死亡率达100%。福寿螺 在无水条件下有休眠现象, 冬季室温2~ 17 ℃时, 连续休眠3 个月, 成螺、中螺存活率达57 .6%, 亲 螺可在休眠状态中越冬。

    • 用RAPD分析对罗非鱼遗传变异的研究及其对杂种优势的应用

      1999, 23(1).

      摘要 (2645) HTML (0) PDF 0.00 Byte (1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RAPD技术检测了一个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群体和湘湖、美国和沙市三个尼罗罗非鱼养殖群体。在20个引物中筛选到12个引物,它们的扩增产物显示了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在群体内或群体间存在遗传差异。OPZ06、POZ10、OPZ12和OPZ19四个引物都有一个扩增片段(大小分别是900、1500、1700和730bp)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以作为鉴别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分子遗传标记。群体内遗传相似性指数(S)表明,湘湖、美国和沙市三群体尼罗罗非鱼都保留了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S分别为0.798、0.795和0.824),而奥利亚罗非鱼的群体内遗传变异最小(S=0.950)。显示尼罗罗非鱼具备选育优良品种的遗传潜力,奥利亚罗非鱼的这种潜力就较小。奥利亚罗非鱼和湘湖、美国、沙市三群体尼罗罗非鱼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285、0.262和0.344,说明奥利亚罗非鱼和沙市群体尼罗罗非鱼杂交将可能产生更强的杂种优势。

    • 不同养殖结构鱼塘能量生态学研究

      1999, 23(1).

      摘要 (1772) HTML (0) PDF 0.00 Byte (1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养鱼池塘生态系统能量利用各环节,分析了两种不同养殖结构鱼塘的生态学能量利用效率。主养草食性鱼类池塘,其输入的总补助能、光合能、生物能的转换效率分别为9.86%、6.92%、10.10%;其生产吨鱼消耗的总补助能、光合能、生物能分别为46.64GJ、66.46GJ、45.54GJ。而对于主养滤食性鲢、鳙的池塘,其对应的指标分别为8.43%、3.75%、8.66%、46.99GJ、105.52GJ、45.73GJ。由于池塘生产结构的差异,滤食性鲢、鳙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在不同池塘中有差异,但由初级生产力到滤食性鱼类产量其净转换效率在不同养殖结构池塘中基本相同,主养草食性鱼类池塘为1.45%;主养滤食性鲢、鳙的池塘为1.43%。根据生态-经济综合指标EY值判断,主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生产方式优于以滤食性鱼类为主的生产方式。

    • 对虾养殖实验围隔中的固氮作用及其氮输入

      1999, 23(1).

      摘要 (1519) HTML (0) PDF 0.00 Byte (1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97年6~10月,以乙炔还原法进行了不同放养模式下对虾养殖实验中生物固氮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围隔中,对虾单养(Y-4)和对虾+海湾扇贝(Y-5)的固氮作用较高,均值分别为2.62μgN/(L·hr)和2.65μgN/(L·hr);对虾+罗非鱼+缢蛏(T-5)的最低,为1.53μgN/(L·hr),对虾+缢蛏(Y-6)和对虾+罗非鱼(Y-7)的分别为2.30μgN/(L·hr)和1.89μgN/(L·hr)。各围隔中固氮速率较高与水体有效氮含量较低及有效氮磷比值不高有关。水层固氮蓝藻主要为蓝球藻(Chrococus)和念珠藻(Nostoc)。估算各围隔实验期间固氮作用输入分别为Y-4∶17.72g;Y-5∶19.63g;Y-6∶9.05g;Y-7∶10.59g;T-5∶7.99g。

    • 对虾池不同综合养殖系统效率和效益的比较研究

      1999, 23(1).

      摘要 (1700) HTML (0) PDF 0.00 Byte (1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50个5.0×5.0×1.8m陆基围隔研究了中国对虾与台湾红罗非鱼、海湾扇贝和缢蛏投饵或施肥混养及鲈鱼与中国对虾和台湾红罗非鱼混养最佳结构的生态效率、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几种综合养殖系统最佳结构下各种养殖对象对N的绝对利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鲈鱼-对虾-罗非鱼(30.91%)>对虾-海湾扇贝(21.09%)>对虾-罗非鱼施肥混养(20.12%)>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7.81%)>对虾-缢蛏(16.93%)>单养对虾(11.52%);对P的绝对利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对虾-缢蛏(16.08%)>鲈鱼-对虾-罗非鱼(12.83%)>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2.63%)>单养对虾(10.88%)>对虾-海湾扇贝(6.01%)>对虾-罗非鱼施肥混养(4.04%);其产出投入比由高至低依次为: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99)>对虾-罗非鱼施肥混养(1.98)>对虾-海湾扇贝(1.53)>单养对虾(1.38)>鲈鱼-对虾-罗非鱼(1.30)>对虾-缢蛏(1.23)。 更多还原

    • 间接红细胞凝集反应检测中华鳖血清抗体的方法

      1999, 23(1).

      摘要 (1472) HTML (0) PDF 0.00 Byte (1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间接红细胞凝集反应检测中华鳖血清抗体的方法,试验证明,致敏抗原菌体浓度为3×10^8cfu/mL,RSA浓度为2.0mg/mL,致敏红细胞浓度2.5%时(无论是人还是绵羊红细胞),本方法参获得最敏感的结果。加入稳定剂后的致敏红细胞,在80d内检测结果没有显著的差异。本试验测得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3.4±4.2,而且证明本方法具有罗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和重复性。

    • 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及其组织病理学

      1999, 23(1).

      摘要 (3648) HTML (0) PDF 0.00 Byte (1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所谓“抖抖病”的中华绒螯蟹病蟹病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经电镜观察,病蟹的心脏、腹神经节、鳃、肠和肝胰腺组织中存在着球状病毒粒子,病毒无囊膜,直径为28~32nm左右,分布在细胞浆内,不形成包涵体。从病毒形态和染色反应特性确定该病毒为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病毒。经人工注射病蟹组织浆除菌上清液,被感染的健康蟹出现与自然发病蟹步足严重抖动等完全一样的症状,表明病蟹中的小RNA病毒为该病病原。病蟹病理特征为:细胞肿大,核溶解或固缩,线粒体肿大、嵴断裂、扭曲或坏死溶解。病变最严重的区域,组织细胞坏死崩解成一片无结构的物质。 更多还原

    • 温度和藻类饵料对虾夷马粪海胆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1999, 23(1).

      摘要 (1824) HTML (0) PDF 0.00 Byte (18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虾夷马粪海胆在10.0~25.0℃水温下单独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及15.4~17.8℃混合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铜藻、角叉菜的不同组合和21.6~27.4℃饥饿状态下的摄食、生长及成活进行了试验研究。海胆体重与壳直径的关系为G=0.43132D2.9958。海胆对海带、裙带菜、石莼的日摄食率依次降低且随水温变化而异。1.0~3.6cm幼海胆在10.0~25.0℃下摄食上述海藻均可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0.5×10-2~3.0×10-2cm/个·天),1.0cm幼海胆在19.0℃时生长最快,而3.6~5.0cm成海胆在16.0℃时最快。水温上升至25.0℃,5.0cm以上成海胆体重出现负生长且大多数出现患病症状,死亡率达8.3%。1.0~5.3cm海胆随壳径增加海胆对高温的耐性下降、生长适温范围减小。海藻饵料直接影响海胆的体色和性腺色泽。海胆对海带、裙带菜、铜藻、角叉菜、石莼的选择摄食率依次降低。1.0~5.2cm海胆中1.7~3.5cm海胆耐饥饿能力最强,海胆在较高水温条件下可饥饿15天左右。 更多还原

    • >综述
    • 甲壳动物雄性腺研究的进展

      1999, 23(1).

      摘要 (1632) HTML (0) PDF 0.00 Byte (2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浅海筏式养殖系统贝类养殖容量研究进展

      1999, 23(1).

      摘要 (2663) HTML (0) PDF 0.00 Byte (2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论文
    • 不同温度条件对鳜仔鱼摄食和生长发育的影响_

      1999, 23(1).

      摘要 (1528) HTML (0) PDF 0.00 Byte (1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花鲈对饲料的选择性和嗜好

      1999, 23(1).

      摘要 (1653) HTML (0) PDF 0.00 Byte (16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对虾同化率和转换效率的初步研究

      1999, 23(1).

      摘要 (1641) HTML (0) PDF 0.00 Byte (1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鱿鱼鱼精蛋白的提取_纯化及其生化特性

      1999, 23(1).

      摘要 (1601) HTML (0) PDF 0.00 Byte (18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