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第2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陆水水库鳜属鱼类食性及消化器官的比较研究

      1996, 20(2).

      摘要 (1963) HTML (0) PDF 0.00 Byte (1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陆水水库三种鳜属鱼类的食性及消化器官比较,结果表明,三种鳜都以摄食鱼虾为主,在鳜和大眼鳜的食物组成中,虾的出现率分别为82.35%和81.03%,鱼的出现率分别为47.06%和31.23%,斑鳜中鱼和虾的出现率分别为63.07%和50.07%,鱼虾出现率在不同月份变化较大。鳜摄食强度最大,大眼鳜次之,斑鳜最小。但它们摄食鱼的饱满分指数均大于虾。在消化器官中,鳜、斑鳜,大眼鳜的幽门盲囊的平均数量分别为250.8、108.2、84.1。随着体长的增加,大眼鳜和斑鳜的肠长也相应增加,而鳜的肠长趋于稳定。本文还对三种鳜在食性上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消化能力的大小、食物的可获得性、食物的选择性及对环境的要求等是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 更多还原

    • 长江中下游鲢、鳙、草鱼、青鱼种群分化的同工酶分析

      1996, 20(2).

      摘要 (2823) HTML (0) PDF 0.00 Byte (1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查明长江中下游鲢、鳙、草鱼、青鱼有无不同种群,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长江中游天鹅洲故道、汉阳、瑞昌江段和下游安庆江段鲢、鳙、草鱼、青鱼各4个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变异。同种鱼各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未见有显著差异,遗传距离D值均小于0.001。由此,初步认为长江中下游的鲢、鳙、草鱼、青鱼应各属一个没有显著遗传分化的种群,我们称之为“长江种群”。因而,在长江中下游选择一处优良保护场所就有可能达到就地保护长江“四大家鱼”遗传资源的目的. 更多还原

    • 四种石斑鱼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1996, 20(2).

      摘要 (2717) HTML (0) PDF 0.00 Byte (1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定分析了采集于我国南海不同海域的鲑点石斑鱼、蜂巢石斑鱼、黑边石斑鱼和巨石斑鱼64个标本的18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石斑鱼肌肉中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高。氨基酸组成的种间和分布海域间的差异不大,而肌肉、卵巢、肝脏、骨骼、鳞片和皮肤等不同组织(器官)间的变化较大。石斑鱼氨基酸组成存在月际变化现象,且随体长的增长而变化。天然的与养殖的石斑鱼氨基酸组成也有一定差异。这4种石斑鱼必需氨基酸含量间的比值相对稳定,从而得出了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

    • 鳖穿孔病的病原研究

      1996, 20(2).

      摘要 (2871) HTML (0) PDF 0.00 Byte (2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鳖穿孔病是我国养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对象主要是稚鳖。从垂死的鳖体中分离到M-Ⅱ-3、M-5、M-Ⅰ-3和M-Ⅱ-2四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均对健康稚鳖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由此证实这四菌株是鳖穿孔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a)和普通变形菌(Proteusuulgaris)。

    • 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菌苗制备技术

      1996, 20(2).

      摘要 (1700) HTML (0) PDF 0.00 Byte (1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对养殖鱼类致病的嗜水气单胞菌强毒株,用福尔马林以0.05%-1.0%的6个浓度及4、25和63℃等3种温度灭活制成菌苗,进行安全性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福尔马林的最佳灭活浓度为0.05%-0.2%,浓度过高会影响菌苗的抗原性和对鲫的安全性;灭活温度以4℃明显优于63℃。用0.15%福尔马林灭活嗜水气单胞菌的胞外产物(ECP),25℃需4天以上,4℃需7天以上,62℃2小时即可灭活,不加福尔马林62℃热处理2小时不能彻底灭活。用嗜水气单胞菌全菌苗及菌体超声波破碎苗腹腔注射免疫鲫,全菌苗免疫保护率为100%,破碎菌体保护率为80%;比较全菌苗、胞外产物苗和菌细胞苗的免疫效果,以全菌苗最佳,胞外产物苗腹腔注射免疫效果与菌细胞苗相近,而浸泡免疫效果则优于菌细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脂多糖(LPS)苗腹腔注射免疫保护率最高,可达100%。全菌苗在4℃保存6个月后,含0.15%和0.2%福尔马林的制品免疫保护率分别降低20.6%和26.2%,而含0.05%及0.1%福尔马林的制品免疫保护率降低50%以上,旦0.05%组还出现少量絮状物,表明过低的福尔马林浓度不利于菌苗的长期保存。

    • 贝壳紫菜单孢子和叶状体的研究

      1996, 20(2).

      摘要 (1556) HTML (0) PDF 0.00 Byte (1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贝壳紫菜(Porphyratenuipedalis)的叶状体是由丝状体直接产生的。通过试验,笔者发现贝壳紫菜生活史中虽没有亮孢子,但存在着单孢子。由单孢子萌发产生的叶状体在形态上与由丝状体直接发育而来的叶状体相似,而前者的生长速度较后者快。经Wittmann氏染色法染色,1~3细胞期的单孢子幼叶状体的细胞间不存在胞间联系。本种的单孢子囊仅出现在叶状体成熟阶段,在幼苗期未发现有单孢子放散。由于在贝壳紫菜的生活史中存在着果孢子和单孢子而没有壳孢子,这就使它有别于紫菜属的其他种类,也为该种紫菜的人工采苗、栽培提供了前提条件。

    • 鲐鱼幼鱼耳石日轮的初步观察与研究

      1996, 20(2).

      摘要 (1682) HTML (0) PDF 0.00 Byte (1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长江口海区鲐鱼幼鱼耳石标本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鲐鱼耳石上存在着宽度为数微米到十几微米的细微轮纹,通过对其中3尾鲐鱼的耳石不同放大倍数图像的拍摄,再根据照片对耳石上轮纹和耳石轮纹辐射半径的测量、计数和计算,得出3尾鲐鱼耳石轮纹的平均宽度分别为9.52、8.52和8.57微米,耳石轮纹辐射半径分别为1262.2、1164.8和1187.5微米,由此计算得出的耳石轮纹数分别为133、137和139轮。根据鲐鱼生长方程由鲐鱼体长换算的日龄和根据鲐鱼产卵期推算的鲐鱼幼鱼的生长期都与上述轮纹数相近,表明鲐鱼耳石上的细微轮纹是日轮。 更多还原

    • 北太平洋柔鱼脱钩率研究

      1996, 20(2).

      摘要 (1621) HTML (0) PDF 0.00 Byte (1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北太平洋柔鱼个体大,腕足易断,脱钩率高,成为制约提高渔获量的主要因素之一。1993年7-8月和1994年8月在“舟渔1301”等鱿钓调查船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机钓的平均脱钩率在25%-4O%间,手钓的平均脱钩率约为20%。不同型号钓机和不同位置的钓机脱钩率不同,其中SE-81型钓机和船中部位置的脱钩率最低。不同型号手钓钩和机钓钩,脱钩率也不同,并与柔鱼的个体大小有一定关系。改良型手钓钩可以降低原脱钩率42%。合理选择钓机的工作参数可有效降低脱钓率。

    • >综述
    • 鲶类生殖内分泌学研究

      1996, 20(2).

      摘要 (1671) HTML (0) PDF 0.00 Byte (1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鱼用疫苗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996, 20(2).

      摘要 (1596) HTML (0) PDF 0.00 Byte (17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简报
    • 淡水鱼类血清转铁蛋自遗传多态性研究

      1996, 20(2).

      摘要 (1649) HTML (0) PDF 0.00 Byte (1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褐菖鮋的染色体核型及其自发畸变率

      1996, 20(2).

      摘要 (1658) HTML (0) PDF 0.00 Byte (1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三倍体鲶鱼的核型研究

      1996, 20(2).

      摘要 (1675) HTML (0) PDF 0.00 Byte (1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邛海浮游生物初步研究

      1996, 20(2).

      摘要 (1497) HTML (0) PDF 0.00 Byte (1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对虾苗种放流规格试验

      1996, 20(2).

      摘要 (1545) HTML (0) PDF 0.00 Byte (13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