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年第18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水库鲢鱼小鞘指环虫病鳃组织病理及其防治

      1994, 18(4):305-311.

      摘要 (2340) HTML (0) PDF 571.53 K (1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1991-1993年,笔者在清原县金家水库和后楼水库用敌敌畏进行了鲢小鞘指环虫病的防治试验,并对大水面防治鱼病的施药方法作了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0.08-0.20ppm的敌敌畏均能有效杀灭此虫.组织病理研究发现,病鱼鳃瓣缺损,粘液增多,鳃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呼吸上皮肿胀.上皮细胞增生,使鳃小片融合,鳃丝呈棍棒状;相邻几条鳃丝发生融合,形成一片上皮细胞板.病状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解体.

    • 鲇鱼线粒体DNA的酶切图谱

      1994, 18(4):312-320.

      摘要 (2007) HTML (0) PDF 541.51 K (1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差速离心法及DNaseⅠ、RNase消化法制备并纯化了鲇(Silurus asotus)肝脏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用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mtDNA进行了分析.BgⅡ、EcorⅠ、PstⅠ、BglⅠ、BamHⅠ、XbaⅠ、HindⅢ、XhoⅠ在鲇mtDNA分子上分别具1、1、1、2、2、7、7和0个切点.mtDNA分子量约10.84×106道尔顿,大小为17.54kilobasepairs.根据单酶和双酶解片段的数目和分子量,建立了鲇mtDNA的限制性酶切图谱.

    • 卤虫无节幼体和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蚤状幼体的冷冻保存

      1994, 18(4):321-325.

      摘要 (2039) HTML (0) PDF 353.26 K (1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葡萄糖、蔗糖和甘油三种冷冻保护剂在不同浓度下对卤虫无节幼体的冷冻保护作用.研究表明用20%甘油进行保护,无节幼体在-30℃下耐受9-10分钟,存活率高达86.4%,对照组冷冻至-30℃则全部死亡.本文还研究了浓度为20%的甘油、DMSO和甲醇对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 状幼体的冷冻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用20%甲醇保护的蚤状幼体当冷冻至-24℃时存活率仍有75.3%.

    • >研究简报
    • 鱼体汞的甲基化及其甲基汞的吸收与代谢

      1994, 18(4):326-329.

      摘要 (1794) HTML (0) PDF 249.82 K (1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存在于水体的各种形态的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转化成甲基汞。甲基汞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进入鱼体[Wood,1974]。进入鱼体无机汞是否经甲基化作用生成甲基汞?自70年代一直争论不一[Folmai等,1978;Naibonne等,1978。国内外有关鲤科鱼类鱼体甲基汞代谢方面的文章未见报道。甲基汞的毒性和半衰期约超过无机汞几倍,所以研究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搞清鱼体吸收汞的组织和器官以及蓄积和排泄情况,为控制和治理柔污染7k休裸出科学依抿十分必要。

    • 大口黑鲈仔、稚鱼生长和食性的观察

      1994, 18(4):330-334.

      摘要 (1732) HTML (0) PDF 339.47 K (1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口黑妒(Micropterus salmoides)引入我国以来,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江浙一带养殖大口黑妒发展也很迅速。但在养殖过程中苗种成活率往往不高,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难题之一。因此,对其仔、稚鱼的发育、生长及食性进行观察和研究很有必要,以便了解该种鱼在引进之后的适应性及鱼苗的生态习性,为改进饲养技术、提高苗种培育成活率提供一定的依据。

    • 闽南渔场大黄鱼年间生殖群体组成相似程度的模糊识别

      1994, 18(4):335-339.

      摘要 (1793) HTML (0) PDF 267.79 K (1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闽南渔场大黄鱼生殖群体隶属闽粤东族,其群体组成的变化可反映资源数量的变动状况。年间群体组成相似程度的模糊识别,旨在为研究该群体资源结构的变动趋势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 尼龙钓线颜色、粗度和钓线长度对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钓获率的影响

      1994, 18(4):340-343.

      摘要 (1825) HTML (0) PDF 242.20 K (1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太平洋褶柔鱼资源丰富,鱿钓年产量稳定在11万至16万吨之间〔Yamanaka等,1988〕。我国自1989年成功开发该资源以来,鱿钓作业现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推动了我国渔业走向世界。鱿钓作业技术要求较高,为赶上先进渔业国家行进步伐,研究捕捞技术,十分必要。

    • >综述
    • 鱼类性转变研究的进展

      1994, 18(4):344-352.

      摘要 (1848) HTML (0) PDF 682.35 K (1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脊椎动物的性转变曾长期被动物学家看成是一种病理现象.Stephan[1901]首先明确地指出性转变实际上是真骨鱼类中极其正常的生理现象之一,这一观点被后来的发现所证实.Liu[1944〕第一个研究发现淡水鱼类黄鳝(Monopterus javanensis)存在着性转变现象,D'-Ancona[1940/41,1949a.1949b,1956〕则报道绸鱼也存在性转变现象。这些发现标志着一个大有前途的研究领域的开始,而Atz[1964〕对该领域极出色的综述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从此之后,性转变研究吸引了更多的生物学家的注意和参与。

    • >研究论文
    • 用RNA/DNA比率评定鲤的生长及其配合饲料的营养价值

      1994, 18(4):257-264.

      摘要 (2056) HTML (0) PDF 510.13 K (1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投饲不同动物蛋白源,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配合饲料养殖鲤鱼种,在环境条件和投饲率相同的情况下,测定鱼体的增重率、肌肉、肝脏中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含量.结果表明:A、B、C三组饲料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17%、17.86%、31.56%时,其个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106.87%、94.65%、129.48%;平均饲料系数分别为2.04、2.30、1.52时,RNA/DNA平均比率分别为2.99、2.90和4.13.实验表明,肌肉中RNA/DNA比率是一个能非常灵敏地反映鱼类生长和蛋白质含量的指标.由此可知,在环境条件及受试鱼投饲率相同时RNA/DNA比率的大小可作为评价鱼类生长及其摄食配合饲料营养价值优劣的指标.

    • 草虾感染草虾杆状病毒(MBV)后肝胰腺上皮细胞病理变化的电镜观察

      1994, 18(4):265-271.

      摘要 (1821) HTML (0) PDF 632.40 K (1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用改良的电镜固定液和新包埋剂制备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健康和感染MBV的肝胰腺上皮细胞的超微病理变化,结果发现感染细胞的核质中有1个或多个包涵体和大量病毒粒子.随着包涵体和MBV粒子增多,核染色质凝聚,核膜局部扩张,部份破裂,甚至完全消失,直至整个核崩解,使得MBV和包涵体游离出来.胞质水肿,内质网髓鞘样变性,滑面内质网增生,脂滴增多,线粒体绒团样变性和并发细菌混合感染.作者认为核内包涵体和病毒大量存在,并引起严重病变,可用于诊断草虾病毒病的特征性指标之一,而细菌混合感染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肝胰腺脂肪代谢障碍有可能影响病后草虾的正常生长.

    • 几种淡水养殖鱼鲜度变化的特点

      1994, 18(4):272-277.

      摘要 (1940) HTML (0) PDF 374.75 K (1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常见几种淡水养殖鱼鲜度变化的特点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鲢、鳙、草鱼等几种淡水鱼在0℃贮藏下的TVB-N变化,呈现的趋势大体相同.在0℃及-3℃低温下TBV-N变化缓慢,且数量水平较低,在20℃下则变化迅速,呈直线上升之势.实验结果也表明这几种淡水鱼在0℃下的K值变化速率随鱼种而异,其大小依次为鲢、鳙>草鱼>团头鲂>鲫.文中根据对草鱼、团头鲂等淡水鱼在不同温度下K值变化的测定结果作了阿列纽斯图(Arrheniuspiot),并得出其K值变化的动力学参数.

    • 淡水白鲳人工繁殖的调控

      1994, 18(4):278-283.

      摘要 (1817) HTML (0) PDF 416.20 K (1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控制淡水白鲳有效积温和投饲量促进性腺成熟人工诱导春繁和秋繁作了研究.春繁平均水温23.3±1.1℃,雌、雄亲鱼有效积温分别达到3509.0±164.2和3786.7±81.8度·日,平均催产率为86.9%,比自然水温条件下,提前催产约1.5个月.秋繁平均水温28.1±2.0℃,雌、雄亲鱼有效积温分别为2008.8和2030.0度·日,平均催产率为93.2%;秋繁千克鱼饲料量小于春繁,但千克鱼日投饲量大于春繁.产卵前后血清中17β-E_2和T浓度测定表明,雌鱼血清中17β-E_2浓度在产卵后极显著降低(春季,P<0.01;秋季,P<0.001),经秋季培育后又再升高,表明17β-E_2的作用主要与卵黄发生有关,但与排卵的关系不大,而睾酮在产卵过程中,雌、雄鱼均有显著升高(P<0.001),这与排卵、排精有关.

    • 人生长激素基因在团头鲂和鲤中的整合和表达

      1994, 18(4):284-289.

      摘要 (1761) HTML (0) PDF 654.44 K (1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带有小鼠MT-1基因启动顺序与人生长激素hGH基因顺序重组的线状DNA片段,注入团头鲂和鲤的受精卵,获得成活的实验鱼.经斑点、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放射免疫和酶联等方法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在受体鱼中得到整合、转录、翻译和表达,并具促生长效应.转基因雌鱼和雄鱼有性繁殖所获得的子鱼带有外源基因,表明外源基因能通过性细胞传递给子代,并仍具促生长效应.

    • 三种鲤对暴发性鱼病抗病力的差异

      1994, 18(4):290-296.

      摘要 (2028) HTML (0) PDF 415.06 K (1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三种鲤对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试验结果.当菌液浓度为6.0×108CFU/ml,采用100、10-1、10-2、10-3四个稀释度、0.3ml/尾注射剂量时,建鲤、野鲤和镜鲤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10-1.375、10-0.976、10-0.562.这三种鲤的半数致死量差异显著(F>F0.05).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抗病机理:白细胞吞噬功能和补体替代途径(C3旁路)杀菌能力,镜鲤较强于野鲤和建鲤,但无显著差异(F0.05);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总量(单位/ml),是建鲤>野鲤>镜鲤,差异极显著(F>F0.01).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建鲤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总量稍高,但对暴发性鱼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较易感染.以上结果证明,不同品系鲤鱼对暴发性鱼病有种内特异性.

    • 主养青鱼高产池塘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

      1994, 18(4):297-304.

      摘要 (1796) HTML (0) PDF 538.05 K (1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主养青鱼净产11.25、15吨/公顷·年两个产量级池塘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组成、现存量的研究结果:浮游植物丰度为20-60mg/L,有机碎屑丰度为30-70mg/L;浮游植物群落由7种优势种群交替组成,它们分别是隐藻(Cryptomonas.spp)、蓝裸甲藻(Gymnodinumcyaneum)、裸藻(Euglenaspp)、针杆藻(Synedrasp.)和菱形藻(Nitzschiasp.)、尖头藻(RaphidiopsissPP)、裂面藻(Merismopediaspp.)、绿球藻类(Chlorellaceaespp.),隐藻为主的鞭毛藻类占优势.文中还探讨了浮游植物与鱼池水质净化、浮游植物有机碎屑丰度与鱼产量的关系.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