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第14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营养条件对海蜇螅状体形成足囊及足囊萌发的影响

      1990, 14(3):206-211.

      摘要 (2000) HTML (0) PDF 865.29 K (1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卤虫(Artemia)无节动体作为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螅状幼体的饵料,按不同投饵频次划分为7个营养水平,考察不同营养水平对海蜇螅状体形成足囊及足囊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条件不仅对螅状体形成足囊的数量有直接影响,而且对足囊萌发也有明显的间接影响。在具备丰富的营养条件下,螅状体形成足囊活跃,个体大,易于萌发;缺乏营养则抑制足囊形成,即使形成足囊,个体也小,不萌发或萌发率很低。

    • 褶纹冠蚌珍珠囊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1990, 14(3):212-218.

      摘要 (1942) HTML (0) PDF 1.14 M (1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发育阶段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珍珠囊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的结果。观察表明,珍珠囊上皮细胞在发育的各阶段都具有发达的微绒毛、基底迷路结构和胞间空间;线粒体、核糖核蛋白体十分丰富,高尔基体非常活跃。在发育的早期,上皮细胞及核都呈柱状,常见细胞器的自溶现象以及板层小体的形成;核糖核蛋白体大多呈游离解聚状态。在发育的晚期,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扁平状,核的形状不规则;大量的、梅花状的多聚核糖核蛋白体形成。珍珠囊附近的结缔组织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类结缔组织钙细胞、肌纤维、胞间微纤维、无核细胞样结构和细胞碎片组成。

    • 鹧鸪菜再生苗育苗养成技术的研究

      1990, 14(3):219-226.

      摘要 (1879) HTML (0) PDF 1.01 M (1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鹧鸪菜微小组织块再生特性及其组织块再生苗附绳育苗养成技术。在组织块的切口处几乎每个细胞都具有分生能力。组织块的大小以 50~100个细胞左右为宜,这样大小的组织块再生植株数和再生率均表现出最高值。培养液的最适比重是1.015。培养液中添加5~50ppm壳多糖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组织块的再生能力。组织块的附绳固着率以100ppm壳多糖浸泡网绳培养结果最佳。组织块附绳后,在培养箱内平面静止培养15~20天,再生苗肉眼可见,再移养到较大水体水簇箱内冲气培养一个月左右,可成长为自然大小的成体。

    • 大连紫海胆食性的初步探讨

      1990, 14(3):227-232.

      摘要 (2247) HTML (0) PDF 413.69 K (2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连紫海胆成体在自然海区摄食的饵料,包括多种大型海藻类、底栖硅藻类、某些小型贝类及有机碎屑等,其中以海带、石莼等海藻类为主。调查与试验结果还表明,成海胆摄食的饵料与其生活水域的饵料生物种类有关。当饵料生物丰富时,成海胆对饵料的摄食有一定的选择性。对绿藻,红藻、褐藻这三大类海藻,其选择率的大小依次为褐藻、红藻、绿藻。褐藻中以对裙带菜、海带等最为嗜食;红藻中嗜食角叉藻、石花菜;绿藻中嗜食石莼、浒苔等。对于某些动物性饵料,如鱼和贝类的碎肉等,成海胆也有良好的摄食习性。因而,成海胆的食性应属杂食性。

    • >研究简报
    • 二年养成食用青鱼的研究

      1990, 14(3):233-238.

      摘要 (1944) HTML (0) PDF 394.02 K (1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鱼是我国主要养殖鱼类,产量高、经济效益较好。但目前采用的养殖方式,由于放养密度过大,生态条件较差,抑制了青鱼的正常生长,致使饲养周期过长。一般从鱼苗养成食用鱼多数要四年,前三年是鱼种养殖阶段,第四年才是食用鱼养殖阶段。由于青鱼长期生活在密集的环境中,又经过多次起捕、放养等操作的折腾,易受伤、发病,所以总成活率较低,影响了青鱼养殖的发展。为了改变传统的青鱼养殖方式,我们自19$3年开始,从简化养殖工艺、减少鱼种生产环节和改善生态条件着手,采取了适当稀养的方式,进行了二年养成食用青鱼的研究。即,第一年为鱼种养殖,将当年夏花直接养成300克左右的大规格鱼种,这在传统养殖中需要二年才能完成:第二年为食用鱼养殖,将大规格鱼种直接养成食用鱼。这就缩(shortening)了养殖周期(cultnring cycle)。由此,鱼种和食用鱼产最均达到了传统养殖二龄青鱼和食用成鱼的高产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对虾头中呈味物质的抽提和分析

      1990, 14(3):239-243.

      摘要 (1761) HTML (0) PDF 353.50 K (1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加工的废弃物——对虾头[约占整只对虾30%~40%(W/W)]的数量也随之大增。因此,如何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它,提高其利用价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国内大部份地区仅利用虾头制造鱼粉,作为饲料、饵料甚至肥料,利用价值很低;也有少数地区利用虾头生产“虾味素”、“虾黄素”和“虾酱”等制品。但对于这些制品的化学组成份,尤其是呈味成份的分布及含量尚未作过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因此,要在生产工艺ail成品质量上作有效的控制甚为困难。

    • 应用导管螺旋桨的机帆渔船与拖网匹配试验

      1990, 14(3):244-250.

      摘要 (1861) HTML (0) PDF 500.40 K (1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沿海机动渔船迅速增加,其中250马力以下小型渔船占极大比例。随着海洋捕捞产量增加,海洋鱼类资源状况也在不断恶化,渔获物中优质鱼的比例持续降低。单位马力产量和网次产量下降。因此,必须在国家大力发展远洋渔业的同时,尽快地大幅度减轻对近海渔场的捕捞压力,加强渔政管理,井对效量众多的中、小型渔船实施技术改造。1988年6月作者们受福建连江县某渔业公司委托,对该单位250马力钢质、木质渔船进行技术改造。该项目包括对250马力钢质渔船改装导管螺旋桨,对25a马力木质渔船改装导管螺旋桨并加装250马力带普通螺旋桨边机。在机、桨改装的基础上通过实测和计算获知渔船拖力,并按动力相似原理匹配新网,在海上进行对比生产。试验工作已历时一年。渔船海上生产也有6~8个月,已取得初步成效。

    • 电磁场对几种淡水鱼鱼苗胚胎期的出苗率、抗温变能力和后期生长速度的影响

      1990, 14(3):251-255.

      摘要 (1866) HTML (0) PDF 327.58 K (1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蟾蜍、鱼类胚胎的质子核磁弛豫的研究发现,在胚胎发育期中的神经胚期出现质子纵向核磁弛豫时间T1值为一极大值。几年来,我们用各种物理手段对蟾蜍和几种淡水鱼胚胎在不同发育期进行物理刺激,发现在鱼类胚胎早期和神经期接受较强电场或磁场刺激后,不仅其后期生长速度显著加快,而且胚胎发育期抗温变能力有明显提高,孵化出苗率也有较大幅度增加。1989年5月,我们在上海嘉定县望新鱼苗场对团头鲂早期胚胎进行了中等规模(10公斤受精卵)电场刺激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后期结果。

    • 尼罗罗非鱼肝癌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1990, 14(3):256-259.

      摘要 (1709) HTML (0) PDF 910.88 K (1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内有关鱼类肝癌的报道尚未见到。日本学者日比谷京(1982) 曾在其著作中描述过虹鳟和肝癌。W.E.里贝林,G.三垣(1980)也叙述过一些鲑科鱼类肝癌的病例。Stanton(1965)曾用实验手段诱导鱼类产生肝变性和肿瘤。

    • >综述
    • 鱼类下丘脑—垂体神经分泌系统功能综述

      1990, 14(3):260-266.

      摘要 (2010) HTML (0) PDF 609.35 K (1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鱼类的生殖是受环境影响的。感觉器官把外界环境的刺激(如温度、光照等)传送到脑,使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并促使性腺分泌性甾类激素,以促使性腺发育成熟及排出精子和卵子。

    • >研究论文
    • 温度与盐度和缢蛏幼体生存、生长及发育的关系

      1990, 14(3):171-178.

      摘要 (2138) HTML (0) PDF 537.04 K (1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长期生活在较高盐度(26—28‰)海域的亲蛏所繁衍的幼体为材料,探索温度和盐度单因子及双因子结合与幼体生存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浮游幼虫期适盐范围为8.4—32.4‰,最适盐度为12.4‰,稚贝适盐范围为8.4—28.4‰,最佳盐度为12.4‰。温度对幼体的影响,是受盐度高低所支配。在盐度为28.4‰生境中培育,浮游幼虫期适温范围为17—25℃,最适温度为21℃,稚贝适温范围为13—25℃,最适温度为17℃,幼体对25℃以上的较高温度的忍耐力较差。若在最适盐度(12.4‰)中培育,浮游幼虫期最适水温为25℃,稚贝最适水温为21℃。幼虫对较高盐度的忍耐力比对较低盐度的忍耐力来得强。

    • 大弹涂鱼的年龄、生长和生殖力研究

      1990, 14(3):179-188.

      摘要 (1912) HTML (0) PDF 751.41 K (1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大弹涂鱼胸鳍第二支鳍骨的年轮特征、渔获物年龄组成和体长组成,并结合生物学资料,对体长与支鳍骨骨长、体长与体重、肥满度、生长指标和个体生殖力作了分析。生长参数拟合的生长方程符合其生长规律。依据其生态特征,大弹涂鱼应属于r型选择的生活史类型。文中讨论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增养殖问题,认为大弹涂鱼在对虾池内混养会提高虾池的综合效益。

    • 长江、珠江水系鲢、镛的性成熟速度及其遗传分析

      1990, 14(3):189-197.

      摘要 (2052) HTML (0) PDF 1.09 M (1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上海与广东两地的池塘中,对4种不同繁育群体鲢、鳙,即长江天然繁殖鲢、鳙,长江流域人工繁殖鲢、鳙,珠江天然繁殖鲢、鳙,以及珠江流域人工繁殖鲢、鳙,从二龄(1+)起至四龄,逐年观察不同群体在各龄期的性腺发育状况及催产结果,发现在广东培育的比在上海培育的早一年成熟,这与天然环境里珠江鲢、鳙比长江鲢、鳙早成熟一年一致;而在同一饲养环境里,长江天然繁殖鲢、鳙与珠江天然繁殖鲢、鳙同时成熟,长江人工繁殖鲢、鳙与珠江人工繁殖鲢、鳙同时成熟,表明环境因子在不同繁育群体的性腺发育速度上起决定作用。人工繁殖鲢、鳙同天然繁殖鲢、鳙同时成熟则表明在无近交情况下,人工繁殖不会导致早熟。据推算,鲢发育成熟约需20000度日的总热量,鳙发育成熟约需26000度日的总热量。

    • 西江鲮鱼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1990, 14(3):198-205.

      摘要 (2296) HTML (0) PDF 498.31 K (1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鲮鱼鳞片可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鳞片新年轮逐月出现率的变化,表明年轮形成主要在3~10月份。计算出鳞片与体长,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3龄以前属于幼鱼生长阶段,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较大;3 龄以后则进入成鱼生长阶段。其生长适合于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体重生长曲线拐点位于 15.55龄,应属衰老拐点。其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能反映生长过程的变化特点。渔获物组成以性未成熟个体为主。限制捕捞3~+龄以下的个体,有利于渔获量稳定和扩大繁殖群体。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