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6年第1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浙江北部岛礁周围海域鱼类群聚特征值的初步研究

      1986, 10(3):305-314.

      摘要 (1798) HTML (0) PDF 600.01 K (1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计算了下列鱼类群聚特征值:种类数、单纯度、种类丰富度、最大多样度、种类多样度、种类均匀度、重复度,并作了区域、逐月和年间变化的分析。得出鱼类群聚结构外侧海区(水深10—35米)较内侧海区(7—10米)复杂。种类多样度的变化同优势种及捕捞影响具有一定的关系,种类多样度的计算宜兼顾个体数和生物量。

    • 金鱼胚胎发育时期的扫描电镜观察

      1986, 10(3):315-324.

      摘要 (2088) HTML (0) PDF 1.53 M (1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虎头金鱼的胚胎为材料,依常规制样,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金鱼胚胎在16细胞期时开始出现不均等的卵裂。胚胎发育到心跳期时,金鱼的双尾鳍开始分化。胸鳍芽是在循环期后才出现的。在孵化期时,口已开,位于腹面。下颌形成期,口转向端位。

    • 关于五氯酚钠清塘引起夏花鱼种慢性中毒的初步研究

      1986, 10(3):325-332.

      摘要 (1850) HTML (0) PDF 595.95 K (1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记述了两湖地区饲养的草鱼、鳙鱼和鲢鱼等在鱼种阶段发生的一种黑鳍条、鼓眼睛和大肚子等症状的鱼病。通过调查和实验,初步了解到引起此病的原因是用五氯酸钠(Sodium pentachlorophenate)进行清塘用药量过重,而放养夏花鱼种的时间又过早而产生的一种慢性中毒。对病鱼的组织病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认为鱼种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药物腐蚀皮肤和鳃粘膜,由慢性中毒转为急性发作的结果。同时通过鱼对药物忍受能力的试验,表明鳃和鳍条等部位的黑色病变的出现,与药物浓度太高和浸泡时间的长短有关。根据五氯酚钠的理化性质和鱼池水质情况,采用施放生石灰(30-37.5克/米~2)的办法,能达到中和与解危的目的。

    • 大阪鲫生物学的研究

      1986, 10(3):229-248.

      摘要 (2081) HTML (0) PDF 3.08 M (1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大阪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习性、食性和胚胎发育的研究;(2)生长速度、起捕率、疾病的试验;(3)丰满度、肌肉的营养成份和氨基酸的测定;(4)染色体、血清蛋白电泳的分析等。同时还将上述各项同东北鲫、本地鲫进行了比较。 大阪鲫的性比为1:1,与东北鲫、本地鲫不同。 大阪鲫的鳃耙个数多(最多可达120个),且长而密,其侧突而长分枝,鳃耙与鳃丝等长.成鱼的肠管长度为体长的5.6倍,管细、壁薄、迂回盘曲。大阪鲫的食性广阔,是属于兼食浮游植物的杂食性鱼类。大阪鲫的染色体与本地鲫相同,都是2n=100。 大阪鲫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比本地鲫生长快12-46.2%。它的起捕率很高,可达90%以上,比东北鲫(50%)、本地鲫(5%)高得多。大阪鲫的丰满度为3.07—3.24,空体壳占体重的百分比为85—86%,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状。肌肉中蛋白质、脂肪的含量与本地鲫、东北鲫相近,而水份含量略高于东北鲫,本地鲫。丝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等的含量均比东北鲫、本地鲫略高。 大阪鲫的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食谱广,经济性状良好,是一种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

    • >综述
    • 对《渔具分类、命名及代号》国家标准(GB5147-85)的述评

      1986, 10(3):333-337.

      摘要 (1975) HTML (0) PDF 395.67 K (1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渔具分类、命名及代号》“序号8231”,国家标准(GB5147-85)(以下简称《标准》),已由国家标准局于1985年5月批准发布,并于同年12月实施。《标准》适用于使用在海洋和内陆水域的所有渔具(不含“渔法”)。它基本上体现了分类、命名及代号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性;制订专业基础标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纳入《标准》的渔具所具有的生产性。 《标准》主要以我国六十年代所汇集的调查报告内容为基础资料,并把八十年代以来为制订标准而搜集的调查素材作为补充资料。在近期调查资料中,尤其对来自淡水渔区

    • >研究论文
    • 拖网渔船经济性估算

      1986, 10(3):249-260.

      摘要 (1823) HTML (0) PDF 612.92 K (1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拖网渔船的捕捞作业特点,建立起能适合估算拖网渔船经济性的一系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 以我国某更新拖网渔船为实例,分别估算了马面鲀鱼汛期和经济鱼汛期的经济性,以及综合了两个鱼汛期后的全年经济性。

    • 尼罗罗非鱼溃烂病的病理研究

      1986, 10(3):261-272.

      摘要 (1848) HTML (0) PDF 3.21 M (1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越冬期间由嗜水产气单孢菌嗜水亚种(Aeromonas 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引起的溃烂病的病理研究结果。 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变质性炎症。病性部位皮肤炎性水肿、坏死、脱落。骨胳脱脱核肿大、移行、乃至坏死;肌纤维肿胀及坏死。肝细胞颗粒变性、脂肪变性。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胞浆内充满玻璃样小滴,使细胞界限不清,但胞核仍存在。病灶部位骨胳肌的愈合,是通过形成肉芽组织及再生进行修补,而表皮的愈合则是借助再生予以修补。与健康鱼相比,病鱼的生化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白肌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甘油-3-磷酸脱氢酶(α-GPDH)等同工酶的活性与含量均有显著变化,谱带减少,活性减弱或消失。肌蛋白量显著减少。

    • 辽东湾安氏短吻银鱼的生物学

      1986, 10(3):273-280.

      摘要 (1926) HTML (0) PDF 1.31 M (1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安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andersoni(Randahl)曾为辽东湾早春的重要捕捞对象。本文对该鱼的形态特征、繁殖、食性、洄游等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分布、精巢数目、资源下降的原因以及繁殖保护的措施作了分析和讨论。

    • 蜈蚣藻和繁枝蜈蚣藻孢子发生类型的研究

      1986, 10(3):281-288.

      摘要 (2143) HTML (0) PDF 1.17 M (1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我国厦门地区沿海产的蜈蚣藻和繁枝蜈蚣藻为对象,进行其发生的比较研究,其结果如下: l.蜈蚣藻的果孢子和四分孢子大小相似,直径约为15微米左右,孢子中央具有一个细胞核,色素体多集中于细胞中央,呈黄褐色。繁枝蜈蚣藻的果孢子和四分孢子略大,直径为17微米左右,其色素体呈棕褐色。 2.蜈蚣藻和繁枝蜈蚣藻的孢子发生类型,均为间接盘状型,但其发生初期的发生形式,略有不同,表现出种间的差异性。

    • 黄海鲬鱼年龄和生长的初步研究

      1986, 10(3):289-304.

      摘要 (1971) HTML (0) PDF 969.02 K (1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黄海鲬鱼的耳石和鳞片相对照,对其年龄进行了鉴定。分析了不同年龄组的体长和体重分布。分别计算出雌雄各龄组的体长与体重、鳞长与体长的关系式,并用幂函数关系和直线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和比较,鲬鱼生长适合于V.Bertalanffy生长方程。还分析了其阶段生长情况。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