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第8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江浙沿海桁拖网作业性能的初步研究

      1984, 8(2):85-98.

      摘要 (1788) HTML (0) PDF 1.42 M (1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江浙沿海桁拖网作业性能试验的初步结果。作者将现用的桁拖网分为三个类型、五种结构模式,经过网具模型静水池试验和海上实测,对各类桁拖网的作业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的结果表明,在现用的各类桁拖网中,以大网目双囊虾、蟹两用拖网的性能最佳,在相同拖曳阻力条件下,其网口高度最大,而且生产上能兼捕虾蟹。但其网口部位的网目似乎存在偏大的缺点,有漏虾现象。在其他各类中,小网目多囊桁拖网的性能一般优于双囊桁拖网。作者认为,桁拖网捕虾的渔获效率主要取决于网具的水平扩张即桁杆长度。现用桁拖网的桁杆长度已达到渔捞操作所允许的最大长度,但实际作业拖网所用功率一般都在渔船额定功率的10%以下,存在着能耗极不经济的状况,对此,极有研究改进之必要。

    • 菲律宾蛤仔稚贝食料和食性的研究

      1984, 8(2):99-106.

      摘要 (1872) HTML (0) PDF 555.57 K (1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摄食底栖硅藻和几种浮游单细胞藻的菲律宾蛤仔稚贝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结果表明,稚贝不论是摄食底栖硅藻还是摄食浮游单细胞藻都能正常生长,只是摄食不同种类的饵料生长速度不同而已,其中以摄食底栖硅藻和角毛藻、湛江叉鞭藻和角毛藻的混合投喂效果最佳。稚贝摄食这些饵料,不但生长快(分别为33.7微米/日和29.2微米/日),而且存活率高(80%左右)。除要注意选择适宜的饵料种类外,饵料的投放密度也不可勿视。在稚贝的培养中,所投饵料的适宜密度应控制在2.5—5万个/毫升(混合饵料各一半)。本文还论述了底栖硅藻和冷冻扁藻混合投喂也能获得较满意结果,但比上述最佳的混合饵料的效果差。

    • 草鱼中华鱼蚤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1984, 8(2):107-113.

      摘要 (1840) HTML (0) PDF 1.77 M (1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草鱼中华鱼蚤病是由大中华鱼蚤寄生所引起的鳃病。虫体以其第二对触肢插入鳃组织而牢固地附着于寄主的鳃丝上。病鱼的血浆总蛋白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比积均低于健康草鱼;红细胞沉降率和白细胞数则高于健康草鱼;白细胞的血式也有明显变化。病鱼鳃上的粘液很多,鳃丝末端膨大成棒槌状,苍白而无血色。鳃组织的病变,主要为炎性水肿和呼吸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及间充质细胞增生,并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渗出。炎性水肿的发生使鳃小片的呼吸机能受到障碍和破坏;由细胞增生引起的鳃小片融合大大缩小了鳃的气体交换面积,因此当大中华鱼蚤大量寄生时,导致病鱼窒息死亡。

    • 不同生态因子对坛紫菜自由丝状体早期生长和光合作用活性的影响

      1984, 8(2):115-124.

      摘要 (1803) HTML (0) PDF 682.43 K (1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光照、温度、pH 和比重对实验室采集的果孢子和室温自然光下培养的丝状体光合作用活性的影响。发现果孢子和丝状体的光合作用活性,在7000Lux 以下,随着光照的增强而提高;水温在 10—25℃之间,光合作用活性随温度上升而提高;pH8.0和比重 1.025时,光合作用活性分别达到最高值。这与同期测定的果孢子萌发势和丝状体的长势的培养结果一致。

    • 东海西北部水团分析及与渔场的关系

      1984, 8(2):125-133.

      摘要 (1845) HTML (0) PDF 612.84 K (1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聚类分析法划分浅海水团能够克服大洋水团分析法进行分析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它在根据不同海区特点确定临界值与检验值时有较大的灵活性。本文讨论了浅海变性水团与中心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底层冷水、东海表层水和大陆沿岸水对渔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因此作者认为可以用聚类分析法来研究分析。

    • 东海带鱼摄食习性、饵料基础及与渔场的关系

      1984, 8(2):135-145.

      摘要 (2587) HTML (0) PDF 727.40 K (1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东海主要渔场中带鱼 Trichiurus lepturus Linnaeus 的摄食习性、饵料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数量分布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其与渔场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带鱼是一种以磷虾等甲壳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为主食,并兼食头足类、毛颚动物等的杂食性鱼类。研究结果还阐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及磷虾等的数量分布同东海带鱼渔场的位置变化和鱼群移动的关系密切,其中冬、春季浙江南部近海渔场;夏、秋季长江口及海礁、舟山等渔场,其关系尤为明显。

    • 上海市长江口区渔业资源及其利用

      1984, 8(2):147-159.

      摘要 (1938) HTML (0) PDF 1006.56 K (17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上海市所辖长江口区,长约100余公里,面积约275万亩。1959年—1982年的年平均渔获量为 4587.68吨;1962年产量最低,仅2921.5吨,1971年最高,达7483吨。产鱼类106种,其中淡水鱼类有24种,占总种数22.64%;咸淡水鱼类32种,占30.19%;海水鱼类44种,占41.51%;海淡水洄游鱼类6种,占5.66%。经济鱼类以凤鲚、刀鲚和前颌间银鱼为主,此外还有鲻鱼、梭鱼、鲈鱼、鲥鱼、长吻鮠、白鲟、达氏鲟、棘头梅童鱼、鳗鲡、魟类和东方鲀等,共约20种。虾蟹类以安氏长臂虾和中华绒螯蟹最具经济价值。苗种资源开发以鳗苗和蟹苗为主。本文对主要经济水产品渔获量的年际变化作了分析和介绍,并就河口渔业的资源保护和增殖问题进行了讨论。

    • 太湖产乔氏短吻银鱼的胚胎发育

      1984, 8(2):161-170.

      摘要 (1943) HTML (0) PDF 3.87 M (1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阐述了乔氏短吻银鱼受精卵的发育与孵化过程,并联系其胚胎发育的形态生态特点,建议保护产卵基质——沉水植物,以增殖银鱼。同时认为,以活卵为材料,向某些水库和内陆湖泊移殖这种经济鱼类是有实践意义的。

    • 蓝点鲅渔业的最佳经济效果

      1984, 8(2):171-177.

      摘要 (1651) HTML (0) PDF 429.60 K (1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蓝点鲅(Scomberocmorus Niphonius Cuvier & Valennes)是我国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之一。本文用生物经济模式(基于 Schaefer 模式和 Fox 模式)讨论了蓝点鲅渔业的经济效益、能源消耗和就业等问题。对其最大经济效益(Umax)、最适能源消耗(Oopt)和最适经济捕捞努力量(foop)等数值作了估算,列于表2。如果以最大经济效益为这个渔业的管理目标,将捕捞努力量控制在最适经济捕捞努力量水平(foop 约为 290O),就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Umax=19.65百万元)。把这个结果与最大持续产量的结果相比,渔业的经济效益将增加15.5%,能源消耗减少26.8%,但产量将下降7.2%,约2000吨。如果以增加就业为这个渔业的管理目标,捕捞努力量可控制在5400左右、和最大经济效益的结果相比,捕捞力量可多安排76.8%,但是渔业经济效益下降35.2%,能源消耗将增加78.9%。

    • >研究简报
    • 植物生长刺激素、微量元素、营养盐对细基江蓠孢子萌发影响的试验

      1984, 8(2):179-184.

      摘要 (2494) HTML (0) PDF 341.99 K (1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几种植物生长刺激素、微量元素和氮磷等营养盐对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孢子萌发影响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1)低浓度乙烯利(10ppm左右)对细基江蓠孢子萌发有积极的作用;(2)β-吲哚乙酸(40ppm)和增产素(1ppm 以下)对细基江蓠孢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3)细基江蓠在孢子萌发阶段施用氮肥和磷肥有积极效果。此外,还探讨了两种微量元素——钼和锰分别对细基江蓠孢子萌发的影响。 在进行江蓠采孢子培苗时,如能适宜地使用植物生长刺激素、微量元素及氮、磷等营养盐,可望得到良好的效果,但必须注意控制使用浓度,并与其他方面的因素配合,才能较好地发挥效用。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