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年第4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对虾亲体数量和补充量之间的关系

      1980, 4(1):1-7.

      摘要 (1643) HTML (0) PDF 443.19 K (1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用世代渔获量和春汛产量作为补充量和亲体数量的相对数倍,研究对虾(Penaeusorientalis)亲体数量——补充量之间的关系。用Boverton或Ricker繁殖模式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经数学分析,表明本命题似乎用Beverton模式更为适合。 根据计算最大补充量所需的亲体数(Amax)、最大补充量(Rmax)和最大持续产量(Mzy),以及渔业上记录到的最大补充量和相应的亲体数量。确认现在的产卵亲虾数量太少。如果把产卵亲虾的相对数值112调节到250~300,则世代产量可望增加50~70%,即从1700增加到2500~3000;如果各种条件都充分满足,对虾世代的极限值约为4000。

    • 海带褐藻糖胶的研究

      1980, 4(1):9-18.

      摘要 (2294) HTML (0) PDF 671.11 K (2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工作研究了我国人工养殖的海带叶片中褐藻糖的分布,及海带综合利用工业的废料碱凝沉物中褐藻糖胶的存在量和分离条件。 海带叶片中的褐藻糖含量分布边缘比中部多,并从基部向尖部增加,即由0.3%增至1%以上。 试验了用十六烷氯化吡啶法(CPC法)和乙醇沉淀法从碱凝沉物中分离褐藻糖胶的条件。两种方法的褐藻糖胶获得率分别为5.6%和4.4%(对于碱凝沉物),其中的褐藻糖含量分别为24.7%和28.7%。碱凝沉物中的褐藻糖含量为1.4~3.5%。 还研究了从褐藻糖胶以酸水解制取褐藻糖的诸条件,并分离出纸层析纯的褐藻糖结晶。

    • 关于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培养和直接采苗的研究

      1980, 4(1):19-29.

      摘要 (2064) HTML (0) PDF 820.94 K (1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通过培养自由丝状达到直接采苗的试验,这项试验的结果表明可以代替目前生产中用贝壳培养丝状体的方法,这就有可能克服当前作为紫菜丝状体培养基质的文蛤壳不足的困难,而且操作简便,有利于单株培养,取得纯种,少受病害。这种方法已经应用于生产。 自由丝状体培养的成败关键,首先在于做好种菜的去污处理工作,杀灭附着于种菜的杂藻。其简便有效的方法是将种菜经过晒干1-2小时,再经消毒海水洗刷。为使丝状体有尽可能长的生长时间,由种菜采集果孢子的时间应在三月以前进行。在有充分营养盐的海水中,光照达到1000Lux以上,则每一个800ml的玻瓶,约能培养自由丝状体2-2.5克(湿重),这样,有20个玻瓶,就可以供应秋季采苗一亩网帘所需的丝状体。 对丝状体进行夜间流水刺激是使其放散孢子进行直接采苗的有效方法,如能在流水过程中,又逐渐降低水温,(从26℃降至22℃)其效果更能提高。

    • 鱼类克服流速能力的试验

      1980, 4(1):31-37.

      摘要 (1796) HTML (0) PDF 460.49 K (1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鱼类克服流速的能力,确定鱼道过鱼孔口流速、对鲤、鲫、鲢、草鱼、梭鱼、团头鲂、鮊、乌鳢、鲶等鱼进行试验。 各种鱼类的感应流速多在0.2米/秒左右,适应流速是0.3米/秒,到0.8米/秒之间,极限流速的差别较大。以适应流速的上限值作为确定鱼道过鱼孔口的选定值是适宜的。 试验结果还表明,鱼类克服流速能力,受其体型、体长、水温和所处环境条件等影响。 从本试验结果及已建鱼道的观察资料分析,不同鱼类各体长组所能克服流速值的增长率是有差异的。选用时可按经验公式:V=(1.19-1.66)L1/2,进行推算。

    • 鲤促性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方法的改进——聚乙二醇的应用

      1980, 4(1):39-45.

      摘要 (1643) HTML (0) PDF 399.22 K (1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一种快速的鲤促性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法。用微晶纤维素提纯125I-促性腺激素和采用聚乙二醇分离游离的和与抗体结合的抗原。

    • 东海群带鱼的增殖曲线和资源管理措施

      1980, 4(1):46-61.

      摘要 (1840) HTML (0) PDF 884.28 K (15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渔捞统计、年龄组成等生物学资料,探讨了东海群带鱼的增殖关系,得出东海群带鱼的增殖曲线为 R=1525Ae-0.0016A 。最大补充量时所需的亲鱼量 AM=600。并将从增殖曲线公式求得的增殖关系理论值,用亲鱼与补充量关系模式进行了模拟计算。求得了最初被捕年龄t0=1~5时的资源持续产量和最大持续产量。计算结果表明: (1)tc=1时,原始资源水准时的亲鱼量 AV=4659,平均体重W=414.9克,捕捞对象资源量(尾数)NV=9.9×103。虽然鱼体大,平均体重大,但由于资源增殖率低,资源量水准也低。 (2)最大持续产量时亲鱼量A=600,只有原始资源水准时的1/8,平均体重只有原始资源水准时的1/4。但由于补充量为最大,捕捞对象资源量(尾数)却增加了近35倍,资源量(重量)亦增加9倍。 (3)目前由于捕捞强度不断增大,产量超过了资源最大持续产量,1978年亲鱼量已下降到A=154,只有最大持续产量时的1/4,这是资源利用过度的危险水平。捕捞对象资源量和补充量都只有最大持续产量时的1/2多一点。 (4)要使资源恢复到最大持续产量水准,必须采取限制产量的措施。将产量控制在低于持续产量水平,使剩余的亲鱼量能逐步恢复到A=600水平。如果1979年将产量控制在1978年产量的80%水平,到1980年亲鱼量或可恢复到A=600水平。这样再过两年,产量

    • 冬季嵊山带鱼中心渔场与高盐水舌锋位置的关系

      1980, 4(1):62-70.

      摘要 (1968) HTML (0) PDF 541.80 K (1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嵊山带鱼渔场位于东经122°30'—123°40',北纬30°00'-31°10'。在冬季水温适宜的前提下(温度界限22~17℃),高盐水舌锋位置的变化,对中心渔场的转移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一般年景,汛初至汛中高盐水舌锋位置变化不大。渔汛后期,高盐水舌锋位置南移。从它的概位与中心渔场相比看出:带鱼中心渔场均位于高盐水舌锋北侧,并有随着高盐水舌锋变化而转移的迹象。年际间,它的变化有如下三种类型: (1)第一种类型:渔汛期间,由于风、流作用相对平衡,高盐水舌锋分布稳定,汛末时逐渐偏南退缩。 (2)第二种类型:渔汛期间,由于大风形成的涡动作用大于其他因素,高盐水舌锋偏南提前退缩。 (3)第二种类型:渔汛期间,由于大风偏弱,海流对渔场的作用相对明显,使高盐锋区退而复进。 鉴于上述,带鱼中心渔场在转移时,鱼群也相应出现稳定、偏南、偏北等结果。由此可见,高盐水舌锋的变化,无疑地可作为带鱼中心渔场因海洋环境变化而转移的一项指标。 但是,从生产实践中又看到,当高盐水舌锋具有下列情况时,指标性变差: (1)当舌锋位于北纬30°30'以南海区时。 (2)当舌锋轴线位于东经123°30'以东海区时。

    • 鲫鱼鱼怪病的研究

      1980, 4(1):71-80.

      摘要 (1980) HTML (0) PDF 1.32 M (1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引起鲫鱼鱼怪病的病原——日本鱼怪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作了进一步的描述,对鱼怪繁殖期的形态变异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不能将抱卵或抱幼的鱼怪,以及正处在性变阶段的个体误定为新种。对鱼怪的生态、生理和生活史也作了研究。并通过对鱼怪寄生给鲫鱼带来危害的研究,指出凡受鱼怪寄生的鲫鱼其性腺发育无例外的受到严重障碍,所有病鱼的性腺一般发育停留在Ⅰ、Ⅱ期,只有个别的才能发育到第Ⅲ期,完全丧失生殖能力,影响鲫鱼资源。鱼怪病也引起病鱼贫血,胆固醇、血糖、总蛋白含量降低等病理变化;少数几只鱼怪幼虫附着于夏花鱼种的头部、鳃部或胸部在短时间内会造成鱼的死亡。本文还对鱼怪病的防治,提出了初步措施。

    • 松江鲈鱼繁殖习性的调查研究

      1980, 4(1):81-86.

      摘要 (2327) HTML (0) PDF 963.90 K (1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松江鲈鱼繁殖洄游、产卵场作了报道,对松江鲈鱼的胚胎发育和幼鱼形态作了描述和研究。 松江鲈鱼是一种降海产卵鱼类,在淡水中长成的亲鱼于每年十一月开始向河口洄游,进入浅海产卵。产卵盛期在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黄海南部潮间带的蛎牙礁是松江鲈鱼的一个产卵场:卵产于牡蛎壳堆的洞穴顶部。雌鱼产卵后即离开洞穴移向沿岸近处开始索饵;雄鱼留在洞中有护卵的习性,护卵结束后亦离开产卵场开始索饵。 雌鱼的怀卵量是5100-12800粒。产出的卵具很强的粘性,结成团块,呈桔红、桔黄色或淡黄色,卵径为1.48-1.58毫米。受精卵在4-14℃水温条件下,约经26天孵化。在胚胎发育中见不到鳔的原基。刚孵化的仔鱼全长5.3-6.3毫米,偶可作垂直运动,但更多时间静卧水底。每年的4-6月,幼鱼溯河进入淡水成长。 为保护松江鲈鱼资源,应充分注意到它过河口繁殖的习性,应适时开放通海河道的水闸,以利于亲鱼降海产卵和幼鱼溯河进入淡水育肥。

    • 不对称盖板磁致伸缩发射型换能器谐振频率方程

      1980, 4(1):87-94.

      摘要 (1825) HTML (0) PDF 471.29 K (1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波动方程的解出发,推导了不对称盖板磁致伸缩发射型换能器的谐振频率方程。并从该方程出发,推导了五种特殊状态下的谐振频率方程。有些方程在文献中早就发表;有些至今尚未报导。本文把这些单个方程系统地连贯起来,并认为不对称盖板磁致伸缩发射型换能器的谐振频率方程是这些方程基本通用方程。 为便于计算,文中对T型换能器还作出计算图表。 利用机电类比和基本定义还列出了不对称盖板单向发射换能器的机声效率和辐射声功率的计算公式,讨论了提高机声效率和辐射声功率的方法。

    • 用配制海水进行中华绒螯蟹人工繁殖的试验

      1980, 4(1):95-104.

      摘要 (1757) HTML (0) PDF 747.78 K (1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用人工配制的海水繁殖中华绒螯蟹的试验。介绍了人工配制海水的总盐度、各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水温、溶氧量、饵料等,对中华绒螯蟹交配、产卵、孵化、溞状幼体的发育的影响。 据试验,总盐度在10‰到17‰对中华绒螯蟹的促产是比较适宜的。其中钙的含量在144mg/L至335mg/L之间时,都有可能将溞状幼体育成大眼幼体,而且在此幅度内随着含量的提高育成率也有提高的趋势。镁的含量以461 mg/L到935 mg/L之间比较适宜。钾的适宜含量约在200 mg/L到400 mg/L之间。铁的适宜含量是0.02mg/L到0.05mg/L。铜的需要量似乎极微,即使缺无也无明显影响。 水温变化对蟹卵的孵化及溞状幼体的发育有影响。中华绒螯蟹产卵时的适宜温度在14℃以上,蟹卵在21.1~26.9℃条件下,约需13-27天孵化,溞状幼体的发育的适温似乎比孵化时的适温要稍稍高些。 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对缺氧的忍受度远较鱼类低,当溶氧量在2mg/L时引起溞状幼体大量死亡,下降至1.4mg/L可引起立即死亡。溞状幼体正常发育所需的溶氧量在4mg/L以上。 盐水丰年虫的无节幼体是培育中华绒螯蟹的溞状幼体理想的饵料。

    • 小型渔船初步设计中重量重心的估算

      1980, 4(1):105-109.

      摘要 (1805) HTML (0) PDF 266.70 K (1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近三十艘渔船的重量重心资料,用数学归纳法予以分析,从中找出了船体钢料重量、舣装木作重量、机电重量及其重心高度的相应关系式。可以做为初步设计中估算排水是参考。

    • 关于渔具分类的研究

      1980, 4(1):111-119.

      摘要 (1777) HTML (0) PDF 643.22 K (1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指出渔具分类的重要性,同时对现有各种主要渔具分类见解进行历史地评价,并着重就“渔法”的定义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按渔具的渔捞原理提出新的渔具分类系统。本文建议对渔具作类——型——种三级分类,将全部渔具分成11个类:1.投刺、抄捞渔具,2.钓渔具,3.陷阱渔具,4,集捕渔具,5.掩捕渔具,6.刺网,7.敷网,8.张网,9.围网,10.旋曳网,11.拖曳渔具。免除传统的渔具分类中为某些无所归属的渔具而设置的“其他”等称谓的这一类别。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