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年第2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南海北部底层鱼类群聚的研究——Ⅰ.北部湾拖网渔轮渔获物组成的变化

      1965, 2(1):1-19.

      摘要 (1757) HTML (0) PDF 2.28 M (1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1931~1938年曾有日本拖网渔轮在北部湾捕鱼,当时我国只有拖网帆船在那里作业,1954年我国在该海区开始进行拖网渔轮生产以来,逐年有了发展。拖网渔轮渔获物组成,可以提供了解作业海区底层鱼类群聚结构的概况,真子渺(1956)和真道重明(1957)曾作过东海、黄海拖网渔轮渔获物组成及其变化的分析,后者指出了抗日战争前后期间渔获物组成所起的变化,为进一步分析该海区底层鱼类资源提供了初步资料。

    • 白鲢卵巢发育过程中的磷化合物含量变化的研究

      1965, 2(1):21-32.

      摘要 (1948) HTML (0) PDF 869.82 K (1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家鱼人工繁殖过程中,性腺的发育成熟是保证生产的先决条件。因此,如何促进亲鱼的性腺发育是生产上的关键问题之一,这在我国北方较冷地区尤为重要。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已创造出一些优良的养殖经验,但是由于鱼卵的构造比较复杂,卵巢发育中的代谢过程也极为繁复,因而,对于这些实际经验还不易从理论上加以阐述,这就影响了生产技术的继续提高和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鱼体性腺的发育过程及其变化机制进行研究,才能对亲鱼培育的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改进的建议。

    • 鲢、鳙腐皮病及其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

      1965, 2(1):33-52.

      摘要 (2160) HTML (0) PDF 1.77 M (1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引言 鲢、鳙腐皮病(俗你打印病)是淡水养殖鱼类的一种细菌性皮肤病,在鲢、镛亲鱼的培育和食用鱼的饲养过程中都有发现。 据作者在上海市郊青沛和江苏无锡两地的调查,有些池塘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鱼的成长速度;对发病亲鱼虽经精心培育,也不能获得满意的催产结果,从而影响鱼苗生产计划。经查阅有关鱼病文献资料,未见到有关此病的记载。 为保障人工繁殖、供应苗种,提高亲鱼的利用率和食用鱼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作者从1962年10月至1964年9月期间,对此病的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寻找了抑菌药物,并进行了生产性防治试验。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整理成文,供有关单位参考。

    • >研究简报
    • 温度及光照对浮游硅藻Nitzschia Closterium(Ehrenberg)W.Smith吸收P32的影响

      1965, 2(1):53-58.

      摘要 (2084) HTML (0) PDF 378.55 K (1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据本所黄河口海区浮游植物的调查,海水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对控制浮游植物的数量有肯定作用,水温及光照对这种控制作用,又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因浮游植物的种类而有显著的差异(朱树屏、康元德,1962)。气候因子对各种浮游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影响,尚缺确切资料,本文只简报温度及光照对P32被吸收的影响。

    • 稻田养非洲鲫鱼的初步研究

      1965, 2(1):59-68.

      摘要 (1909) HTML (0) PDF 670.80 K (1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稻田养鱼,全国各地获得鱼、稻双丰收的事例已屡见不鲜,但是关于稻田养殖非洲鲫鱼[Tilapia moss-ambica(Peters)]的实践和研究,仅在开始。有人认为稻田养非洲鲫鱼,会影响稻作产量;也有的人却提出非洲鲫鱼在田中能消除害虫而促进稻谷丰产,这一论争尚未定论。为此,作者于1962~1964年就稻田养非洲鲫鱼与稻谷生产的关系问题作了初步研究,以厦门大孛农场和坂头水库试验田为基地,并对水域的理化性质及其生物环境进行逐月调查。现将材料作初步的综合整理,以供生产上及迸一步研究时参考。

    • 舟山漁場岱衐洋、大戢洋餌料浮游动物初步調查

      1965, 2(1):69-74.

      摘要 (2037) HTML (0) PDF 383.06 K (1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洋浮游动物是鱼类、甲壳类、贝类等动物的基本食料;并且对经济鱼类的栖息、洄游、索饵、鱼类大量进入渔区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浮游动物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海洋坏境的变化情况。因此,调查一个海区中浮游前物种类的分布及数量变动的规律,可有助于了解或预报那里渔业资源的变动。

    • 厦门附近几种浮游甲壳动物的化学成分

      1965, 2(1):75-80.

      摘要 (2275) HTML (0) PDF 2.38 M (1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的几种海洋浮游甲壳动物都含有占干物质50%以上的蛋白质,氨基酸的组分也相当完整。其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相当丰富,特别是色氨酸。如桡足类的色氨酸含量比牛肉多了三分之二。 2.经过加工处理的甲壳动物干制品,无论是蛋白质或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损失不大,基本上保持其原有的营养值。 3.一般浮游甲壳类比底栖型的甲壳类,所含的脂肪多而灰分的含量正相反,这是营浮游生活的一种适应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以上几种海洋浮游甲壳动物,无论作为人类的食品或其他海洋经济动物的饵料,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渔业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