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45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1, 45(3):0-0. DOI: 10.11964/jfc.20210300

      摘要 (302) HTML (0) PDF 222.23 K (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论文
    • 浙江缢蛏群体糖原含量变化与gys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2021, 45(3):415-423. DOI: 10.11964/jfc.20200212159

      摘要 (522) HTML (0) PDF 5.28 M (1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缢蛏糖原含量与糖原合酶基因(sc-gys)的特性及其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可行性,实验检测了浙江缢蛏群体糖原含量的周年变化,克隆获得糖原合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不同月份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筛选出与糖原含量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位点。结果显示,养殖缢蛏在2—6月糖原含量较高,4月达到最大值。sc-gys基因的cDNA全长为2 402 bp,开放阅读框为2 136 bp,编码711个氨基酸。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c-gys基因主要在外套膜和足中表达,其不同月份的表达水平与糖原含量周年变化规律一致,4月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表明该基因与糖原合成关系密切。在“甬乐1号”品种和台州野生群体sc-gys基因的外显子区共筛选到2个与糖原含量相关的SNP位点,且两位点之间没有连锁不平衡,优势基因型组合个体的糖原含量比群体均值提高11.8%,这些位点和优势基因型组合可为缢蛏糖原含量的遗传改良提供候选标记。

    • 草鱼生长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在选育群体中的验证

      2021, 45(3):321-332. DOI: 10.11964/jfc.20200212165

      摘要 (633) HTML (0) PDF 4.99 M (9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长性状是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的重要经济性状,利用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与育种相结合的手段,可以大大加速育种进程。在对草鱼生长性状的前期研究中,采用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的方法,在1号连锁群中发现了2个与生长相关的QTL。在此基础上,实验利用这2个QTL侧翼的2对微卫星标记(CID391_2、CID1512、CID973_1和CID254_1),对长江草鱼选育群体的480个个体进行分析,以期基于草鱼QTL定位结果,对草鱼生长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在选育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显示:①4个微卫星标记在该群体中均具有高度多态性,其中各位点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2 ~ 2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 ~ 12个,观测杂合度(Ho)为0.607 ~ 0.904,期望杂合度(He)为0.751 ~ 0.902;②利用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对4个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与选育草鱼群体的生长性状(体质量和体长)进行关联分析,发现CID391_2在雌性个体中,各基因型与体质量和体长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而在雄性个体中,各基因型与体质量和体长之间差异显著。CID1512、CID973_1和CID254_1在雌性或雄性个体中,各基因型与体质量和体长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对草鱼生长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在选育群体中的验证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草鱼生长性状QTL定位研究和基于QTL结果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 中华鲟硬组织微结构及微化学的特征探索

      2021, 45(3):424-432. DOI: 10.11964/jfc.20191012033

      摘要 (607) HTML (0) PDF 5.27 M (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在中华鲟洄游生态学研究上有新突破,实验首次比较研究了中华鲟3种硬组织(耳石、背骨板和胸鳍条)的微结构和微化学特征。结果发现,耳石结构松散,存在多个耳砂(微晶球霰石球晶)颗粒,且每个颗粒均具有独立的核心;背骨板存在分层现象;胸鳍条结构较为致密,且均一。胸鳍条、耳石中生境元素Co/Ca、Sr/Ca和Ba/Ca比特征变化较为一致,而背板由于分层的原因与前二者有所差异。综合考虑非致死性采样、前处理难度、微结构组成以及生境元素生物积累等优势,笔者建议首选胸鳍条作为基于微化学分析来反演中华鲟洄游及生活史履历研究的最佳硬组织材料。

    • 利用RNA-Seq技术分析草鱼生长性状相关基因和SNP标记

      2021, 45(3):333-344. DOI: 10.11964/jfc.20190911988

      摘要 (602) HTML (0) PDF 5.12 M (10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开发与草鱼生长性状相关基因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实验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对草鱼快长组和慢长组的肝脏、肌肉和脑组织分别进行分析,共获得31 465万条高质量短读序(clean reads),经组装得到34 147条拼接基因(unigene),平均长度为1 060 bp,其中有30 751条unigene获得注释。在肝脏、肌肉和脑组织中分别筛选到1 013、552和372个差异表达基因,并从中检测到4 580个SNP标记。采用SNaPshot技术对其中34个SNP标记在300尾草鱼生长性状极端群体中进行多态性检测和验证,30个SNP标记分型成功,准确率为88.24%。进一步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30个SNP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unigene00810126-8014标记CC基因型的体质量、体长、体高、头长和尾柄长性状均值显著高于TT基因型。unigene00810126-2903标记AA基因型的体质量显著高于GG基因型。unigene00870394-525标记AA基因型的体质量和体长性状均值显著高于GG基因型。unigene02938762-011628标记的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在体质量、体长和头长性状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这4个标记位于生长催乳素α基因 (slα)、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基因 (egr-1)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 (myh) 上。其他标记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生长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8个SNP标记在草鱼群体中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00、0.377和0.363,表明草鱼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本研究获得与生长性状相关的1 937个差异表达基因和4个SNP标记,为草鱼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珠江口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的遴选方法

      2021, 45(3):433-443. DOI: 10.11964/jfc.20191212111

      摘要 (869) HTML (0) PDF 5.30 M (1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功能群是研究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实验以2016年和2017年对珠江口万山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珠江口海域渔业资源历史资料,通过渔业资源优势度、生物量和渔获率指标排序分析,首次提出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概念及其顶级经济物种遴选原则,以食物链营养级为基础构造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结果显示,丽叶鲹、棘头梅童鱼、周氏新对虾、隆线强蟹、凤鲚、口虾蛄、太阳强蟹和锐齿蟳为渔业资源优势度、生物量、渔获率排序中处于前30位的共有经济物种;底栖动物食性和浮游动物食性类群构成了珠江口海域的优势类群,分别占34%和20%;依据遴选原则遴选出名贵鱼类、高产鱼类和虾蟹类组成的7种海洋牧场渔业资源顶级经济物种,构造了7种由顶级经济物种及其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组成的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包括银鲳功能群、云纹石斑鱼功能群、鲈功能群、黄姑鱼功能群、鲻功能群、斑节对虾功能群和锯缘青蟹功能群。研究结果为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功能群构造提供思路与方法。

    • 进径比对矩形圆弧角养殖池水动力特性影响

      2021, 45(3):444-452. DOI: 10.11964/jfc.20191112077

      摘要 (853) HTML (0) PDF 5.40 M (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单管入流模式下,进径比(参数C/BC为射流孔位置到养殖池壁的水平距离,B为养殖池短边边长)对单通道矩形圆弧角养殖池系统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实验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构建单通道矩形圆弧角养殖池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应用平均流速、阻力系数和速度分布均匀系数等流体动力学特征量分析养殖池内(尤其是池底)的流场形态,并修正能量有效利用系数以评估养殖池系统的能量有效利用率。结果显示,将进径比参数C/B从0.00增大到0.05可有效改善养殖池内流场特性,进径比参数C/B设置在0.02~0.04之间有利于单通道矩形圆弧角养殖池系统获得最佳的流场条件。研究表明,进径比参数的较小优化可显著提高养殖池内平均流速与能量有效利用率,利于形成均匀稳定的流场。

    • 黄鳍棘鲷线粒体D-loop序列的遗传结构

      2021, 45(3):345-356. DOI: 10.11964/jfc.20191212113

      摘要 (908) HTML (0) PDF 5.26 M (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分布于我国华南沿海的黄鳍棘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状况,实验采用线粒体控制区(D-loop)基因序列分析华南沿海的厦门、汕尾、阳江、海口、三亚、北海、钦州和防城港8个地理位置的黄鳍棘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黄鳍棘鲷8个群体320条D-loop序列全长为947~958 bp。共检测到29个插入或缺失位点和210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42个,单一变异位点68个;总体的变异位点、单倍型数、单倍型多样性(Hd)、平均核苷酸差异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210、268、0.998 43、14.790 65和0.015 7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个群体被聚类为以琼州海峡分隔的东和西两个组群;8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12 68~0.466 74,基因流(Nm)为0.571 26~∞。方差分析显示组群间、组群内群体间和群体内个体间的核苷酸遗传变异分别为33.42%、0.32%和66.26%。中性检验显示Tajima’s D为−1.694 77,Fu’s Fs为−23.683 39,表明华南沿海黄鳍棘鲷经历了种群扩张事件。研究表明,中国华南沿海黄鳍棘鲷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根据研究结果可以以琼州海峡为分界分为东组群和西组群2个管理单位进行种质保护。

    • 稻虾综合种养对稻田土壤肥力和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2021, 45(3):453-461. DOI: 10.11964/jfc.20190711895

      摘要 (625) HTML (0) PDF 5.10 M (8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稻虾综合种养对稻田土壤肥力和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对潜江市稻虾综合种养田(渔沟以TRC表示、田面以PRC表示)和水稻单作田(以RM表示,作为对照)土壤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和20~30 cm)的主要肥力指标和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各土层总氮、速效磷和总磷含量均表现出PRC > RM > TRC的趋势,有机质(20~30 cm土层除外)、氨氮含量表现出RM > PRC > TRC的趋势,硝态氮含量表现出TRC > PRC > RM的趋势。各土层的Cu、As、Mg和Mn含量均表现出TRC > PRC > RM的趋势,而Cd、Pb、Fe和C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除0~10 cm土层外,Cr、Zn和Ni含量在TRC、PRC和RM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根据《GB 15618—2018》中的污染风险筛选值,各土层的Cr、Cd、Pb、Zn、Ni、As含量均未超标,而Cu含量普遍超标,超标率的范围为14%~46%。研究表明,稻虾综合种养可能会促进田面土壤中氮磷的积累、降低渔沟土壤氮磷的含量,也可能引起土壤中Cu、As、Mg、Mn的积累及Cd、Pb、Fe和Ca的减少。

    • cbx2在青鳉胚胎发育和性腺中的表达谱与定位

      2021, 45(3):357-364. DOI: 10.11964/jfc.20200112133

      摘要 (651) HTML (0) PDF 5.13 M (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CBX2(Chromobox homolog 2)作为PcG(Polycomb Group)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性腺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缺乏cbx2的小鼠,雌雄性腺均发育不良,并且部分小鼠出现雄性转变为雌性的性反转现象。实验选择模式生物青鳉作为对象,通过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cbx2在青鳉胚胎发育过程和性腺中的表达。定量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时期,cbx2在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均具有高的表达;在两性性腺中,cbx2在精巢中的表达量较高。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精巢中,CBX2主要在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中表达;在卵巢中,CBX2主要在Ⅰ、Ⅱ、Ⅲ时相卵母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cbx2的功能,实验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对cbx2进行RNA干扰,结果显示,注射siRNA后,随着cbx2表达量降低,雄性性别相关基因sox9(SRY-related HMG box 9)的表达也相应下调,雌性性别相关基因foxl2(Forkhead transcriptional factor 2)的表达则上调。研究表明,cbx2不仅参与了青鳉胚胎发育过程,而且在青鳉性腺分化以及雌雄配子发生中也起重要作用。

    • 鱼源气单胞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分型及致病力

      2021, 45(3):462-471. DOI: 10.11964/jfc.20200312180

      摘要 (764) HTML (0) PDF 8.18 M (1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调查鱼源气单胞菌毒力基因与其致病力的相关性,以2009—2018年从不同患病鱼分离的173株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毒力相关基因、测定溶血活性、腹腔注射感染异育银鲫等方法开展评价。通过管家基因gyrB分子鉴定结果显示,173株气单胞菌中维氏气单胞菌(119/173,68.9%)和嗜水气单胞菌(50/173,28.9%)是主要流行的菌株。10个毒力基因aer(162/173,93.64%)、act(131/173,75.72%)、ast(55/173,31.79%)、alt(58/173,33.53%)、lip(152/173,87.86%)、exu(154/173,89.02%)、fla(143/173,82.66%)、gcaT(148/173,85.55%)、eprCAI(41/173,23.70%)和ahyB(51/173,29.48%)普遍存在于173株气单胞菌中。依据检测到的毒力基因数量从多到少分布情况,这些菌株可分为7大类(Ⅰ~Ⅶ)53个毒力基因型。大部分嗜水气单胞菌检测到8~10个毒力基因,主要分布于Ⅰ、Ⅱ和Ⅲ类基因型;维氏气单胞菌的eprCAIahyBastalt等4个毒力基因检测率低,主要分布于Ⅳ、Ⅴ和Ⅵ类基因型。大部分气单胞菌(94.22%,163/173)具有溶血活性。代表性毒力基因型的38株维氏气单胞菌和20株嗜水气单胞菌腹腔注射异育银鲫攻毒结果显示,3.0×106 CFU/尾的剂量下,3株维氏气单胞菌使鲫死亡率达80%~100%,16株嗜水气单胞菌使鲫死亡率达90%~100%。研究表明,维氏气单胞菌是目前最主要流行的气单胞菌,但其检测到的毒力基因普遍少于嗜水气单胞菌,且对异育银鲫的致病力普遍弱于嗜水气单胞菌。本研究能够为气单胞菌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湖栖鳍虾虎鱼性腺转录组比较分析

      2021, 45(3):365-380. DOI: 10.11964/jfc.20200312214

      摘要 (647) HTML (0) PDF 6.48 M (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获得湖栖鳍虾虎鱼性腺基因表达谱,筛选性别决定、配子发生和繁殖相关基因,实验对其卵巢和精巢分别进行了RNA-Seq分析。测序原始数据经de novo拼接组装共获得62 573个单基因(unigene),N50和平均长度分别为3 082 bp和1 869 bp。在NR、NT、SwissProt、PFAM、KOG、GO及KEGG数据库中对上述获得的unigene进行注释,分别有41 480、32 848、37 500、35 394、18 318、35 394和27 009个unigene获得注释。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显示,在湖栖鳍虾虎鱼卵巢和精巢中存在10 954个差异基因(different expression gene,DEG),其中2 383个DEG表达水平在精巢中上调,8 571个DEG在卵巢中上调。对14个DEG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 验证,结果显示,qPCR结果与RNA-Seq分析一致。在差异基因中,筛选到了部分参与配子发生与成熟的基因,包括foxl2、dmrt1、cyp19a1ainhainhbsycp2、zglp1、tdrpzpsesra。差异基因富集结果中包含“泛素介导蛋白水解”、“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孕酮介导卵母细胞成熟”、“p53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和“PI3/AKT信号通路”等参与性腺发育及繁殖的KEGG通路。最后,从湖栖鳍虾虎鱼性腺转录组中共获得38 550个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和192 45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湖栖鳍虾虎鱼性别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和性别相关分子标记的开发。

    • >综述
    • 海水网箱网衣防污技术的研究进展

      2021, 45(3):472-485. DOI: 10.11964/jfc.20200512274

      摘要 (906) HTML (0) PDF 6.06 M (1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水网箱养殖中,网衣污损附着物会影响网箱设施安全及其养殖鱼类的健康生长,因此,网衣防污是网箱养殖业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简述海水网箱网衣分类与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人工清除法、防污涂料法、机械清除法、金属合金网衣防污法、箱体转动防污法、生物防污法、网衣本征防污法等网衣防污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课题组在网衣防污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上述防污技术的特点,为网衣防污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我国海水网箱养殖业大有可为,但网衣防污工作仍任重道远。

    • >研究论文
    • 赤眼鳟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基因(ScSTAT1)序列结构及免疫功能

      2021, 45(3):381-395. DOI: 10.11964/jfc.20191112082

      摘要 (786) HTML (0) PDF 6.10 M (1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赤眼鳟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 STAT1)的免疫功能,实验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了赤眼鳟STAT1(命名为ScSTAT1),ScSTAT1的cDNA全长为2 922 bp,共编码718个氨基酸。ScSTAT1含STAT_int、STAT_alpha、STAT_bind和SH2 4个保守功能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cSTAT1先与草鱼STAT1聚为一支,再与青鱼、鲫以及黄颡鱼等聚为一支。相对于哺乳类和爬行类物种而言,ScSTAT1缺少含丝氨酸磷酸化位点的C-末端转录激活功能结构域(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domain,TAD)。基因表达分析显示,脾脏ScSTAT1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而肝脏中表达量最低。经细菌类似物脂多糖(LPS)、双链 RNA类似物聚肌胞苷酸(Poly I: C)及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刺激后,赤眼鳟脾脏和体肾组织中ScSTAT1表达水平总体上调。GCRV感染后12 h脾脏组织ScSTAT1表达先显著下降,随后极显著上升;GCRV刺激后12和72 h,体肾组织ScSTAT1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赤眼鳟鳍条细胞系(ScF) ScSTAT1经RNA干扰后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且IRF3、IRF9以及Mx均在GCRV刺激48 h时极显著下调。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索ScSTAT1的抗病功能奠定了基础。

    • 转录组测序筛选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免疫和生长相关基因

      2021, 45(3):396-414. DOI: 10.11964/jfc.20200612284

      摘要 (796) HTML (0) PDF 5.57 M (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发掘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免疫和肌肉生长的重要功能基因,采用Illumina HiSeqTM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克氏原螯虾的卵巢、肝胰腺和肌肉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所得序列经质控、组装后比对到NR、Swiss-Prot、pfam、COG、GO和KEGG数据库中注释,并进行差异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测序共获得了53 006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1 194 bp。对3个组织样品的测序文库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在卵巢vs. 肝胰腺中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20 382个,在肝胰腺vs. 肌肉中有DEG 12 753个,在肌肉vs. 卵巢中有DEG 21 629个。GO功能分类分析发现,部分DEG被注释到繁殖(reproduction)、繁殖过程(reproduction process)、免疫系统过程(immune system process)和生长(growth)GO条目。KEGG pathway分析显示,一部分DEG在卵巢发育、免疫和肌肉生长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得到了富集。根据GO功能分类和KEGG 信号通路分析筛选出了大量与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免疫和肌肉生长相关的候选基因,如卵黄蛋白原、卵黄蛋白原受体、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肌肉生长抑制素和5-羟色胺受体等。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克氏原螯虾的基因资源,可为克氏原螯虾的遗传育种和免疫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