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44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0, 44(11):0-0.

      摘要 (322) HTML (0) PDF 296.49 K (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论文
    • 六边形开口方形人工鱼礁水动力性能模型实验

      2020, 44(11):1903-1912. DOI: 10.11964/jfc.20190911987

      摘要 (631) HTML (0) PDF 7.89 M (8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六边形开口方形人工鱼礁阻力系数和侧向力系数与迎流角度、开口比之间的关系,利用水槽模型实验对4种开口比 (γty = 0.06、0.14、0.25、0.39)的六边形开口方形人工鱼礁在4种迎流角度 (θ = 0°、15°、30°、45°)下的阻力和侧向力进行测定,并计算其阻力系数和侧向力系数。结果显示,六边形开口方形礁体模型阻力Fx (30°) > Fx (45°) > Fx (15°) > Fx (0°),侧向力Fy (30°) > Fy (15°) > Fy (45°) > Fy (0°);礁体模型阻力Fx (30°)是Fx (0°)的1.28~1.72倍,侧向力Fy (30°)是Fy (0°)的2.8~11.1倍。迎流角度对礁体模型的阻力以及侧向力可产生较大影响。4种开口比和4种迎流角度下,礁体模型阻力系数CD变化范围为0.98~1.53。阻力系数CD (30°) > CD (15°) > CD (45°) > CD (0°),阻力系数CD (30°)与CD (0°)相比最大可达1.26倍;4种开口比和4种迎流角度下,礁体模型侧向力系数CL变化范围为0.001~0.210。侧向力系数CL (30°) > CL (15°) > CL (45°) > CL (0°),侧向力系数CL (30°)与CL (0°)相比最大可达3.5倍。当θ = 30°时,不能忽视侧向力对礁体模型的作用力。

    • 东北七鳃鳗NF-κB基因启动子的构建及活性

      2020, 44(11):1804-1812. DOI: 10.11964/jfc.20200112119

      摘要 (543) HTML (0) PDF 7.98 M (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核转录因子NF-κB (nuclear factor kappa B)对机体的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获得NF-κB基因启动子的活性报告基因,进一步研究原始脊椎动物免疫应答的机制,实验根据此前克隆得到的东北七鳃鳗NF-κB基因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以与东北七鳃鳗高度同源的日本七鳃鳗同源基因5′上游启动子特征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克隆获得了东北七鳃鳗NF-κB启动子序列,该序列全长3 169 bp,提交至NCBI数据库GenBank获得登录号MN368861。经AliBaba 2.1软件预测该序列包含CREB (cgtgacttca)、Oct-1 (aatatgaatt)、GATA-1 (gaacctatct)、AP-1 (ggttgagtca)、NF-kappa B (ctttcctgtt)、IRF-1 (tttcctgttc)、Sp-1 (tgtgaggggt)、c-Jun (acgtgacttc)和c-Fos (ggttgagtca)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包含TATA box转录核心元件。通过MethPrimer软件预测在序列1 207~1 402 bp处存在CG含量大于50%,长196 bp的CpG岛。利用双酶切技术构建了pGL3-NF-κB-pro重组质粒,并将其转染至人胚肾细胞(human embryonal kidney, HEK293T)和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 EPC)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结果显示,该片段序列在哺乳动物细胞和鱼类细胞中均具有启动子活性,同时在HEK293T中经过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的配体LPS刺激后,启动子活性显著上升。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东北七鳃鳗NF-κB启动子报告基因,并在不同细胞中证实了其活性。LPS刺激后的检测结果揭示东北七鳃鳗NF-κB参与了TLR信号通路的免疫应答。东北七鳃鳗NF-κB报告基因的构建为探究原始脊椎动物免疫系统信号传导机制奠定了基础。

    • 中华鳖StAR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2020, 44(11):1813-1823. DOI: 10.11964/jfc.20191012034

      摘要 (575) HTML (0) PDF 8.80 M (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StAR基因在中华鳖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华鳖StAR基因全长cDNA,qRT-PCR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及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并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tAR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化进行定位,同时检测来曲唑处理雄性中华鳖后StAR在精巢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2 377 bp,开放阅读框903 bp,编码30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中华鳖StAR与龟类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tAR基因在精巢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StAR基因于中华鳖胚胎发育16期已有表达,早于性腺分化启动时期;来曲唑处理的中华鳖精巢中,StAR表达量先上调后回降。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构建中华鳖StAR基因原核重组表达载体,经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获得中华鳖StAR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tAR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荧光定量结果一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tAR蛋白在卵巢间质细胞、精巢间质细胞,精原细胞及胞质中表达。综上所述,StAR基因可能是中华鳖性腺分化关键调控因子,并在类固醇激素合成及精子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浙江省帆张网捕捞强度分布的提取方法

      2020, 44(11):1913-1925. DOI: 10.11964/jfc.20190711883

      摘要 (474) HTML (0) PDF 7.86 M (9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捕捞强度是渔业资源管理和评估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传统的计算方法无法满足实时、大范围、快速统计时空分布的需要。本实验提出根据VMS数据对渔船生产活动划分作业阶段;结合帆张网渔船的作业特点,采用阈值划分和密度聚类算法提取网位,计算各航次的捕捞时长;划分地理格网并累加其范围内的捕捞时长,以各格网平均每平方公里累计捕捞时长(h/km2)作为帆张网捕捞强度的量化依据,并可视化捕捞强度空间分布。本实验以2017年浙江省所属帆张网渔船的北斗VMS船位数据为研究对象,共提取有效作业航次733个,网位6021个,累计捕捞时长736 761.78 h。在121.6°~126.5°E、27.6°~33.9°N范围内划分0.1°×0.1°地理格网,2017年上半年帆张网捕捞相对分散,各格网平均捕捞强度11.26 h/km2;下半年相对集中,平均捕捞强度12.83 h/km2;全年平均14.76 h/km2。其中,在125.4°~126.1°E、31.2°~32.1°N范围内捕捞强度最大,平均28.51 h/km2。本实验设计的网位提取、捕捞时长、捕捞强度空间分布,为分析帆张网渔船作业状态和捕捞强度量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棘头梅童鱼中期染色体物理长度的估测

      2020, 44(11):1824-1831. DOI: 10.11964/jfc.20191212102

      摘要 (751) HTML (0) PDF 7.49 M (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支持棘头梅童鱼基因组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发展,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首次估测了棘头梅童鱼基因组的大小,并利用碘化丙啶染色与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棘头梅童鱼24对染色体的相对面积、相对长度以及相对累积荧光强度,估算了染色体的物理长度。结果显示,雌性和雄性棘头梅童鱼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802.91±2.19) Mb和(786.52±1.95) Mb。雌性基因组显著大于雄性基因组(约16.39 Mb)。雌性的核型公式为2n=48=48t,臂数NF=48,染色体估测物理长度为(22.17±0.72)~(46.30±1.06) Mb。雄性的核型公式为2n=47=1m+46t,臂数NF=48。其中,雄性特有的m染色体为Y染色体,其估测物理长度为(62.95±2.89) Mb。染色体的估测物理长度与相对面积、相对长度均成正线性相关。研究结果为棘头梅童鱼染色体的识别、配对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为棘头梅童鱼Y染色体的组装及石首鱼科鱼类染色体进化提供参考数据。

    • >综述
    • Apelin与鱼类摄食

      2020, 44(11):1926-1934. DOI: 10.11964/jfc.20200112120

      摘要 (957) HTML (0) PDF 7.47 M (1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鱼类通过摄食活动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而食欲是影响鱼类摄食的重要因素之一。食欲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大脑整合机体能量和摄食信号,通过食欲调节因子(包括促进食欲因子和抑制食欲因子)调控鱼类摄食行为。Apelin作为一种新型内分泌因子,在体内发挥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其中,Apelin在摄食调节方面的作用正在引起学者的关注。本文以哺乳动物为参照,综述了Apelin的组织分布、饥饿和营养物质对Apelin表达的影响、Apelin处理对鱼类摄食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和信号通路,旨在为促进鱼类摄食和水产养殖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 嘉陵江不同江段蛇的形态差异比较

      2020, 44(11):1832-1840. DOI: 10.11964/jfc.20191112069

      摘要 (667) HTML (0) PDF 7.65 M (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嘉陵江不同江段蛇群体的形态表型特征及其差异性,实验对采自嘉陵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共120尾样本进行了传统形态测量和地标点几何形态学测量分析。形态分析结果发现,嘉陵江不同江段蛇群体间形态表型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主要集中于头部、鳍和尾柄;其中上游群体的蛇最为纤长(叉长、胸腹距、躯干距最大),眼间距、背鳍基长、头高和口角须长也最长;中游群体的胸鳍、腹鳍、尾鳍最长,尾柄也最为粗壮(尾柄宽,尾柄高最大),头长、体宽、胸鳍前距最大;下游群体的肛臀距和头宽最大。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无法有效将不同江段蛇群体区分。研究表明,不同江段蛇群体形态表型差异均属于种内差异,这些表型差异可能是蛇对嘉陵江不同江段环境(如流速、水温、饵料类型)多样性的适应性表现。

    • 2015—2018年珠江口近岸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

      2020, 44(11):1841-1850. DOI: 10.11964/jfc.20191112081

      摘要 (560) HTML (0) PDF 7.78 M (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群落稳定性是研究群落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内容,而生态网络稳健性是群落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依据2015—2018年珠江口海域底拖网调查的鱼类群落数据,利用鱼类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分别构建了4个年份的生态网络,以“快照”形式反映调查时段的群落特征,并分析了网络的拓扑性质。结果显示:①点度分布[P(k)]均服从幂律分布,各网络均属于复杂网络, 表明网络应对随机扰动(如捕捞、环境突变)的能力较强,符合河口生境多变的特征;②种类数量年际波动较大,而网络密度(D)介于0.03~0.10且逐年降低,表明网络稳健性呈逐年弱化的趋势,且该趋势基本未受到种类数量变化的影响;③网络具随机网络的低平均路径长度(APL)、低聚类系数(C)的特征(APL均为1,C介于0.01~0.06),能流效率较高,种间关系分布较均匀。本研究为量化分析近岸关键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 南极磷虾资源分布热点分析的空间尺度效应

      2020, 44(11):1851-1861. DOI: 10.11964/jfc.20200312178

      摘要 (730) HTML (0) PDF 7.35 M (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空间尺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少有研究关注空间尺度对生物资源热点分析产生的影响。为了分析不同空间尺度对南极磷虾环南极分布热点的影响,以10年为间隔,将1926—2016年南极磷虾资源密度数据插值为10′×10′、20′×20′、30′×30′、40′×40′、50′×50′、1°×1°、2°×2°、3°×3°、4°×4°、5°×5°这10个空间尺度,利用线性、对数、指数、幂律和多项式函数计算了南极磷虾资源全局密度、磷虾资源热(冷)点区密度与空间尺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热(冷)点区在不同空间尺度下质心与面积的变化。结果显示,南极磷虾资源全局密度的最大值、偏度、峰度、变异系数与空间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比例关系,热点区的最大值、偏度、峰度、Q3、变异系数与空间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比例关系,而冷点区的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偏度、峰度、Q3、变异系数与空间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比例关系。热(冷)点区的面积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位置受空间尺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当空间尺度大于1°×1°时,热(冷)点区的质心偏移严重,故不建议将大于1°×1°的空间尺度用于识别南极磷虾的局部空间格局。

    • 基于天然XY雌鱼培育YY超雄尼罗罗非鱼的新方法

      2020, 44(11):1862-1872. DOI: 10.11964/jfc.20191112084

      摘要 (790) HTML (0) PDF 7.82 M (1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前期报道了养殖群体存在天然XY雌鱼,但其能否用于培育YY超雄罗非鱼尚不清楚。本研究首先引入遗传性别受LG23染色体严格控制的CQ(重庆)尼罗罗非鱼群体和具有天然XY雌鱼的WC(湛江吴川)群体,将CQ群体XY雄鱼与WC XY雌鱼杂交,检验杂交F1 YY超雄鱼是否可用于控制后代性别,并比较杂交F1 XY和YY罗非鱼体质量、性腺指数、血清激素水平和性腺基因表达情况。研究发现,CQ XY雄鱼和WC XY雌鱼交配,获得的F1 中有25%为YY超雄鱼,经鉴定为全雄且可育。将F1 YY超雄鱼与WC XX雌鱼、WC XY雌鱼(母本)、杂交F1 XX雌鱼和CQ XX雌鱼交配,后代几乎全雄,仅在与F1 XX雌鱼交配的后代中有2尾雌鱼(雄性率98%)。在孵化后180 d,杂交F1中XY和YY个体的体质量、性腺指数、血清激素水平差异不显著。基因表达分析发现,YY鱼精巢中AmhX/AmhY mRNA表达显著高于XY鱼,而Dmrt1 和Cyp11b2 mRNA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杂交F1 YY和XY鱼生理指标无明显差异。因此,采用尼罗罗非鱼天然XY雌鱼能够培育YY超雄鱼,且该YY超雄鱼能够用于罗非鱼性别控制。

    • 利用棉籽浓缩蛋白替代条纹锯鮨饲料鱼粉的潜力

      2020, 44(11):1873-1882. DOI: 10.11964/jfc.20191112048

      摘要 (502) HTML (0) PDF 7.35 M (8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10周生长实验评价了利用棉籽浓缩蛋白替代条纹锯鮨饲料鱼粉的潜力。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设4个鱼粉替代水平。对照饲料(C)中鱼粉含量为35%,通过添加棉籽浓缩蛋白分别替代饲料C中鱼粉的40%(R40)、60%(R60)和80%(R80)。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实验鱼初始体质量为 (29.5±0.5) g。实验期间,每天分2次按饱食量投喂实验饲料。结果发现,利用棉籽浓缩蛋白替代饲料鱼粉对鱼摄食、生长、饲料利用效率、鱼体组成和养殖废物(氮、磷和碳)排放量无显著影响,但单位鱼产量鱼粉消耗量(RCP)随饲料鱼粉含量下降而降低。基于生长、饲料成本、饲料利用效率、对环境的影响和RCP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投喂饲料R80时的养殖效益与投喂饲料R40和R60时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添加棉籽浓缩蛋白可将条纹锯鮨饲料鱼粉含量降低至7%。

    • 团头鲂AGRPNPY基因cDNA克隆及其在饥饿与再摄食状态下的表达分析

      2020, 44(11):1777-1791. DOI: 10.11964/jfc.20200112130

      摘要 (610) HTML (0) PDF 20.76 M (1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刺鼠相关蛋白(AGRP)和神经肽Y(NPY)在团头鲂幼鱼应答饥饿与再摄食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RACE PCR技术首次克隆了团头鲂AGRPNPY基因全长cDNA序列,通过设置正常对照组(control,体质量3%持续投喂4周)、饥饿再投喂组(F/refeeding,饥饿2周+3%再投喂2周)、饥饿过量投喂组(F/excessive refeeding,饥饿2周+8%再投喂2周)和饥饿组(fasted,持续饥饿4周)4个处理组,采用qRT-PCR技术分析团头鲂在脑和肠道组织中这2种基因在饥饿再投喂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组织学分析表明,持续饥饿组肠道黏膜下层出现明显的白细胞浸润现象。②团头鲂AGRPNPY基因cDNA序列全长分别为770 和557 bp,其中有5′非编码区77和101 bp以及3′非编码区315和120 bp,开放阅读框为378和336 bp,共编码了125个氨基酸和111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团头鲂的AGRP和NPY分别与其他鲤科鱼类聚为一支,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③qRT-PCR分析显示,AGRPNPY基因在所有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二者均在脑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和肠道。④饥饿再投喂处理对团头鲂脑和肠道中AGRPNPY基因表达影响显著,饥饿组团头鲂脑和肠道组织AGRP基因表达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第28天,饥饿再投喂组能够显著上调团头鲂AGRP基因在脑组织中的表达,但饥饿过量投喂组能够显著上调AGRP基因在肠道中的表达量。持续饥饿组团头鲂脑和肠道组织NPY基因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饥饿组脑和肠道组织中NPY表达量在28 d均显著高于其余3组。研究表明,AGRPNPY基因在团头鲂摄食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在脑和肠道组织中具有不同表达模式。

    • 虾夷扇贝肌原纤维蛋白热稳定性的季节性差异

      2020, 44(11):1883-1892. DOI: 10.11964/jfc.20190911947

      摘要 (881) HTML (0) PDF 7.63 M (8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虾夷扇贝原料特性的季节性差异,分别对春(4月)、夏(7月)、秋(10月)和冬(1月)产鲜活虾夷扇贝的商品属性及闭壳肌ATP和ATPase分布进行了分析比较;以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f)Ca2+ATPase活性为检测指标,重点探索闭壳肌蛋白热稳定性的季节性差异,并对闭壳肌2种肌肉即横纹肌和平滑肌的蛋白热稳定性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春季虾夷扇贝最肥满,生殖腺占总重的比率高达6.96%,其他3个季节仅为1.79%~2.95%。主要可食部位闭壳肌的蛋白质、脂肪和ATP的含量季节性差异不明显,闭壳肌富含蛋白质,含量占干基的75%~80%,脂肪含量很低,仅为0.63%~1.00%;值得关注的是,在春、夏2个季节闭壳肌总糖含量分别为11.14%和13.84%,显著高于秋、冬2季,而冬季含量最低,仅为2.67%。横纹肌ATP含量在各个季节都高于平滑肌,二者分别为4.3~5.0 μmol/g和1.2~1.6 μmol/g。横纹肌与平滑肌的ATP及其关联物含量的季节性差异均不明显。此外,横纹肌与平滑肌具有相似的热稳定性,在30和35 °C下加热30 min后,Mf-Ca2+ATPase活性均未有显著变化;而40 °C加热下,Mf-Ca2+ATPase活性开始降低,45 °C时酶活性下降加剧,50 °C加热10 min内,二者的Mf-Ca2+ATPase活性均丧失殆尽。春季虾夷扇贝的肌肉蛋白热稳定性最差,其横纹肌与平滑肌Mf-Ca2+ATPase易于失活,且横纹肌失活速率略高于平滑肌;秋、冬和夏季则差异不大。研究还发现,闭壳肌肌肉Mf存在2种热变性速率,推测在虾夷扇贝闭壳肌蛋白中具有2种稳定性不同的肌球蛋白,需进一步分析。

    •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东方鲀属系统发育学及群体遗传学

      2020, 44(11):1792-1803. DOI: 10.11964/jfc.20191212107

      摘要 (742) HTML (0) PDF 7.96 M (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东方鲀属内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首次基于群体尺度对东方鲀属物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在包含10个种的124尾东方鲀中,挖掘了1 48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4个插入缺失(INDEL),使用这些遗传变异位点进行了系统发育及群体遗传学分析。发现网纹东方鲀与铅点东方鲀可能是同种异名,且二者形成的姊妹群位于东方鲀属基部;暗纹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与双斑东方鲀各自亲缘关系较近。此外,实验发现了4尾可疑的双斑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杂交个体,以及2尾可疑的横纹东方鲀杂交个体。遗传多样性方面,弓斑东方鲀遗传多样性最低。此外,实验在10种东方鲀中共找到595个种间特异性SNP位点。Ka/Ks分析表明,nd6基因的Ka/Ks最高(平均为1.19),说明在东方鲀属中nd6可能经历了正选择,而ATP合成酶基因可能在东方鲀适应淡水环境中受到选择。研究表明,东方鲀属内系统发育关系较为复杂,且在野生环境下东方鲀物种间广泛存在自然杂交现象,该研究为东方鲀物种快速鉴定提供可靠的分子标记,加速东方鲀属系统发育研究进展,并为东方鲀野生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 南极磷虾羧肽酶的适冷特性及蛋白质结构预测

      2020, 44(11):1893-1902. DOI: 10.11964/jfc.20191112063

      摘要 (599) HTML (0) PDF 9.88 M (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南极磷虾羧肽酶的适冷特性,探讨其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应对低温环境的机理,对酶类分子改造等基础学研究及实际生产应用具有一定意义。本研究首先比较了南极磷虾羧肽酶及牛(胰)羧肽酶的动力学,对其适冷性进行了分析,接着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理化性质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并进行二级、三级结构预测,对南极磷虾羧肽酶的结构与适冷性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在4和30 °C下,南极磷虾羧肽酶催化效率及对底物的亲和性均高于常温下的牛(胰)羧肽酶,更能适应低温环境。通过结构分析预测,南极磷虾羧肽酶氨基酸序列与河鳌虾等物种同源性较高,活性位点、Zn结合位点等存在保守性;不同的是与其他恒温动物相比南极磷虾羧肽酶含有更高比例的Asp和较低比例的Pro、Arg、Phe,可能致使其蛋白质分子内相互作用减弱,分子柔性增强;二级元件中松散的无规则卷曲占比相对较高,使得南极磷虾羧肽酶三级结构呈现出活性中心更暴露、整体结构更松散的状态。南极磷虾羧肽酶具有一定的适冷性,酶分子各级蛋白结构基于降低分子间作用力、提高分子柔性和减少活性位点空间位阻等,为其应对低温环境并保持较高效的催化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