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44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0, 44(10):1-1. DOI: 10.11964/jfc.20201000

      摘要 (459) HTML (0) PDF 310.86 K (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论文
    • 基于声学数据的2018年夏季南奥克尼群岛南极磷虾集群特征研究

      2020, 44(10):1707-1717. DOI: 10.11964/jfc.20190711876

      摘要 (548) HTML (0) PDF 5.77 M (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集群是南极磷虾最为突出的行为特征,其中集群特征值分布与划分等问题也是南极磷虾行为学研究中的热点。基于2018年夏季南奥克尼群岛南极磷虾资源声学调查数据,本研究对该海域南极磷虾集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检测到磷虾集群3224个,反应集群特征的5个参数—深度,长度,厚度,面积及密度分别为96.00±64.33m,218.52±455.66m, 11.19±13.98m,1894.40±9345.72m2和114.11±159.60 ind/m3。(2)不同时间段之间集群密度无显著性差异,但集群深度,长度,厚度及面积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水层间集群厚度和面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集群深度,长度和密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磷虾集群共分为三类,其中第Ⅰ类集群密度最大(325.90±221.30m),集群规模最小(379.64±433.73m2),深度最深(158.06±67.54m);第Ⅱ类集群的长度最大(1089.60±1189.56m),集群面积(15601.25±30243.33m2)远大于其它集群;第Ⅲ类集群深度最浅(78.91±52.88m),密度最小(48.87±50.33 ind/m3),但数量最多。

    • 大口黑鲈leptin A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其对急性低氧胁迫的响应

      2020, 44(10):1609-1618. DOI: 10.11964/jfc.20200112141

      摘要 (772) HTML (0) PDF 6.26 M (7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瘦素(leptin)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参与调节动物的摄食、繁殖和能量消耗,其可以通过抑制食欲和促进能量代谢的方式维持机体能量稳态。大多数鱼类具有双重瘦素基因。在本研究中,利用PCR技术克隆了大口黑鲈leptin A基因的编码区,其开放阅读框(ORF)为486 bp,编码161个氨基酸蛋白。通过与其他物种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鲈形目的leptin基因的保守型较高,一致性高达91.46%,在大口黑鲈leptin A中几乎不存在基因特异性突变位点,而且大口黑鲈 leptin A氨基酸序列与鳜同源性最高(92.59%),与花鲈(89.51%)、布氏鲳鲹(87.04%)、斜带石斑鱼(83.87%)的同源性次之。组织分布结果显示,leptin A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心、头肾、脑、中肾、肠、脾、鳃、肌肉和性腺中的表达量均较低。此外,对大口黑鲈进行不同程度急性低氧胁迫[重度低氧(1.2±0.2)mg/L和中度低氧(3.5±0.2)mg/L],发现低氧初期时严重低氧组中度低氧组的leptin A的表达量都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 Leptin A 的表达。这表明急性低氧能够诱导大口黑鲈leptin A在肝脏中的表达。综上所述,大口黑鲈leptin A基因与鳜leptin A基因的同源性最高,leptin A主要在大口黑鲈肝脏中显著表达,急性低氧胁迫能显著诱导leptin A的表达。

    • 应用于鱼道设计的新疆木扎提河斑重唇鱼游泳能力测试研究

      2020, 44(10):1718-1727. DOI: 10.11964/jfc.20190711863

      摘要 (600) HTML (0) PDF 6.04 M (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es steindachner)是新疆木扎提河的特有鱼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梯级电站的修建对鱼类资源造成了极大影响。修建过鱼设施,恢复河流连通性是当前的主要保护措施。为了给过鱼设施设计提供可靠的参数和依据,本文以木扎提河野生斑重唇鱼(全长TL=12~16cm)为研究对象,测定了16.6±1.6℃水温下的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爆发游泳速度及持续与耐久游泳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斑重唇鱼感应流速为0.18±0.02m/s(相对感应流速为1.40±0.23BL/S);临界游泳速度为1.02±0.15m/s(相对临界游泳速度为8.58±1.65BL/S);爆发游泳速度为1.39±0.17m/s(相对爆发游泳速度为10.92±1.86BL/S);最大持续游泳速度为0.87m/s,最大耐久游泳速度为1.37m/s,与平均爆发游泳速度相近。其持续游泳时间与流速呈负相关( )。当以斑重唇鱼为主要过鱼对象时,建议为吸引鱼类进入鱼道,进口流速设计为1.02~1.39m/s,休息池主流设计为0.2m/s~1.02m/s,鱼道竖缝处流速应低于0.85m/s,鱼道长度为1000m时,鱼道内平均水流速度应低于0.78m/s。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木扎提河流域鱼类游泳能力研究提供参考,对日益减少的鱼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壬基酚致红鲫鱼发育畸形的机制初步研究

      2020, 44(10):1619-1636. DOI: 10.11964/jfc.20190911996

      摘要 (766) HTML (0) PDF 6.80 M (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壬基酚(nonylphenol,NP)是广泛存在于水体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为了探究壬基酚致红鲫鱼发育畸形的机制,本研究以红鲫鱼(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Sep 2500对正常神经胚期胚胎(NC)、正常21体节期胚胎(SC)和暴露5 μmol/L NP中发育畸形的神经胚期胚胎(NNP)、畸形21体节期胚胎(SNP)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 DEG)。RNA-seq共得到89,166条高质量Unigenes,其中30,319条Unigenes获得注释结果。NC、SC、NNP和SNP两两比较分析发现:NC/NNP中DEGs 153个,SC/SNP中DEGs 10个,NC/SC中DEGs 6121个,NNP/SCP中DEGs 7270个。KEGG分析发现上述DEGs大多数聚集在细胞过程(Cellular Processes),环境信息处理(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和新陈代谢(Metabolism)通路上。利用qRT-PCR验证了生长、发育、细胞骨架及心血管循环相关的25个DEGs,它们的表达变化在qRT-PCR和RNA-seq中结果一致,一方面说明了RNA-seq结果可靠,另一方面初步挖掘出NP胁迫致红鲫鱼胚胎发育畸形的候选基因,为后续深入探讨NP致畸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前期数据。

    • 不同温度下形成的深海菌膜对厚壳贻贝幼虫变态的影响

      2020, 44(10):1728-1741. DOI: 10.11964/jfc.20191212094

      摘要 (705) HTML (0) PDF 6.49 M (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深海细菌生物被膜对温度的适应性及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幼虫变态的影响,分别在4、18、25、37 ℃条件下培养生物被膜,调查温度对细菌密度、膜厚和胞外产物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及被膜对幼虫变态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温度条件下产生的生物被膜均可有效促进幼虫变态发育。其中,深海菌株Virgibacillus sp. 1在18 ℃时生物被膜的变态诱导活性最高(35%),且α胞外多糖含量较高,诱导活性与温度和细菌密度均显著相关;同时温度与其细菌密度和膜厚均显著相关(P<0.05)。2株深海假交替单胞菌诱导活性与细菌密度均显著相关,温度仅影响Pseudoalteromonas sp. 33细菌密度。上述结果表明3株深海细菌均有很好的温度适应性,且都能形成生物被膜;温度变化导致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改变,最终影响其对幼虫的诱导效果。

    • 二种不同生长性状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的生长、消化和免疫酶活性的研究

      2020, 44(10):1637-1644. DOI: 10.11964/jfc.20171010988

      摘要 (742) HTML (0) PDF 5.75 M (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研究生长缓慢海马出现时间和生理特性,(方法)选取饲养110d正常生长海马(8.57±0.61cm,1.51±0.38g,)与生长缓慢海马(6.68±0.35cm, 0.81±0.14g)进行生长、消化和免疫酶活性以及以及RNA/DNA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当体长大于5.026cm时,正常生长海马的生长速度明显大于生长缓慢的海马,正常生长海马的日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脏体指数均优于生长缓慢海马(P<0.05)。二种生长状态海马的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在不同反应温度(5℃、15℃、25℃、30℃、35℃、45℃和55℃)和pH(2.0、3.0、4.0、5.0、6.0、7.0、8.0和9.0)条件下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淀粉酶活性在35~55℃和蛋白酶在5~25℃外,正常海马消化酶均显著高于生长缓慢海马 (P<0.05)。正常生长海马ACP、AKP、T-AOC和SOD活性分别比生长缓慢海马高12.83%、48.21%、44.71%和65.75%,且差异显著(P<0.05)。正常生长海马MDA仅为生长缓慢海马的61.09%,且差异显著(P<0.05)。另外,正常生长RNA/DNA的比值比生长缓慢海马高23.75%(P<0.05)。(结论)二种不同生长状态的海马生长、消化和免疫性能上均存在差。

    • 微塑料与菲复合胁迫对七彩神仙鱼稳定同位素和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2020, 44(10):1742-1751. DOI: 10.11964/jfc.20191012015

      摘要 (567) HTML (0) PDF 6.02 M (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微塑料和多环芳烃菲对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haraldi)生长、能量存储、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个微塑料浓度(0、100、1000 μg L-1)和2个菲浓度(0、50 μg L-1),共6个暴露条件,每组3个重复,进行 8 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1) 养殖水中微塑料或菲单一暴露均会降低鱼体肥满度,二者共同暴露对幼鱼肝体比存在交互作用:菲浓度为50 μg L-1时,100 μg L-1 微塑料导致幼鱼肝体比升高,微塑料浓度为100 μg L-1时,菲暴露可提高幼鱼肝体比;2) 幼鱼蛋白质含量随菲浓度升高而增加,微塑料和菲共同暴露对幼鱼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有交互作用:菲浓度为0 μg L-1时,微塑料浓度增加会提高鱼体粗脂肪含量、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但菲浓度为50 μg L-1时,微塑料暴露会提高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3) 幼鱼鱼体δ13C值随菲浓度增加而增大,随微塑料浓度增加而降低,二者共同暴露对鱼体δ15N值产生交互作用,但不同条件下差异不显著;4) 菲暴露会增加鱼体N含量,降低鱼体C/N比值,二者共同暴露会对幼鱼C、P含量产生交互作用:微塑料单独暴露会增加C含量、降低P含量,微塑料浓度为50 μg L-1时,菲暴露会降低P含量。研究显示,微塑料和菲复合胁迫对七彩神仙鱼幼鱼生长和存活未造成显著影响,但可能会通过影响鱼体组织能量存储状态,导致其稳定同位素周转和C、N、P 等化学计量学特征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鱼体肥满度和体型品质。该研究结果可为渔业水域环境中微塑料和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插片后珍珠蚌生长性状及其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初步研究

      2020, 44(10):1645-1653. DOI: 10.11964/jfc.20190911977

      摘要 (851) HTML (0) PDF 5.59 M (7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池蝶蚌、康乐蚌[池蝶蚌(♀)×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16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壳宽,比较16个育珠蚌组合及没有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康乐蚌、褶纹冠蚌对照组一年后的生长性状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以三角帆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优于对照组,而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则生长受抑制。其中除了C-C育珠组外,各组合壳长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0.824~0.972),C-C育珠组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0.782);三角帆蚌、池蝶蚌、康乐蚌之间的插片组合成珠率较高(98.75%~100%),其中S-S、S-C、C-C育珠组插片成珠率达到100%。以三角帆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所产珍珠规格较大且珍珠较圆,在各育珠组合内珍珠大小与直径差百分比成显著正相关。综和比较生长性状、成珠率及珍珠大小圆度,S-S、S-C、C-C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100%)珍珠规格较大,珍珠较圆,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 浒苔中铝的含量及存在形态分析

      2020, 44(10):1752-1761. DOI: 10.11964/jfc.20190911937

      摘要 (691) HTML (0) PDF 6.00 M (6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浙江沿海浒苔为原料,采用连续浸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谱(ICP-OES)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了不同海域浒苔中铝含量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浒苔中铝的分布及存在形态,并对浸提条件进行了优化。其优化浸提参数为:将浒苔粉碎至20~30目,采用1 mol.L-1 的HCl和NaOH溶液,并在60℃条件下浸提。结果表明,浒苔中的总铝含量高达1585.25~1776.48 mg.kg-1,主要以有机铝和活性铝存在。有机铝主要为可溶多糖结合态铝(Alosu)、小分子蛋白铝(Alpros)、海藻胶结合态铝(Alswg)、大分子蛋白态铝(Alpro)、纤维态铝(Alofi),分别占总铝的1.77%~2.70%、12.65%~17.11%、39.76%~42.08%、20.31%~22.23%、11.99%~14.51%;活性铝主要为羟基态铝(Al(OH)2+、Al3+等)、AlF和可溶性有机铝(Alosm),占总铝的8.57%~11.38%。实验结果可为浒苔的食用安全性和铝的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基于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鱼类种群参数:以北部湾二长棘鲷为例

      2020, 44(10):1654-1662. DOI: 10.11964/20191012025

      摘要 (715) HTML (0) PDF 5.92 M (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渔业数据缺乏是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面临的难题。本文以2006–2018年北部湾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体长频率数据为例,运用一种基于长度频率的贝叶斯生物量估计方法(LBB),估算二长棘鲷的渐近体长(L∞)、最适开捕体长(Lc_opt)、相对自然死亡率(M/k)和相对捕捞死亡率(F/k)等种群参数。结果表明,2006–2018年间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渐近体长平均为21.0 cm,最适开捕体长平均为12.6 cm,相对死亡率M/k、F/k、Z/k和开发率E分别为1.49、3.65、5.15和0.67。二长棘鲷的开捕体长和渐近体长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下降趋势,且其生长速度有加快趋势。基于LBB估算的最适开捕体长和开发率与运用独立评估模型估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如果长度频率能代表资源开发阶段的长度组成,使用LBB估算的结果将较好地其反映真实情况。基于LBB的研究方法可为渔业数据缺乏情况下进行渔业资源评估提供借鉴。

    • >综述
    • “丢弃渔具(ALDFG)”研究进展

      2020, 44(10):1762-1772. DOI: 10.11964/jfc.20190911961

      摘要 (1296) HTML (0) PDF 5.80 M (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废弃、遗失或以其他方式丢弃的渔具(abandoned, lost or otherwise discarded fishing gear, ALDFG)是海洋生态环境及渔业最为严重的危害之一,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对其引发的问题日益关注。本文介绍了ALDFG对海洋生态及渔业的危害、ALDFG产生的主要原因、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为减少ALDFG所提出的措施及常用的ALDFG调查和评估方法。发现ALDFG的研究多采用统计模型量化ALDFG,或结合统计检验等评估ALDFG的危害性(幽灵捕捞)和透过经济学层面评估清除ALDFG带来的生态及经济效益等。建议今后:(1)通过问卷调查与水下实地调查等评估国家管辖海域ALDFG量和危害程度,并结合海洋动力学模型及渔具水动力性能等分析ALDFG移动轨迹;(2)开发新材料,改进渔具及属具设计方法,减少ALDFG;(3)通过水下实地调查,确定ALDFG的物理变化过程、幽灵捕捞能力的变化等;(4)观察ALDFG移除后对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及渔业资源的积极作用,并结合经济模型分析ALDFG移除后产生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 >研究论文
    • 基于有限混合模型的山东海域口虾蛄群体体长结构分析

      2020, 44(10):1663-1675. DOI: 10.11964/jfc.20190911936

      摘要 (635) HTML (0) PDF 6.20 M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个体大小是渔业资源种群的重要结构特征,一般研究中采用平均个体体长或平均体重等分析指标,难以充分反应具有多年龄结构和个体生长速度差异的种群组成差异。为了研究口虾蛄个体大小组成的时空变化,【方法】本研究根据山东海域2016年10月和2017年1、5、8月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有限混合模型分析了不同时间、不同水深口虾蛄个体大小的频率分布特征。【结果】研究表明,除秋季外,山东海域口虾蛄均可区分为高、低两个年龄组,同时雌雄体长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从冬季到夏季,雌性口虾蛄中低龄组个体比例先下降后上升,雄性口虾蛄低龄比例则逐渐下降。就不同水深而言,口虾蛄低龄组个体主要集中在近海海域,其比例由近海向远海逐渐减小。各年龄组的近远海分布表现出季节性差异,春季高龄口虾蛄在近海比例最大,由近海向远海比例逐渐减小;夏季高龄组口虾蛄比例在20-30米水深比例最大;冬季高龄组口虾蛄比例则由近海向远海逐渐增加。【结论】本文初步解析了口虾蛄不同年龄组在山东海域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口虾蛄种群分布动态和科学的渔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拉尼娜发生期东海太平洋褶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研究-以2018年春季为例

      2020, 44(10):1676-1684. DOI: 10.11964/jfc.20191212088

      摘要 (655) HTML (0) PDF 6.97 M (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拉尼娜发生期春季(2018年1~3月)在东海采集的1840尾太平洋褶柔鱼样本,对其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拉尼娜发生期太平洋褶柔鱼不同性别的胴长和体重组成不同,雌性胴长范围为92~270 mm,优势胴长组为180~240 mm,占样本总数的71.44%;雄性胴长范围为103~267 mm,优势胴长组为140~220 mm,占样本总数的89.31%。雌性体重范围为21~453 g,优势体重组为120~270 g,占样本总数的66.54%;雄性体重范围为21~465 g,优势体重组为60~180g,占样本总数的81.26%。太平洋褶柔鱼体型瘦小,净重比例介于21.89%~87.76%之间,平均为49.14%。不同性别间太平洋褶柔鱼的胴长与体重、胴长与净重的生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样本的雌、雄比例为1:1.255,且性成熟明显,Ⅲ期及以上个体分别占雌雄样本总数的50.85%和54.81%。样本胃饱满度以0~2级为主,占样本总数的64.24%,胃含物主要由鱿鱼类、甲壳类和仔鱼组成。研究表明,拉尼娜发生期春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个体稍小、生长稍快、性成熟度提前。

    • 不同倍性鱼的gnih和gnihr3差异表达分析

      2020, 44(10):1585-1598. DOI: 10.11964/jfc.20200712318

      摘要 (597) HTML (0) PDF 6.62 M (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 (gonadotropin inhibitory hormone, GnIH)具有抑制下丘脑神经肽分泌的功能,与生殖发育有紧密的联系。本研究以可育二倍体红鲫和不育异源三倍体鲫为研究对象,通过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这两种鱼的gnih、gnihr3基因cDNA全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这两种鱼的gnih、gnihr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种鱼中,gnih基因主要在下丘脑中高表达;gnihr3基因在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此外,无论是非繁殖期或繁殖期,gnih基因在红鲫下丘脑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异源三倍体鲫;同时,gnihr3基因在红鲫下丘脑和垂体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异源三倍体鲫,但在卵巢中的表达则后者较高。利用组织原位杂交分析了gnih和gnihr3基因在这两种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组织定位情况,结果发现gnih基因在这两种鱼脑中Npp、Npo、NLT区均有明显杂交信号;gnihr3基因主要定位在这两种鱼垂体的PPD、RPD区,NH和PI区杂交信号较弱;同时,gnih和gnihr3基因在异源三倍体鲫中的杂交信号比红鲫弱。本研究表明:在下丘脑大量表达的GnIH,结合广泛分布于HPG轴的受体GnIHR,并通过多条途径参与调控这两种鱼的性腺发育。gnih、gnihr3 mRNA在这两种鱼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性,在分子水平提供了异源三倍体鱼不育的证据,在鱼类繁殖生物学和遗传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南海北部陆坡海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分析

      2020, 44(10):1685-1694. DOI: 10.11964/jfc.20190811924

      摘要 (534) HTML (0) PDF 5.91 M (7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陆坡是陆架到深海的过渡区域,地理生态环境特征独特,能量和物质交换活跃。根据2015-2016年南海北部陆坡海域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5(EwE6.5)软件构建了由22个功能组组成的南海北部陆坡海域生态通道模型,以此分析了该海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能量流动及生态系统总特征。南海北部陆坡生态系统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为1~4.47,海豚占据了最高的生态位。关键度指数(KSI)分析表明,中型浮游动物、鸢乌贼为南海陆坡生态系统的关键种。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以碎屑食物链为主,能量来源于碎屑的比例为52%。生态网络分析表明,系统能量主要分布在6个整合营养级,来源于初级生产者和碎屑的转化效率分别为21.26% 和22.39%,系统平均转化效率21.94%。研究结果表明南海陆坡海域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转化效率。

    • 马鞍列岛海域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2020, 44(10):1695-1706. DOI: 10.11964/jfc.20190511799

      摘要 (578) HTML (0) PDF 6.09 M (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掌握马鞍列岛岛礁海域渔业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间关系,于2016年12月、2017年3月与5月,使用BioSonics DT-X科学回声探测仪辅以拖网采样对该海域进行3次声学调查。调查显示,2016年12月、2017年3月与5月评估鱼类分别为46、32、43种,3次调查声学评估鱼类平均丰度密度分别为2.7×104 inds/km2、1.98×104 inds/km2和1.45×104 inds /km2,鱼类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0.33 t/km2、0.34 t/km2和0.30 t/km2,海域内评估鱼类资源总量分别为132 t、141 t和126 t。结果表明,3次调查鱼类丰度密度逐渐递减,3月资源量密度和资源量最高,其次为12月、5月。海区底层资源密度最高,中层次之,表层最少,资源密度水平分布与水深之间无明显线性关系,底层资源丰度密度与底质中粉砂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2>0.75)。近礁区资源丰度密度远高于远礁区,近礁区各月资源丰度密度与温度、盐度无显著线性关系,与溶解氧之间呈一定线性关系(R2=0.72);远礁区各月资源丰度密度与温度呈显著线性关系(R2=0.91),与溶解氧间线性相关性较弱(R2=0.63),与盐度间无明显线性关系。研究证实声学方法在马鞍列岛岛礁海域渔业资源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岛礁海域以及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评估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现实基础。

    •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溪红点鲑微卫星标记筛选及引进群体遗传结构

      2020, 44(10):1599-1608. DOI: 10.11964/jfc.20190911952

      摘要 (728) HTML (0) PDF 5.70 M (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引进溪红点鲑种质遗传结构状况,本研究利用溪红点鲑转录组数据设计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引物1 018对,选择其中200对进行引物合成,经过筛选鉴定共获得111个特异性好且扩增效率高的微卫星标记,用其中27个多态性标记比较分析了溪红点鲑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27个微卫星位点在2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71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26 0~0.877 4,平均为0.673 1,其中23个位点高度多态(PIC≥0.5)。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5.555 6和4.444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3.914 5和3.108 2;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56 2和0.265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00 2和0.621 0;平均PIC分别为0.640 9和0.555 5。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参数t检验结果显示,养殖群体的5项遗传多样性参数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引进群体,表明尽管溪红点鲑养殖群体的PIC仍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但是经过多代群体自繁,已经出现等位基因严重富集的现象。经Bonferroni校正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在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中分别有8个和4个位点尚未偏离平衡,且多数位点表现为杂合子缺失。2个群体间具有高度遗传分化(Fst = 0.164 2),遗传相似系数为0.582 2,遗传距离为0.540 9,表明引进和养殖溪红点鲑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分化。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