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3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19, 43(2):0-0. DOI: 10.11964/jfc.20190200

      摘要 (1608) HTML (0) PDF 263.00 K (1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论文
    • 中华鳖dazl基因克隆及在生殖细胞中的表达

      2019, 43(2):400-409. DOI: 10.11964/jfc.20180111147

      摘要 (1799) HTML (805) PDF 1.09 M (1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龟鳖类生殖细胞的发育分化机制, 实验通过特异性引物克隆了中华鳖dazl基因的cDNA片段,长1 007 bp,其中包括5'端非编码区197 bp,3'端非编码区33 bp,开放阅读框777 bp,编码25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其与西部锦龟Dazl同源性最高,达96%;与小鼠Dazl同源性达75%。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中华鳖dazl mRNA主要在精巢和卵巢中表达,在体细胞组织中仅检测到微量表达。冰冻切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中华鳖dazl mRNA在生殖细胞中特异表达,且在不同时期的生殖细胞中呈动态表达模式。在精巢中,中华鳖dazl mRNA在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中表达最强,在精原干细胞中表达水平次之,在精子细胞中未检测到信号;在卵巢中,中华鳖dazl mRNA信号在初级卵母细胞胞质中均匀分布且在最早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信号最强,随着卵母细胞的增大,信号逐渐聚集并逐渐减弱。研究表明,dazl基因可能对中华鳖两性生殖细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育肥饲料中混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三疣梭子蟹育肥性能、生理代谢指标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2019, 43(2):505-522. DOI: 10.11964/jfc.20180111144

      摘要 (1735) HTML (591) PDF 862.32 K (1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三疣梭子蟹育肥性能、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采用混合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1∶1)分别替代饲料中0%、25%、50%、75%和100%的鱼油,制成5种等氮等脂育肥饲料(分别记为饲料Diet 1~Diet 5)对生殖蜕壳后的三疣梭子蟹雌体[初始体质量为(150±25) g]进行45 d的育肥养殖。结果显示:①饲料中鱼油替代对雌体成活率(SR)、增重率(WGR)、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MY)和总可食率(TEY)均无显著影响。②各组雌蟹肝胰腺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苹果酸脱氢酶(MDH)、脂肪酶(LPS)和脂蛋白酯酶(LPL)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TG和LPS水平均在Diet 5最高,MDH活性在Diet 1组最高,而LPL活性在Diet 2组最高;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分别在Diet 3和Diet 4组最高。③Diet 1组肝胰腺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Diet 2和Diet 3组,而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均在Diet 4组最高;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在Diet 1组最低,Diet 2组最高,而ALP活性在Diet 1组最高。④不同饲料组肌肉中粗蛋白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均以Diet 3组最高;Diet 3和Diet 4组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和总碳水化合物均相对较高;此外,卵巢中的粗蛋白含量在Diet 3组最高。⑤饲料中鱼油替代水平对三疣梭子蟹肌肉、卵巢和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产生显著影响,n-6 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随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n-3 PUF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随饲料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育肥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三疣梭子蟹雌体成活和卵巢发育等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肝胰腺中甘油三酯、粗脂肪、n-6 PUFA含量、部分抗氧化和免疫指标;50%的鱼油替代水平可提高卵巢和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因此,混合植物油可以替代三疣梭子蟹育肥中50%的鱼油。

    • 文蛤寡肽对RAW264.7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2019, 43(2):410-418. DOI: 10.11964/jfc.20180411224

      摘要 (1741) HTML (973) PDF 962.41 K (1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RAW264.7细胞为实验模型,探讨文蛤寡肽(MMO)在体外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组(脂多糖,LPS)及低、中、高浓度MMO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细胞吞噬能力,免疫荧光标记法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情况,硝酸根还原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显示,MMO能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当MMO浓度为250 μg/mL时,增强细胞吞噬能力、增加细胞周期中G1/G0期和G2/M期细胞、诱导iNOS刺激NO释放、促进IL-6和IL-1β分泌效果最为显著,表现出与LPS对RAW264.7细胞相似的激活作用。研究表明,MMO具有促使RAW264.7细胞活化,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潜力。

    • 利用角质颚形态判别东海两种常见枪乌贼

      2019, 43(2):419-430. DOI: 10.11964/jfc.20170410793

      摘要 (1694) HTML (960) PDF 600.63 K (1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尝试利用角质颚对东海2种常见枪乌贼类种类进行判别,本研究对2015年11月采集的69尾中国枪乌贼和100尾杜氏枪乌贼的角质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判别分析法、傅里叶法对2种枪乌贼进行种类判别。结果显示,在所有12个形态参数的比较中,中国枪乌贼和杜氏枪乌贼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杜氏枪乌贼角质颚在雌雄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2种枪乌贼进行分类,中国枪乌贼判别正确率为92.4%,杜氏枪乌贼为85.3%,总判别正确率为88.2%。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以2种枪乌贼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中,负载值最高的形态参数比例指标构建判别函数,中国枪乌贼的判别正确率为98.5%,杜氏枪乌贼为84.2%,总判别正确率为90.1%。分雌雄对2种枪乌贼进行分类判别,雄性的总判别正确率为83.3%,雌性为97.8%。利用傅里叶法进行判别分析,基于上颚的判别总正确率为83.3%,基于下颚的判别总正确率为95.0%。研究表明,角质颚外部形态可用于2个枪乌贼种类的判别。

    • 大头鳕TNFSF6基因的结构分析及其在发育早期和病毒暴发时的表达水平

      2019, 43(2):523-531. DOI: 10.11964/jfc.20171010995

      摘要 (1698) HTML (658) PDF 1.07 M (1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大头鳕TNFSF6基因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及其在大头鳕发育和神经坏死病毒(Pacific cod nervous necrosis virus, PCNNV)暴发时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获得TNFSF6 cDNA开放阅读框序列,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相对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TNFSF6在不同组织、孵化后不同日龄仔鱼和PCNNV感染前后仔稚鱼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头鳕TNFSF6 cDNA长1 388 bp,5'UTR占315 bp,3'UTR占500 bp,ORF全长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qRT-PCR结果显示,TNFSF6在各组织均有表达,但在脾脏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大头鳕孵化后15、20、37和40 d TNFSF6基因的转录水平分别是其在5 d转录水平的0.28、0.15、0.12和0.13倍。在24 d和46 d PCNNV暴发时,病鱼TNFSF6基因的转录水平高于对照组;在77 d PCNNV暴发时,病鱼TNFSF6转录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TNFSF6基因在大头鳕发育早期和仔鱼暴发PCNNV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二氧化锗对共培养萱藻丝状体和硅藻生长的影响

      2019, 43(2):431-440. DOI: 10.11964/jfc.20171211106

      摘要 (1748) HTML (621) PDF 1.32 M (1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抑制萱藻丝状体保存和扩增过程中出现的小伪菱形藻与碎片菱形藻的生长,本实验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分别建立了丝状体与小伪菱形藻、丝状体与碎片菱形藻、丝状体与小伪菱形藻和碎片菱形藻的共培养体系,研究了1.00~4.00 μg/mL二氧化锗(GeO2)对共培养条件下丝状体生长发育及附生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① 处理萱藻丝状体和硅藻共培养体系的适宜GeO2浓度为1.00~2.50 μg/mL,各实验组14 d的硅藻抑制率均高于67.33%±5.18%,且丝状体生长发育良好,2.00 μg/mL为最适浓度,此浓度下丝状体日均增长率最高,在各培养体系中均大于11.00%,且诱导后孢子囊枝比例和孢子囊直径分别为57.47%±5.31%和(24.55±1.01) μm,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② 3.50和4.00 μg/mL GeO2虽对硅藻抑制效果更佳,但同时也会抑制丝状体生长和后期孢子囊的形成与发育,其中4.00 μg/mL GeO2可导致丝状体死亡;③ 碎片菱形藻较小伪菱形藻对GeO2更敏感。实验14 d,各浓度GeO2对碎片菱形藻的抑制率为(82.10%±2.40%)~(96.35%±0.79%),均高于同浓度GeO2对小伪菱形藻的抑制率;同时在丝状体与小伪菱形藻和碎片菱形藻的共培养体系中,碎片菱形藻占硅藻比例随GeO2浓度升高而相应下降。

    •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咸味剂腌制罗非鱼片的工艺

      2019, 43(2):532-546. DOI: 10.11964/jfc.20180111128

      摘要 (1740) HTML (663) PDF 1.87 M (1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开发一种低盐健康新型的使用复合咸味剂腌制罗非鱼片的加工技术,本研究以罗非鱼片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氯化钠分别与氯化钾、苹果酸钠、白砂糖不同添加量组合对腌制罗非鱼片的感官品质、含盐量、水分含量、蛋白水解指数和质构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复合咸味剂的最佳配比参数。结果显示,氯化钾、苹果酸钠、氯化钠添加量对罗非鱼片品质影响显著,白砂糖添加量对罗非鱼片品质影响不显著;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得到复合咸味剂腌制罗非鱼片的最佳工艺条件:氯化钾添加量为2.6%、苹果酸钠添加量为1.3%、氯化钠添加量为9.1%、白砂糖添加量为0.5%。优化后产品的感官评分为89,含盐量为2.81%,表明实验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实际值。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产品的钠含量降低了22.92%,从而为罗非鱼的加工提供了一种低盐低钠快速腌制的加工新技术。

    • 马鞍列岛人工鱼礁区海域底质特征及其承载力

      2019, 43(2):441-453. DOI: 10.11964/jfc.20180511277

      摘要 (1686) HTML (915) PDF 1.20 M (13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选址是人工鱼礁区建设的必要环节。通过对浙江嵊泗马鞍列岛人工鱼礁区备选海域附近采集的底质柱状样品的分析,测得了每个站点底质柱样的粒度、含水率、天然密度等物理性质,以及贯入强度、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用谢帕德和福克沉积物分类法分析粒度结果,发现所研究海域的底质由砂、粉砂、黏土构成,粉砂含量最高,主要以砂质粉砂为主。不同区域的底质因其粒度组分、孔隙率、天然密度等不同,其含水率不同,造成底质的承载力也不同。对底质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底质的含水率与贯入强度、抗剪破坏强度均存在较强的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64,可作为人工鱼礁投放底质适宜性评估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底泥含水率与粒度间的回归方程可为大面积的底质承载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大幅降低调查的工程量。

    • 南海海域鸢乌贼中型群与微型群渔业生物学比较

      2019, 43(2):454-466. DOI: 10.11964/jfc.20171211089

      摘要 (1642) HTML (596) PDF 1.37 M (1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12年9—10月采集的780尾鸢乌贼样本,对比研究了中型群和微型群两个种群的渔业生物学特征,为南海海域鸢乌贼渔业资源的管理、保护等提供基础资料。按海洋调查规范测定样本的胴长、体质量、性腺指数和摄食指数等生物学指标,通过磨片测定耳石生长纹数。结果显示,中型群胴长范围79~266 mm,优势胴长为111~145 mm,平均胴长随纬度的变化不明显;微型群胴长范围56~118 mm,优势胴长为66~95 mm,平均胴长随纬度的升高略呈上升趋势。中型群体质量分布范围17.47~957.20 g,优势体质量为45.01~120.00 g;微型群体质量分布范围5.81~76.56 g,优势体质量为5.01~50.00 g;中型群和微型群平均体质量随纬度的升高均有上升的趋势。中型群和微型群两个群体雌性和雄性样本的胴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均适合幂函数。中型群雌雄比例为0.80∶1,未成熟与成熟个体比例为1.12∶1;微型群雌雄比例为3∶1,未成熟与成熟个体比例为0.83∶1。中型群雌性的性腺指数为1.71,雄性为3.31;微型群雌性的性腺指数为4.07,雄性为4.11。中型群雌性的摄食指数为5.07,雄性为3.54;微型群雌性的摄食指数为1.89,雄性为2.75。中型群耳石日龄范围为30~135 d,微型群耳石日龄范围为44~81 d。根据样本捕捞日期,推测微型群和中型群的产卵高峰分别为7月和8月。南海海域鸢乌贼秋季样本中型群个体规格大于微型群个体,2个群体的性成熟和孵化存在错峰现象,微型群雌性性成熟和产卵略早于中型群的雌性。推断7°、14°和16°N海域是鸢乌贼群体在南海的摄食场。

    • 三角帆蚌HcTyp-1基因珍珠层颜色性状相关SNP筛选及图谱定位

      2019, 43(2):467-473. DOI: 10.11964/jfc.20171111066

      摘要 (1664) HTML (606) PDF 560.59 K (1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实验室根据前期研究发现,HcTyp-1基因可能参与了三角帆蚌贝壳珍珠层颜色的形成。本实验根据HcTyp-1基因cDNA设计引物,比较筛选获得了8个SNP位点并分析了这些位点与内壳色的相关性,然后对HcTyp-1基因进行了图谱定位。通过研究这些多态性位点与贝壳珍珠层颜色性状相关性发现,C+3057T位点基因型仅在a参数上存在显著差异,G+2985T和T+3006C 2个位点基因型分别在LbadE上存在显著差异,A+2834C、C+2919T和G+2986T这3个SNPs位点基因型在LadE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连锁不平衡结果显示,HcTyp-1基因上除C+2912T、C+2983A这2个位点,其他6个位点具有显著差异,位点之间都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单倍型T2和T4在白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极显著高于在紫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T6和T8两种单倍型在紫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极显著高于白色群体。因此HcTyp-1基因的部分SNPs可作为三角帆蚌不同内壳色贝壳辅助育种的候选分子标记位点。另外,本研究还将HcTyp-1基因定位在三角帆蚌LG16连锁群上,这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调控珍珠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壳白长牡蛎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分析

      2019, 43(2):474-482. DOI: 10.11964/jfc.20180111134

      摘要 (1638) HTML (671) PDF 645.15 K (1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壳白长牡蛎品系的壳色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利用巢氏设计构建全同胞家系,每个家系分成两组分别在乳山和荣成海域进行养殖。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和REML法分析11月龄壳白长牡蛎生长性状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力及G×E效应。采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法)估计壳高和L*两个性状的育种值,并通过加权获得综合育种值来筛选优良家系。结果显示,乳山组和荣成组的壳白长牡蛎生长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力不同,分别为(0.14±0.08)~(0.62±0.18)和(0.01±0.03)~(0.78±0.19),可能存在尺度效应。以不同环境为固定效应,综合两个环境计算出的生长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力为(0.02±0.02)~(0.51±0.09),然而由于部分全同胞家系缺失和模型不收敛的原因,估计模型中未包括母本/共同环境效应和显性效应,上述遗传力估计值偏高。本研究中生长和壳色性状在两个环境间的遗传相关为(-0.47±0.40)~(0.75±0.18),均小于0.8,表明壳白长牡蛎品系的生长和壳色性状都具有明显的重排效应,壳白长牡蛎品系其选育需要针对不同的养殖环境培育不同适应性的选育家系。综合育种值排名前20的个体其家系来源比例表明,家系G1和G21对于乳山海域表现出特殊的适应性,而家系G4、G22和G5对荣成海域环境具有特适性,家系G2则对两个环境具有普适性。研究为壳白长牡蛎品系的良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缢蛏EGFR基因内含子1内SNP位点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性

      2019, 43(2):483-491. DOI: 10.11964/jfc.20171111053

      摘要 (1648) HTML (593) PDF 528.58 K (1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缢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生长性状(壳长、壳宽、壳高和体质量)的相关性。本实验利用直接测序法从缢蛏EGFR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序列中共筛选到17个SNP位点。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17个位点中,有13个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位点多态性检测显示17个位点中有10个位点表现为中等多态性(0.25<;PIC<;0.5)。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及多重比较对缢蛏EGFR基因中17个SNPs的多态性与生长性状(壳长、壳宽、壳高和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6个SNP位点均与缢蛏的壳长、壳宽、壳高及体质量呈显著性相关。由此可见,EGFR基因可作为缢蛏生长性状改良的候选辅助分子标记,并且为进一步研究其生长相关功能奠定基础。

    • 仿刺参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MMP-16的克隆及表达

      2019, 43(2):389-399. DOI: 10.11964/jfc.20171211104

      摘要 (1833) HTML (625) PDF 1.26 M (1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种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水解酶类。为研究MMPs在仿刺参免疫防御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仿刺参基质金属蛋白酶16基因(Aj-MMP-16)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和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别分析了Aj-MMP-16基因在仿刺参不同组织、不同“化皮”体壁组织以及病原菌刺激后体腔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j-MMP-16 基因的cDNA全长为2 976 bp,包括一个342 bp的5'非编码区,一个963 bp的3'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ORF)为1 671 bp,编码55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63.11 ku,等电点为4.79。Aj-MMP-16具有典型的MMPs家族蛋白结构:N-端前肽区、铰链区、催化区、C-端类血红素结合区和跨膜区。Aj-MMP-16与其他物种的MMPs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紫色球海胆的MMP-16相似性最高。Aj-MMP-16基因mRNA在仿刺参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量由高到低为呼吸树、肠、体腔细胞、管足、肌肉、体壁;在“化皮病”不同阶段,Aj-MMP-16基因mRNA在“化皮”体壁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体壁组织;灿烂弧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刺激后,体腔细胞中Aj-MMP-16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Aj-MMP-16基因可能在仿刺参内脏再生、炎症发生以及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饲料中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对黄河鲤幼鱼生长性能及生长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2019, 43(2):492-504. DOI: 10.11964/jfc.20171111054

      摘要 (1720) HTML (625) PDF 1.17 M (1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分析饲料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水平对黄河鲤幼鱼生长性能和生长相关基因的影响,实验以鱼油和混合植物油(花生油和紫苏籽油)为脂肪源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T1)以鱼油为唯一脂肪源,18:3 n-3/18:2 n-6为0.97,第二组(T2)以花生油为唯一脂肪源,18:3 n-3/18:2 n-6为0.02,其他3组实验饲料以花生油和紫苏籽油为脂肪源,且n-3/n-6比值分别为0.46(T3)、1.09(T4)和1.53(T5)。10周养殖实验结束后,分析各组鱼体的生长性能、血清中生长激素(GH)含量及不同部位肌肉中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3/n-6对鱼体的脏体比(VSI)、饲料系数(FCR)、摄食率(FI)无显著影响,增重率(WGR)随n-3/n-6比值的增加先升后降,n-3/n-6比值等于1.09时,WGR达到峰值,为218.53%±24.32%。T2组血清G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随着n-3/n-6比值增大GH含量逐渐降低。背部肌肉中生长相关基因ghghrigf-1和myod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igf-1r为先降后升,mstn无显著差异。红肌中ghmyod含量逐渐降低,ghrmstn不存在显著差异,igf-1与背部肌肉相似,先升后降,igf-1r先降后升。腹部肌肉中ghghrigf-1表达情况与背部肌肉一致,igf-1rmyod的表达不存在显著差异。T2组和T4组背部肌肉肌纤维数目存在显著差异,且T4组肌纤维较T2组粗。研究表明,n-3/n-6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鱼体的WGR,且不同比例的n-3/n-6水平会影响血清GH的含量,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GH/IGF轴生长相关基因的水平也受饲料中n-3/n-6比例的影响。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