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40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16, 40(9):0-0. DOI: 10.11964/jfc.20160900

      摘要 (1707) HTML (0) PDF 270.99 K (1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论文
    • 两种常见淡水鱼在高温储存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总氮和生物胺的含量变化

      2016, 40(9):1505-1511. DOI: 10.11964/jfc.20160310312

      摘要 (1881) HTML (516) PDF 758.75 K (17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检测了(歺又鱼)条和红鳍红鲌在30℃下贮存48 h内每隔6 h的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和9种生物胺(尸胺、腐胺、组胺、酪胺、5-羟色胺、亚精胺、精胺、多巴胺和章鱼胺)含量的变化,并对TVBN和生物胺含量与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淡水水产品类饵料安全投喂和人类食品安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两种鱼在相同贮存条件下TVBN和生物胺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TVBN含量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与时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红鳍红鲌除在42 h时TVBN含量低于(歺又鱼)条外,其他时间均高于(歺又鱼)条。在30℃贮存下,(歺又鱼)条和红鳍红鲌的TVBN含量均在12 h时超过30 mg/100 g,因此,这两种鱼在12 h后不推荐食用。尸胺、腐胺、酪胺和组胺是这两种鱼主要的生物胺类型,且有随贮存时间延长含量显著增高的趋势,并与时间呈显著性相关,可推荐用于评价此两种水产品食用安全的生物胺类型。除此之外,在可测到的生物胺中,红鳍红鲌的尸胺和组胺含量明显高于(歺又鱼)条,且红鳍红鲌体内的5-羟色胺与时间也呈显著性相关。

    • 发酵桑叶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脂质代谢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16, 40(9):1408-1415. DOI: 10.11964/jfc.20150609909

      摘要 (2238) HTML (686) PDF 497.53 K (1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基础饲料中用发酵桑叶分别替代0、15%、30%鱼粉,再对30%鱼粉替代水平饲料补充晶体赖氨酸和蛋氨酸,配制成4种等能等氮(CP 42%,GE 18 MJ/Kg)的实验饲料,分别表示为D1、D2、D3和D4,饲喂大口黑鲈(初始体质量10 g)8周,研究发酵桑叶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脂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桑叶替代30%鱼粉会显著降低大口黑鲈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补充晶体氨基酸(CAA)后会明显改善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各实验组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摄食率、肥满度以及全鱼常规组成均无显著差异。发酵桑叶替代30%鱼粉会显著降低大口黑鲈血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提高HDL-C/CHO和HDL-C/LDL-C比值。随发酵桑叶替代水平的增加,大口黑鲈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研究表明,发酵桑叶替代适宜水平鱼粉不会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而替代鱼粉水平过高会显著抑制大口黑鲈的生长,但可以改善大口黑鲈的脂质代谢和机体抗氧化能力。饲料中补充晶体氨基酸可以提高桑叶的利用率,促进大口黑鲈生长。

    • 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肝脏脂肪代谢酶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16, 40(9):1309-1320. DOI: 10.11964/jfc.20160210292

      摘要 (2603) HTML (874) PDF 5.76 M (1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估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肝脏脂肪代谢酶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在5组等氮等能的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水飞蓟素[0(对照组)、100、200、400和800 mg/kg],饲喂初始体质量为(8.17±0.31)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9周,测定实验鱼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随饲料中水飞蓟素添加水平增加,吉富罗非鱼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指标均在100 mg/kg实验组达到最大,100 mg/kg实验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显著降低了实验鱼肝体比和脏体比。100 mg/kg实验组全鱼、肌肉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随水飞蓟素水平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分别在200和100 mg/kg实验组达到最低,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后,血清中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肝脏中的脂蛋白脂酶和总酯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脂肪酶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在200 mg/kg实验组最高,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后,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00 mg/kg实验组罗非鱼的肝细胞界限清晰,无核偏移,空泡较少。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水飞蓟素提高了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调节了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对防治肝脏细胞损伤有积极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推荐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水飞蓟素添加水平为100 mg/kg。

    • 育肥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对雄性中华绒螯蟹肠道和鳃部可培养优势细菌数量和组成的影响

      2016, 40(9):1416-1430. DOI: 10.11964/jfc.20160210289

      摘要 (2256) HTML (533) PDF 5.12 M (1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育肥饲料中添加虾青素会影响中华绒螯蟹肠道及鳃内的可培养优势菌群以及机体的免疫力,本实验旨在探讨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及养殖水体对其肠道和鳃部菌群的影响。采用不同虾青素含量的饲料(0.00、26.60、41.62、81.37和75.35 mg/kg,分别对应饲料1#~5#)对雄性中华绒螯蟹进行育肥70 d后,利用基础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对其肠道、鳃及养殖水体中的细菌进行传统分离和纯化,所得菌株进行16S rRNA测序,再进行同源性分析后做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在分离获得的106株细菌(登录号:KU570293~KU570368,KU570370,KU570372~KU570383,KU601302~KU601316,KU720553)中,92株为优势菌株,其中,肠道、鳃部和水体各29、32和31株。肠道中的可培养优势细菌属于柠檬酸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气单胞菌属;而鳃中可培养优势细菌属于柠檬酸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气单胞菌属;养殖水体中可培养优势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气单胞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黄杆菌属。饲料2#组肠道中可培养细菌总数最高(1.06×108 cfu/g);饲料5#肠道中的潜在致病菌数量最低,但其可培养细菌总数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饲料3#组肠道和鳃中潜在致病菌数量相对较高。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虾青素能够显著影响雄性中华绒螯蟹肠道和鳃中的菌群构成,但对水体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无显著影响。本研究首次对投喂不同含量虾青素饲料的育肥期雄性中华绒螯蟹肠道、鳃及养殖水体可培养的优势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分析,探究了饲料中虾青素含量以及养殖水体与蟹肠道内可培养细菌之间的联系,为中华绒螯蟹营养免疫和菌群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 饲料中添加叔丁基氢醌对大菱鲆生长、血液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2016, 40(9):1321-1329. DOI: 10.11964/jfc.20160310303

      摘要 (2173) HTML (776) PDF 553.71 K (1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叔丁基氢醌(TBHQ)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150、450和750 mg/kg的叔丁基氢醌,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8.31±0.04)g大菱鲆幼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采用饱饲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饲养周期为12 W。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50和750 mg/kg TBHQ添加组大菱鲆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450 mg/kg TBHQ添加组实验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高于150 mg/kg TBHQ添加组;150 mg/kg TBHQ添加组实验鱼血清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450 mg/kg添加组;450 mg/kg TBHQ添加组鱼的血清肌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50 mg/kg TBHQ添加组鱼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高剂量的TBHQ能够显著升高血清中CAT、溶菌酶活力(450和750 mg/kg)及头肾吞噬细胞呼吸爆发活力(750 mg/kg);饲料中TBHQ添加量为750 mg/kg时,血清SOD活力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450和750 mg/kg TBHQ能够显著降低中肠肠道绒毛长度与肠道直径比,而添加750 mg/kg TBHQ时中肠肠道微绒毛长度与肠道直径的比值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饲料中TBHQ的添加量为150 mg/kg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而饲料中添加450 mg/kg以上的TBHQ则会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及生理状况产生一定负面作用。

    •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青鱼幼鱼生长、肠道修复及抗急性拥挤胁迫的影响

      2016, 40(9):1330-1339. DOI: 10.11964/jfc.20151210200

      摘要 (2373) HTML (545) PDF 10.36 M (1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青鱼幼鱼[初始质量(5.90±0.03)g]生长、肠道修复及抗急性拥挤胁迫的影响,实验以青鱼正常鱼粉组(20%)为对照组,10%鱼粉组为负对照组(I0组),在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0.05%(I0.05组)、0.1%(I0.1组)、0.2%(I0.2组)、0.4%(I0.4组)牛磺酸,配制6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养8周。饲养实验结束后,参考生长结果,选择对照组、I0组、I0.1组、I0.4组进行急性拥挤胁迫实验。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I0组增重率显著下降,随着低鱼粉饲料中牛磺酸水平的升高,青鱼幼鱼增重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牛磺酸添加量为0.1%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②相对于对照组,I0组的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增加,杯状细胞数降低,添加牛磺酸使绒毛高度升高、隐窝深度降低,杯状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增多;③急性拥挤胁迫使青鱼幼鱼血清皮质醇、血糖、血清溶菌酶(LSZ)、补体C3、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最大值出现在胁迫2 h或者8 h。在整个胁迫期间,I0组皮质醇和血糖含量高于其他各饲料组,I0组溶菌酶、补体C3、SOD和GSH均低于其他各饲料组。研究表明,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提高青鱼生长性能、改善肠道结构、增强青鱼的抗急性拥挤胁迫的能力。

    • 饲料中Pb和Cd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吸收与释放特性

      2016, 40(9):1431-1439. DOI: 10.11964/jfc.20160110226

      摘要 (1888) HTML (656) PDF 970.17 K (1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获知饲料中重金属与中华绒螯蟹各组织间的富集与释放特性,应用生物富集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中华绒螯蟹分别在Pb含量为10.21、22.01、40.81 mg/kg,Cd含量为1.78、2.80、4.48 mg/kg的饲料驯养过程中,其鳃、肝胰腺和肌肉对Pb和Cd的生物富集与释放特性,为Pb与Cd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分布、富集和迁移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华绒螯蟹安全生产提供指导。同时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中华绒螯蟹对饲料中Pb和Cd的富集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系数BCF、生物半衰期B1/2,富集平衡时生物体内Pb和Cd含量CAmax等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①中华绒螯蟹对饲料中的Pb和Cd具有明显的富集,蟹鳃、肝胰腺和肌肉中Pb的含量与富集时间和饲料中Pb的添加量表现出了很好的正相关,在富集的第48天,各组织器官中Pb的含量达到最大,在鳃中的含量分别为0.18、1.14、1.27和1.91 mg/kg;肝胰腺中含量分别为1.00、2.17、2.33和3.50 mg/kg;肌肉中含量分别为0.18、0.73、1.00和1.35 mg/kg。鳃和肝胰腺对饲料中Cd的吸收与Pb情况类似,在富集的第48天,4个饲料组蟹鳃中的浓度值均达到最高,分别为0.026、0.073、0.107和0.154 mg/kg;肝胰腺除了在C组实验的第24天含量达到最高,为1.90 mg/kg外,其他3组实验,在富集的第48天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0.33、1.05和1.24 mg/kg,C组在第48天的含量有所降低,为1.76 mg/kg。但是肌肉中Cd含量没有明显的规律。②中华绒螯蟹对Pb和Cd的生物富集和释放都较缓慢。达到平衡状态时,鳃、肝胰腺、肌肉各组织器官中Pb含量分别为1.07~1.69、4.87~4.95、0.79~1.28 mg/kg,鳃、肝胰腺中Cd含量分别为0.06~0.14和1.25~2.66 mg/kg。Pb和Cd在组织器官中的生物富集系数(BCF)范围分别为0.03~0.48和0.03~0.87,中华绒螯蟹对Cd的富集能力明显高于Pb;Pb和Cd在各组织器官的生物学半衰期(B1/2)范围分别为9~67 d和8~48 d。中华绒螯蟹对Pb的排除能力明显低于Cd。③Pb和Cd在中华绒螯蟹组织器官中的富集具有选择性,在经不同含量Pb和Cd的饲料驯养后得到统一含量分布规律:肝胰腺 > 鳃 > 肌肉。

    • 高脂饲料中胆汁酸水平对齐口裂腹鱼肠道组织结构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2016, 40(9):1340-1348. DOI: 10.11964/jfc.20160110268

      摘要 (1804) HTML (551) PDF 22.32 M (1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高脂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齐口裂腹鱼幼鱼肠道组织结构及几种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360尾初始体质量为(12.74±0.14)g的健康齐口裂腹鱼幼鱼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实验鱼,分别投喂添加了0、75、150和300 mg/kg胆汁酸的4种实验饲料,养殖时间为70 d。结果显示,胆汁酸浓度从0增大到75 mg/kg时,齐口裂腹鱼前肠和中肠管壁厚度及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前肠皱襞宽度显著降低。而当胆汁酸浓度再进一步增大时,实验鱼前肠和中肠管壁厚度及肠绒毛高度则升高不明显,其皱襞宽度也降低不显著。未添加胆汁酸的实验组中齐口裂腹鱼前肠和中肠纹状缘畸形或脱落现象严重,随着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减少至消失。齐口裂腹鱼肠道中脂肪酶(LPS)及肝胰脏中脂蛋白酯酶(LPL)、肝酯酶(HL)和总酯酶(TL)活性均随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LPS、LPL活性均在胆汁酸添加量为300 mg/kg时最强(分别为2881.17 U/g和14.43 U/mg prot);HL、TL活性则在胆汁酸添加量为150 mg/kg时活性最强(分别为43.70和58.03 U/mg prot)。但LPS、LPL、HL和TL活性在150与300 mg/kg组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75~150 mg/kg的外源胆汁酸能提高齐口裂腹鱼幼鱼脂肪代谢酶的活性,促进对饲料脂肪的代谢和利用,还能改善齐口裂腹鱼幼鱼肠道结构,保护肠道健康。

    • 禁食对养殖大黄鱼体成分、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6, 40(9):1440-1450. DOI: 10.11964/jfc.20151210216

      摘要 (2448) HTML (617) PDF 572.36 K (1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禁食对大黄鱼体成分、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从海上网箱选择规格相近、健康的养殖大黄鱼105尾[平均体质量(249.07±7.28)g]进行禁食实验,分别在实验开始时及禁食后第3、7、14、21、28、35、42和49天采集实验鱼肌肉和血液样品,进行肌肉营养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大黄鱼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粗脂肪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粗蛋白含量在禁食后第21天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总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禁食后第3天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钾离子(K+)、钙离子(Ca2+)、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含量显著上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含量显著下降;血清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碱性磷酸酶(ALP)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血清中除了Na+和Cl-含量出现波动性上升外,血清中的葡萄糖、蛋白质、脂类、K+和Ca2+含量以及血清代谢酶活性均出现波动式下降,表明大黄鱼禁食期间主要以脂类作为能量来源,体内营养物质代谢活动强度呈波浪形的起伏变化,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机体代谢活动趋于减弱,但免疫功能和代谢机能未受到明显影响。

    • 饲料中不同泛酸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2016, 40(9):1349-1358. DOI: 10.11964/jfc.20160110258

      摘要 (2074) HTML (739) PDF 690.90 K (1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泛酸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实验配制6种等氮等脂(41%粗蛋白质和8%粗脂肪)的实验饲料,泛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50、100、150、300和600 mg/kg,饲料中实测泛酸水平分别为20.9、69.3、99.0、150.2、304.4和513.6 mg/kg。选用初始体质量为(0.73±0.12)g的凡纳滨对虾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泛酸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不显著;对照组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显著低于泛酸添加组,然而各泛酸添加组的成活率组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泛酸水平从20.9 mg/kg增加到99.0 mg/kg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而随着泛酸水平的进一步增加,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饲料中泛酸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全虾和肌肉主要成分无显著性影响。对照组对虾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泛酸各添加组,然而泛酸各添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投喂150.2 mg/kg泛酸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13.6 mg/kg;而血清总蛋白和胆固醇含量不受饲料中泛酸水平的影响。随着饲料中泛酸水平由20.9 mg/kg增至150.2 mg/kg,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提高,而随着饲料中泛酸水平的进一步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降低;饲料中泛酸水平为99.0 mg/kg组凡纳滨对虾血清总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投喂对照组和泛酸水平为69.3 mg/kg组的凡纳滨对虾血清丙二醛含量最高,投喂泛酸水平为150.2 mg/kg组血清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以凡纳滨对虾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到凡纳滨对虾泛酸最适需要量分别为113.40和119.87 mg/kg。

    • 盐度-光照强度-温度对角毛藻生长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2016, 40(9):1451-1461. DOI: 10.11964/jfc.20150810040

      摘要 (2226) HTML (511) PDF 670.98 K (1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获知盐度-光照强度-温度对半咸水硅藻——角毛藻SHOU-B98生长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探讨其在不同盐度(6、12和18)、光照强度[10、30和50 μmol/(m2·s)]及温度(10、20和30℃)组合条件下的生长及藻细胞ARA、EPA和DH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盐度、光照强度、温度三因素对角毛藻SHOU-B98的生长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角毛藻SHOU-B98在盐度12、光照强度30 μmol/(m2·s)和温度30℃及盐度18、光照强度50 μmol/(m2·s)和温度20℃的组合条件下生长最快,第4天后这2组微藻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角毛藻细胞积累不同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培养条件也不同,细胞积累ARA的最优培养组合条件为盐度6、光照强度50 μmol/(m2·s)和温度30℃;细胞积累EPA和DHA的最优培养组合条件为盐度18、光照强度50 μmol/(m2·s)和温度20℃。研究表明,角毛藻SHOU-B98生长快且细胞脂肪酸营养价值高的培养条件为盐度18、光照强度50 μmol/(m2·s)和温度20℃的组合。

    • 蛋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16, 40(9):1359-1367. DOI: 10.11964/jfc.20150109700

      摘要 (2228) HTML (684) PDF 541.12 K (16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蛋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过程中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通过在半精制基础饲料中添加DL-蛋氨酸,配制成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26%、0.55%、0.85%、1.14%、1.44%和1.73%的6种等氮等能(32.09%粗蛋白质,17.82 kJ/g总能)的实验饲料。以初始体质量(66.76±2.29)g的吉富罗非鱼为实验对象,每种实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实验鱼25尾,养殖系统为室内养殖系统,每天表观饱食投喂3次,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升高,罗非鱼肌肉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ΣEAA)、氨基酸总量(ΣTAA)、鲜味氨基酸总量(ΣDAA)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1.14%水平组达到最大。但各实验组中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ΣEAA/ΣTAA)、鲜味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ΣDAA/ΣTAA)及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氨基酸的比值(ΣBCAA/ΣAAA)均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升高,罗非鱼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随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升高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丙二醛(MDA)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适宜的蛋氨酸水平能有效地改善罗非鱼肌肉的氨基酸组成,改善肌肉的品质,增强其抗氧化能力。

    • 半滑舌鳎食欲素A体外重组表达及活性分析

      2016, 40(9):1462-1471. DOI: 10.11964/jfc.20151110174

      摘要 (2246) HTML (535) PDF 6.54 M (2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在蛋白水平上认识半滑舌鳎食欲素A(orexin A)的摄食调控作用及机制,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成功构建了重组半滑舌鳎orexin A/pET32a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后经IPTG诱导获得了N端含6个组氨酸的半滑舌鳎orexin A重组蛋白。获得的重组蛋白大小为24.9 ku,32℃下用1.0 mmol/L的IPTG诱导6 h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占菌体总蛋白的52.8%,并主要分泌在上清液中。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表明,获得的orexin A重组蛋白可被6×His抗体特异性识别。Ni2+-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半滑舌鳎orexin A重组蛋白。下丘脑离体孵育实验表明,获得的orexin A重组蛋白能显著影响半滑舌鳎下丘脑NPY mRNA,orexin mRNA的表达水平和NPY肽的分泌,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生物活性。研究结果可为探究orexin A在半滑舌鳎摄食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及研制高效绿色的促摄食制剂提供基础资料。

    • 甘草次酸对斑点叉尾(鱼回)免疫应激下血浆抗氧化酶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2016, 40(9):1368-1375. DOI: 10.11964/jfc.20160410347

      摘要 (1995) HTML (760) PDF 974.54 K (19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斑点叉尾(鱼回)免疫应激状态下血浆抗氧化酶和免疫指标的变化,并研究甘草次酸对斑点叉尾(鱼回)免疫应激的调控机制,实验设计两组,每组6个重复:1)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2)GA组,饲喂含0.15 g/kg甘草次酸饲料,养殖8周后,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分别在注射后0、3、6、12、24、48 h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分离血浆后检测血浆皮质醇、溶菌酶、ACH50、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肝脏匀浆液检测SOD、MDA和CAT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在腹腔注射LPS后,血浆溶菌酶、皮质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CH50、SOD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白细胞计数、血浆CAT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饲料中添加0.15 g/kg甘草次酸显著抑制了各指标变化,缩短了由LPS诱导产生各指标变化的恢复时间。研究表明,腹腔注射LPS使斑点叉尾(鱼回)产生免疫应激,并在注射后6~12 h达到顶峰;饲料中添加0.15 g/kg甘草次酸可以有效抑制由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反应。

    • 脉红螺附着变态与食性转换的研究

      2016, 40(9):1472-1478. DOI: 10.11964/jfc.20150910068

      摘要 (1976) HTML (824) PDF 17.09 M (1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实现脉红螺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本实验通过对脉红螺幼虫培育、采苗、稚螺培育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探索了脉红螺苗种繁育过程中幼虫附着变态率低和饵料转换难的问题。结果显示:脉红螺浮游幼虫前期(0~12 d)生长较快,壳高平均日增长21.8 μm;中期(13~18 d)生长较慢,壳高平均日增长3 μm;后期(19~30 d)生长加快,壳高平均日增长46.8 μm。用取自沉淀池中的新鲜海水对脉红螺浮游幼虫进行附着变态诱导,诱导第1天脉红螺浮游幼虫开始出现附着变态,第4天时,附着变态活动基本结束,附着变态率为40%。为变态后的稚螺投喂刚附着的长牡蛎和魁蚶稚贝,第1~8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65.6 μm;第9天开始,稚螺生长速度加快;第9~12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136.4 μm;第13~16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307.3 μm;第17~20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445.8 μm。研究表明,用取自沉淀池中的新鲜海水诱导脉红螺浮游幼虫的附着变态效果好,刚附着的长牡蛎稚贝和魁蚶稚贝可以作为脉红螺稚螺培育阶段的适宜饵料。

    • 饲料糖脂比对吉富罗非鱼生长、血液指标和肝脏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6, 40(9):1376-1386. DOI: 10.11964/jfc.20160410370

      摘要 (2359) HTML (560) PDF 779.88 K (2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糖脂比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糖代谢关键酶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5种不同糖脂比(1.5、2.3、3.9、7.0、16.5)的等氮等能饲料,以吉富罗非鱼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8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随饲料中糖脂比升高,吉富罗非鱼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效率(PER)先升高后降低,糖脂比为3.9和7.0时,WGR、SGR和PER最高。饵料系数(FCR)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反,在糖脂比为3.9和7.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随着饲料糖脂比的增加,吉富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在糖脂比为16.5时达到最低水平,但仅与1.5组存在显著差异。血浆甘油三酯在糖脂比最高组也出现显著降低,血浆胆固醇同样在糖脂比最高组显著低于3.9组。然而血糖的变化趋势相反,当糖脂比为16.5时显著高于其他组。随着糖脂比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幼鱼肝脏中丙酮酸激酶(PK)的活性及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则逐渐下降。根据二次回归模型得出,在等氮等能的饲料条件下,吉富罗非鱼幼鱼最适宜的糖水平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9.69%和9.53%,其对应的糖脂比为8.4。

    • 草鱼、银鲫和青鱼捕捞后的应激反应

      2016, 40(9):1479-1485. DOI: 10.11964/jfc.20151110164

      摘要 (2137) HTML (592) PDF 1.10 M (1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评价了捕捞对草食性(草鱼)、杂食性(银鲫)和肉食性(青鱼)鲤科鱼类血液指标(血浆皮质醇、葡萄糖和乳酸浓度)、肝糖原含量和两种肝脏糖酵解酶(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草鱼、银鲫和青鱼捕捞后血浆皮质醇、葡萄糖和乳酸浓度均显著升高;草鱼和青鱼捕捞后2 h时肝糖原含量呈下降趋势,但银鲫捕捞前、后肝糖原含量未出现显著变化;捕捞前、后青鱼血糖浓度显著高于草鱼和银鲫。银鲫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草鱼和青鱼,其捕捞后血浆葡萄糖和乳酸浓度增加幅度较小,这意味着捕捞后银鲫应激反应强度相对较低。草鱼和银鲫捕捞后肝脏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青鱼捕捞后2 h己糖激酶活性显著下降,这意味着捕捞应激后血糖升高未导致草鱼、银鲫和青鱼的肝脏糖酵解酶活性增强。

    • 缺氧和有毒微囊藻胁迫下三角帆蚌鳃和主要消化器官以及晶杆体的扫描电镜观察

      2016, 40(9):1486-1496. DOI: 10.11964/jfc.20150409846

      摘要 (2169) HTML (579) PDF 27.11 M (1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阐明缺氧和有毒铜绿微囊藻对三角帆蚌鳃和主要消化器官的毒理效应和组织病理,实验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暴露于缺氧和有毒铜绿微囊藻下三角帆蚌的鳃、胃、肠以及晶杆体等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从第7天开始缺氧和有毒藻类复合胁迫组三角帆蚌的鳃丝及柱状细胞出现大量坏死和脱落,胃肠腔面纤毛脱落、上皮细胞破裂坏死,晶杆体在第5天已经完全消失;第7天单独缺氧组和单独有毒藻类组的鳃和消化道出现少量的病变,单独缺氧组晶杆体在第7天完全消失,单独有毒藻类组晶杆体则一直存在。胁迫消失后,3个实验暴露组的晶杆体都未恢复正常对照组水平,因此缺氧和有毒铜绿微囊藻对三角帆蚌鳃和消化系统产生不可恢复性损伤,双重胁迫组影响最为严重,缺氧胁迫组相对有毒铜绿微囊藻胁迫组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为三角帆蚌在缺氧和有毒藻类胁迫下的生理适应机制提供了组织病理学上的参考,并为其作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工具种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不同储存条件的鱼油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016, 40(9):1387-1397. DOI: 10.11964/jfc.20160310326

      摘要 (2173) HTML (550) PDF 31.70 M (1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不同储存时间、温度、抗氧化剂添加量处理的鱼油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实验鱼油采用如下条件进行氧化处理:储存温度:4℃、环境温度(ambient temperature,AT):(31.5±3.5)℃;抗氧化剂添加量:30 mg/kg(EQ)、300 mg/kg(HEQ);储存时间:45、90和135 d。根据鱼油储存方式的不同共分为14个处理组,分别为TF+EQ(正对照组,新鲜鱼油+EQ)、TF(负对照组,新鲜鱼油未加EQ)、T4℃+45d+EQ、T4℃+45d+HEQ、T4℃+90d+EQ、T4℃+90d+HEQ、T4℃+135d+EQ、T4℃+135d+HEQ、TAT+45d+EQ、TAT+45d+HEQ、TAT+90d+EQ、TAT+90d+HEQ、TAT+135d+EQ、TAT+135d+HEQ,配制等氮等脂饲料。选择健康幼鱼[初重(18±0.02)g]进行实验,养殖8周。结果显示,T4℃+45d+EQ组增重率与TF+EQ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显著高于TAT+135d+EQ组。T4℃+45d+EQ、T4℃+45d+HEQ、TAT+45d+EQ和TAT+45d+HEQ组饲料系数较低,与TF+EQ、TF组比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TAT+135d+EQ、TAT+135d+HEQ组。TF+EQ、T4℃+45d+HEQ组细胞结构明显,细胞内脂肪粒大小正常,TAT+135d+EQ和TAT+135d+HEQ组鱼油氧化程度较高,肝细胞中脂肪淤积现象明显。T4℃+135d+EQ、TAT+135d+EQ和TAT+135d+HEQ组的CAT活力显著高于TF+EQ、TF组,SOD和GSH-Px均在TAT+135d+EQ组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TF+EQ、TF组。T4℃+45d+EQ、T4℃+45d+HEQ、TAT+45d+EQ和TAT+45d+HEQ组肝脏中MDA含量与TF+EQ、TF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但是显著低于其余各组。研究表明,T4℃+45d+EQ、T4℃+45d+HEQ、TAT+45d+EQ和TAT+45d+HEQ组斜带石斑鱼鱼油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相对良好,T4℃+45d+EQ和T4℃+45d+HEQ组更优于TAT+45d+EQ和TAT+45d+HEQ组,说明短期、添加抗氧化剂有利于鱼油的保存,4℃比环境温度保存效果更好。

    • 饲料VD3水平对黄颡鱼转录组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6, 40(9):1289-1298. DOI: 10.11964/jfc.20151110165

      摘要 (2323) HTML (576) PDF 1.19 M (2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对黄颡鱼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基于RNA-Seq技术对用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D3[0(VD0),1243(VD2),22 700(VD20)IU/kg]的饲料喂养的黄颡鱼肾脏和小肠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305 568 982条原始reads的筛选和排除,得到了83 265条unigenes,平均长845.38 nt,N50为1620 nt。利用Blast等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得到功能注释基因共29 224个。根据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过程、代谢通路、生物调控等通路中,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代谢通路涉及基因最多,有1532个。相对于对照组,添加1243和22 700 IU/kg的VD3(VD0 vs VD2/VD0 vs VD20)可得到共同上下调基因共380个,其中上调基因266个,下调基因114个;3种水平下共同上下调的基因共21个,其中上调基因4个,下调基因17个。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D3会对黄颡鱼的生长代谢和生物调控等相关基因表达产生影响,且不同浓度实验组,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本实验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后续分析及预测,为黄颡鱼的生长代谢及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 双台子河口两种滩涂埋栖性贝类的营养价值及安全性分析评价

      2016, 40(9):1497-1504. DOI: 10.11964/jfc.20160610422

      摘要 (2039) HTML (618) PDF 499.61 K (1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全面评价文蛤和四角蛤蜊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采用常规方法对这两种滩涂埋栖性贝类的一般营养成分和Cd、As、Cr及Hg等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文蛤和四角蛤蜊的粗蛋白质含量均较高,分别为58.24和57.38 g/100 g;灰分含量分别为18.35和25.39 g/100 g;粗脂肪含量均较低。文蛤和四角蛤蜊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4.87和37.20 g/100 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39和15.16 g/100 g,呈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89和15.58 g/100 g。文蛤和四角蛤蜊中Cd的含量最高,Hg的含量最低。研究表明,文蛤及四角蛤蜊均为营养价值、经济价值较高的滩涂埋栖性贝类,且文蛤在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含量方面更优。文蛤和四角蛤蜊中Cr、Hg符合我国《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等卫生要求,而Cd、As含量超标。文蛤和四角蛤蜊中的重金属含量可能对人体存在一定的摄食健康风险。

    • 配合饲料和冰鲜太平洋玉筋鱼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2016, 40(9):1398-1407. DOI: 10.11964/jfc.20150910061

      摘要 (2871) HTML (553) PDF 558.90 K (1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2种不同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91.47±3.70)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10 542尾,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757尾,分别投喂商品专用配合饲料和冰鲜太平洋玉筋鱼,养殖75 d。结果显示,冰鲜太平洋玉筋鱼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饲料系数(FCR)及全鱼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显著低于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存活率(SR)和蛋白质效率(PER)与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差异不显著。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的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冰鲜太平洋玉筋鱼组;而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显著高于冰鲜太平洋玉筋鱼组。相对冰鲜太平洋玉筋鱼而言,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活性显著降低,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升高,但是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CPT-Ⅱ)在2组饲料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冰鲜太平洋玉筋鱼更适合投喂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商品专用配合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肝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建议参考冰鲜太平洋玉筋鱼优质的营养特性,优化和调整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营养配方。

    • 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2016, 40(9):1299-1308. DOI: 10.11964/jfc.20160410369

      摘要 (2370) HTML (698) PDF 675.57 K (1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清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0.02%、0.04%和0.06%的姜黄素,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5.12±0.04)g大菱鲆幼鱼4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每种饲料随机饲喂1组实验鱼,养殖周期为77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的成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摄食量(FI)、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没有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鱼体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后,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下降,而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则呈显著上升趋势;0.02%和0.06%姜黄素添加组鱼体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0.04%组。0.06%姜黄素添加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姜黄素添加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高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酶(GSH)活力呈显著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成活和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提高幼鱼的血清抗氧化能力。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