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35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大菱鲆生长和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2011, 35(11):1601-1606.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954) HTML (0) PDF 1.16 M (2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来自40个家系的753尾大菱鲆个体进行耐高温实验,测定其生长和耐高温性状。基于是否考虑全同胞家系效应,建立了两种动物模型,用于估算大菱鲆生长和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WOMBAT程序采用平均信息约束极大似然法估计各模型中性状的方差组分,用似然比检验法进行不同模型的差异检验。方差组分分析结果显示,估计体质量遗传参数时,采用模型Ⅰ效果较好,相应遗传力为(0.22?0.09);估计肥满度时,两模型间差异不显著,其遗传力范围为(0.21?0.18)~(0.39?0.11);估计耐热性时,采用模型Ⅰ比较理想,遗传力为(0.026?0.034)。表型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与肥满度、耐热性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13和0.04,肥满度与耐热性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13;体质量与肥满度、耐热性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01和-1.00,肥满度与耐热性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05。研究结果表明,没有考虑全同胞家系效应的模型Ⅰ是估计大菱鲆生长和耐高温性状遗传参数的较好模型。

    • 3株水产动物病原弧菌主要分泌性蛋白的鉴定及其分泌性序列的分析

      2011, 35(11):1701-1710.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563) HTML (0) PDF 1.58 M (2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3株水产动物病原菌鳗弧菌MN、鳗弧菌3101、费氏弧菌培养液中分别获取了分泌性蛋白,进行SDS-PAGE,对表达量较高的5条蛋白区带进行MALDITOF/TOF质谱鉴定表明,它们分别是鳗弧菌MN金属蛋白酶(empA-MN)、鳗弧菌3101金属蛋白酶(empA-3101)、锌金属蛋白酶(zinc empA)、费氏弧菌VFMJ11_1094蛋白(VFMJ11_1094)和费氏弧菌ES114的外膜蛋白(OMP)。根据所鉴定的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从鳗弧菌MN、鳗弧菌3101和费氏弧菌中扩增出相应基因,克隆后测定emp-MN、empA-3101、zinc empA、VFMJ11-1094和OMP相应基因的序列,经在线软件SignaIP 3.0分析,确定emp-MN、empA-3101、zinc empA、VFMJ11-1094和OMP均存在不同的分泌性信号肽序列angMN-35、ang3101-35、ang3101-25、vf-38和vf-23,通过在线软件PSORT分析表明,所有信号肽均定位在细胞的周质空间或细胞外膜上。

    • 圆斑星鲽染色体与多种显带的形态特征分析

      2011, 35(11):1607-1616.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745) HTML (0) PDF 3.92 M (1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体内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法制备圆斑星鲽染色体,研究其染色体C-带、Ag-NORs带及G-带的显带特征。结果发现,圆斑星鲽具有46条染色体,核型为2n=46t,染色体臂数为NF=46,所检个体全部为二倍体,未发现存在异型性染色体和随体染色体的现象。带型研究表明,C-带特征为46条染色体均有大小不一的C-带,其中第22对染色体整体呈阳性深染,第19对染色体具有端部C带,其余均为着丝粒C-带;计算其异染色质含量为30%;Ag-NORs带型特征为具有1对Ag-NORs,位于2号染色体的长臂末端,为端部Ag-NORs;G-带特征为具有38条深染带,21条浅染带。研究结果为圆斑星鲽染色体组学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 黑褐新糠虾血细胞形态及其与日本新糠虾对溶藻弧菌敏感性的比较

      2011, 35(11):1711-1719.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367) HTML (0) PDF 12.58 M (2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采用Giemsa与Wright’s两种染色方法对黑褐新糠虾血细胞进行染色,根据血细胞大小,所含颗粒与否,颗粒多少和核质比将其分型,并对各型血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统计。 结果表明,通过比较Giemsa染色与Wright’s染色两种方法的染色时间和效果,Wright’s染色更加适合糠虾血细胞。通过染色,将黑褐新糠虾血细胞分为3种类型,它们分别为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它们的胞体大小依次增大,核质比依次降低。对此3种类型血细胞比例分别统计后发现,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最多约(48.38%?0.05%),其次是半颗粒细胞约为(35.22%?0.04%),最少的为透明细胞约为(16.40%?0.01%)。对不同浓度溶藻弧菌的感染试验发现,日本新糠虾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死亡,即48 h,而黑褐新糠虾72 h出现死亡,各浓度组中日本新糠虾死亡率均高于黑褐新糠虾。黑褐新糠虾相对日本新糠虾来说,对溶藻弧菌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可能与其血细胞中颗粒和半颗粒比例较高有关。

    • 东太平洋公海茎柔鱼种群遗传结构初步研究

      2011, 35(11):1617-1623.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969) HTML (0) PDF 1.11 M (2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09年7月到10月我国大型鱿钓渔船在东太平洋(81.9?~94.9?W,8.9?N~11.3?S)秘鲁和哥斯达黎加外海作业期间采集的样本,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724 bp部分序列,分析了采自秘鲁7个采样点和哥斯达黎加3个采样点的155个个体的序列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724 bp片段中发现了16个变异位点,155个个体出现43个单倍型。序列多样性分析结果揭示,155个个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87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3 69。群体间共享6个单倍型,秘鲁外海茎柔鱼群体享有最多特有单倍型(20个)。分子方差分析揭示,82.70%的遗传变异性出现在种群内;群体间的FST分析揭示部分秘鲁群体与哥斯达黎加群体,部分秘鲁群体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而哥斯达黎加群体内部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 淬灭酶AiiO-AIO6酶学性质及对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的表达调控

      2011, 35(11):1720-1728.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3115) HTML (0) PDF 1.43 M (2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aiiO-AIO6)插入表达载体pET28a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iiO-AIO6。转化大肠杆菌后筛选具有活性的重组子并对纯化的目的蛋白AiiO-AIO6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纯化的酶液对嗜水气单胞菌ATCC7966溶血素(Hemolysin,Hem)、细胞肠毒素(Cytotonic enterotoxin,Ast)、胞外蛋白酶(Extracellular protease,Ep)、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Sp)及磷脂酶Pho(Phospholipase A1,Pho)等5个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pET28a/aiiO-AIO6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酶,纯化后的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酶的最适作用条件为pH 8.0,30 ℃,在pH 6.0~11.0的范围内能够稳定的存在,在80 ℃条件下保温30 min后酶活力能够维持在65%以上;且该酶对多种金属离子、化合物和中性蛋白酶都具有很好的抗性;该酶对多种底物都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以3-oxo-C8HSL为底物时的Km值为0.015 mmol/L;比活力为583.33 U/mg。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酶在培养8 h及12 h时对嗜水气单胞菌5个毒力因子的表达量都具有明显的下调趋势(P<0.05)。本实验通过测定AiiO-AIO6的酶学性质及证明AiiO-AIO6可以通过降解嗜水气单胞菌产生的信号分子来抑制其毒力因子的表达,从而为将其应用于水产环境及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 河蚬微卫星引物筛选及洪泽湖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011, 35(11):1624-1632.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916) HTML (0) PDF 1.08 M (2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磁珠富集法筛选了河蚬10对中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并分析了洪泽湖河蚬4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每个群体至少有4个位点经Bonferroni校正后显示杂合不足,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13);4个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均大于0.752,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蒋坝、临淮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高良涧和老子山群体;突变-漂移平衡分析结果显示,4个群体在IAM模型下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高良涧群体在TPM模型下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且表现杂合过剩,说明少数群体即将或曾经经历瓶颈效应,群体数量已出现波动;群体间AMOVA分析表明,洪泽湖河蚬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0.017 7<0.05),仅有1.77%的变异来自群体间,并没有形成显著的遗传结构,在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上可视作一个单元,这为河蚬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 虾夷扇贝毒素对Hela细胞凋亡的诱导及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2011, 35(11):1729-1735.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962) HTML (0) PDF 3.50 M (1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MTT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Hoechst33342染色质荧光染色、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罗丹明123染色及钙离子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等手段,分析了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通过实验发现,正常Hela细胞与不同浓度YTX共孵育24 h后,一定浓度的YTX能对Hela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使其发生明显凋亡特征,如形态变化、染色质凝缩、DNA片段化以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此外,YTX还能造成Hela细胞内胞质钙离子升高。这种毒性作用可能是YTX通过对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进而诱导发生的。

    • 长蛸墨囊的组织学及其墨腺超微结构

      2011, 35(11):1633-1639.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654) HTML (0) PDF 12.48 M (2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长蛸墨囊组织学及墨腺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墨囊由墨囊体、导管和墨腺3部分组成,墨囊壁和导管壁分为外膜、肌肉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层,墨囊壁与肝脏外膜紧密相连,墨囊导管开口于直肠末端近肛门处;墨腺集中在墨囊底部靠近肝脏的一侧,由粘膜上皮细胞向囊腔内增生形成,呈索状,腺体中部含丰富的结缔组织;墨腺细胞分为具有无分泌功能的A型细胞和有分泌功能的B型细胞,微绒毛分布于B型细胞的顶端;墨汁颗粒在墨腺细胞囊泡中形成,并以胞吐或细胞破碎的形式将墨汁颗粒排出。

    • 青石斑鱼胃蛋白酶原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2011, 35(11):1736-1744. DOI: 10.3724/SP.J.1231.17553

      摘要 (2677) HTML (0) PDF 1.75 M (2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硫酸铵盐析、DEAE-Sephacel,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层析、SP-Sepharose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柱层析,从青石斑鱼的胃中分离纯化到3种胃蛋白酶原(PG-1、PG-2和PG-3),SDS-PAGE结果显示,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35、36和37 ku。在pH 2.0下,3种胃蛋白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P-1、P-2和P-3,分子量分别约为33、33和34 ku。3种酶的最适pH分别为3.0、2.5和2.5,最适温度均为40 ℃,且均能被典型的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epstatin A有效抑制。免疫交叉反应结果表明,3种胃蛋白酶原能与大鼠抗黄鳍鲷PG-Ⅰ,PG-Ⅱ,PG-3b,PG-3a,PG-4a及PG-4b多克隆抗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免疫交叉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P-1、P-2和P-3对酸变性牛血红蛋白的Kmkcatkcat/Km值分别为7.0?10-5mol/L,17.6 S-1,2.5?105mol/(L?S); 5.5?10-5 mol/L,22.8 S-1, 4.1?105 mol/(L?S)和 5.2?10-5 mol/L,18.7 S-1,3.6?105 mol/(L?S)。

    • 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水域生物资源量声学评估

      2011, 35(11):1640-1649.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920) HTML (0) PDF 2.44 M (1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深圳市东部大亚湾海域,2007年3月20日开始投礁,12月25日正式完成全部工程施工任务,建礁体积9.51万km3,礁区面积966 m?2 851 m。从2007年4月到2009年5月,使用科学鱼探仪(EY60型,120 kHz,Simrad)先后在不同季节对大亚湾杨梅坑生态调控区的礁区内和礁区外水域进行了6次声学调查,共获取有效声学航程122.54 n mile,以了解建礁后该水域生物分布和资源量密度变化情况。调查中设站点进行生物学拖网采样以辅助声学评估。利用Echoview声学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合历史资料记载的生态、资源特点以及本研究中拖网生物学数据,以0.5 n mile为间隔输出积分值,并对该海域的生物资源量密度和生物资源量进行评估。声学评估结果表明,第1航次春季调查礁区内和礁区外的平均生物资源量密度分别为41?103 kg/n mile2和28?103 kg/n mile2,第3航次春季调查礁区内和礁区外的平均生物资源量密度分别为16?103 kg/n mile2和10?103 kg/n mile2,第4航次夏季调查礁区内和礁区外的平均生物资源量密度分别为65?103 kg/n mile2和3?103 kg/n mile2,第5航次秋季调查礁区内和礁区外水域的平均生物资源量密度分别为165?103 kg/n mile2和45?103 kg/n mile2。结果表明,礁区内水域的平均生物资源量密度高于礁区外水域,并且随着建礁时间的推移,礁区内水域的生物资源总量基本呈增长趋势,同时礁区内的声学评估种类也明显增加。根据拖网生物学数据,建礁后优势种中的优质经济鱼类种数增加明显,如黄斑蓝子鱼和日本金线鱼等,说明人工鱼礁的建设有效地改良了渔业资源结构。

    • 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水产品中6种ATP关联化合物

      2011, 35(11):1745-1752.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3269) HTML (0) PDF 1.24 M (20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水产品中6种ATP关联化合物的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IP-RPLC)检测方法,确定了缓冲液的最佳pH、流速和浓度,并对方法的准确度、精确度和检测限进行了测定。采用10%的高氯酸分离提取样品,用KOH溶液中和后进行HPLC分析。采用Waters 2695色谱系统,Thermo ODS-2 Hypersil(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柱温为25 ℃;以10%甲醇,90% 0.05 mol/L磷酸盐溶液为流动相,磷酸盐溶液含9 mmol/L四丁基氢氧化氨(TBA),并用1 mol/L的磷酸调pH至6.5,采用等度洗脱,流速为0.9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表明:6种ATP关联化合物在13 min内完全分离;在2~4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 4~1.000 0之间;方法最低检测限(信噪比S/N=3)在0.1~0.4 μg/mL之间;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2.2%~110.0%,相对标准偏差为4.2%~9.5%。本方法可用于水产品中ATP、ADP、AMP、IMP、Hx和HxR等6种ATP关联化合物的同时测定和分析。

    • 大亚湾不同波浪、水深与坡度条件下车叶型人工鱼礁的安全重量

      2011, 35(11):1650-1657.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626) HTML (0) PDF 1.31 M (2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小振幅波和力学理论,以车叶型鱼礁为对象,对其在大亚湾不同波浪(台风、十年一遇、二十五年一遇、五十年一遇)、不同水深(6~20 m)、不同海床坡度(10-1、30-1、50-1)及附着生物等多种条件下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了车叶型鱼礁的安全重量和大亚湾海域适于其投放的水深范围。结果表明,安全重量在深于12 m的水深范围内变化平稳,而在较浅的水深特别是在波浪发生破碎的前后过程大小差异明显,表现出随水深变浅先变大后变小的波动特征,二十五年一遇的波浪条件下3种坡度的安全重量最大值分别为42.4、22.4和20.3 t,对应水深为10、12和14 m。坡度对礁体安全重量的影响非常明显,坡度越小,安全重量越轻,各种波浪条件下30-1与50-1下的安全重量随水深的变化特征相似,而10-1与30-1的差异远大于30-1与50-1的差异。礁体的安全重量与波浪条件、水深和海床坡度有直接关系,水深过浅或海床坡度过大均可能导致礁体在较大波浪下失稳。从礁体稳定性与航道安全性两方面考虑,应选择大亚湾12 m以深、坡度平缓的水域,投放设计重量为22.4 t的车叶型人工鱼礁。

    • >综述
    • 影响养殖珍珠质量的主要因子

      2011, 35(11):1753-1760. DOI: 10.3724/SP.J.1231.2011.17579

      摘要 (3274) HTML (0) PDF 576.18 K (3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珍珠被誉为“宝石皇后”,养殖珍珠质量的提升是珍珠产业关注的焦点,也是珍珠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着重介绍了评价养殖珍珠质量的6个方面内容,包括颜色、大小、形状、光泽、光洁度、有核珍珠珠层厚度等。详细陈述了各主要育珠贝种类及其产珠特点,它们所培育的淡水无核珍珠和海水有核珍珠的质量情况,论述了不同规格、不同壳色育珠贝对所产珍珠质量的影响。重点介绍了作为制作小片供体的供片贝不同种类,以及供片贝不同年龄、不同壳色对育珠贝所产珍珠质量的影响。同时,阐述了插片手术过程中,化学药物因素、小片分离方式、插片个数等插片手术工艺对珍珠质量的影响。此外,还从水质、水体微量元素、养殖深度、养殖方式和养殖周期等几个方面系统探讨了外部条件对养殖珍珠质量的影响。

    • >研究论文
    • 坛紫菜优良品系“申福2号”的特性分析与海区中试

      2011, 35(11):1658-1667.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3101) HTML (0) PDF 13.04 M (16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人工选育的坛紫菜优良品种“申福1号”(SF-1)、优良品系“申福2号”(SF-2)和野生型品系(WT)为材料,通过室内培养与海区中试,对SF-2的优良特性和生产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与WT相比, SF-2的叶状体在生长速率、藻胆蛋白含量、藻体厚度及产量上均存在十分显著的优势。在相同的室内培养条件下,SF-2叶状体的绝对生长速率显著高于WT,培养至90 d时,其平均长度为(391.6?47.37) cm,是WT的10倍。3个品系(种)的叶状体活体吸收光谱在350~750 nm范围内均存在5个明显的吸收峰,SF-1SF-2之间的各峰值差别较小,但均明显高于WTSF-2叶状体的藻胆蛋白(PE PC)含量为(90.81?3.98) mg/g,是WT的1.95倍左右,比SF-1的含量稍高。SF-2叶状体的平均厚度为(31.95~4.16) μm,分别比WTSF-1薄38.7%和14.0%。SF-2的壳孢子放散量约为28.6万个/壳,比SF-1提高了43.0%,可以满足生产采苗需求。海区栽培的前四水鲜菜重量,SF-2为24 000 kg/hm2,比WTSF-1分别增加30.1%和6.7%。上述结果证实,SF-2的海区壳孢子放散量可以达到生产要求,叶状体的生长速率、生长期、产量和品质比WT均明显提高,生长优势十分明显。所以,该品系有望在生产上进行大规模栽培。

    • 不同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品质比较

      2011, 35(11):1668-1676.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3155) HTML (0) PDF 1.18 M (2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比较分析了3个地区分别代表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结果显示:3种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粗成分含量(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检测到18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平均达肌肉湿样的(15.65%?0.95%)或肌肉干样的79.13%~83.19%;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2.77%~33.68%、39.06%~41.72%,3种养殖模式间均没有显著差异;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总量,以丹东红鳍东方鲀(DD)最高,达32.09%,显著高于大连红鳍东方鲀(DL)的29.94%和河北唐山红鳍东方鲀(HB)的29.90%(P<0.05),其中谷氨酸是所有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达肌肉干重的12%以上。∑EAA/∑AA比值为40.49%~41.79%,∑EAA/∑NEAA为80.74%~85.89%,均高于FAO/WHO指出的理想模式标准;不同养殖模式对红鳍东方鲀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如C16∶0、C20∶1ω9、C22∶6ω3、∑SFA;肌肉浸提液中肌苷酸(IMP)的含量是其他核苷酸降解产物的10~100倍,达220.75~265.03 mg/L。HB肌肉浸提液的K值显著低于DL和DD,表明HB有更长的货架时间。肌肉结构分析结果表明,HB和DD肌肉的硬度显著高于DL。红鳍东方鲀肌肉非常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是很好的养殖对象;而养殖模式会影响其营养成分、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以及肌肉的物理特性,其中池塘养殖至幼鱼后移至海上网箱养殖是相对好的一种养殖模式。

    • 投喂频率对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胃排空、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

      2011, 35(11):1677-1683.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3182) HTML (0) PDF 1.11 M (2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胃排空试验与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胃排空、生长性能以及体组成的影响。在试验开始时,观测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胃内饲料排空情况,胃排空试验结果表明,胃排空率的最佳描述为平方根函数,胃内饲料在饱食投喂后15 h左右完全排空,达到投喂前水平,80%胃排空为9 h,也就是投喂后大约9 h恢复食欲。360尾试验鱼(初始体质量3.72 g)以不同的投喂频率 (1 d 4次、1 d 3次、1 d 2次、2 d 4次、2 d 3次、2 d 2次)分组,每组设立3个平行组,随机养殖于18个网箱中,每箱养殖20尾鱼,按饱食量投饲膨化饲料。养殖期为6周。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在投喂频率为1 d 4次、1 d 3次和1 d 2次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投喂频率为2 d 4次、2 d 3次和2 d 2次时(P<0.05);投喂频率为1 d 2次、2 d 4次、2 d 3次和2 d 2次时其摄食量显著低于1 d 4次和1 d 3次时(P<0.05)。随着投喂频率降低,鱼体水分含量逐步上升,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逐步下降,其中1 d 4次、1 d 3次组鱼与2 d 2次组鱼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投喂频率组间的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3.7~48.0 g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1 d 2次,较2 d 2次、2 d 3次和2 d 4次时明显提高了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较1 d 3次、1 d 4次摄食量显著降低。2种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 大鳍鳠免疫球蛋白M 重链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011, 35(11):1684-1693.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602) HTML (0) PDF 2.06 M (1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RACE-PCR和RT-PCR方法获得大鳍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M(sIgM)重链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大鳍鳠sIgM的cDNA全长为1 992 bp,包含5′非编码区53 bp,3′非编码区226 bp,开放阅读框1 713,编码570个氨基酸。推测的大鳍鳠sIgM蛋白质序列可变区含有4个骨架区(FR)和3个互补决定区(CDR),恒定区(CH)含有CH1、CH2、CH3和CH4 4个部分。与其它6种硬骨鱼类IgM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大鳍鳠sIgM存在半胱氨酸和色氨酸保守位点;其氨基酸序列与斑点叉尾鮰IgM的相似性最高,为54.3%;与石斑鱼的相似性最低,为24.6%。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鳍鳠sIgM与斑点叉尾鮰聚为一支。RT-PCR显示,大鳍鳠IgM基因主要在血细胞、脾脏、头肾和中肾中转录表达;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血细胞、脾脏和头肾IgM重链基因转录表达量在1~10 d内有显著上升。

    • 草鱼呼肠孤病毒VP7基因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

      2011, 35(11):1694-1700.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784) HTML (0) PDF 1.44 M (27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外衣壳蛋白VP7双基因(约0.9 kb)及团头鲂的β-肌动蛋白启动子(约0.56 kp)经扩增并鉴定正确后,克隆至基因转移载体pFastBacTM-Dual中,获得重组质粒pFastBac-β-VP7-1-VP7-2,以此研究草鱼免疫实验及免疫效果。重组质粒按10、30、60 μg分为3组,同时设30 μg空载体组及对照组。于免疫后第14、21、28、49天通过RT-PCR检测VP7的转录水平、间接凝集反应测定抗体水平及攻毒试验检测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pFastBac-β-VP7-1-VP7-2导入鱼体后,VP7基因在β肌动蛋白启动子的驱动下持续表达,至第49天仍能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转录;各免疫组均有抗体产生,抗体效价在免疫后第21天达到最高,攻毒后10、30、60 μg核酸疫苗免疫组死亡率分别为0%、0%、5%,而空载体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和100%,表明pFastBac-β-VP7-1-VP7-2作为核酸疫苗对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结果为草鱼呼肠孤病毒核酸疫苗的研发与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