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35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长江口银色鳗的形态指标体系及其雌雄鉴别

      2011, 35(1):1-9. DOI: 10.3724/SP.J.1231.2011.17127

      摘要 (2898) HTML (0) PDF 1.43 M (2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定和分析了2007年和2008年的10-11月间采自长江江苏靖江段(32?01′27″N,120?25′56″E)的153尾银色鳗的形态学性状,建立了雌雄个体的判别模型。对16个直接测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17项标准化比例性状的R-聚类分析,均显示长江口银色鳗的个体差异主要集中在体形大小和头部特征,吻部前端细部特征,以及眼径和胸鳍大小等3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判别法从75尾样本的17项标准化比例性状中筛选出5个比例性状,即丰满度、垂直眼径/头长、体高/体长、水平眼径/头长和吻形,所建立的判别方程,对群体识别的正确率为89.3%。利用其余78尾银色鳗样本对这一判别方程进行识别验证,识别的正确率达的88.5%。ANOVA分析显示,除了吻形,组成判别方程的其他4个标准化性状在两性群体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01),表明长江口银色鳗的雌性个体比雄性更为丰满,体型较高,但眼较小。

    • 鲤回交群体4种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011, 35(1):10-19. DOI: 10.3724/SP.J.1231.17117

      摘要 (2672) HTML (0) PDF 1.50 M (1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32对SSRs(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和63对在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上的微卫星标记对柏氏鲤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回交子代的84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共得到565个等位基因,各等位基因数2~4个,片段长度72~484 bp,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897 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84 9,平均杂合度为0.592 8。利用统计软件SPSS的GLM程序对195个微卫星标记与鲤体重、体长、头长和尾柄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其中HLJ133、HLJ346、HLJ360与体重具有极显著相关;HLJ133,HLJ368,HLJ390,HLJ673,HLJE96与体长具有显著相关;HLJ133,HLJ346,HLJ360与头长极显著相关;HLJ529,HLJE538,HLJE586与头长具有显著相关;HLJ673,HLJE282与尾柄长具有极显著相关;HLJ348,HLJ368,HLJ382,HLJ437,HLJ483,HLJ752,HLJE169,HLJE586与尾柄长具有显著相关,并对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间进行了多重比较。根据实验求出的体重与体长、头长、尾柄长之间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可得知体重与尾柄长的直接相关性非常小。

    • 3个鲤群体杂交后代生长性状的灰色关联及复合杂交后代的体重预测分析

      2011, 35(1):20-26. DOI: 10.3724/SP.J.1231.2011.17109

      摘要 (2642) HTML (0) PDF 1.09 M (2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杂种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期望从可能产生的多个复合杂交组合中寻找可能的优良组合。实验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方差组分剖分、灰色关联度、比较不同方法的预测效果对建鲤、黄河鲤、黑龙江野鲤3个鲤群体双列杂交F1代杂种优势的利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未考虑PIT标记和考虑PIT标记时所测性状对体重影响作用不同。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2个时期的体长(体长和标记体长)对体重均有影响;(2) 不同组合、组合内家系间以及初始体重和雌性的互作固定效应显著;(3) 3种不同预测方法的分析表明,组合Hyj,Hjy和JJh可在复合育种时优先考虑。实验结果表明,杂交F1代体重与初始体重和性别(尤其是雌性)的互作、标记体长对体重的影响要在实际育种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复合杂交可提高杂种优势的利用率。

    • 尼罗罗非鱼微阵列Fosmid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基因筛选

      2011, 35(1):27-34. DOI: 10.3724/SP.J.1231.2011.17136

      摘要 (3155) HTML (0) PDF 3.09 M (2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pCC2FOS为载体构建尼罗罗非鱼Fosmid基因组文库,共挑选115 200个单菌落,保存在300块384孔样品板中,构建4 800个行池、7 200个列池、300个板池和25个超级池,形成微阵列,并对其进行复制备份。该文库插入片段平均长度约为40 kb,覆盖约罗非鱼基因组的3倍。连续传代实验研究表明,文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由于构建超级池-板池-行、列池三级池系统形成的微阵列,有助于快速、准确、有效地筛选目的基因,仅需77个PCR反应(超级池25 板池12 行池16 列池24)就能筛选到含有目的基因的一个单克隆,解决了普遍存在的文库筛选难题。通过文库尝试筛选18个与性别分化和生长相关基因,均获得2~5个阳性克隆,说明文库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 日本蟳微卫星富集文库的建立与多态性标记的筛选

      2011, 35(1):35-42. DOI: 10.3724/SP.J.1231.2011.17156

      摘要 (2690) HTML (0) PDF 1.95 M (18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磁珠富集法筛选日本蟳微卫星分子标记。日本蟳基因组DNA经Sau3 AⅠ酶切后,收集400~1 200 bp大小的片段并纯化,利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AC)15从中筛选出含有微卫星序列的DNA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中,构建富集微卫星序列的基因组文库,经PCR检测筛选出阳性克隆进行测序。从随机挑选的970个菌落中筛选出369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86.99%(321个)含有微卫星序列,其中完美型占80.54%,非完美型占15.95%,混合型占4.28%。除使用的探针AC重复外,还得到GA、CT等重复序列。共设计出102对微卫星引物,其中65对能扩增出清晰条带,27对具有多态性。同时筛选出的微卫星标记可为今后研究日本蟳的分子遗传育种提供有效的遗传标记。

    • 半滑舌鳎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特殊感受器的电生理反应

      2011, 35(1):43-49. DOI: 10.3742/SP.J.1231.2011.17140

      摘要 (2546) HTML (0) PDF 1.19 M (2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对半滑舌鳎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特殊感受器的感觉生理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刺激时,无眼侧特殊感受器神经产生诱导放电信号,表明无眼侧特殊结构能对机械刺激产生反应;化学物质刺激时,随着反应浓度的增加,无眼侧特殊感受器神经的诱导信号的反应幅度和频率明显增加,表明无眼侧特殊结构对化学刺激产生反应;不同化学物质刺激强弱顺序:沙蚕提取液>L-精氨酸>L-甲硫氨酸>L-赖氨酸>L-组氨酸>二甲亚砜>L-甘氨酸>L-丙氨酸。实验表明,无眼侧特殊结构具有对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产生反应的双重感觉功能。据推测,这种皮肤感觉器官可能是一种与摄食有关的,在摄食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体表感觉器官。

    • 中国明对虾血浆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与主要高丰度蛋白点的质谱鉴定

      2011, 35(1):50-57. DOI: 10.3724/SP.J.1231.2011.16918

      摘要 (2816) HTML (0) PDF 2.13 M (2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明对虾的血浆脱盐处理后,通过固相pH梯度胶条等电聚焦、SDS-PAGE垂直电泳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对不同pH范围IPG胶条、脱盐方式、上样量等进行了优化,并分别利用硝酸银和胶体考染方法进行染色,应用PDQuest软件对图谱进行了初步分析,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对主要的高丰度蛋白点进行了质谱鉴定。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血浆在pH 4~7范围、18 cm的2-DE胶上得到了很好的分离,上样量为150 μg左右,采用银染可以获得较好的分析胶图谱;而上样1 000 μg左右,采用胶体考染方法能获得较好的制备胶图谱;通过MALDI-TOF/TOF MS鉴定的11个最主要的高丰度蛋白点都是血蓝蛋白。建立并优化了中国明对虾血浆蛋白质组学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对虾等甲壳动物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 近江蛏精子超微形态结构观察及与缢蛏精子的比较

      2011, 35(1):58-65. DOI: 10.3724/SP.J.1231.2011.17128

      摘要 (2848) HTML (0) PDF 11.12 M (2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了近江蛏和缢蛏成熟精子的超微形态结构。发现近江蛏精子与缢蛏精子在超微形态结构上差异很大。近江蛏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成熟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头部包括顶体和细胞核。近江蛏精子与缢蛏精子顶体均为保龄球状,但近江蛏精子顶体全长比缢蛏短。近江蛏精子细胞核略扁圆形,外缘具8~9个圆弧形凸起;缢蛏精子细胞核则呈圆球状。近江蛏精子中段由线粒体和中心粒复合体构成,线粒体一般5个,个别4~6个;缢蛏线粒体5个或6个。近江蛏精子尾部为细长的鞭毛,轴丝为“9 2”结构,与缢蛏的相同。从近江蛏与缢蛏的精子形态差异看,两者应属于种间差异。

    • 盐度对点篮子鱼的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2011, 35(1):66-73. DOI: 10.3742/SP.J.1231.2011.17081

      摘要 (2780) HTML (0) PDF 1.01 M (25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容积为500 L的圆锥形塑料缸中分别用对照(自然海水)、配制的盐度为20、10、5的海水和淡水(地下水)养殖点篮子鱼[(67.76?26.12) g],研究了不同盐度对点篮子鱼存活、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淡水组第9天出现死亡,至第27天时死亡率达100%,其余各组未出现异常,死亡率为0%。各盐度组鱼的特定生长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盐度10组鱼体重显著高于盐度20和盐度5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盐度5组全长显著低于其余各盐度组。驯化40 d后,对各组鱼鳃、肝脏、肾脏和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除盐度5组外,盐度10、20组点篮子鱼鳃、肝脏、肾脏、肌肉中SOD、CAT、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活性在驯化40 d后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盐度5组中鱼鳃的SOD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显著高于盐度10和盐度20组,肝脏、肌肉和肾脏中SOD、CAT、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活性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点篮子鱼不同组织中SOD和CAT酶活力在不同盐度下均以肝脏中最高,肾脏和鳃次之,肌肉中最低;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以肝脏中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织中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P<0.01),肌肉次之,肾脏和鳃最低;羟自由基活力以肾脏中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织中羟自由基活力(P<0.05);鳃次之,肝脏和肌肉中最低,结果表明盐度能影响抗氧化酶活力大小,但并未影响鱼体内酶的分布。

    • 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1, 35(1):74-87. DOI: 10.3724/SP.J.1231.2011.16890

      摘要 (3094) HTML (0) PDF 4.25 M (2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06年7月对长江口外海域67个站点的大面积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的分布特征。硅藻细胞丰度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菱形海线藻和中肋骨条藻数量最大。各站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1.42~448.25?106 cell/m3,平均值为90.47?106 cell/m3。通过细胞体积生物量转换法,计算了2006年夏季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平均值为4.41 mg Chl. a/m3,各站点间变幅较大,范围从0.02到34.08 mg Chl.a/m3。长江口外海区夏季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在冲淡水区最高,江苏外海居中,而近河口区和台湾暖区最低。转换生物量大于4.0 mg Chl.a/m3的高值区位于冲淡水区(3 m层)盐度为28.0的等值线两侧,且处于NH3-N和P的低值区。悬浮物浓度、温盐、水体稳定度和营养盐是影响长江口外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本次调查期间长江口外海不存在氮营养盐限制,冲淡水区存在明显的P营养盐限制,台湾暖流区存在潜在的Si营养盐限制。

    • 双齿围沙蚕对围塘养殖沉积物氮磷含量的影响

      2011, 35(1):88-95. DOI: 10.3724/SP.J.1231.17131

      摘要 (2801) HTML (0) PDF 1.42 M (19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单养鱼系统和鱼藻混养系统中投放不同密度梯度的底栖动物双齿围沙蚕,考察沙蚕对系统养殖环境的修复作用及适宜的沙蚕放养密度。结果显示,加入沙蚕对系统底部沉积物POM(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相比于单养鱼处理沉积物中氮、磷分别降低了9.59%~10.47%、7.11%~8.18%。此外,沙蚕不同的放养密度对于系统沉积物的修复效果及养殖效益具有显著影响。同样,沙蚕的加入促进了养殖主要经济品种黑鲷品质的提升,鱼体体长、体重以及成活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单养鱼系统(F),最终产量达到了单养鱼(F)系统的128.33%~156.08%。放养密度为22.5 kg/hm2和30 kg/hm2的沙蚕所产生的环境与资源效益要显著优于放养密度为15 kg/hm2的处理,而在放养密度为22.5 kg/hm2和30 kg/hm2之间差异不大。综合两处理的修复效果及养殖效益,22.5 kg/hm2的放养密度既可有效修复系统的沉积物环境,又能促进养殖效益的提升。

    • 温度和盐度对企鹅珍珠贝清滤率、滤食率、吸收率的影响

      2011, 35(1):96-103. DOI: 10.3724/SP.J.1231.2011.17093

      摘要 (2707) HTML (0) PDF 1.25 M (2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企鹅珍珠贝清滤率、滤食率、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在盐度28.3~29.1条件下,温度对企鹅珍珠贝的清滤率、滤食率和吸收率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1);在实验温度(14~32 ℃)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企鹅珍珠贝的清滤率、滤食率和吸收率增大,29 ℃时均达峰值,分别为0.87 L/h、4.17 mg POM/h和84.01%;温度为32 ℃时,企鹅珍珠贝的清滤率、滤食率和吸收率较29 ℃时均下降,但3个生理指标仍处于较高水平,表明企鹅珍珠贝属典型热带和亚热带品种,表现出对高温的较强适应性;23~32 ℃为企鹅珍珠贝较适宜摄食温度,29 ℃左右为该贝的最佳摄食温度。(2) 在温度27.4~27.8 ℃条件下,盐度对企鹅珍珠贝的清滤率、滤食率和吸收率影响极显著(P<0.01);在实验盐度(19~37)范围内,随盐度的升高,企鹅珍珠贝的清滤率、滤食率和吸收率增大,盐度为31时均达最大值,分别为0.36 L/h、1.87 mg POM/h和76.95%;盐度为34和37时均下降;盐度为34时,3个摄食生理指标仍呈现较高水平,表明企鹅珍珠贝属典型的狭盐性贝类,表现出对高盐的较强适应性;企鹅珍珠贝较适宜的摄食盐度范围为25~34,最佳摄食盐度为31左右。

    • 生物强化反应器净化循环养殖废水的研究

      2011, 35(1):104-115. DOI: 10.3724/SP.J.1231.2011.17121

      摘要 (3051) HTML (0) PDF 1.96 M (28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生物膜的高效截留原理,设计了生物强化反应器,在装有弹性纤维载体的反应器内接种具有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复合菌群,经6周左右的人工挂膜后,弹性纤维载体表面出现了肉眼可见的生物膜。试验以循环养殖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温度(WT)对生物强化反应器净化水质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HRT和WT对生物强化反应器净化养殖废水效果的影响显著(P<0.05)。对HRT和WT各处理水平下的CODMn、TN和NH 4-N去除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并综合考虑反应器的运行时间、费用和操作等因素,选取HRT=18 h、WT=30 ℃作为反应器的最佳运行条件,在此条件下反应器稳定运行3周左右。试验期间,CODMn、TN及NH 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44.18%、51.31%及82.08%。此外,还对反应器内载体表面的生物膜进行了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动态监测。强化反应器在正式运行的25 d内,其生物膜上的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不断增多,氨氧化细菌数量由35.91?104 CFU/mg增长到89.43?104 CFU/mg,硝化细菌数量由25.75?104 CFU/mg增长到61.65?104 CFU/mg,反硝化细菌数量由14.23?104 CFU/mg增长到100.95?104 CFU/mg;氨氧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在与氮素循环相关的可培养细菌中占据着主导地位(59.95%~81.25%)。脱氮细菌不断地吸附于载体表面,并成功地定殖和繁殖使得生物膜不断成熟和稳定(TN和NH 4-N去除率分别达51.31%及82.08%)。结果表明,生物强化反应器对循环养殖废水中CODMn、TN和NH 4-N的去除效果明显。

    • 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选育群体肌肉营养品质分析

      2011, 35(1):116-123. DOI: 10.3724/SP.J.1231.2011.17086

      摘要 (2571) HTML (0) PDF 1.10 M (2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罗氏沼虾选育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非选育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肌肉中粗灰分含量与非选育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P<0.05),肌肉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非选育群体(P<0.05);“南太湖2号”和非选育群体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测定出含有17种氨基酸,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南太湖2号”的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计算结果,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异亮氨酸;“南太湖2号”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量分别为41.34%?0.54%和28.09%?0.45%,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P<0.05);ω3PUFA含量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P<0.05),而ω6P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说明,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的营养品质明显优于非选育群体。

    • HDPE圆柱形网箱与圆台形网箱受力变形特性的比较

      2011, 35(1):124-130. DOI: 10.3724/SP.J.1231.2011.17135

      摘要 (2724) HTML (0) PDF 1.24 M (2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一种用于模拟水流作用下网箱受力变形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利用海上实测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网箱锚绳力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十分接近,最大相对误差为7.0%。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圆柱形网箱和圆台形网箱在不同配重(GW1=350 kg、GW2=600 kg)和流速(U=0.3~0.9 m/s)条件下所受的水流力以及容积损失率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两种网箱无论在所受的水流力方面还是在变形后保持的网箱容积方面随流速和配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圆柱形网箱的容积损失率远大于圆台形网箱的容积损失率,在较小流速(U=0.3 m/s)研究时,圆柱形网箱的容积损失率达到了28%左右,具有较明显的初始变形。圆台形网箱的初始变形很小,具有较好的耐流特性和抗变形能力。

    • 915 MHz和2 450 MHz频率下温度和大豆分离蛋白对鲢鱼糜复合素材介电特性的影响

      2011, 35(1):131-138. DOI: 10.3724/SP.J.1231.07063

      摘要 (2836) HTML (0) PDF 1.28 M (26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鲢擂溃鱼浆及其添加不同比例的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物的复合素材为对象,在10~80 ℃范围内,采用同轴探针方法分别测定了915 MHz和2 450 MHz频率下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率。结果表明,鲢擂溃鱼浆及其复合素材的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介电损失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一定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率均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添加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物添加量在6.5%~28%范围内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率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鲢擂溃鱼浆及其复合素材的穿透深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物的添加量增加而减小。频率、温度和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物对鲢擂溃鱼浆的介电特性和穿透深度有较大影响。利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预测方程,对介电常数、介电损失率和穿透深度能够进行有效预测。

    • 微波辅助碱法提取匙吻鲟软骨蛋白-多糖复合物的工艺

      2011, 35(1):139-144. DOI: 10.3724/SP.J.1231.2011.17082

      摘要 (2495) HTML (0) PDF 1.12 M (2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匙吻鲟软骨为材料,利用微波辅助稀碱法提取软骨中的蛋白-多糖复合物,在对碱浓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液料比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在液料比为15∶1(V/W),碱浓度为0.9%,微波功率为360 W,微波处理为9 min时,得率达到最优值15.72%。与常规碱法提取相比,微波辅助提取不仅降低了碱用量,更加环保,而且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得率。

    • >综述
    • 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研究进展

      2011, 35(1):145-153. DOI: 10.3724/SP.J.1231.2011.17162

      摘要 (3448) HTML (0) PDF 1.10 M (3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总结归纳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研究中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胃含物分析法、碳氮稳定同位素法、特定化合物同位素法等实验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随后介绍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最新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中食物组成、摄食方式、摄食量和食物用于机体各种生命活动分配方式,以及海洋食物网研究中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法为基础、以简化食物网为核心,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生态系统模型的应用发展;最后,着重分析了我国海洋鱼类摄食生态和食物网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渔业资源与环境专辑
    • 基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两岸渔业经济合作

      2011, 35(1):154-160. DOI: 10.3724/SP.J.1231.2011.17256

      摘要 (2544) HTML (0) PDF 1.04 M (2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归纳总结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和几个附件的内容,分析了ECFA生效之后,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清单对渔业动物产品进口的影响。研究认为,从台湾进口水产动物产品税率的降低和趋于零,无疑将大大提升台湾水产动物产品在大陆的竞争力;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台湾出口到大陆的水产动物产品数量将会大幅度提高。这种状况无疑是对大陆水产企业的一种挑战和冲击。只有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大陆的水产企业才能应对这种挑战,承受这种冲击。在服务贸易方面,如果台湾能够在大陆设立这些方面的企业,提供有关远洋渔业、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服务,必将推动我国大陆渔业技术的快速提升,促进渔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投资与经济合作方面,如果在ECFA的框架下,逐步减小双方投资的限制,从目前的侧重第一、第二产业的投资扩展到全方位的投资,涵盖水产苗种繁育、水产品加工、水产饲料、远洋渔业、休闲渔业、科技合作等领域,则必定促进大陆水产产业的整体提升,提高渔业经济的效益。作者对在ECFA框架下的渔业经济合作,从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休闲渔业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