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33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三角帆蚌稚蚌形态发育与生长特性

      2009, 33(4):604-609.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827) HTML (0) PDF 0.00 Byte (1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人工繁育现场,水温为26.5~32.0 ℃的条件下,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期结束至发育到呈三角形的稚蚌阶段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发现三角帆蚌稚蚌形态发育过程根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4个阶段。刚脱落的稚蚌平均壳长221.88 μm,此时帆没有形成,全高等于壳高;前4 d里稚蚌增厚显著,为贝壳增厚期。5 d后到第23天,壳顶开始突起,为壳顶突出期;此期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到15 d时,壳顶后端生长速度超过了前端。23 d后到第34 天,翼开始出现,为两翼形成期。34 d后到第60 天,帆开始形成,为帆生长期;此期全高和壳高的比例加大,壳顶不再是稚蚌的最高点。从第60天开始,外型与成体相似,稚蚌发育阶段完成。三角帆蚌稚蚌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壳顶位置的变化。对三角帆蚌稚蚌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壳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L=329.39e0.059tr=0.968),全高与壳长的关系式为H=0.776L-103.36(r=0.997)。

    • >综述
    • 水生生物的性选择

      2009, 33(4):704-712.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890) HTML (0) PDF 0.00 Byte (1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性选择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动力,在物种形成和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动物行为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水生生物中性选择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水生生物复杂的性选择行为,不仅体现在交配前选择,还体现在配子水平上的选择,同时,鱼类还有性角色反转等现象。性选择依据一定的内在生理生化机制发生,相关研究显示,性选择行为与基因决定的遗传因素和环境等非遗传因素有关。这些非遗传因素包括了雌雄个体所处的时间和空间因素、人类活动和其它诸如捕食者和“偷情者”等生物因素等等。水生生物的性选择研究侧重点集中在鱼类上,还有待更多的研究发现来揭示水生生物复杂的性选择行为及其机制。

    • >研究论文
    • 赤潮灾害对水产养殖业损失的分级评估

      2009, 33(4):610-616.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418) HTML (0) PDF 0.00 Byte (1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赤潮灾害损失的构成,建立了一套新的赤潮灾害对水产养殖业损失的评估方法,分别对养殖业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赤潮恢复费用等3个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对灾害评估时间要求的不同,将赤潮灾害对养殖业的经济损失评估由粗评到细评,由定性到定量划分为3个等级,即灾前损失预评估,灾时损失评估和灾后损失实评估。最后利用2005年6月发生在浙江南麂列岛赤潮造成水产养殖业灾害损失的实地调查资料,运用建立的分类分级标准进行灾害损失评估。结果表明,此次赤潮属于中型鱼毒赤潮,其直接经济损失为3 100万元,总损失为4 290万元。

    • 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2009, 33(4):617-623.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678) HTML (0) PDF 0.00 Byte (2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评估外来海洋物种入侵的风险,根据外来海洋物种入侵特点,在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和三角模糊数数值标度计算权重的方法,设计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利用该评估体系对7种(类)典型海洋外来种进行了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和对虾白斑病毒为极高风险等级;沙筛贝、米氏凯伦藻和帕金虫为高风险等级,罗非鱼为中风险等级;大菱鲆为低风险等级。由于传统层次分析法的“1~9标度”方法不能精确地反映人的实际思维,从而影响最终的判定结果,本评估体系借鉴了三角模糊数表示的改进方法来计算权重值,并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相对权重均进行了权重设计,得出的结果更加精确地反映了人的实际思维。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将为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 利用EST-SSR分子标记研究鲤的饲料转化率性状

      2009, 33(4):624-631.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517) HTML (0) PDF 0.00 Byte (19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饲料转化率是重要的经济性状,通过QTL定位获得的紧密连锁标记以及相关基因,是遗传育种的重要工具。本文利用70个鲤的EST-SSR,对鲤全同胞家系92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扫描,得到符合1∶1孟德尔分离类型的位点48个,3∶1孟德尔分离类型的位点22个。采用拟回交策略对符合1∶1分离的标记与鲤饲料转化率性状进行单标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LJE335、HLJE253、HLE547、HLJE92、HLJE203、HLJE231等6个标记与饲料转化率性状相关(P<0.05)。其中,HLJE547和HLJE203两个标记与饲料转化率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01),分别解释了表型变异的11.00%、11.00%。应用NCBI数据库,分别对与性状极显著相关的2个ESTSSR标记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标记HLJE547与斑马鱼基因组中编码ATPase, H+ transporting, lysosomal的核酸序列同源(同源性为74%),与斑马鱼编码的ATPase, H+ transporting, lysosomal的蛋白序列同源(同源性为92%)。推测ATPase可能通过影响鲤消化与吸收等生物学机制,从而影响鲤的饲料转化效率。

    • 大黄鱼四家系肌肉营养成分差异及品质选育分析

      2009, 33(4):632-638.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986) HTML (0) PDF 0.00 Byte (2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对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的岱衢洋家系、官井洋家系以及它们的正交和反交家系大黄鱼背肌肉进行了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分分析,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不同家系大黄鱼的品质。结果表明,四个家系之间大黄鱼蛋白质含量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脂肪含量反交家系与正交家系、岱衢洋家系和官井洋家系有显著差异,官井洋家系含量最高(13.51%),反交家系家系含量最低(10.59%);水份含量的变化与脂肪含量的变化成反比,反交家系水份含量与正交家系、岱衢洋家系和官井洋家系同样都有显著差异。岱衢洋家系、官井洋家系、正交家系和反交家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7.83%±1.19%、54.45%±1.01%、54.80%±2.97%和58.39%±0.71%,其中反交家系、岱衢洋家系总氨基酸含量同官井洋家系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0.08%±0.52%,28.05%±0.35%,28.40%±1.76%,29.97%±0.41%,其中岱衢洋家系、反交家系同官井洋家系都存在显著差异(〖WTBX〗P〖WTB1〗<0.05);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4.56%±0.26%,23.45%±0.24%,22.88%±0.61%,25.39%±0.11%,其中反交家系与其他三个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DHA所占比例以反交家系最高,且同其他三个家系存在显著差异(P<0.05),岱衢洋家系EPA(C20∶5)含量同正交家系存在显著差异(P<0.05)。

    • 异源精子诱导犬齿牙鲆雌核发育

      2009, 33(4):533-541.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897) HTML (0) PDF 0.00 Byte (2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冷冻保存的花鲈精子作为异源精子,采用紫外线(UV)对精子进行照射使其遗传物质失活,然后与卵子进行“授精”,可以刺激犬齿牙鲆鱼卵进行雌核发育,在受精后一定时间采用冷休克处理“授精”卵,抑制第二极体排出成功获得了犬齿牙鲆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实验表明:犬齿牙鲆同源精子经80 mJ/cm2 的紫外线照射可以完全失活,冻存花鲈精子经紫外线照射后也同样具有诱导犬齿牙鲆雌核发育的能力。无论同源精子还是异源精子,最佳诱导条件为在18 ℃条件下,精子经80 mJ/cm2的紫外线照射,受精后4~5 min将受精卵放在3 ℃海水中进行冷休克处理,持续时间为45 min,同源精子和异源精子二倍体诱导分别为32.66%±7.03%和28.00%±6.48%。采用形态学、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雌核发育鱼苗进行了分析,证明了雌核发育鱼苗为雌核发育二倍体。

    • n-3高不饱和脂肪酸对黑鲷幼鱼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2009, 33(4):639-649.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4572) HTML (0) PDF 0.00 Byte (2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n-3 HUFA(0.79%,0.83%,0.85%,0.88%,0.92%,0.94%;DHA/EPA=2.8/1)对黑鲷幼鱼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1)黑鲷幼鱼肝体指数(HSI)及腹脂率(IPF ratio)随饲料中n-3 HUF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于0.92%和0.94%组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脂肪细胞直径呈减小趋势,其中0.94%组显著小于0.85%组;肌肉脂肪含量受n-3 HUFA的影响显著,于0.88%组时达到最低。各组全鱼水份和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肌肉及腹腔脂肪组织饱和脂肪酸(∑SFA)和C16∶0含量均随饲料n-3 HUFA水平增加呈下降趋势,而∑n-3 HUFA呈显著上升趋势。各组织中DHA/EPA不受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增重率为参考指标,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黑鲷幼鱼[(8.08±0.09) g]获得最佳增重时对饲料中n-3 HUFA的需要量为0.87% DM;(2)黑鲷幼鱼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均在n-3 HUFA>0.92%时有显著下降(P<0.05);腹腔脂肪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均随饲料中n-3 HUFA的添加呈升高趋势(P<0.05),且高含量n-3 HUFA(0.94%)可使HSL活性增加近一倍。结果表明,饲料中n-3 HUFA通过同步调控脂肪合成与分解两个过程影响黑鲷幼鱼脂肪代谢。

    • 异源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后代的微卫星分析

      2009, 33(4):542-548.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567) HTML (0) PDF 0.00 Byte (1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紫外线遗传灭活的长牡蛎精子激活栉孔扇贝卵子,6-DMAP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获得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早期胚胎。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在11对栉孔扇贝和10对长牡蛎微卫星引物中共筛选出3对引物,可以同时在长牡蛎和栉孔扇贝基因组中获得稳定性,多态性较好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其中2对引物为栉孔扇贝引物。利用筛选出的3对通用微卫星引物对雌核发育后代进行检验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雌核发育个体基因完全来自于母本,后代中没有父本基因的表达;部分雌核发育后代在3个座位上发生了纯合,部分个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基因重组,3个座位上的重组率分别为40%、55%和35%。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证实,利用遗传失活的长牡蛎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是可行的,只进行一次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只能获得部分后代个体的基因纯合,但后代与母本具有较高的遗传同质性。

    • 中间球海胆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2009, 33(4):549-556.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4056) HTML (0) PDF 0.00 Byte (1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28对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中间球海胆的1个野生和1个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8个基因座中,共检测到91个等位基因,每个基因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2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均为3.071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231 9、2.227 1,平均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523 4、0.536 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86 8、0.499 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47 7、0.439 6,群体间的多态性差异不显著。2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58 7,遗传距离为0.276 2。经HardyWeinberg平衡的卡方检验,有50%的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通过F检验发现,两个群体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杂合子过剩状态。群体间发生分化程度很弱,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个体之间。

    • 两种盐度下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最适动植物蛋白比

      2009, 33(4):650-657. DOI: 123456

      摘要 (3384) HTML (0) PDF 0.00 Byte (1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度下(3和22),以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配制6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和肝胰腺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饲养试验为期40 d。结果显示:(1)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可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成活率、肝体指数、肥满度和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重率随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升高而升高,但当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升至29∶8时,增重率不再明显升高,其它指标均先随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升高至一定程度,而后则稍有下降;(2)盐度22组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和肥满度显著高于盐度3组对虾,肝体指数却显著低于盐度3组,不同的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3)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盐度和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成活率和肝体指数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盐度22下全动物蛋白饲料组、盐度22下全动物蛋白和动植物蛋白为29∶8的饲料组、盐度3下饲料动植物蛋白比为14∶23的饲料组中;(4)Broken-Line分析表明,3‰盐度下凡纳滨对虾最适饲料蛋白比为29.12∶7.79~30.29∶6.71,盐度22时为26.05∶10.95~29.03∶7.44。结果提示,饲料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会随配方中动植物蛋白配比而改变,且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对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配饵中适当的动植物蛋白比可以满足虾对各种氨基酸的适宜需求。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结合实际的养殖环境和饲料蛋白源种类,来设计适宜的实用饲料配方,这样才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 文蛤山东种群与江苏种群杂交及自繁子代的遗传差异分析

      2009, 33(4):557-564.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590) HTML (0) PDF 0.00 Byte (18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fAFLP技术研究了文蛤山东种群与江苏种群的杂交子代(SJ,JS)和自繁子代(SS,JJ)群体的遗传差异。3对荧光引物组合在4个F1群体96个个体中共扩增出255个位点,多态位点比例高达97.65%。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显示,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大小依次为SJ>SS>JS>JJ,而且两杂交组的变异度都大于自繁组,说明杂交增加了文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程度。fAFLP扩增位点分析表明,SJ和JS的显性基因频率有所增加,并且正、反杂交群体在遗传结构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偏母性特征。从群体间遗传相似性指数来看,JS与JJ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0.976 1),而与SS间的遗传相似性为0.945 0;SJ与SS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950 2,与JJ群体间为0.925 4;SJ群体与JS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小(0.907 5)。在依据群体间相对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树上,JS与JJ间的亲缘关系最近,首先聚在一起,SJ与SS间亲缘关系较近,也能聚为一支,但明显可以看出正交组合SJ与其它3个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远。综合分析表明,文蛤地理种群杂交增加了遗传多样性和变异度,正、反交群体在遗传结构上都明显地偏向母本,正交组合SJ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变异度最大,这与其在生长速度上表现出的杂种优势可能有直接关系。

    • 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摄食量、生长和肌肉成分的影响

      2009, 33(4):658-665.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471) HTML (0) PDF 0.00 Byte (2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凡纳滨对虾幼虾[体重(0.013 6±0.001 0) g]为试验对象,以鱼粉、豆粕、肉粉和花生粕为蛋白源配制对照饲料,用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配制3种与对照饲料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玉米蛋白粉用量为5%、10%和15%,分别替代鱼粉8.6%、17.2%和25.8%,饲喂凡纳滨对虾45 d,研究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摄食量、生长和肌肉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用量不超过10%,对凡纳滨对虾日均摄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2)5%玉米蛋白粉组的生长效果最好,其相对增重率、增长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2 542.8%、155.1%和1.58,前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后两者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10%玉米蛋白粉组虾的生长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15%组虾的生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对虾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对虾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的影响也不显著(P>0.05)。(4)玉米蛋白粉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适宜用量为10%。

    • 小球藻核rDNA ITS与叶绿体rbcL基因序列分析及应用

      2009, 33(4):565-571.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4698) HTML (0) PDF 0.00 Byte (2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核基因组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叶绿体rbcL基因对小球藻属(Chlorella)6株小球藻的种间和种内关系进行了分析。克隆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检索到的相关小球藻序列(ITS和rbcL序列各为15条)一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ITS序列长度在小球藻种内高度保守,在种间变异较大;而rbcL序列长度在种间和种内水平都高度保守。15株小球藻ITS序列间遗传距离在0.000~0.663之间;而15株小球藻rbcL序列间距离在0.000~0.216之间。6株实验藻中原始小球藻F2与蛋白核小球藻F5、F9近似种内关系;蛋白核小球藻820与普通小球藻Cvq亲缘关系极近;椭圆小球藻Ce与其它5株小球藻亲缘关系最远。研究表明将变异程度较高的核ITS序列与相对保守的叶绿体rbcL基因相结合可以用于小球藻系统发生分析和分子鉴定。

    • 近江牡蛎等3种贝类的脂类成分分析

      2009, 33(4):666-671.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691) HTML (0) PDF 0.00 Byte (20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3种贝类的脂类成分,以期为贝类的高值化加工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近江牡蛎、波纹巴菲蛤和马氏珠母贝中的脂质成分,分析脂质中的胆固醇和磷脂含量,采用液液萃取技术分离中性脂和极性脂,并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3种贝类的粗脂肪含量基本在1%左右;脂质成分中胆固醇含量在0.07~0.12 mg/g;脂质中磷脂含量在14%~34%,极性脂含量在27%~45%;脂质中EPA和DHA总含量在12%~22%,近江牡蛎和波纹巴菲蛤脂质中EPA含量高于DHA,而马氏珠母贝脂质中DHA含量高于EPA。

    • 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导日本鳗鲡精子发生和成熟的作用机制

      2009, 33(4):572-580.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675) HTML (0) PDF 0.00 Byte (2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兔抗血清对抗促黄体素生成素受体(LHR)或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CGR)和雄激素受体(AR)进行LHR和AR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以揭示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鲤脑垂体激素和hCG)诱发日本鳗鲡精子发生及其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经过注射激素处理后的实验组与注射前的对照组相比较,其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出现十分显著的变化。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激素处理前鳗鲡精巢处于精原细胞增殖期,而两种激素混合注射后第10天,实验组可见精小叶中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的数量显著的增加。注射后第35天,靠近生殖上皮除有少量精原细胞外,精小叶中有大量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和少数精子细胞以及管腔中存在少量精子。在注射后第83天,日本鳗鲡完成了精子发生和精巢发育成熟以及释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揭示,激素处理前,LH受体免疫活性分布在生殖上皮,显示强的免疫阳性反应;激素处理后,LH受体定位在Sertoli细胞和间质细胞以及精原细胞和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的胞膜上,均显示强的免疫阳性反应。激素处理前,雄激素受体定位在生殖上皮和早期生精细胞的胞膜上;激素处理后,AR则定位在这些生精细胞的核或胞质,而精子细胞和精子显示免疫阴性反应。这些结果首次证明了这两种激素诱导鳗鲡精子发生和成熟的作用机制是通过LH受体和雄激素受体的介导。

    • 不同水温下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2009, 33(4):672-678.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758) HTML (0) PDF 0.00 Byte (20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不同水温(18 ± 1) ℃和(28 ± 1) ℃下,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以20 mg/kg鱼体重连续口灌斑点叉尾鮰5 d,于停药后第1、3、5、7、9、12、15、24、30、40 天分别将斑点叉尾鮰处死后取肌肉(加皮)、肝脏、肾脏3种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斑点叉尾鮰组织中强力霉素。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消除速度与水温有密切关系,不同水温下相同组织,相同水温下不同组织中强力霉素的消除速率不同(P<0.05)。高水温时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消除快,表明水温对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物代谢有明显的影响,强力霉素残留的消除速度随水温降低而减慢;与其他组织相比,强力霉素在肝脏中的消除最慢。因此,若将肝脏作为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残留的靶组织计算休药期,在(18 ± 1) ℃和(28 ± 1) ℃时,按欧盟和中国规定的动物组织中强力霉素在肝脏中最高残留限量300 μg/kg计算,从食品安全角度来分析,建议休药期分别为55 d和30 d。若按强力霉素在可食组织肌肉(加皮)中最高残留限量300 μg/kg计算休药期,建议休药期分别为22 d和19 d。本研究旨为不同水温条件下制定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限量和休药期提供理论依据。

    • 豚鼠气单胞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2009, 33(4):679-684.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756) HTML (0) PDF 0.00 Byte (2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豚鼠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分泌细胞株,获取抗豚鼠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制备胶体金颗粒,选择直径20 nm的胶体金颗粒,标记抗豚鼠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并制备胶体金垫。将胶体金垫与喷涂有抗豚鼠气单胞菌兔多克隆抗体和羊抗鼠抗体的硝酸纤维素膜及样品吸收垫等组装成免疫层析试纸条,建立豚鼠气单胞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用灭活细菌与血清混合的模拟样本测定试纸条的特异性、灵敏度,结果显示,试纸条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鳗弧菌、溶藻弧菌、荧光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等13种常见病原菌没有交叉反应,与豚鼠气单胞菌显示特异性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106 CFU/mL,结果显示时间小于5 min。研制的豚鼠气单胞菌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高、适用于基层临床生产推广应用等优点。

    • 青石爬鮡血浆生化指标、血细胞分类与发生

      2009, 33(4):581-589.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4492) HTML (0) PDF 0.00 Byte (2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40尾野生青石爬鮡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血细胞分类与发生研究。测得血浆的总蛋白为(48.35±3.60) g/L,白蛋白为(8.73±0.54) g/L,球蛋白为(39.63±3.10) g/L,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为(0.22±0.01),甘油三酯为(5.05±2.14) mmol/L,总胆固醇为(16.66±3.64) 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为(1.01±0.43) mmol/L,葡萄糖为(5.27±2.43) mmol/L。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青石爬鮡血浆中总蛋白与球蛋白、甘油三酯与胆固醇较高,葡萄糖较低,具有活动量较大和冷水性鱼类的特点,主要利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能量。细胞学显示出其外周血液包含红细胞,核影,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血涂片计数为红细胞96.58%,其中成熟红细胞占65.92%,幼稚红细胞占30.66%。白细胞为3.42%,其中嗜中性粒细胞0.14%、单核细胞0.07%、淋巴细胞2.37%、血栓细胞0.85%。白细胞中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数量较多。原始血细胞主要在中肾和头肾中,在脾脏中也有部分原始白细胞,而肝脏和外周血液中未见原始血细胞。中肾和头肾是青石爬鮡的主要造血器官,其中红细胞主要由头肾产生,白细胞主要由中肾产生。脾脏亦产生少量白细胞。

    • 可食性狭鳕鱼皮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质

      2009, 33(4):685-691.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837) HTML (0) PDF 0.00 Byte (2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狭鳕鱼皮明胶可食性膜的性质,采用壳聚糖以不同比例与狭鳕鱼皮明胶共混,以改善狭鳕鱼皮明胶膜的性能。结果表明,狭鳕鱼皮明胶具有很好的成膜性,但其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较低。壳聚糖与鱼皮明胶混合后相容性较好,复合膜的透光率达88%以上。鱼皮明胶中分别加入80%壳聚糖和60%壳聚糖后,膜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提高82.5%和330%,热变性温度提高10 ℃。壳聚糖使鱼皮明胶膜水溶性和水蒸气透过系数急剧降低,但吸湿性略有升高。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狭鳕鱼皮明胶与壳聚糖并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通过化学结合生成了新的大分子化合物,可以制备稳定的复合膜。

    • 锯缘青蟹凝集素的提取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2009, 33(4):590-596.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572) HTML (0) PDF 0.00 Byte (2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凝集素是无脊椎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份,可凝集外来病原菌、进行非己识别、调理和介导血细胞吞噬。开展了锯缘青蟹血清凝集素的提取、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凝集素定位研究,以N-乙酰基葡萄糖胺(N-Acetyl-D-glucosamine,GlcNac)为配基制备了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可选择性结合青蟹血清凝集素;青蟹血清通过亲和层析柱后,以0.45 mol/L NaCl洗脱,得到有较高凝集活性的单一洗脱峰,该洗脱峰凝集素比活为血清凝集活性的32.6倍,SDSPAGE显示存在87 ku和79 ku主要蛋白成分;以纯化青蟹凝集素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单抗筛选获得BF82等7株可稳定分泌抗凝集素单抗的小鼠杂交瘤细胞株,单抗腹水的ELISA效价为1∶104~1∶105;单抗可特异性抑制青蟹凝集素的血凝,血凝抑制效价为1∶32~1∶64,亚型鉴定表明7株单抗均为IgG1型,免疫印迹表明单抗可特异性结合87 ku、79 ku蛋白;采用凝集素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了青蟹血淋巴细胞染色,结果显示凝集素主要分布于颗粒细胞的细胞质颗粒和透明细胞的细胞膜上。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测量联用初探鲢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2009, 33(4):692-696.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645) HTML (0) PDF 0.00 Byte (25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鲢肉挥发性气味特征物质,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和浓缩了鲢肉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以及气相色谱〖CD*7/9〗嗅觉测量法对气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及气味特征的评价。由8人组成的评价小组通过检测频率法进行嗅觉测量。结果表明,经GCMS分析鉴定得到了29种挥发性气味物质,主要是一些羰基类和醇类化合物,占了总挥发性物质的88%。通过检测频率分析法鉴定出12种化合物具有气味特征,表现为鱼腥、金属、青草、油脂氧化、蘑菇等特征。另外有4种未知物也显示了较强的风味特性,它们协同作用构成了鲢的特殊气味。

    • 大口黑鲈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2009, 33(4):597-603.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4142) HTML (0) PDF 0.00 Byte (20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大口黑鲈全长、体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重共 10个性状进行测定,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与体长存在显著共线性的全长、体高、头长,尾柄高及回归方程中不显著的吻长和尾柄长,计算以体宽、体长、眼间距 3个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重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分析大口黑鲈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3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0.942,0.979,0.928)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中,3个形态性状对体重的通径系数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它们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其中体宽(P4=0.599)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指数R2=0.980 ,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重为依变量(Y),体宽(X4)、体长(X2)和眼间距(X5)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LgY=1.065 + 0.765 LgX2+1.441 LgX4+0.543 LgX5。以上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效果相关数据的获得为大口黑鲈选育测量指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分隔式桁拖网分隔装置的分隔效率模型

      2009, 33(4):697-703.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3217) HTML (0) PDF 0.00 Byte (16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种类选择性研究是减轻拖网渔业兼捕和抛弃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参数化的模型实现拖网渔具选择性装置渔获性能的解析,不仅有利于装置性能的评价和比较,而且对于优化选择性装置结构、提高装置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SELECT模型原理,认为渔获对象接触分隔装置的概率与个体尺寸有关,并使用S型曲线(Logistic曲线)表示接触概率曲线,结合分隔装置的选择曲线,为评价桁拖网分隔装置的分隔效率建立了模型。模型对分隔式桁拖网渔具(60 mm分隔网片)捕获的哈氏仿对虾和短吻舌鳎的渔获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分析分隔网片的分隔效率。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认为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性,且模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简化;将捕捞对象的接触概率独立于选择性装置选择性能的做法,对于研究网具内捕捞对象行为特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