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28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池养鲻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

      2004, 28(4).

      摘要 (1805) HTML (0) PDF 0.00 Byte (1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卵巢切片的组织学分析揭示,幼鲻在土池养殖3个月后可见线状卵巢,大约5个月后卵原细胞进入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的双线期转变为早期初级卵母细胞.接着卵母细胞生发泡(核)和胞质体积增加,核质比从3.5:1减少至2:1.此后卵巢中卵母细胞停滞发育持续至养殖的第3年.在第3年卵巢切片看出卵母细胞进人脂肪泡时相,在第3年秋季进入卵黄发生时相.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卵母细胞仅能发育到卵黄发生后期,即卵母细胞胞质充满卵黄颗粒,生发泡居中而不移位.这些结果对于用人工养殖鲻为亲鱼开展人工繁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并讨论了卵子发生6个时相的生物学特点及其重要的细胞器在卵黄发生中可能的生理作用.

    • 罗氏沼虾浙江养殖群体与缅甸自然群体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2004, 28(4).

      摘要 (1963) HTML (0) PDF 0.00 Byte (1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浙江省罗氏沼虾养殖群体和新引进的缅甸自然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从分子水平了解罗氏沼虾的种群遗传多样性背景及与引种的关系.采用经筛选的22个10bp的随机引物对罗氏沼虾两群体各20尾进行群体RAPD分析.22个引物共检测到139个位点.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30.22%,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2646,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780,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共享度为0.9353,遗传距离为0.0647;自然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33.81%,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888和0.0940,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共享度为0.9201,遗传距离为0.0799;两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845.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养殖群体要高.利用随机引物S9和S52,在罗氏沼虾两群体间扩增出2条稳定、明显的群体间特异性标记带.

    • 剑尾鱼RW-H近交系的遗传结构分析

      2004, 28(4).

      摘要 (1500) HTML (0) PDF 0.00 Byte (1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筛选31条随机引物对剑尾鱼的第8代近交RW-H系A、B、C 3窝共11尾剑尾鱼个体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计算近交系个体间及不同窝间的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结果筛选的31条引物共扩增出383条带,扩增片段的大小在0.2~3kb.其中多态性带30条,多态性带频率在0~58.33%,平均为7.83%.近交系剑尾鱼不同个体拥有相同条带的比率较高.计算得到近交系的平均相似系数(S)为0.9829(0.9716~0.9960),平均等位基因频率(q)为0.8692,最低平均杂合率(H)为0.1308.同时,用5个微卫星标记对非选育剑尾鱼和近交系RW-H系的基因组进行分析,检测等位基因的个数和大小,结果5个微卫星座位在非选育剑尾鱼中显示为多态,而在近交系RW-H系除1个位点出现等位基因外,其余均为纯合子,计算得到近交系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345,两种方法均证明近交RW-H系第8代剑尾鱼有较高的遗传纯合度.

    • 3个水域黄鳍鲷线粒体DNA D-loop基因序列多态性研究

      2004, 28(4).

      摘要 (1661) HTML (0) PDF 0.00 Byte (1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PCR技术扩增海南海口市、福建厦门市和广东珠海市3个地理群体海捕黄鳍鲷线粒体D-loop基因片段,测定了该基因片段580bp序列.结果发现,3个地理群体内和群体间都存在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共检测到33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5.7%),24个个体具有22种单倍型(haPlotype).UPGMA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海南群体内所有的单倍型聚成一支,福建与广东的单倍型混杂在一起,聚成一支.从序列差异的分析中得出,海南群体与福建和广东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福建群体和广东群体亲缘关系较近.

    • 企鹅珍珠贝同工酶酶谱特征及其遗传分析

      2004, 28(4).

      摘要 (1681) HTML (0) PDF 0.00 Byte (1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垂直板状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离技术,对企鹅珍珠贝闭壳肌、外套膜、鳃、消化盲囊、足组织的SOD、EST、LDH、G6PDH、MDH、ME 6种同工酶酶谱特征及其遗传控制进行了研究.6种同工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的差异,同工酶分析共检测到18个位点,其中有16个位点具多态性,群体中,多态位点比例为88.8%,平均杂合度为0.396?0.029.有13个多态位点上的基因型频率与Hardy-Weinberg定律相符(P>0.05),位点Ldh-1、Ldh-2、Sod-2极显著偏离该平衡(P<0.01).在G6pdh-1位点发现较高频率的无效等位基因.

    • 东海北部鱼类组成特征分析

      2004, 28(4).

      摘要 (1797) HTML (0) PDF 0.00 Byte (1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997-2000年东海北部(29?30′~33?00′N,122?30′~128?00′E)四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资料,选取生物量占总生物量90%的前27种鱼类,运用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分析法,研究了东海北部鱼类组成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显示东海北部鱼类组成可分为三个群聚类型,即近海群聚、较深海域群聚和外海群聚.近海群聚的主要种类有凤鲚(Coilia mystu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黄鲫(Setipinna taty)等;较深海域群聚的主要种类有鳀(Engraulis japonicus)、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鳄齿鱼(Champsodon capensis)、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等;而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黄鲷(Taius tumifrons)、水珍鱼(Argentina kgoshimae)、日本海鲂(Zeus fober)、绿鳍马面纯(Thamnaconus septemtrionalis)等为外海群聚的主要种类.同时分析了水深、底层温度、底层盐度等环境因子与鱼类群聚的关系,表明影响鱼类群聚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水深、底层盐度.不同群聚间的种类分布是重叠交错的,并没有明显的群聚边界,但密集分布海域各异,不同群聚的种类组成在不同季节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其种类组成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 南海北部主要捕捞种类最适开捕规格研究

      2004, 28(4).

      摘要 (1707) HTML (0) PDF 0.00 Byte (2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南海水产研究所使用elefan技术基于体长数据求得的南海北部50种主要捕捞种类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以Beverton-Holt模型计算最适开捕年龄后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计算其相应开捕体长,再参考实际调查最小性成熟体长、临界体长、拐点体长和Froese-Binohlan经验公式计算的初次性成熟体长范围等数据确定最适开捕规格;部份分海区研究的种类先确定同一种类于各海区的最适开捕规格,再考虑不同海区的适用性确定其在南海北部的最适开捕规格.本文研究了南海北部50种主要捕捞种类的最适开捕规格,结果表明,所求得的最适开捕规格比原广东、广西、福建"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实施细则暂行规定"的开捕规格都大;建议选择19种在以往的生产中和历次调查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产量较高的主要捕捞种类作为南海北部实行开捕规格保护幼鱼幼虾措施的指标种,并提出开捕规格的随机抽样检查方法.

    • 春季东海南部海域幼鱼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2004, 28(4).

      摘要 (1707) HTML (0) PDF 0.00 Byte (1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1998年春季东海南部海域调查的各站稚幼鱼资料,进行了鉴定分类,并结合海洋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该海域获取的稚幼鱼有43种,隶属于8目、26科、27属,其中,底层鱼类有16科、24属、25种;中上层鱼类有8科、13属、18种.调查发现,稚幼鱼分布区与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高区基本相吻合.稚幼鱼分布比较集中的有3个区域:Ⅰ区在浙江沿岸水和台湾暖流水的交汇处,表层水温在16~18℃;Ⅱ区在浙闽沿岸水与台湾暖流水交汇处偏暖水一侧,表层水温在22~25℃;Ⅲ区在东海暖水与黑潮表层水交汇处偏暖水一侧,表层水温在22~25℃.从调查分析资料来看,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可能是一个多种鱼类的产卵场.

    • 坛紫菜体细胞单克隆叶状体途径及海上养殖

      2004, 28(4).

      摘要 (1916) HTML (0) PDF 0.00 Byte (1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海螺酶酶解坛紫菜叶状体制备游离的营养细胞,在显微镜下挑选出单个细胞放入96孔板,在20℃,1500~2000 lx,12D:12L条件下进行隔离培养.一部分细胞直接发育形成了叶状体:一种途径是单个细胞通过典型的两级分裂发育成叶状体,也有一些单细胞先形成叶片状的细胞团,然后在细胞团一端形成假根;另一种途径是部分单细胞先形成"愈伤组织",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放散出类似"孢子"的细胞,其中部分"孢子"发育成叶状体.由单细胞克隆培养获得的叶状体经组织培养形成纯合丝状体,这种纯系丝状体扩大培养后转入传统的育苗途径下海养殖.纯系在苗网附着率、叶片质量和性成熟时间等经济性状方面比未经选育的普通种有优势.

    • Ca^2+、Mg^2+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2004, 28(4).

      摘要 (1670) HTML (0) PDF 0.00 Byte (1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和正交设计法,研究水环境中Ca2 、Mg2 、Ca2 Mg2 总量及Ca2 /Mg2 比值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凡纳滨对虾48h的Ca2 的LC50为407.38mg?L-1、Mg2 的LC50为741.31mg?L-1.(2)在Ca2 /Mg2 比值为1:10时,对凡纳滨对虾生存没有影响;(3)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与Ca2 浓度有密切关系,其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在Ca2 /Mg2 比值为1:3时,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存活率随着Ca2 Mg2 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但达到一定质量浓度后,又随着Ca2 Mg2 质量浓度的继续增加而下降.

    • 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接种商品硝化菌的试验研究

      2004, 28(4).

      摘要 (1680) HTML (0) PDF 0.00 Byte (1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与接种成熟滤料等方法相比,利用商品硝化菌接种生物滤器来源广泛,操作简便.本文使用一种商业上已取得一定成功的商品硝化菌液接种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试验模型的生物滤器.试验开始时定期接入20mL菌液(细菌含量1.5?1010CFU?mL-1)以处理400g饲料产生的4.27mg?L-1氨氮(TAN),12d后TAN浓度低于0.05mg?L-1,20d后NO2--N浓度降至同样水平.在为期30d的检验期中,系统内养殖2.15kg?m-3淡水白鲳,日喂饲率2%.期间养殖池TAN最大值0.465mg?L-1,最小值0.393mg?L-1,平均值0.427?0.019mg?L-1;NO2--N最大值0.062mg?L-1,最小值0.038mg?L-1,平均值0.052?0.007mg?L-1;EC呈线性上升状态,每周增加32.8μs?cm-1;而pH呈线性下降,每周降低0.24.系统结束时生物滤器含细菌8.65?106CFU?mL-1,水质除TP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我国淡水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在2.1%~1.4%的日喂饲率下淡水白鲳日增重为1.91g,饲料系数1.164.

    • 大菱鲆幼鱼的蛋白质与能量需求

      2004, 28(4).

      摘要 (1549) HTML (0) PDF 0.00 Byte (1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适宜的能蛋比,既有利于能量的利用,又有利于蛋白质的利用,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设计4个蛋白质含量梯度和4个能量梯度的16组饲料,试验证明,蛋白质含量大于42%、能蛋比小于115,鱼体日增重率明显增大,饲料系数明显降低,表现出较高的饲料效率,本研究认为大菱鲆幼鱼配合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42%~45%、适宜的能蛋比为92.7~102.5.

    • 对虾白斑病围栏封闭预防技术

      2004, 28(4).

      摘要 (1753) HTML (0) PDF 0.00 Byte (1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虾白斑病的围栏封闭预防技术"是一项针对沿海低位池塘、以切断传染病源为主旨、以设置防蟹围栏为特色的对虾白斑病综合预防技术.其主要措施为:首先在贮水(兼水处理)池和养殖池周围设置防蟹围栏,将该等池塘封闭起来,使杂蟹不会从陆地侵人池内;然后通过60目滤网进水,并用敌百虫或敌杀死处理上述两种池塘,杀灭以蟹类为主的一切甲壳动物;解毒后,放养经检测不带白斑症病毒的虾苗;采取封闭式养殖,养殖期中只向养殖池加水以补充渗漏和蒸发的水损失;加水时,先将海水在贮水池中用药物处理,杀灭其中的传染该病的媒介生物(主要是桡足类),药物解毒后再注入养殖池.此外,作为辅助措施,在养殖期中从多方面尽量保证虾池中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该技术已经过预备研究、实验研究和扩大试验等阶段,均证明效果良好.已扩大试验了近33.33bm2(其中实际养虾池约17.33bm2),成功率达96%左右.

    • 青虾“红体病”组织病理学观察

      2004, 28(4).

      摘要 (1822) HTML (0) PDF 0.00 Byte (1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连续切片的方法对患有红体病的青虾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患病青虾鳃部、肌肉组织和肝胰腺部位病症比较明显,不同患病阶段组织变形差异显著.鳃片细胞在患病初期表现为胞质收缩,后期则细胞膨胀破裂,细胞内物质外溢,细胞边缘界限不完整;肌肉组织在后期出现肌纤维束之间间隙,且部分肌纤维有断裂的现象;中期肝小叶间隔出现空隙和腺细胞变形,在后期则表现为小叶溃烂.造成青虾因红体病死亡的原因,初期主要是因为鳃片的组织病变导致呼吸困难,进而造成青虾生理异常;后期主要是因为肝胰脏的溃烂造成消化功能全面丧失.

    • 渔具模型空间形状的计测方法

      2004, 28(4).

      摘要 (1759) HTML (0) PDF 0.00 Byte (1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便于对渔具作业形状的数值计算结果的精度评价提供更详细的实验验证数据,提出了利用2台数码摄像机同时从实验水槽的下方和侧面立体拍摄渔具模型展开形状的实验方法和通过图像解析装置及软件读取各节点的位置坐标并进行误差修正的解析方法.利用本方法得到的一系列节点位置坐标和自行编制的计算机绘图程序,不仅可以方便地进行水流中渔具模型的二维或三维展开形状的虚拟呈现,而且还可以任意地将图形进行旋转、放大和缩小,以对渔具展开形状的各个局部进行比实际模型试验更为详细的观察和比较.通过对实验例的比较和分析,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实用性.

    • >综述
    • 鱼类精氨酸需求研究进展

      2004, 28(4).

      摘要 (1801) HTML (0) PDF 0.00 Byte (1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精氨酸是迄今研究的所有鱼类的必需氨基酸.近年来,在确定鱼类精氨酸需要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而,仍然有许多养殖鱼类对精氨酸的需求有待研究.在已有的报道中,鱼类精氨酸需求存在种内和种间差异,而且这种差异较大.这篇论文综述了鱼类精氨酸需求的研究进展,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鱼类对精氨酸的需要量,饲料中精氨酸含量对鱼类的影响,影响鱼类精氨酸需要量的因素,评价鱼类精氨酸需要量所采用的指标以及精氨酸和赖氨酸之间的相互关系.

    • 海洋鱼类的转换效率及其影响因子

      2004, 28(4).

      摘要 (1642) HTML (0) PDF 0.00 Byte (1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简报
    • 日本对虾虾苗对若干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研究

      2004, 28(4).

      摘要 (1689) HTML (0) PDF 0.00 Byte (1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日本对虾的养殖业发展历史并不长,有关日本对虾虾苗对环境因子适应性的研究报道较为有限.在育苗和养殖中,环境因子直接影响虾苗成活率和生产效益.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参考有限的相关资料,自己设计实验,在实验室利用人工模拟水域环境条件下,就日本对虾虾苗对若干环境因子(如光照强度、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等)进行适应性研究,揭示其适应性规律,为日本对虾虾苗培育和养殖生产技术提供粗浅的参考依据.

    • 羊栖菜和裙带菜中抗凝血活性物质的初步筛选

      2004, 28(4).

      摘要 (1633) HTML (0) PDF 0.00 Byte (1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不同生长阶段微绿球藻的营养价值

      2004, 28(4).

      摘要 (1759) HTML (0) PDF 0.00 Byte (1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