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第25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利用AFLP指纹技术研究中国沿海真鲷群体的遗传变异和趋异

      2001, 25(4).

      摘要 (3765) HTML (0) PDF 0.00 Byte (1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AFLP指纹技术对中国沿海真鲷群体进行遗传变异和趋异分析,使用了6对张物:E-ACC/M-CAT、E-AGG/M-CIG、E-AGG/M-CTT、E-AAC/M-CTA、E-ACA/M-CIG、E-AAC/M-CAA,在威海、厦门和北部湾海区三个野生群体共42个体中检出了646个扩增位点(片段大小50~400bp),其中70%位点在群体内或群体问呈现多态.三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变化在58.4%~64.0%,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在0.8425~0.8200,以威海群体的遗传变异最大,北部湾群体的最小.三群体问遗传距离和UPGMA谱系图显示,厦门海区与北部湾的真鲷差异较小,可以认为是同一个亚种群的不同群体,黄海真鲷与前二个群体差异比较大,属于另一个不同的亚种群.

    • 栉江珧消化系统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的研究

      2001, 25(4).

      摘要 (1726) HTML (0) PDF 0.00 Byte (1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栉江Zhao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栉江Zhao消化管的粘膜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唇瓣、中肠和上行肠的上皮层还有嗜酸性粒分泌细胞,消化盲囊的腺上皮由分泌细胞和消化(吸收)细胞组成。皮下结缔组织中富含血腔隙、结缔组织和血腔隙中有“颗粒细胞”。食道、胃、中肠、晶杆囊及消化盲囊能分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结缔组织,“颗粒细胞”也参与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唇瓣、食道、晶杆囊和中肠的上皮细胞及结组织中的“颗粒细胞”内含铁、结缔组织中含钙。

    • 海水中几种金属离子对中国对虾幼体_省略_内碱性磷酸酶和ATPase的影响

      2001, 25(4).

      摘要 (1838) HTML (0) PDF 0.00 Byte (1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向经过螯合剂Cephlex 100处理的海水中添加金属离子,进行培养中国对虾糠虾幼体和仔虾幼体,观察金属离子对变态发育及其体内碱性磷酸酶和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海水中Cu2+、Co2 、Mn2 浓度分别为40、40、20μg·L-时明显激活糠虾幼体体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但大于此浓度时则使该酶活性降低;Cu2 低浓度时能够提高仔虾体内碱性磷酸酶和ATPase的活性,浓度在40μg·L-1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达到最高,在40~80μg·L-1浓度范围内ATPase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较高浓度则抑制两种酶的活性.Co2 在20μg·L-1时明显提高两种酶的活性.而Ni2 只使两种酶活性降低.鉴于碱性磷酸酶和ATPase与生长发育直接相关,金属离子对对虾幼体生长的影响与对两种酶活性的影响基本致,因此体内这两种酶活性的高低可作为判别环境因素是否适合对虾幼体生存的指标.

    • 中国对虾肝胰腺_卵巢及血淋巴中的_省略_雌二醇含量的生殖周期变化

      2001, 25(4).

      摘要 (1792) HTML (0) PDF 0.00 Byte (2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次证实了孕酮和雌二醇这两种类固醇激素在中国对虾体内的存在.在性腺未发育阶段,肝胰腺、卵巢和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均很低氐,难以检测到.而在卵黄发生前期(核仁周边期),三种组织中孕酮和雌二醇含量迅速上升,卵巢的雌二醇含量达到高峰(450.1±86.7).进入初级卵黄发生阶段,三种组织中,两种激素均具较高含量,卵巢和肝胰腺的孕酮含量(分别为1975 1±175.2和902.6±130.5pg/g)以及血淋巴中的雌二醇含量(451.3±73.7)达到高峰.到了次级卵黄发生阶段,孕酮和雌二醇的含量迅速下降,肝胰腺等组织中儿乎检测不到.对虾性腺指数(GSl)的增长既显著且有规律性,每一期增长幅度都达到或超过l00%.肝胰腺指数(HSI)从性腺未发育期(3.4±04)到卵黄发生前期(4.9±0 7)以及从卵黄发生前期到初级卵H黄发生期(6.3±1.0)有显著的增长,而从初级卵黄发生期到次级卵黄发生期HSI增长不显著(6.7±1.2).肝胰腺指数的增长与两种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变化具相似的趋势.上述结果显示,孕酮和雌二醇可能具有刺激和凋控中国对虾性腺发育的作用,肝胰腺可能是卵黄蛋白原的合成场所.

    • 团头鲂良种雌核发育群体的建立及其遗传变异

      2001, 25(4).

      摘要 (1973) HTML (0) PDF 0.00 Byte (1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巩固经15年选育而成的团头鲂良种-浦江一号的成果,并建立纯系以供进一步研究和开发,1999年和2000年,先后对团头鲂选育系三龄鱼(F5)和二龄鱼(F6)进行了雌核发育(抑制第二次成熟分裂)研究.利用UV照射遗传失活的鲤鱼精子诱导,采用冷休克方法,抑制团头鲂第二极体排出;探索了适合团头鲂二龄及三龄鱼卵的休克温度、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问,结果发现:二龄鱼和三龄鱼诱导起始时间均在受精后3min效果最好,而在休克温度和持续时间上稍有差异,其中三龄鱼在0~2℃冷休克处理30min、二龄鱼在4~6℃冷休克处理20min效果较佳.2年期间,建立了源于选育系3尾雌亲鱼的3个雌核发育群体,共获得正常的雌核发育鱼后代1000余尾.RAPD分析发现,选育系群体具有引物S8扩增的1100bp条带,而雌核发育群体具有引物S18扩增的860bp条带;雌核发育群体内遗传相似度显著高于选育系群体,其遗传距离仅为选育系群体内遗传距离的54%.

    • 东海鳓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2001, 25(4).

      摘要 (1972) HTML (0) PDF 0.00 Byte (1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于光镜下对东海鳓卵巢切片作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5月-7月为东海鳓的繁殖期,其卵巢有Ⅳ期、V期、Ⅵ-Ⅳ'期和V'期;8月-9月鳓卵巢处在产后休整阶段;10月~翌年2月为越冬Ⅱ期卵巢;3月-4月卵巢处在产前发育阶段.在小生长期,卵核的体积较核质的体积增大快,核质比大,大生长期,随着卵黄物质的积累,卵母细胞体积快速增加,核质比下降.在鳓卵母细胞发育中,曾见有两层卵膜结构,但接近成熟的卵母细胞仅有一层卵膜.东海鳓的产卵方式为短期分批产卵类型.在一个生殖周期内,一般产卵2次.

    • 莱州湾小型鳀鲱鱼类的生物学特征

      2001, 25(4).

      摘要 (1688) HTML (0) PDF 0.00 Byte (1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莱州湾调查资料为基础较系统地报告了青鳞小沙丁、斑Ji、日本Ti、赤鼻LingTi、黄鲫等5种小型Ti鲱鱼类的渔获体长、体重与年龄组成、生长特性,繁殖期与繁殖力以及饵料食性等学特征。文中还就上述鱼种在地域性渔业上的重要意义。种间更替进行了讨论。并对资源保护与管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摄食的研究

      2001, 25(4).

      摘要 (1745) HTML (0) PDF 0.00 Byte (2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龙虾叶状幼体孵出后1~2h就开始摄食,其适宜的开口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叶状幼体Ⅱ、Ⅲ、Ⅳ期摄食卤虫无节幼体后的变态率分别为80%、40%和32.5%.卤虫幼体和贻贝卵巢混合投喂.可提高叶状幼体的存活率.叶状幼体对不同饵料具有选择性,昼夜均可摄食,没有明显的摄食节律性;光照和黑暗对叶状幼体的摄食和存活没有影响.在适宜的卤虫无节幼体密度下,叶状幼体5~9min就可饱食,然后经过45~90min消化完毕;初孵叶状幼体对不同大小的卤虫无节幼体(349.5~604.9μm)的摄食没有明显差异.本试验可为开展中国龙虾的人工育苗积累资料.

    • 光照强度对九孔鲍幼虫及幼鲍生长存活的影响

      2001, 25(4).

      摘要 (1888) HTML (0) PDF 0.00 Byte (17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自然光周期下,分别在高温长光照和低温短光照的两个季节,采用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进行对九孔鲍幼虫及幼鲍50d左右培育的小型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附着基上摄食微藻的幼虫及幼鲍生长和存活等有重要的影响;对幼虫及幼鲍最适宜的光照强度,在高温长光照下为700~1200lx,在低温短光照下为1300~2000lx.选用适宜的光照强度在高温长光照和低温短光照下先后进行了3次批量育苗试验,获得了与小型试验相同的结果.

    • 净化养殖水体疫源生态模式及经济分析

      2001, 25(4).

      摘要 (1634) HTML (0) PDF 0.00 Byte (1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叙述了青蛙、克氏原螯虾、乌龟、河蟹、黄鳝和泥鳅对钉螺和蚊幼的摄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它们每天摄食多少顺序为:对钉螺,克氏原螯虾>乌龟>河蟹>青蛙;对蚊幼,乌龟>克氏原螯虾>泥鳅>黄鳝或青蛙>河蟹.在疫区对金钱蟹和克氏原螯虾进行摄食钉螺的定性观察发现:在放养了实验动物的生态小区内,钉螺种群数量明显减少.通过本实验和近8年来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四种水生动植物净化疫水的生态经济模式:1)芋、蛙、鳝、鳅、蚓、菜;2)莲、菜、龟或鳖、鳝、鳅;3)莲藕、河蟹、泥鳅;4)芦苇或荻、克氏原螯虾或沼虾、泥鳅.

    •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内盐酸环丙沙星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

      2001, 25(4).

      摘要 (1676) HTML (0) PDF 0.00 Byte (1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建立了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内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法采用肌肉注射的给药方法,给药剂量为8.17±0.56mg·kg-1和6.25±0.85mg·kg-1.血淋巴从心区抽取.经各种抗凝方法的比较,认为等量的ACD与等量的血淋巴混合,可得到持久的抗凝效果.血淋巴样经甲醇去蛋白,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上HPLC.色谱柱,RP-ODS-5μl50×4.6mm;流动相,甲醇-磷酸缓冲液-四丁基溴化铵=250:750:20(v/v/v);流速,l mL·min-1;进样量,2μL;检测波长,280nm.研究表明,本法线性关系与重复性良好;雌、雄蟹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8±3.43%和99.11±8.20%;日间精密度、平均提取精密度分别为1.19±0.92%、1.55±0.01%.用该方法对肌肉注射给药后48h内中华绒螫蟹雄蟹血淋巴中的盐酸环丙沙垡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揭示出由37.13±0.08μg·mL-1降至5.96±0.18μg·mL-1的代谢规律.

    • 褐藻酸降解菌诱发海带病烂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2001, 25(4).

      摘要 (1856) HTML (0) PDF 0.00 Byte (1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进行人为感染,经培养使其产生烂斑,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观察表明:1、褐藻酸降解菌首先侵入内皮层,然后再逐渐侵入到外皮层、髓部和表皮,最终导致海带病烂。2.感染后内皮层伤害最重,其次是外皮层和髓部,表皮的伤害最轻。3、侵染海皮层的细胞中,有大量颗粒状储藏物质,其直径范围在1.5-4.0μm之间,平均直径为2.7μm。形状为椭圆或圆形。

    • 中国对虾血淋巴抗凝剂的筛选

      2001, 25(4).

      摘要 (1874) HTML (0) PDF 0.00 Byte (1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中国对虾血细胞电镜照片中血细胞整体形态和细胞器、细胞核的变化,研究对虾抗凝剂成分配比.初步确认了一种理想的抗凝剂配方NaCl450mM、KCl 10mM、EDTA.Na210mM、HEPES 10mM(pH 7.45).它能够良好的保持细胞的整体形态以及细胞器、细胞核的形态.

    • 鲻在冷冻过程中蛋白质的变性

      2001, 25(4).

      摘要 (1815) HTML (0) PDF 0.00 Byte (1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研究鲻在冷冻过程中Ca2-ATPase的活性、挥发性盐基氮和凝胶强度的变化,为鲻鱼的冷冻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抗冻剂能有效地抑制鲻鱼在冷冻过程中Ca2+-ATPase活性的下降,同时能提高鲻鱼糜的凝胶强度且防止鲻鱼糜在冷冻过程中凝胶强度的下降.抗冻剂在鲻鱼冷冻加工中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

    • 海洋渔业电子地图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2001, 25(4).

      摘要 (1674) HTML (0) PDF 0.00 Byte (1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系统地介绍了海洋渔业电子地图系统软件EA2000的数据模型和主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EA2000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紧密的矢栅数据接口,以及图层-地图-图集一体化数据组织管理方法,该软件具有开放的数据输入接口,图层创作的自动化和动态交互式编辑,双向查询检索,缩放漫游与多级比例尺联动显示,动态显示,对象信息自动显示,地理信息系统渔船动态监控管理,多媒体信息插入管理,互操作等功能。

    • >综述
    • 水产动物B族维生素营养研究方法进展

      2001, 25(4).

      摘要 (1635) HTML (0) PDF 0.00 Byte (1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B族维生素是一类具有辅酶功能的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硫胺素(B1)、核黄素(B2)、泛酸(B3)、尼克酸和尼克酰胺(B5)、吡哆醇(B6)、生物素(B7)、叶酸(B11)及钴胺素(B12),它们在动物营养中起重要作用,随着水产养殖的兴起,对水产动物B族维生素的营养生理及需要量等的研究也发展迅速.近年来,人们对水产动物B族维生素营养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找到了一些反映维生素营养状况的生化指标,并结合对生长和缺乏症的观察,确定了一些水产动物B族维生素的需要量.总结这些研究方法,特别是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维生素营养状况的生化指标,对今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甲壳动物幼体蜕皮的调控

      2001, 25(4).

      摘要 (1804) HTML (0) PDF 0.00 Byte (1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