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第24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毛嵌线螺生殖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2000, 24(5).

      摘要 (1608) HTML (0) PDF 0.00 Byte (1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毛嵌线螺雌雄异体。其雄性生殖包括精巢、贮精巢、输精管、前列腺、导精沟和阴茎;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蛋白腺、受精囊、卵囊腺、交合囊和外生殖孔。前列腺、导精沟和阴茎中的精子输送通道均为开放型的管道。毛嵌线螺的精子包括具有“9+2”微管结构的头部和尾部。雄性个体右触角后的阴茎是从形态上区分雌雄个体的主要标志。

    • 圆背角无齿蚌损伤后血细胞的吞噬活性

      2000, 24(5).

      摘要 (1900) HTML (0) PDF 0.00 Byte (1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模拟人工育珠手术对圆背角无齿蚌外套膜进行务后,研究了其血细胞在0~25d对荧光极毛杆菌的吞噬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圆背角无齿蚌4种血细胞中有吞噬能力的主要是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手术蚌血细胞的吞噬活性从手术后10天起有了显著升高,在第20天时达到最大,而后开始下降;血清对手术蚌和对照蚌血细胞的吞噬都具有调理作用。

    • 锯缘青蟹精子入卵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2000, 24(5).

      摘要 (1762) HTML (0) PDF 0.00 Byte (2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详细观察了锯缘青蟹精子入卵的过程。精子以其核突起附着在卵膜上,并迅速发生顶体反应。顶体反应时,顶体囊外翻,顶体管前伸,精子核辐射臂收缩,并拖至顶体囊的后部。顶体管迅速穿过卵黄膜,携带核物质一同进入卵子。锯缘青蟹为多精着卵,数精入卵。本文同时探讨了精子顶体反应机制以及受精过程卵子的作用。

    • 雄烯二酮和甲基睾酮诱导雌性日本鳗鲡性腺发育的反馈调节作用

      2000, 24(5).

      摘要 (1772) HTML (0) PDF 0.00 Byte (1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间隔15d 多次埋植雄激素雄烯二酮( 4- androstene- 3, 17- dine, ADSD) 或甲基睾酮( 17A-methy-l testosterone, MT) 诱导雌性日本鳗鲡( Anguilla japonica) 性腺发育成熟; 并着重研究埋植雄激素后, 雌鳗血清 中促性腺激素( GtH) 及脑和垂体中哺乳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mGnRH) 含量的动态变化。一次或多次埋 植ADSD 后, 1~ 5d 的血清GtH 含量上升, 然后下降; 并且, 血清GtH 含量上升的幅度随埋植次数的增加而 增加; 对于MT 处理组, 只在埋植7 次后第15 天测得血清GtH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仍显著低于ADSD 处理组。这表明埋植ADSD 和MT 可促进GtH 的分泌, 但两者促进GtH 分泌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埋植 ADSD 1d 后, 脑和垂体中mGnRH 含量明显增加, 第2 天后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表明ADSD 促进了mGnRH 的合成, 并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释放。研究表明雄激素对性腺未发育成熟的雌性日本鳗鲡在脑和垂体两个 水平存在正反馈调节作用。

    • 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线粒体DNA12SrRNA序列的比较

      2000, 24(5).

      摘要 (1817) HTML (0) PDF 0.00 Byte (1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参考果蝇和蚤状Zao的线粒体DNA 12S rRNA序列进行了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片段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两种的碱基序列长度相同,为457bp,其A、T、G、C含量相似,分别为159bp(34.79%)、177bp(38.73%)、51bp(11.16%)、70bp(15.32%)和159bp(34.79%)、178bp(38.95%)50bp(10.94%)、70bp(15.32%)。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间有5处碱基序列差异,在98bp、151bp、317bp和417bp碱基处为碱基转移,在294bp碱基处为碱基颠换。

    • 马氏珠母贝不同组织同工酶的比较

      2000, 24(5).

      摘要 (1759) HTML (0) PDF 0.00 Byte (1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聚丙烯酰酰胺凝胶水平平板电泳技术,研究了马氏珠母贝的8种组织7种同工酶的酶谱表型,结果表明:所测组织中未检出α-磷酸甘油脱氢酶(α-GPDH)和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只在肝脏一条微弱谱带,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部分组织间有显著差异,而酯酶(EST)则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 赤鼻棱鳀的摄食与生态转换效率

      2000, 24(5).

      摘要 (1921) HTML (0) PDF 0.00 Byte (1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98 年9 月利用对虾养殖土池中的赤鼻棱鳀进行了摄食与生态转换效率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 赤鼻棱鳀是典型的浮游动物食性鱼类, 偏食大型桡足类和介形类, 无明显摄食节律性; 消化道日均食物 含量1. 219 6g#( 100g) - 1#d- 1 , 排空率0. 314 1g#( 100g) - 1#h- 1, 日摄食量10. 813 5g#( 100g) - 1#d- 1; 食物转 换效率35. 08%, 能量转换效率39. 30%。渤海赤鼻棱鳀的年饵料需求量约为87 000t。研究结果表明, 较 高的生态转换效率保证了赤鼻棱鳀较高的生长率, 因此较低的浮游动物生物量可支持这一鱼种较高的生产 力, 这被认为是渤海浮游动物生物量大幅下降的同时赤鼻棱鳀资源量却迅速增加的原因之一。

    • 闽南_台湾浅滩渔场六种主要中上层鱼类的生化组成检测分析

      2000, 24(5).

      摘要 (1912) HTML (0) PDF 0.00 Byte (1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检测了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六种主要中上层鱼类(蓝圆鱼参、金色小沙丁鱼、鲐鱼、颌圆鱼参、竹Jia鱼、羽鳃鲐)鱼肌的生化组成,蛋白质含量为16.94%~18.77%,脂肪含量为20.12%~25.15%。随鱼体体长的增加,脂肪含量增长。鱼肌脂肪含量与繁殖活动存在密切相关的季节变动。鱼肌中均含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2.45%~49.39%,极性氨基酸占42.82%~45.16%,非极性氨基酸占39.24%~41.59%,鲜味氨基酸占42.56%~46.02%。

    • 塘养一龄与二龄暗纹东方鲀鱼体的生化组成

      2000, 24(5).

      摘要 (1709) HTML (0) PDF 0.00 Byte (1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池塘养殖暗纹东方Tun(Fugu obscurus)的一龄鱼(体重40~80g)、二龄鱼(体重200~300g)鱼体的生化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龄鱼的粗蛋白含量低于一龄鱼,而粗脂肪含量则明显高于一龄鱼;在必需氨基酸中,二龄鱼除了赖氨酸、精氨酸含量明显高于一龄鱼外,其余氨基酸的含量几乎都低于一龄鱼,且它们的组成比例较接近,在非必需氨基酸中,一龄鱼、二龄鱼均以谷氨酸的含量为最高,分别占非必要氨基酸的26.54%和26.69%;在脂肪酸的组成上,二龄鱼的单烯酸的含量都比一龄鱼高,尤其是C18:1含量比一龄鱼高12.23,而饱和脂肪酸、多烯酸的含量则一龄鱼比二龄鱼含量高,尤其是DHA的含量比二龄鱼高4.43%;在测定的14种矿物元素中,二龄鱼的Ca、Zn的含量明显高于一龄鱼外,其余元素的含量略低于或接近一龄鱼。

    • 葡萄糖和玉米淀粉对草鱼生长和肠系膜脂肪沉积的影响

      2000, 24(5).

      摘要 (1708) HTML (0) PDF 0.00 Byte (1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30%葡萄糖或玉米淀粉作为糖源的配制两种纯化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35.94±1.86)g的两组草鱼,经过为期9周的生长试验,观察葡萄糖和玉米淀粉对草鱼生长和肠系膜脂肪沉积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摄食葡萄糖饲料的草鱼其相对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玉米淀粉组,而肠系膜脂肪占鱼体的百分比在葡萄糖饲料组和淀粉饲料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85%±0.46%和3.56±0.45%。由此可见,葡萄糖比玉米淀粉对草鱼的生长具有更好的作用,而玉米淀粉比葡萄糖更容易引起草鱼肠系膜脂肪沉积的增加。

    • 不同饵料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2000, 24(5).

      摘要 (1818) HTML (0) PDF 0.00 Byte (1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营养强化的轮虫、轮虫与卤虫组织投喂中华绒螯蟹幼体,以各项幼体的存活率为评判指标,对不同饵料及其组合的投喂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轮虫是中华绒螯解早期幼体(Ⅰ、Ⅱ期)的适口饵料,幼体存活率随轮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当轮虫数量超过最适密度时,幼体存活率反而有所下降。其中,未强化的轮虫达投喂密度为60ind.mL^-1,强化轮虫最适密度为40ind.mL^-1。Zao状Ⅰ、Ⅱ期投喂40ind.mL^-1轮虫,从Ⅲ期开始投喂10ing.mL^-1卤虫无节幼体,能较好地满足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的营养需求,提高大眼幼体的存活率。表明强化幼体饵料HUFA特别是EPA和DHA能有效地促进幼体的发育与存活和脱壳率。

    • ω_3HUFA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存活率及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000, 24(5).

      摘要 (1839) HTML (0) PDF 0.00 Byte (1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以经海水小球藻、牟氏角毛藻和50DE-G强化剂强化的轮虫投喂中华绒螯蟹早期幼体,至Zao状Ⅲ期后改喂卤虫无节幼体,探讨了饵料ω-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幼体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轮虫组的幼体发育至第Ⅰ期幼蟹的存活率最高,为12.00%,强化剂轮虫组和角毛藻轮虫组次之,分别为10.67%和9.67%,而酵母轮虫组最低,仅为3.67%;结合分析Zao状Ⅴ期幼体脂肪酸组成可知,幼体发育至第Ⅰ期幼蟹的存活率与其总脂含量和ω-3HUFA含量密切相关,而Zao状Ⅴ期幼体总脂含量与ω-3HUFA含量随饵料轮虫总脂和ω-3HUFA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表明早期幼体所摄取的ω-3HUFA对后期幼体发育和存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中国不同地理品系卤虫卵主要营养成分的数值分类

      2000, 24(5).

      摘要 (1716) HTML (0) PDF 0.00 Byte (1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中国25个不同地理品系卤虫卵的营养成分(脂类、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1)通过对不同地理品系卤虫卵的43个营养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把25个不同地理品系卤虫卵分为二个大的类群:海水型和淡水型卤虫卵。(2)C20:5n-3、C18:3n-3、蛋白质含量、C16:1、四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是区别不同地理品系卤虫卵的主要营养特征。(3)生殖方式不影响各品系的营养成分的组成,而地理品系间营养成分存在差别。(4)淡水型卤早虫卵适合于投喂淡水养殖动物,而海水型卤虫卵适合于海水型养殖动物。

    • 硒酵母的培养及其养虾效果

      2000, 24(5).

      摘要 (1515) HTML (0) PDF 0.00 Byte (17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五株假丝酵母菌株进行利用淀粉废水和转化硒元素的筛选试验, 其中CY- 173 菌株所得的蛋白质 含量和蛋白态硒总量最多。对其进行耐高温试验, 在33~ 45 e 范围内, 菌株都能生长, 但超过40e 生长速 度开始减缓, 45e 时明显受到抑制。在6L 标准发酵罐内进行pH 与温度条件试验, pH 在3~ 5 之间, 菌株生 长差异不显著; 在33~ 40 e 范围内, 菌株都能较好生长, 但以37e 的蛋白质含量与蛋白态硒总量为最高。 将所得的硒酵母替代部分鱼粉用于养殖中国对虾, 结果三组硒酵母饲料( 含10%、20%、30% 硒酵母) 的养 殖效果均优于对照饲料, 其中10%硒酵母添加量的饲料( 含硒0. 6@ 10- 6) , 其饵料系数最低, 为2. 56, 比对 照组的2. 95 减少了13. 3%。

    • 引起九孔鲍大量死亡的一种球状病毒

      2000, 24(5).

      摘要 (1617) HTML (0) PDF 0.00 Byte (1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1999年初春福建省东山县工厂化养殖九孔鲍中发生的流行性死亡,开展了九孔鲍的病理学研究,电镜下发现病鲍的肝脏细胞质中有大量具被膜20面体、大小约为100nm的病毒粒子。通过感染实验,推断该病毒是造成此次九孔鲍大量死亡的病原体;由于肝脏细胞的大量病变和坏死引起九孢鲍的大量死亡。该病毒的种类和分类有待进一步研究。

    • 剑尾鱼在检测细菌毒力方面的应用

      2000, 24(5).

      摘要 (1742) HTML (0) PDF 0.00 Byte (1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18株从鱼类所分离的细菌攻毒剑尾鱼,结果显示细菌对剑尾鱼的毒力与回归感染或攻毒敏感鱼的毒力结果较为一致,另外,用剑尾鱼感染病原菌的适宜途径为背肌注射,与原代比较,近交高代剑尾鱼个体之间对病原菌的反应较为一致,感染后死亡时间相对集中。水生实验动物剑尾鱼在检测鱼类细菌的毒力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细菌研究鱼体吸收颗粒抗原的部位

      2000, 24(5).

      摘要 (1657) HTML (0) PDF 0.00 Byte (2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嗜水气单胞菌4332株(Ah4332^GFP)菌液高渗浸泡和直接浸泡异育银鲫,研究鱼体对颗粒抗原的吸收。经两种方法处理的鱼,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显示,鱼鳃的标记菌检出量均高于皮肤和肠道中的标记菌,证实鳃是抗原吸收的主要部位。另外,鱼体经高渗处理,鳃和皮肤可检出的标记菌明显增加。在肠道中,除浸泡60min,浸泡10min、30min及120min的细菌检出量也明显增加。显示高渗可促进抗原的吸收。

    • 鳖组织浆对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0, 24(5).

      摘要 (1604) HTML (0) PDF 0.00 Byte (1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体内抑制试验和体外培养巨噬细胞的杀瘤试验对甲鱼组织浆的抑瘤作用进行了研究。体内抑瘤 试验采用组织浆灌胃方式, 计算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体外试验将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 测定NO 浓度与细胞毒效应。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采用NO 试剂盒检测, 细胞毒效应通过MTT 比色法 检测。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服用鳖组织浆大鼠脑、肝、血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表明, 不 同来源鳖的效果有区别, 野生鳖和仿生养殖鳖2 龄与4 龄对S180小鼠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 01), 其抑瘤率分别达70.69%和63.17%, 荷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1), 分别为 40.59%和39 .95 %;1 龄与2 龄温室鳖的抑瘤效果也显著(P <0.05)。不同来源和不同年龄的鳖抑瘤效果 有差异, 野生鳖、仿生鳖和温室鳖组织浆能有效地增强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和NO 水平(P <0.05 ~ 0 . 01), 且随年龄增长, 效果增加。说明, 鳖组织浆可活化巨噬细胞, 诱生NO 的产生, 增加杀瘤效应。鳖的 组织浆能提高大鼠脑、肝、血中的SOD 活性, 这种增强机体的抗衰老能力, 随鳖的生活环境而有变化。

    • >综述
    • 超强纤维材料的试验研究及其在渔业中的应用前景

      2000, 24(5).

      摘要 (1596) HTML (0) PDF 0.00 Byte (1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