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年第18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几种淡水养殖鱼死后僵硬的季节变化

      1994, 18(1):1-7.

      摘要 (2034) HTML (0) PDF 710.97 K (1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几种淡水养殖鱼活杀死后达到全僵的时间(Tr)同其生活时的水温(t)之间存在着良好的负相关,即lnTr=5.037—0.1165t(r=-0.9236),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差异.死后僵硬还受致死方法影响,表现为活杀鱼的僵硬时间长,挣扎死的短,半死的近于二者之间.据此,讨论了在温度低、僵硬期长的季节,采用冰藏或10℃以下常温条件下活杀鲜鱼流通上市、拓宽淡水养殖鱼类流通渠道的可能性及活杀鲜鱼的鲜度质量指标等问题.

    • 尼罗罗非鱼摄食器官胚后发育生物学

      1994, 18(1):8-17.

      摘要 (1857) HTML (0) PDF 1012.18 K (1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显微解剖、石蜡切片、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系统观测全长6.0-223.0mm尼罗罗非鱼标本278尾,描述了口径、鳃耙、口腔上腭、颌齿、咽齿等摄食器官的形态学特点和数量性状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论述了尼罗罗非鱼的摄食方式和摄食机能,摄食器官发育与摄食方式的转化,摄食器官数量性状发育与适口食物规格和食物组成的转变,摄食器官发育与饲养生物学技术措施.为制定培育尼罗罗非鱼苗种和饲养食用鱼生物学技术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半月刊

      1994, 18(1):17-17.

      摘要 (1512) HTML (0) PDF 528.52 K (1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乡镇企业信息》半月刊中国唯一的以实用技术信息为重点的综合性信息半月刊。《中国乡镇企业信息》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中国农学会情报分会、农业部情报所主办。1992年创办,深受各界欢迎,被誉为乡镇企业的科技靠山。

    • 长江口及浙江沿海花鲈的繁殖生物学

      1994, 18(1):18-23.

      摘要 (2024) HTML (0) PDF 481.74 K (1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花鲈卵巢的发育、产卵类型、产卵期、繁殖水域及雌雄同体现象等.根据长江口及浙江沿海花鲈卵巢的周年组织学切片,将卵巢划分为Ⅵ期,还有重复发育的Ⅵ-Ⅳ'期(或Ⅳ'期)和Ⅴ'期,属分批非同步型产卵类型.在繁殖季节,短期内可以产两次卵,产卵期为11月至翌年1月,盛产期约为11月中至12月中的一个月内.性成熟年龄,雌鱼为Ⅳ龄,雄鱼为Ⅱ龄,有雌雄同体现象.在邻近沿海和长江口盐度较高水域产卵,盐度为22—26‰.

    • 中华绒螯蟹蟹种配饵中豆饼替代部分鱼粉的适宜含量

      1994, 18(1):24-31.

      摘要 (2108) HTML (0) PDF 502.41 K (1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试验以不同比例的豆饼、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以菜饼、麸皮、玉米粉、复合维生素和无机盐等组成五组精制饵料,配饵的蛋白质含量为36.64~37.23%,脂肪2.75~3.10%,动、植物蛋白比1:0.13~2.43,每公斤饵料合总能451.51~462.23千卡.在室内水泥.池中用上述配饵时规格约5克的蟹种进行精心喂养40天,试验期间水温控制在24±1℃,试验结束时,以饵料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河蟹的特定生长率、饵料蛋白质利用率、蟹体生化组成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蟹种实用配饵中用30%左右的豆饼替代鱼粉是合适的.豆饼添加过量或不足均会造成配饵中某些必需氨基酸比例失调而降低蟹的生长速度.

    • 中国对虾败血病病原菌(气单胞菌)的致病性与生物学性状

      1994, 18(1):32-38.

      摘要 (1878) HTML (0) PDF 423.75 K (1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患败血病的中国对虾的血淋巴中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此败血病的病原菌.两种病原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极生单鞭毛能运动的短杆菌,在TCBS上不生长,对O/129不敏感.在不含NaCl的基础培养基上能生长.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利用蔗糖、麦芽糖和淀粉产酸不产气,利用果糖、甘露醇、半乳糖和密二糖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肌醇、山梨醇、木糖、蕈糖等,精氨酸双水解、色氨酸脱氨阳性.嗜水气单胞菌发酵葡萄糖产气、V-P反应、柠檬酸盐利用、H2S产生均为阳性;而豚鼠气单胞菌的上述反应均为阴性.

    • 大瓶螺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1994, 18(1):39-44.

      摘要 (1727) HTML (0) PDF 773.20 K (1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大瓶螺(Ampullariagigas)的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由于大瓶螺卵具钙质卵壳,故采用定时取样,破壳取胚,间断观察的方法.在25±1℃气温中,胚胎发育从卵产出母体后至孵化需274小时,长度增长22倍.全过程可分为7个时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幼螺形成期和孵化期.对各期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绘制了各期形态图,还对卵的结构,各期发育时间及胚胎大小变化作了描述.

    • 东海绿鳍马面鲀群体及其分布

      1994, 18(1):45-56.

      摘要 (1931) HTML (0) PDF 338.87 K (1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江苏省海洋渔业公司(1974-1989年)在东海的绿鳍马面渔获量(约18.2万吨),结合东海水温等资料分析绿鳍马面在东海的群体分布,并作初步探讨.经分析表明:(1)东海的绿鳍马面冬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2)在冬季东海的该鱼种存在着三个地方群体,即东海群体、黄海群体和日本海群体;(3)在捕捞东海群体的马面纯时从渔获物中反映出它的组成结构变化,70年代捕获的主要是剩余群体,80年代后期捕获的则是补充群体;(4)钓鱼岛水域是该鱼种的东海群体的产卵场,保护该产卵场乃当务之急.

    • 山东沿海捕鯷双船拖网的试验与推广

      1994, 18(1):57-61.

      摘要 (1721) HTML (0) PDF 227.54 K (1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东近海鳗鱼(Engraulis JaPannicus)资源非常丰富,每年4至9月份,大量产卵亲体和幼鱼遍布沿岸水域;冬季在烟威渔场深水区有越冬群体分布,密度较大。因此,山东省开发利用近海鳗鱼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几年随着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下降,拖网渔业生产处于困境。特别是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饵料所需动物蛋白急增,作为鱼粉及鱼油重要原料的鳗鱼资源更待及早开发。开发鳗鱼资源不仅能大幅度增加海洋鱼类产量,而且可将目前过大的捕捞力量转向鳗鱼捕捞,从而减轻对传统经济鱼类及其幼鱼捕捞的压力,有利于鱼类资源的繁殖保护。

    • 斑节对虾个体发育早期的同工酶变化

      1994, 18(1):62-64.

      摘要 (1742) HTML (0) PDF 191.88 K (1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斑节对虾是东南亚国家最普遍养殖、生长最快的种类。池塘养殖时,3cm长的虾苗经5个月可长到币,?1oog(密度5000 ind/ha)。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对虾之一,体长可达374mm,有重要的商业销鲁市场价值。

    • 光合细菌在扇贝人工育苗中的应用

      1994, 18(1):65-68.

      摘要 (1661) HTML (0) PDF 344.50 K (1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光合细菌是一种能以光作为能源,以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作为光合作用的供氢体,兼碳源而营养繁殖的微生物。它广泛分布于水陆环境中,在厌氧弱光条件下具有分解低分子有机物和同化水中氨氮等作用,故有净化水质的显著功效。同时,光合细菌体内含有丰富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是鱼、虾、贝幼体的良好饵料。据有关报导,光合细菌对鱼类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和防治鱼虾疾病、净化养殖水质等多方面的功能[张道南等,1988)。早在20年前日本就开展了光合细菌的应用性及生产性研究。在我国台湾省,80年代初该菌也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上。

    • 银鲫卵母细胞体外诱导成熟的初步观察

      1994, 18(1):69-71.

      摘要 (1708) HTML (0) PDF 358.67 K (1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体外诱导鱼类卵母细胞成熟技术是指在离体情况下,用诱导物质将处于IV时相的鱼类卵母细胞诱导发育至V时相的技术。此项研究在国外始于七十年代初期,已对十几种鱼作过研究,其中的绝大部分尽止于探家体外诱导鱼类卵母细胞胚泡破裂的最佳条件〔Epler P., 1981; Epler, P., 1986; Gootz, F.W., 1983; Hirose, K., 19,'1; Hirohiko kagawa等,1984; Jalabert, B., 1976; Saat, T. Y., 1976],而对诱导胚泡破裂后卵母细胞的发育和离体卵母细胞内部结构变化的细胞学观察却少见报导。因此,体外诱导过程中朔母细胞能否正常发育仍缺乏充分的证据。

    • 一种内变形虫对南方鲶肠组织损伤的组织学观察

      1994, 18(1):72-74.

      摘要 (1598) HTML (0) PDF 550.91 K (1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组织病理研究是弄清寄生虫致病机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内变形虫属Entamoeba中的不少种类是致病寄生虫,有关它们在人和其它脊椎动物中引起疾病的组织病理已有报道[ Albach和Booden'1978; Schmidt和Roberts, 1981.但在鱼类中,仅见陈启妻[195b浓描述寄生于草鱼肠道中的院内变形虫时,提到该变形虫可穿入寄主的肠粘膜细胞。此外,未见这方面的报道。作者在南方鳍幼鱼肠道中发现了一种内变形虫Entamoeba sp.,对仑引起的肠组织损伤进行了组织切片观察。这对弄清其致病机理是有意义的。

    • 红罗非鱼单性化试验研究

      1994, 18(1):75-79,84.

      摘要 (2397) HTML (0) PDF 463.75 K (1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罗非鱼(T, nilotica)x (T. mossambica)(早)是近年来引进的一种高产优良养殖鱼类,是妒形目(Percif ormes)鲡鱼科(Cichidae)罗非鱼属(Tilapia)内种间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由于其体形及体色酷似海中真绸(Pagrosomus,major),且肉质鲜美,在太平洋地区有较大市场潜力,在东南亚一带也颇受欢迎,是一个十分具有推广前景的品种。它和莫桑比克罗非鱼(T. mossambica)以及尼罗罗非鱼(T. nilotica)等一样,具有雄鱼生长快于雌鱼、性成熟周期短、繁殖力强导致繁殖过剩影响商品鱼规格等特点。

    • >综述
    • 鱼类摄饵促进物质与先进养鱼业

      1994, 18(1):80-84.

      摘要 (21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鱼类对某种饵料的嗜好程度,是由饵料中含有的摄饵促进物质状况而定。而鱼类对摄饵促进物质的效应与作用,是通过鱼类的视觉和化学感受器(嗅觉及味觉)来实现。冯昭信等[1979]、赵传细等[1989]、卡尔〔1989年中译本]指出,栖息于水域中的大部分鱼类,其视觉能感受颜色的刺激,可根据光的明暗程度和颜色来区别物体,亦能看到岸上的物体。嗅觉能接受水体中低浓度化学物质的刺激,有感受气味的能力,能区别化学物质且极灵敏。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