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第16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鲢、鳙滤食及消化器官的发育、构造与食性的相互关系

      1992, 16(3):202-212.

      摘要 (2690) HTML (0) PDF 1.41 M (20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大体解剖、显微解剖、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鲢、鳙不同发育阶段滤食及消化器官与食性的相互关系。鳃耙左右侧对称,从外向内面积递减。鲢全长26mm时,分离的鳃耙间开始出现桥形横联;全长 85mm,开始形成外鳃耙网。鳙鳃耙的分化发生于全长 41—99mm。成鱼鳃耙均有许多粘液孔;仔鱼期鳃耙端部无粘液孔,鳃耙沟中有少量粘液孔,鳃耙基部侧缘有侧突的雏型。腭褶表面均有次级腭褶及微腭褶,微腭褶表面有味蕾分布。腭褶内部、咽上器官周围及每一鳃耙管外围均有与滤食有关的肌纤维群。鲢、鳙肠管的长度及直径发育早期相同,后期鳙的肠管短于鲢,管径大于鲢。滤食下限规格,鲢全长7.8mm 时为 25,全长56mm 以后为 10μ;鳙终生为 25μ。着重探讨了进食过程及有关器官在进食过程中的作用。

    • 温度对锯缘青蟹幼体存活与发育的影响

      1992, 16(3):213-221.

      摘要 (1873) HTML (0) PDF 2.77 M (1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锯缘青蟹溞状幼体生长发育的适温范围为25—30℃。在该范围内,随着幼体发育,其生存最适温度逐渐上升。各期溞状幼体的发育均随温度的提高而加快,从孵化至第一次变态,30℃时平均发育时间比 25℃时短 6天。温度对溞状幼体的变态过程亦有明显影响,水温大于或达到 30℃时不利于变态的进行,但变态后的大眼幼体对高温适应力增强,35℃时仍可正常生长发育。不同批孵化的幼体在相同温度下存活与发育有明显差异。在对后期溞状幼体相对不适的 25℃下,溞状幼体发育期数变异的出现率较高。

    • 鱼油对幼鼠血清总脂、总胆固醇及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992, 16(3):222-228.

      摘要 (2061) HTML (0) PDF 508.43 K (1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实验是选用雌雄两性的幼鼠,按随机区组法分成三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豆油、鱼油和鱼油浓缩物。喂养4周后,发现喂鱼油和鱼油浓缩物的两组幼鼠血清总脂和总胆固醇含量低于喂豆油组的(P<0.05)。脂肪酸分析表明:喂鱼油及喂鱼油浓缩物组幼鼠的脑、肝、脾和肾组织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明显比喂豆油组的高。相反,喂豆油组的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四烯酸却比喂鱼油及喂鱼油浓缩物组的高。三组的体重增长率、血清总蛋白、碱性磷酸酶及脏体比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

    • 四片式双桩张网试验

      1992, 16(3):228-236.

      摘要 (1876) HTML (0) PDF 461.09 K (16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反映四片式双桩张网的试验结果。张网是我国主要定置渔具,但旧式张网结构工艺繁琐,网型不合理,渔捞性能差,并破坏经济鱼类资源。作者针对存在的上述种种弊端并结合网具硫目趋向而设计和试验,采用大目双桩张网。根据模型试验和生产对比试验,它比旧式张网滤水性能好,网具阻力小,渔获效率高。一般,比原生产网降低成本10%以上,提高产量5~30%。这也就适应了我国机械编网的总趋势。目前该项成果已在山东沿海推广。

    • 黄海北部凸镜蛤生物学及其生态的调查

      1992, 16(3):237-246.

      摘要 (1863) HTML (0) PDF 654.90 K (17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比较全面地调查研究了黄海北部凸镜蛤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种群结构和生态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区的凸镜蛤集中分布于北纬 39°25'~39°39',东经 122°35'~123°04'沿岸的潮下带(0~-2 米),栖息于砂泥质海底,属近岸生态型生物;体重与壳长呈幂函数相关,回归式为 W=0.003936L2.812。本文中还分析了凸镜蛤栖息区生态类群的群落构成及生态分布,阐述了环境生态和基础生态的特点,并探讨了凸镜蛤的生态位及现状。

    • 钱塘江水利枢纽对鲥鱼繁殖生态及资源的影响及其渔业对策

      1992, 16(3):247-255.

      摘要 (1648) HTML (0) PDF 604.73 K (1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中发现钱塘江梯级水电站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新安江水库和湖南镇水库的周年库水替换次数分别为 0.6和 1.3,发电站泄出的 10℃冷水,破坏了暖水性鲥鱼生殖下限水温 24.5℃的自然环境。并查明导致钱塘江鲥鱼绝迹的其他因素——流量、流速等变化。本文为阐明建立梯级水电站后,江河生态变化的自然特征和保护有关的自然鱼类资源提供佐证。并认为引入冷水性或广温性鱼类是增殖这类水域鱼类资源的有效途径。

    • 大泽山水库施肥养鱼条件下浮游生物的变动

      1992, 16(3):256-264.

      摘要 (1880) HTML (0) PDF 629.54 K (1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1988年施肥和网箱养鱼的大泽山水库中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叶绿素总量和浮游生物优势种的季节变动和在施肥周期中的变动。浮游植物生物量全年有5个高峰,在每一施肥周期中都有一个高峰;浮游动物生物量全年有3个高峰,在施肥周期中,夏季出现一个高峰,但在秋季并未出现明显的高峰。文中还讨论了影响浮游生物生物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 >研究简报
    • 条斑紫菜固定化细胞育苗技术的应用试验

      1992, 16(3):265-268.

      摘要 (1980) HTML (0) PDF 813.41 K (1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于80年代初,就开始了紫菜体细胞育苗的研究。赵焕登、张学成(1981,1984),方宗熙等(1986),戴继勋等(1988)报道了条斑紫菜体细胞直接附网育苗及其下海养殖试验研究;对于坛紫菜,方宗熙等(1986),王素娟等(1987),戴继勋等(1988)报道了其体细胞直接附网育苗及其下海养殖试验研究。该育苗技术育苗时间至少需要15天左右,且育苗室占地面积大,在生产上难于推广。

    • 乙纶网片热定型时间参数的选择

      1992, 16(3):269-271.

      摘要 (1571) HTML (0) PDF 196.60 K (1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防备用合成纤维制作的网具变形,对构成网具的网片(或网衣)必须经过热定型处理,才能使结节目脚稳定。热定型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时间。对于温度,生产单位比较注意,温度过高,易引起网片的熔融和粘结;温度太低,达不到定型的目的。然而对定型时间的长短,各单位很不相同。就乙纶网片而言,宁波渔网网厂是30分钟;上海绳网厂是20分钟;青岛网厂PE3×15的定型时间是6—8分钟。本实验试图按照实际生产流程,通过测试,来选择定型时间,并以此阐明定型时间过长不但不能增加结牢度,且有损于网片强度。

    • 中国对虾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及其变化

      1992, 16(3):272-274.

      摘要 (1858) HTML (0) PDF 275.05 K (1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它是对虾生长、代谢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则因对虾的个体大小、生长率、成熟度和环境因子的不同而异。缺乏维生素C不仅影响对虾蜕皮和伤口愈合,而且还会导致患病或降低抗御不良环境的能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养殖对虾配合饵料中所添加的维生素C数量多参照国外虾类的标准,尚无切合中国对虾特点的添加标准,这对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已经产生了不利影响。

    • 羊栖菜马尾藻组织培养芽生苗

      1992, 16(3):275-277.

      摘要 (1988) HTML (0) PDF 295.17 K (20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藻体肥嫩的羊栖菜马尾藻,富营养,风味好,是种著名的食用海藻。在中药上,是种有良好疗效的传统药藻。近年来,在日本更流行作为调顺肠胃免便秘,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治大肠癌等的纤维食品,更供不应求。在藻体内因含有丰富的褐藻胶、甘露醇、碘等物质,又是种良好的工业原料。所以羊栖菜马尾藻是种有很高应用和经济价值的褐藻。

    • 鲶鱼的人工繁殖

      1992, 16(3):278-281.

      摘要 (2293) HTML (0) PDF 281.50 K (1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鲶鱼Parasilurus asotus属鲶形目、鲶科,鲶属,为我国最常见(王以康,1958)鱼类。该鱼分布广,适应性强,是肉食性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在北方常作为产妇的营养补品和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目前市场上的鲶鱼主要来源于天然捕捞,供应不稳定,然而价格也高于鲤鱼等养殖鱼类。过去该鱼被视为养鱼敌害,但现已逐渐改变了这种观念,成为池塘的混养对象。

    • >综述
    •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及其所致鱼病综述

      1992, 16(3):282-288.

      摘要 (4626) HTML (0) PDF 648.98 K (30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尽管早在1891年就有因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引致蛙“红腿病”的报道,但由于该菌在自然界尤其是水中广泛分布,一般为正常共栖菌,因此长期以来对其致病性并未重视。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各省淡水养殖鱼类流行暴发性传染病,有报道系为该菌所致败血症。此外在其它水生经济动物、哺乳动物亦有类似发现。人类因之而发生胃肠炎及伤口感染的病例也日渐增多。嗜水气单胞菌致病问题已跃然成为当代公共卫生瞩目的对象,为人们提出了人一畜一鱼共患病的研究新课题。本文介绍该菌的分类地位、病原特性、与鱼有关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分离与鉴定方面的研究进展。

    • >研究论文
    • 近缘新对虾幼体的饥饿、摄食和食性

      1992, 16(3):189-201.

      摘要 (1961) HTML (0) PDF 930.83 K (1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于1987、1988两年近缘新对虾的繁殖季节,研究了早期饥饿对近线新对虾幼体发育、变态的影响,饥饿时间与幼体变态时间的关系;幼体及后期幼体各阶段摄食卤虫无节幼体、褶皱臂尾轮虫数量的变化;幼体各阶段的适宜饵料种类及密度。

    • >综述
    • 中白令海的公海地位及渔业问题

      1992, 16(3):289-293.

      摘要 (1902) HTML (0) PDF 390.50 K (1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白令海位于北太平洋北部,被俄罗斯联邦的西伯利亚和堪察加半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所环绕。整个白令海的面积约为226.7万平方公里。中白令海指白令海中央、处于美国与俄罗斯联邦200海里区域之外,位于北纬55°—60°,东经174°—西经176°范围内的海域,面积约为18.1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白令海面积的8%。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