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第7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黑龙江主要水域鲫鱼倍性及其地理分布

      1983, 7(2):87-94.

      摘要 (1747) HTML (0) PDF 555.43 K (1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黑龙江主要水域鲫鱼倍性及其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黑龙江水域不同倍性的鲫鱼在分布上有一定的地区性。黑龙江省西部为2倍体种群分布区;东部、北部和西部一些湖泊为3倍体种群分布区;松花江、牡丹江一带则是3倍体和2倍体种群的混栖分布区。另一个分布的特点是河流类型的水域,一般是2倍体、3倍体种群的混栖区,而湖泊、水库类型水域,则大多是3倍体种群分布区。此外本文还就鲫鱼的分类问题作了讨论。

    •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1983, 7(2):95-104.

      摘要 (1830) HTML (0) PDF 1.43 M (20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草鱼细菌性烂鳃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常见鱼病。其组织病理变化可以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类型。鳃组织病理变化,经过炎性水肿、细胞增生和坏死三个进程。慢性型以增生为主;急性型的鳃组织病理变化,由于病程短,炎性水肿迅速转入坏死,增生不严重或几乎不出现,以炎性水肿和坏死为主。 患细菌性烂鳃病的草鱼的肝脏、肾脏也发生病理变化。肝细胞发生颗粒变性、水样变性、醣元颗粒消失,以至坏死;其肾组织主要发生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水样变性、坏死,在坏死的肾小管周围的造血组织中的一些细胞核固缩,个别肾小球萎缩。 人工感染患细菌性烂鳃病的当年草鱼的白细胞数显著地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虽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 应用模型试验法推算电渔法电流场的研究

      1983, 7(2):105-112.

      摘要 (1880) HTML (0) PDF 403.00 K (1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捕鱼电场的测量是电渔法研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其可为改进电极分布及决定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提供依据。本文介绍了一种模型试验法,经对模型电流场的测量,就可推算出实物电流场的所有参数,而毋需进行实物电流场的测量。本文先从理论上推导出实物场与模型场之间的换算关系,然后以试验结果证实了模型试验法的正确性。

    • 利用啤酒酵母活菌株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研究

      1983, 7(2):113-124.

      摘要 (1973) HTML (0) PDF 848.92 K (2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用啤酒酵母活菌株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试验成果。试验表明:(1)轮虫接种的适宜密度是14—7 0个/毫升;(2)投喂量对水环境因子有一定影响,但在充分充气条件下,pH和溶氧量变化对轮虫增殖没有明显影响;而化学耗氧量的变化在超过100ppm时,对轮虫增殖有严重影响。(3)投喂量应根据水温和轮虫的数量来确定,在水温30℃时,投喂率3(克酵母/克轮虫),连续采收使轮虫密度保持在200个/毫升左右,可望长时间获得轮虫高产稳产的培养效果;(4)除啤酒酵母外,投喂适当经乳化处理的清鱼肝油,不会影响轮虫的产量,但可以提高轮虫作为幼鱼饵料的营养效果。

    • 长江口外表层盐度预报方法初探

      1983, 7(2):125-130.

      摘要 (1597) HTML (0) PDF 362.43 K (1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运用正交经验函数场分解法对长江口外表层盐度预报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了有较大实用意义的横序预报法。研究表明,用该方法对长江口外表层盐度进行预报,有较大的潜力和优越性。根据 1975年 4月至 1977年 6月,共 35个站位的断面观测盐度资料找出35个与时间无关的本征矢量,且获得一组仅和时间有关的新资料序。利用这组资料给出了十九阶自回归预报模式进行了试报。任何一月的35个站的盐度偏差均可表示成35个本征矢量的线性组合,系数可由回归预报模式给出。实际预报中,只需取前6—8个相应大本征值的本征矢量来进行组合,就有足够的精度。

    • 闽南—台湾浅滩二长棘鲷年龄和生长研究

      1983, 7(2):131-144.

      摘要 (2335) HTML (0) PDF 1.24 M (1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闽南—台湾浅滩1019尾二长棘鲷年龄和生长的周年资料,阐明年轮特征及其形成时期、生长发育阶段和参数,并探讨种群结构的资源特点。其鳞片可作为年龄鉴定依据,从鳞片边缘增长率和体长分布频率,表明年轮每年形成一次,3—4 月为年轮主要形成时期。逆算体长不存在 Rosa Lee现象,各年龄组平均体长的实测值,以定差法所求得的生长参数为最佳值。衰老拐点(相当于Ⅳ龄组)正处于成鱼强壮期转入老年鱼生长衰老期。拖网周年渔获中0龄组最多,Ⅰ龄组次之。应严格限制拖捕当年生的0龄组幼鱼。

    • 20种鲤科鱼类同工酶的表型分析及有关进化问题的探讨

      1983, 7(2):145-152.

      摘要 (2040) HTML (0) PDF 3.57 M (1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20种鲤科鱼类的同工酶表型进行了分析比较。鲌亚科中存在几种不同的LDH同工酶表型,以各种LDH同工酶表型所组成的一些类群,反映出亚科水平中属间的亲缘关系。按同工酶的表型可将它们分为4个类群,这些类群的划分和进化趋异的过程是与经典的系统分类相一致的。按LDH同工酶表型的异同可将鲌亚科、密鲴亚科和鲢亚科的鱼类划分成两个主要的支系。一支鱼类是具有相同迁移率的LDH-A-4 同工酶,其中包括鲌亚科的多数鱼类,由LDH 同工酶的表型推断它们与雅罗鱼亚科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另一支鱼类则是具有相同迁移率的 LDH-B4 同工酶,其中包括密鲴亚科和链亚科的鱼类,结果表明这支鱼类与鲌亚科的亲缘关系比较密切。

    • 河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

      1983, 7(2):153-158.

      摘要 (2963) HTML (0) PDF 1.22 M (18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结果。试验表明,河蚌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能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在试验中还能观察到所培养的组织块上皮细胞,能分泌出茶褐色的有机珍珠质,使组织块逐渐变成茶褐色。

    • 论中国鲉形目鱼类鳍的比较形态和鳍的式型

      1983, 7(2):159-174.

      摘要 (1926) HTML (0) PDF 1.04 M (1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我国鲉形目鱼类的鳍形作了比较研究。作者对背鳍、臀鳍、尾鳍、胸鳍和腹鳍依次作了细致的观察,根据各鳍的联合特征分为 20型和 25亚型。同时对鳍的式型及其分化趋势、鳍的形态和生态、鲉形目和鲈形目等鳍形比较,以及鳍的形态演化等问题作了探讨。

    • >综述
    • 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在鲤科鱼类增养殖业中的应用

      1983, 7(2):175-181.

      摘要 (1665) HTML (0) PDF 2.96 M (1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鱼类增养殖业、畜牧业和养禽业是世界动物蛋白生产的三大部门。鱼类增养殖业的历史,在我国、埃及和印度几可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其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都已经历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但在品种改良方面却远比畜牧业和养禽业落后。迄今为止,鱼类养殖品种,除个别种类如鲤Cyprinus carpio和虹鳟Salmo irideus经过长期选育形成了专门的家养品种外,其他养殖鱼类同夭然生长的野生品种比较,并无多大改进。从遗传学的观点看来,我国主要养殖的淡水鱼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